分享

天津市第九中学:关于深入落实“十八字”有效教学

 励耕馆 2012-05-11

 关于深入落实“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建议

 
 

 

 
 

“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快投入、频活动、多层次、小坡度、强反馈、共矫正,在我校初中部已进行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有20位老师分别就某些策略作了课例实验展示和交流,教务处组织老师们开展了多次研讨,取得了初步成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使“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深入、有效落实,获得老师们的认同和主动参与,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 有效教学是对师生共同发展的善意引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也是推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有效课堂是学生有效发展的基础,有效教学又是有效课堂的核心载体,而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无疑在于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有效教学是符合教学客观规律,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过程和结果,是以学生多元发展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从教学实践来认识有效教学,可以从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分析。从表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行为状态;从中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过程;从深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信念。实践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有效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转化有效的“状态”。这是教师学习、内化有效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有效教学方案,创设、生成有效教学行为的创造过程。只有那些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满教师个性的、创造性的教学行为才可能是真正有效的教学行为。

以综合的有效教学观来指导、引领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方可尊重教师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教学行为,形成教师自己的“有效教学理念”,丰富有效教学的行为策略。在追求有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必然会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因此,探索实践有效教学策略,不仅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也发展和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有效教学是对师生共同发展的善意引领”。

(二) 深刻认识理解“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心理学依据。

“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是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引入我校的。由领导号召推行到老师们自觉实施,再到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需要一个内化和认同的过程。这就需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心理学依据。

“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快投入、频活动、多层次、小坡度、强反馈、共矫正”,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学情实际进行有效教学的一套整体策略体系,体现了“以学论教”的主体教育思想。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教学又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从本质上说,教师无法决定学生是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但是,教师有责任、也有可能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条件;也有机会、有办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其向积极、有效的学习转化。“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就是在有效教学实践中生成和提炼的、为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方法策略。

循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作”这一研究问题的思路,我们进而要探究这“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否符合教学客观规律?只有合规律、有道理(即有理论依据)、实用有效的办法,我们才会认同、才会自觉认真去实践。

“快投入”——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投入学习状态。一般说来,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或其它操心的问题上。因此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去引起他们对开始上课的有意注意;接着,就要让学生对新课题或新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当逐步进入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时,又应当设法使学生加强有意注意,认真思考与理解。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与认知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是与意志相关联的一种意识活动状态:指向状态和集中状态。注意状态是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分心则是学习的大敌。“快投入”,便是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注意规律,把学生的注意力组织、集中到教学中来。

“频活动”——是指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这也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过程”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要求各种类型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与学活动的根本目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思维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心理过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在于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转化为概念,用概念构成思想并以言语的形式加以表达,因此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应是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此外,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多层次”——是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发展,这也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现代学习方式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小坡度”——是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重点、难点时,应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发展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把教学目标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的“已知”和“新知”之间架设桥梁。唯有如此,才能把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才能体验学习的成功。“小坡度”的教学可能更适合于普通学校学生的实际。

“强反馈”——是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针对性指导,以使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反馈是重要的课堂交流过程,课堂交流中如果没有教学信息反馈,课堂活动的效率就无法获得优化。教学信息反馈在课堂交流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即动力功能、检测功能和调控功能。教师的及时、方式多样的教学反馈,使师生的沟通成为一个交互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认知的进步,更有情感的交流和学习品质的发展。

“共矫正”——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对学习结果、反馈信息进行评价、调整和强化的过程。矫正,不仅是判断学习结果、纠正失误、强化记忆的手段,更应是一种教学评价过程。教学评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行为,必须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所谓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其要求是:评价要求必须合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评价结果的处理不是不断地采取否定,而是朝着肯定、积极的方向引导;教学评价必须出于对学生潜能的信赖感;必须指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育。按照教学评价理论的观点,教学评价是一种双向、多向的活动,理应吸收被评价者的参与。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失误并在同伴的启发下矫正错误,学习同伴的较优策略。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提升学习智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孟庆松教授说,“思考比观念更重要。”“思考,才能将学、思、行变成创新的整体。”以上的理论简述仅是为老师们的理论学习作一扼要提示。建议老师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体悟,在探索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不断追求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课例研究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实用的研究方法,撰写教学课例是研究成果一种简便、易行的表达形式。“教学课例研究是依据教学某一个别的、具体的实践事实,以教师为主体、基于审察与反思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研究方法。”(钟启泉)通俗地说,就是教师针对自己具有典型性的教学课例进行分析思考,加上同伴间的切磋研讨,这便是课例研究。

首先,要进行教学设计。在深入研读教材和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选定“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的某一条或几条进行实践。在明确设计理念和意图的前提下,对如何落实这些有效教学策略对教学过程与采用的教学方法做出规划设计,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预设。在集体备课时与同伴作一交流、探讨,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然后,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作好观察和分析。观察学生在注意投入与学习情绪、接受知识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与言语表达、师生互动与同伴交流、学习效果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策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或及时调整或课后改进。若有可能,可约同头或同组老师来听课,课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重要的是组织好课后的交流研讨。有效教学实践研究是集体行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效是教师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晶。在教务处或学科组、年级组的组织下,老师们以具体的课例设计与实施为话题,以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讨与交流。在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的议课的过程中,增长教学智慧,提升教学能力。

最后,由上课教师撰写教学课例。在个人反思和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总结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得失与经验体会。教学课例的撰写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简述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意图、学情分析、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的安排等。二是精选教学片断,主要是反映有效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师生活动的情况。三是课后教学反思,主要写对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成效和自己深层次的感悟。

教学课例研究具有合作共享的特点。“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和创新是一个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四)、健全、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深化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仅是反映一种结果,更应是一种方向的导引,一种氛围的营造,一种对科学的教学质量观的认同。它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因此,健全、完善评价体系,不仅对促进“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的深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具有实用价值。

对于“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的评价,包括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似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尊重和包容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教学风格,支持和鼓励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方面的创造和革新,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特长,提倡教学的策略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教师和学生理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教评学。

二是,开放性原则。刘京海校长说过,“校长的责任不是发明而是发现。发现的作用未必比不上发明、比不上理论上的创造”。对于评价标准,可先提出几个评价要素,供老师们研讨。在听课、研讨的过程中,发现教师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推广、检验,以形成共识。既使是形成了评价方案,也应在深入的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三是,可操作原则。“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是在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科学、精炼、明确、可行。其评价方案也应简便、易操作、易检测。可提出几个操作要点,供教师选择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给老师们留出发展和创造的空间。

依据心理学和评价理论的研究,总结20多位教师的课例实践研究的初步成果,我们似可对“十八字”有效教学策略的六个方面分别拟出几个评价要点。

一是明确设计理念和应用意图,考察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时采用某个教学策略的针对性;

二是考察应用某个教学策略的方法手段、教学过程安排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三是课堂观察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和学习体验。

四是收集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和同行的评价意见。

关于评价标准,可参照“天津市第九中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试行)”一并评价,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关于评价机制,亦可沿用自我评价、教师互评、专业引领、课例反思的评价机制,在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升。

引导老师们将有效教学评价标准不断内化,并形成指导自己教学行为的自觉;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的教学评价研讨活动,并组织教师主动参与评价研讨;再加上教学管理制度的保障,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便会走向常态化、深化发展的轨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