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四

 乔乃强阅览 2012-05-14

  (3)从生活抓起。

  养成一个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的生活方式和文明习惯。

  蔡林森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好学生,不仅仅是教会学求知,生活是一本书,生活也是一门课程。蔡林森所说的生活课程,是在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中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训练、管理,使之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涉及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管理财物、交往等方方面面。

  在洋思中学的生活区,随处可见“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洗澡”等标语,不知情者看了也许会哑然失笑,初中学生吃饭、睡觉还用学吗?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

  在洋思,我们看到了学生吃午饭的情景:1115分,下课铃响后,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就餐顺序,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时段走出教室,有秩序地走进餐厅,等本桌的8名同学都来齐了,方才坐下,其中的值日生负责分饭、分菜。楼上楼下 2000多名学生同时用餐,听不到任何喧哗,没有人乱跑乱蹿。20分钟左右,所有学生全部吃完,并将餐桌、碗筷洗刷干净。我们注意到,不少餐桌上都有一只插着绢花的精巧小花瓶。司务长告诉我们,那是文明餐桌的标志。文明餐桌有4条标准:①分菜公平,②桌面整洁,③无剩饭剩菜,④不讲闲话。要求分菜时,学会关心人,先人后己,不厚此薄彼;吃饭时,先多吃饭少吃菜,再少吃饭,多吃菜,最后喝汤,保证不剩一粒米。

  洋思的学生大多是寄宿生。早晨起床铃响后,先醒的同学必须叫醒同室其他同学,然后上铺的同学先整理床铺,后到水池上洗漱,下铺的学生则反之,这样2000多名学生20分钟之内都能保证整理好床铺,洗漱完毕,准时到操场上集中早锻炼。

  洋思2000多名寄宿生的零用钱都存放在生活指导老师那里,要用老师支取,但要说明用途,且无特殊需要,一次支取不得超过 10元。

  这里有平等观念的教育,有劳动观念的教育,有勤俭节约的教育,有效率意识的教育,有友爱思想的教育,还有艰苦奋斗思想和理财观念的教育。

  谁说学会吃饭、睡觉、洗漱不值一提?

  为了让学生学好“生活”这门必修课,洋思人狠下了一番功夫:一是重视生活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他们挑选生活指导教师的条件近乎苛刻,1999年秋,洋思中学以优厚待遇向社会公开招聘生活指导教师,前来应征的有数百人,经初步考察后,其中 50人分批到学校试用,首批 10名试用人员中仅录用了1人。洋思的生活指导教师决不是一般临时工,而是一个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有一定育人技能的高素质群体,他们经过岗位培训后;在洋思中学这个奋发向上、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很快进入了角色。二是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洋思中学没有把“生活课程”的实施一股脑儿推给生活指导教师。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有明确的责任,谁的环节出了问题,谁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宿舍少了东西,生活指导教师必须赔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导致学生偷窃,要扣班级考核分数、扣有关教师的奖金,同时,年级负责人(分校长)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三是坚持从点滴做起。比如,新生刚进校,宿舍里垃圾较多,他们就开关于宿舍垃圾的会议,要求学生少吃零食,比哪一层宿舍的垃圾少;吃饭体桌上只要有一粒米,全桌的人都不能离开;天气有了变化,要求学生注意增减衣服,生活指导教师在宿舍门前逐一检查;遇到外来客人,必须笑脸相迎,彬彬有礼。四是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宿舍、餐厅都有广播,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此外,他们还把“生活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为“三好生”的评比条件,“三好生”所在宿舍必须是文明宿舍,所在的餐桌必须是文明餐桌,否则就不能评上“三好生”。

  3、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1)层层承包,变坐班为包班,实行一票否决制。

  洋思的校长要包学校全部工作创一流水平,其中包括德育工作的创优、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体育的达标、学校的安全稳定、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洋思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包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达标,包后进生转化,包学生德、智、体协调发展。后勤人员要包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如食堂工作人员要包食物安全卫生,菜谱科学合理;包师生准时吃到热饭热菜;保证菜肴烹制味美可口。宿舍管理人员要包宿舍内、浴室内无打闹、欺侮小同学现象,无失窃现象;学生晚上按时睡觉,室内无随便讲话现象。保管室人员要腿勤、手勤、眼勤,保证及时将校园内被散失的校产收入仓库,经常清仓查库,及时修旧利废,等等。

  洋思中学不实行坐班制而是实行包班制,教师、职员无一例外,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达不到工作要求时,不能奖励,奖金为零。

  洋思的承包责任制有严格的措施作保证。近年来,学校挤出资金,加大了奖励的力度。同时,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员工,出了问题,完不成承包任务,都会受到处罚。2000 10月,学校一名副教导主任团为不能带头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被撤销职务。200111月,一名生活指导教师因宿舍内一起偶发事件处理不力,且未及时上报学校,被辞退。

  一个“包”字,给学校注入了不尽的活力。1997年前,洋思中学只有9个班,到2001年,就增加了 47个班。规模的急剧膨胀,一不留神,就可能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从而是砸了洋思这块金字招牌。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学校又进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实行分校制。一个年级设两个分校,全校六个分校。学校定期评选最佳分校,予以表彰奖励。分校长通过竞选演说、教师民主投票、学校综合考察产生,任期一年,一年后优胜劣汰,胜任者再通过竞争上岗。分校长可以自行“组阁”,选配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权。办公经费使用和奖金考核发放权、人事调配权,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竞选钢领”与学校签定责任书。第四分校分校长刁勇是一个才工作三年、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2001年的竞选中脱颖而出。他与学校签定责任书内容包括:卫生、纪律创全校一流;教学实绩优于全市最好的兄弟学校;学生合格率100%;所有年轻教师能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教学,讲课合格;所有教师无体罚学生、向家长索要钱物等师德问题;无流失生;无重大教学事故、安全事故。在就职演说中,刁勇向学校作出了“人在阵地在”的保证——尽个人一切努力完成承包任务;向自己分校的师生发出了“向我开炮”的誓言——愿以身作则,带头苦干。

  其他分校也不甘示弱,六个分校展开了激烈竞争。分校间的校长在比,教师在比,学生在比,比活动中得奖多,比一日常规扣分少;比学生进步人数多,比工作拖拉马虎现象少;比教改步子谁迈得更大,比工作措施谁更实。分校制增强了师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2001年秋学期,学校尽管突增20个班级60多名新教师,但一切工作比往年更井井有条,更卓有成效。

  (2)以培训为保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洋思的教育方法与要求。

  现在在洋思中学工作不超过 3年的青年教师超过三分之二,虽然他们是洋思到高校去精挑细选来的,但毕竟缺乏实践经验,对洋思经验更是陌生。如何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掌握或基本掌握洋思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呢?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狠抓了集体备课。备课时,先把去年最好的教师的教案复印给大家,由老教师给大家讲教案,疏通教材;然后大家修改教案,比谁改得火改得好;各自改好后,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执笔、定案;再把定下的教案印发给大家。上课前,个人根据本班实际,再对教案作适当调整。每节课上完后,必须写好教后一得。授课时,师父总是一节不漏地听徒弟的汇报课,及时发现、研究问题,并通过评课会、计划会、总结会、考后分析会及各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扬长避短地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洋思,许多师傅都是这样将自己十几年、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的。集体的智慧、统一的教案,相互间的课堂观摩,再加上这样真诚的协作精神,使新教师迅速地走上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教学之路,青年教师成熟周期大大缩短。许多来宾走进洋思一些年轻教师的课堂后,简直不敢相信,上出这样高效率的课的教师,竟是一些只工作了一年或几个月的新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