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主导“导”什么?

 励耕馆 2012-05-17

什么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在自学辅导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今天,我们需要认真反省一下老师的作用和地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我们早就熟悉的观点,这似乎已经给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作了很明确的规定。但我们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还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第二,教师的主导究竟要“导”些什么?

首先,在我看来,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而教学是教育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本身,而应该包括整个学校教育活动。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理所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整个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不仅仅包括“导学”,也应该包括“导行”与“导向”。

一般说来,我们对如何“导学”较为关注,但细分起来,这里边又包括导读、导练、导思等多种形式。其中应该进一步包括明确目标、创设情景、指导方法、交代要领、总结归纳等等。在学生一切的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在思维能力中,概括能力又显得尤为关键。所以,“导学”的核心是“导思”。但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过程,它还应该是习惯的养成过程,是理想的培育过程,因此,我们还要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

“导行”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也包括思维习惯。英国哲学家查尔斯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而不是我们每个教师份内的义务,那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永远不可能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导向”就是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今天这样一个世界观日益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都面临着太多的困惑、太多的诱惑和大多的选择,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学会选择,更要学会拒绝,有时还需要学会抵御。特别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一定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不能以世界观的多元化为借口,模糊了学生眼中的是非界限。在让他们看清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意愿、信心、决心和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如何看书、如何讨论,怎样自学,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我们应该把“导学”与“导行”、“导向”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我们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