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称新政:让基层人才脱颖而出

 乌九图书 2012-05-15

    新疆日报讯(见习记者杜文静 通讯员李刚摄影报道)缺少论文,没有学历,一批工作在基层业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将通过选拔认定被授予高级职称。这个春天,天山南北众多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实用型人才被这个消息鼓舞着。

    此举在全国尚属首例,是新疆今年推出的10项重点人才工作之一。

    自2007年起,新疆就已经开展了农牧民高级技师的认定工作试点,目前全疆已评出52名农牧民高级技师。今年4月1日,新疆正式启动基层人才高级职称选拔认定工作。县及县以下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可打破学历、外语、论文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等条件限制,报评高级职称并兑现相应待遇。截至5月8日,选拔认定推荐工作已基本结束,800多名基层人才获得了直接申报参评高级职称的资格。

    日前,本报记者来到阜康市,采访了两位参加破格晋升高级职称申报的基层工作人员和一位农民高级技师,聆听了他们的心声。

    乡村教师姜有云:九年长梦圆有时

    已经在乡镇中学教了24年书的姜有云,在47岁之际,迎来了申报参评高级职称的机会。这件事,让他激动得几晚上都没睡好。

    在到阜康市滋泥泉子学校教书之前,姜有云在村小学教书。2003年,随着村小学并入乡镇,他调到了现在的镇中学。

    滋泥泉子镇是离阜康市区最远的乡镇,姜有云在这里一呆又是近十年。

    在小学教书时,姜有云已评定到小教高级职称;来到镇中学后,他被平行转聘为中教一级。

    此后的9年,姜有云开始了漫长的评副高之路。

    要评副高,姜有云原有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专学历不行,必须再修一个本科文凭。姜有云用了三年的时间,参加电大学习,2009年取得了汉语言文学本科证书。

    接下来要过的,是英语和计算机考试两关。这两关对已不年轻的姜有云来说都很困难,但经过一番苦学,他也终于过了线。

    紧接着碰到的是论文的“硬杠杠”——按规定,他需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对一个乡镇中学教师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姜有云投过几次稿都石沉大海。后来,他跑了多趟乌鲁木齐,同乌鲁木齐市重点学校的老师合写论文。

    就在姜有云苦苦为评副高职称准备时,他教过的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后回本校工作,取得了副高职称,工资每个月比他多出四五百元。

    职称和工资紧密挂钩,差一个级别就意味着每年工资差几千元。

    在青年教师闫玉玲看来,姜有云早该评上副高。“姜老师在学校的工作任务很重,一方面要担任初三班的数学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兼管学校的党务工作和德育工作,太累了。”闫玉玲说,姜有云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始终在全年级排第一,“这样的老教师如果评不上副高,那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个打击,让人有点看不到前途的感觉。”

    滋泥泉子学校初三学生聂泽并不知道姜有云老师是什么职称,他的母亲屡次到学校找校领导,要把聂泽转到姜老师的班上。母亲和聂泽都知道,姜老师教得好,大家都想让姜老师教数学。

    4月底,滋泥泉子学校党总支书记刘全良召集全校老师开会,向大家宣读了自治区基层人才高级职称选拔认定工作的有关文件。

    听者无不拍手称快。经公开报名及学校领导班子考核,最终阜康市教育系统唯一破格晋升高级职称的申报名额落在了姜有云身上。这位在基层教书育人二十多年的教师脸上露出了笑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