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驻村工作组顺着村民心意雪中送炭

 远上寒山石径斜 2012-05-14

驻村工作组顺着村民心意雪中送炭




危房改造让贫穷百姓住上安心房
建设万元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
联系卡让村民随时能联系上工作组

□探访工作组:省住建厅驻沽源工作组
□走基层记者:本报记者 张洁 文/图
    20多天前,48岁的武万军经过再三斟酌,终于放弃多年在异乡打工的漂泊生活,回到被公认为“贫穷落后”的家乡沽源县九连城镇大其梁村,准备挑战自己从未接触过的耕作方式和种植品种——— 大棚蘑菇。政府帮着建好了大棚,有技术指导,县里包销蘑菇……一系列最给力的措施压下了武万军内心的忐忑,点燃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今年秋末,一 个棚要是能挣5000块,就把孩子也叫回来,不再去打工了。”
帮就帮到“民意”上
    大其梁村与小厂镇小厂村同为省住建厅基层建设年活动中驻村帮扶的两个村,同在沽源县,却相距近百公里。5月4日一早,在驻村干部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大其梁村,他们说,再往北步行20分钟就到内蒙古了。
    这天,全省出现了今年以来最高气温,也是大其梁村今年以来最温暖的一天。耀眼的阳光将这个坐落在海拔1359米旷野上的坝上小村照得飘飘浮浮,村里聚集了一个个发白的小土坯房。全村仅有的一棵小树枝杈杂乱、嫩芽未吐,孤零零歪在一堵一人高的院墙边。大其梁村显得有些凄凉。一位老太太看到驻村干部,笑着迎过来,挥着手说:“来啦!进啊!”她的老伴黄继忠拄着拐杖慢慢挪着小碎步、颤巍巍从屋里出来,一语不发,伸手拉住驻村干部的手。
    省住建厅总规划师、驻村工作组组长桑卫京告诉记者,黄继忠家土坯房被鉴定为危房,在仅有102户人家的大其梁村,这样的危房共有35户,有259户人家的小厂村危房数达120户。“危房改造是我们的帮扶项目之一,5月份开始启动。利用国家危房改造政策补助农户1万元,厅里筹资再补助3000元,其余的由农户个人负担。对特殊困难户全额补贴。9月底完成全部危房改造。”
    老太太告诉记者,老两口都70多岁了,住这个房子几十年了,不想变了,也拿不出钱再建新房。现在已经商定,房子的改造方案是加固、上瓦、修缮。
    徐兴军是省住建厅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办公室主任,他告诉记者,今年2月驻村后,两个村的6位驻村干部一户不落地到村民家中了解大家的需要。“村民有‘四盼’,盼致富,盼改善居住条件,盼修路和整治村容村貌,盼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桑卫京告诉记者,他们的帮扶是“顺竿儿上”,就是顺着村民的意愿进行帮扶。在充分调研、反复征求村民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省住建厅确定了八个方面的帮扶实事: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树、多功能综合公用设施建设、危房改造、镇村长远规划、垃圾处理、帮扶五保户和低保户、义务植树等。两村共涉及具体工作18项。
    记者看到,《帮扶项目实施方案》中,18项工作都明确了完成时限。桑卫京说,到10月份帮扶工作结束时,所有帮扶项目保证完成。
扶就扶到“民情”上
    从黄继忠家出来,记者见几位村民正蹲在一个一米多见方的绿色垃圾箱旁,不远处是大草堆和一大堆牛粪。
    走近垃圾箱,见里面零散的垃圾少得甚至盖不住一层底儿。其中一人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惑,笑着说,“帮扶组在村里放了3个大垃圾箱,还买了运垃圾的汽车,但村里人住得不集中,还不习惯集中扔垃圾,得慢慢来。”
    说话的人是武万军。草堆和粪堆是他前不久花了8000元钱买来准备种蘑菇的。“地不好,水又少,村里人就种莜麦、大豆和胡麻。”之所以狠下心来放弃在外打工的高收入回到家乡,就是因为村干部在一个月前打电话告诉他,政府要给大家建“万元棚”,每个一亩地的标准,还给配技术员、包销产品,希望他能回家乡种大棚作物。
    “我要了6个棚,‘万元棚’就是一个棚收入一万块,如果到秋末能收上5000块我就不再去打工了,把孩子也叫回来一起种大棚。”武万军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觉得有希望,是因为村里组织大家去别的村参观了,他看到了种大棚有收益,每年少说能挣七八千元。
    然而,小厂村的一个自然村——— 白菜沟村的村民宗尚勇可没有武万军那样的气魄。“我没要大棚,50多岁的人了,孩子在外面打工,家里有70亩地要种,地不好,用不了机器,都得靠人和牲口,顾不上种大棚。”村民沈玉坤也对记者说:“政府是好意,但孩子也在外打工,家里就俩人,都50多岁了,想弄大棚就是弄不过来。”
    桑卫京说,好多人都在观望,担心不会种、种了卖不出去。“这些顾虑可以理解,但都是多余的。等大棚见了成效,肯定能把大家带动起来。”
    沽源县县长郭有和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沽源县特色农产品,如错季蔬菜、马铃薯和牛羊肉等,以无公害、无污染享有盛誉,农业产业是全县的龙头产业。“一个棚可以保证一户脱贫!”
    桑卫京说,两个村一共建了510个蔬菜和食用菌大棚,绝大部分资金由县里负担,省住建厅对农户给予每个大棚1000元的薄膜购置补贴。建大棚是为了培育“一村一品致富产业。”此外,为了支持大其梁村的奶牛产业发展,针对全村26户村民想购买总计164头奶牛的需求,住建厅对购牛户每头牛给予补助3000元、1000元不等的补贴。
    培育主导产业就是为了提高发展能力。省住建厅厅长朱正举说,驻村帮扶的总体目标要和沽源县打造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中心村核心战略、构筑生态产业体系等重大工作紧密衔接。在产业帮扶过程中,工作组必须搭建激活思想的平台,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开阔眼界,举行致富讲座启发思路,鼓励村民自我发展的决心,帮助发展大棚蔬菜和特色养殖等产业。这是迎合村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最终目标落脚到村民在物质层面得到更多实惠、在精神层面更有尊严。
驻就驻到“民心”里
    大其梁村驻村工作组的驻地就在黄继忠家的邻院。“这是江忠宝家,他们外出打工了,我们临时租用两间屋。”驻村干部李俊文告诉记者。一个大土炕、三张行军床、一张方桌、一个小桌……十几平方米的里屋被塞得满满当当,这是工作组的卧室。李俊文是个身高超过1.8米的壮汉,他和刘东立、崔士革3个大男人每晚就挤在这间小屋里。
    外间灶房是“办公区”。文件柜、写字台、旧沙发、灶台、电磁炉、单缸洗衣机等沿着墙摆了一圈。《驻村工作组工作职责》、《驻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危房改造效果图、村民中心效果图等绕着屋贴满了墙。
    刘俊文指着村民活动中心建设设计图对记者说,“这个设计充分体现了我们行业规划设计的优势,建成后的村民活动中心就是这个村的‘政治文化中心’,包括‘两委’办、卫生室、幼儿园、幸福院、生活超市、农家书屋、小广场、健身设施等,将其建成体量大、造型美、功能全的标志性综合服务体。”
    墙上还贴着一张1∶1000的大其梁村分户图,这是一张非常专业的测绘图,上面不仅标有绝对高程,还有百余个小分块,每个分块内都有一个人名。“全村102户全在图上标着,便于开展工作。”崔士革说。
    徐兴军告诉记者,工作组是自带被褥、炊具、米面食物、办公用品入村的。为了能和群众的生活节奏合拍,工作组按照当地的习俗,改吃两顿饭。
    大其梁村与小厂村每户村民手中都有一张“工作组联系卡”。记者注意到,上面除了驻村干部的手机号、驻村办公地点之外,还有一句话:“请随时与我们联系。”这一张张小小的卡片是驻村干部一户一户送到村民手中,向大家发出的真诚邀约。
    如果不经介绍,记者万没想到个子不高,晒得黝黑的韩国良是驻村干部。几个月来,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已成为他收录村民需要的“账本”。“我不会写那种抒发情感的文章,就是记下村民们的事儿。”韩国良告诉记者,“‘民情日记’浓缩的就是村民的信赖。村民的大事小情我们都会挂在心上,并用最妥当的方式帮大家解决。”
    小厂村干部王继成对记者说,驻村干部让大家觉得“亲”,事儿办得“实”。小厂镇党委书记钟爱民对记者说,驻村工作组的帮扶包括修路、危房改造、产业扶持等,都是百姓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村民们的想法更加朴实。白菜沟村村民杨秀英的房子被鉴定为危房,她告诉记者,10月份就能搬到镇上的“小厂新村”了,两层楼,有自来水,还有电话,大棚就挨着“小厂新村”。“冬天再也不用到井沿儿上冰冻得1米厚的井里挑水了,村里的孩子们再也不用走8里地的路上幼儿园了。我今年61岁,得好好活啦!日子好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