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教学”与“高效教学”

 阡陌躬耕 2012-04-15

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作者:天津市教研室 李金龙

 

教学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所关注的热点,也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难点。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已成为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交流中的高频词。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它的产生源于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界人士和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学校教育与当代生活不相干,因而没有实效,应该对学校课程进行改革,提出学校课程应该为学生完美的人生生活做准备,应该树立与社会需要直接联系的教育功利价值取向。当时,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的科学化管理运动已经在工厂企业兴起,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作为企业科学化管理的理论支撑,同样受到教育界人士的认同,并竞相把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学校管理,有效教学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美国课程研究学者博比特认为,把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意味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来进行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正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可见,有效教学重点所关注的并非是教师在特定时间里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学到了什么。

我国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伊始,引领这一场教育改革的专家学者们就对课堂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随时跟踪和观察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及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思想。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几年来,通过实验区广大教师的辛勤实践,以及专家学者和教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参与、不断研究探索,有效教学已逐渐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学策略:(1)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并且有明确的任务指向;(2)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产生深层的理解;(3)注重知识建构的过程;(4)教师既要关注效率,又要关注效益;(5)教学效果能够测量和易于评价;(6)教师具有反思意识。有效相对无效而言。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对指导广大实验区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保证课程改革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什么是高效教学

高效教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与有效教学有什么不同,它的提出又有怎样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呢?

1高效教学的提出

课改实验过程中的大量事实证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不再唱独角戏,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多了,自信心增强了,探究意识增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就在取得这些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标签化、自主学习自由化、合作学习形式化、课堂活动有温度深度等课程改革设计者、课程教学研究者和广大实验教师不愿意看到的低效教学现象。高效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高效相对低效而言。高效教学的提出者,对目前一些中小学课堂教学过于追求形式、摆花架子、不求实效,有温度没有深度低效教学现象提出了批判,指出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倡导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有效时间,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适当的教学(学习)活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做到当堂学、当堂练、当堂会,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时间和空间的保证。由此看出,追求效率质量高效教学的突出特点。

2高效教学是一个实践概念

高效教学产生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一些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负效现象的反思和批判。高效教学的目标是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与有效教学理念的追求没有质的区别。因此,高效教学并不是区别于有效教学的一种新理念,也没有提出对有效教学的修正(至少目前没有),而是一个实践层面的概念,是追求高质量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自觉意识。

高效教学的提出并非没有意义,它反映了教学研究人员和广大实验教师对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或者说,是对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的反思,反映了实践者对有效教学理念的认识、理解逐渐趋于成熟。这种对理论认识上的不断深入,反映到教学实践层面上来,必然促进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不断总结和修正,使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步提高。同时,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实践反思中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最终达到对理论的修正和创新。

三、实现高效教学的策略

一种教学思想的产生必然导致相应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高效教学的提出也不例外(即便是实践层面的概念),否则,它的提出就没有任何意义。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在坚持有效教学理念倡导的各项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以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施。

1.课后反思策略

反思是进步的阶梯,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进步。实现高效教学必须有追求高效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首先来自对教学的反思。教师要形成课后反思的习惯,每节课后都要反问自己:我的教学是不是高效的?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准确,预设目标是否都已达成?教学活动设计得是否合理,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合适?对课堂上出现的临时问题处理得是否恰当,等等。课后反思既是上一节课的总结,又是下一节课的开始。反思是否及时,是否透彻,反思后是否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是能否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2.目标分析策略

考察一节课堂教学是低效还是高效,主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否则就没有意义。因此,通过课前目标分析确定恰当的课时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教学又一关键环节。

课前目标分析,是指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研究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过程。其目的是:(1)将教学目标分解、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能够操作、易于检测的学习任务;(2)用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使目标指向更为明确;(3)对教学目标进行必要调整,使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目标分析策略,可以避免由于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确,而导致教学偏离方向;也可以避免由于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得过于空泛,或不切合学生实际,而不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从而避免教学低效现象的出现。

3.学生分析策略

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了解学生、熟知学生,是使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础。

学生分析策略是深刻了解学生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不但要掌握全班学生的普遍情况,而且要掌握个别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做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才能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分层次、有成效地实施教学,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4.过程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过程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有效手段,高效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必然结果。

优化教学过程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并服从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是优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控制与目标达成无关和不利于目标达成的各种因素的产生,并创造性地引导各种因素向着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向发展。

优化教学过程要坚持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要利于学生的当前发展,又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问题设计要有深度,不仅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更要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成为学生探究的持续动力。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探究时间,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优化教学过程要注重实效。教师要树立高效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质量效率,追求高效益。处理好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杜绝形式化、避免肤浅化;处理好预设生成间的关系,使教学始终围绕着目标达成逐步深入,实现高效教学

5.学习评价策略

为了学习的评价,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反馈作用,使评价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手段。首先,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应达成的各项学习目标,事先制定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并使每位学生都对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有所了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知道什么、学会做什么,一清二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及时给予评价,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或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有很多种,而某一节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则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资源条件等具体确定。而树立追求高效的反思意识,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学生情况,优化教学过程,运用评价手段等,是高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1]崔允漷,《课程?良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研究》,2009(14)

3]《教育研究》,2008(12)

4]《辽宁教育》,2005(78)

5]《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6]《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杨志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