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演义》…【71--80】

 五象之鹰 2012-05-19

中药演义 第七十一回 峨眉山炎帝览胜 论大黄重庆述要

  高空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信儿到京师呀,江南民众思念你——神农炎帝。宏亮悠扬的歌声,绵延不断,不时从村村寨寨中传出,炎帝不禁问:这是什么歌?如此悦耳动听!  行进中满头大汗的山城人重庆立即道:禀大王,此乃江南民歌,人人会唱,说的是那里民众盼望大王来到江南。炎帝一听,边走边说:那么本王此行,确属应该了。昆明、柳州、金陵等齐声道:正符民意。  在国宴宴散后的第二天,炎帝便装束停当,邀江南诸贤南下。有司、执事等本已安排相应车辇、随从,但被炎帝拒绝,道:尽量减少随从及车马,但各地众贤,必须以车辇安全护送原地。本王南行,尽量从简。因此南下车辆,多为数人一乘,炎帝也不单坐,他时而坐这辆,时而坐那辆,穿梭在各车之间。等过宝鸡、成都后,索性邀众贤徒步而行,边走边观察民情,包括稼苗长势、民众劳作等,同时便于沿途发现新的药材。一路行来,边谈论,边观察,走走停停,说说笑笑,倒也不感疲倦。这日行在一处,只见山峦叠障,重岩迭翠,气势磅礴,雄秀幽奇,山势逶迤,细而长,美而绝,如螓首峨眉。炎帝被这迷人的风景所吸引,他从山脚望到山顶,估摸约有百余里之遥。再细看,只见石径盘旋,直上云霄。见炎帝如此迷恋,重庆立即道:大王,此山名为'峨眉山。据家师驾虎考查,这里因山势高低变化而气候温差极大,约分三个区域:低山区较热,中山区温暖,高山区甚寒。此山植物品种多达三千余种。一听说药王曾在此山考查,炎帝当即勾起一段心事道:众位贤士,本王自闻听药王之名后,曾广为探访,以求拜见,但迄今未得音讯,此次南来,亦包含能得幸与药王相会之想。众贤士想必常能相见,望广为转告。众人同时道:家师驾虎而行,有事则急来指教,但说完便匆匆而行。我等也曾问及家师,何不亲赴太医馆?家师云:太医馆有国老主持,再有多维与求协师弟相佐,一应医治及医事,应付绰绰有余。他老人家则专于边远缺医无药处奔忙,故无暇前往。有关与大王会晤之事,家师谓目前尚无紧要之事,恐与大王会面后,不免招待应酬,惟恐琐事羁绊,耽误民间救治之务。家师曾言,在急需之时,家师必然露面与大王相会。目前家师人在何处,我等也难以确定。炎帝闻言,长叹一声道:贤哉药王!伟哉药王!说毕,回想起刚才重庆曾说山中植物殊多,想来药材也一定不少,便更加留意所过之处。没走多远,在一处山地灌木林旁,发现林缘处土地较为阴湿,其上生长着一种大叶植物,高五六尺,叶柄长而粗壮,绿色叶片有二三寸大小,呈大锯齿状。炎帝用力拔取,根茎现出,形如萝卜,色黄。炎帝用舌头舔舔,感到味苦,正要咀嚼,重庆赶紧道:大王且慢!炎帝一怔,重庆道:此药有攻下之力,恐大王误食致泻。炎帝听说是药,马上情绪高涨:此为何药?请详述之。重庆道:药名大黄,又名将军、马蹄黄、香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炎帝道:泻下之药,何以又名将军?重庆道:此药攻逐积结,通利大便,其势迅捷,如将军之斩关夺门,故名。据家师所授,该药入脾胃、大肠、膻中及肝经。为便于记忆,家师曾撰口诀为:  大黄苦寒脾胃行,大肠膻肝积滞攻,  泻火凉血解热毒,逐瘀通经疗扑损。  大黄治病,旨在清泻大肠邪热,对大便燥结,肠中结聚,确能一通见效。然对下利即泄泻,尤其是虚人腹泻者,用当审慎。为此,家师曾讲故事一则,我等众弟子至今记忆犹新。炎帝听说大黄尚有掌故,便道:啊,什么故事?一直随炎帝众人南下的安合,再也忍不住了,接口道:此故事起始于'黄先生治病一事。

中药演义 第七十二回 讲述大黄之传奇 阐明将军之由来

  古之巴山,后称缙云。山势巍峨,丛林茂密,古木参天,风光秀丽。炎帝行至此处,不觉略感疲惫,便对众贤道:在这翠竹成林佳境处,何不边歇息,边听安合馆丞讲述大黄故事?众贤也正有欲歇之念,便齐声道:大王所言甚是。休息间,安合便将五黄先生故事,从头道来。  若干年前,荆山有名勤修之人,善于考察人与自然,因而发现黄连、黄芪、黄芩、黄精及黄根五种植物,能分别治疗各种疾病。他也确实用此五种药材,给人治愈不少病种,所以人们就尊称他黄先生。他常进深山采此五药,或奔走于村寨给人诊疗。在靠山处有一人家,家主名唤大郎,每逢五黄先生进山,大郎家为必经之地,常因晚归而就宿于该处。天长日久后,五黄和大郎结下了深厚情谊。  有一年,五黄先生又来住宿,见大郎家房舍已成瓦砾,经乡亲们告知,才知道一场大火,把大郎家房屋烧毁,他妻子也被烧死,只剩下他和儿子,无奈只好住进了山洞。五黄先生闻知,十分悲痛,就进山洞找到大郎父子。相见后,相互抱头痛哭,见他父子生活无着,便道:你眼下一贫如洗,不如随我挖药、卖药,或可以为生计。大郎一听,喜从天降,当即叩首拜谢。从此,大郎便跟五黄先生挖采药材。他们四处跋涉,不到半年时间,大郎便学会挖采五黄这五种药材。然而,限于大郎不晓文字,又见他办事毛手毛脚,所以五黄先生一直不教他如何治病。为这事大郎也曾问过五黄先生,但先生笑道:你生性偏于急躁,不宜给人治病。大郎听后,深感不满,便暗中偷偷注意五黄先生怎样给人用药。日子一久,大郎也窥测出一些门道,便背着五黄先生,给人治起病来,渐渐地还真治愈了一些病人,大郎喜不自胜,心想:哼,这有什么了不起,你不教,我不照样会吗?  如此过了一段时日,一天,有一个孕妇患泄泻,腹痛剧烈,拉肚子日十余次,来诊时恰好五黄先生外出,大郎便说:没什么,我给你开药。这孕妇本来所患为湿热下利(即泄泻),理应用黄连清热燥湿,以厚肠胃而止泻。但大郎不知此理,以为实热结在肠道,便给她用了攻下逐瘀的黄根。用药后,孕妇泄泻无度,腹中绞痛,胎儿也随之堕下,伴随大量出血,没两天便气绝身亡。  病家听说是大郎给开出的药,便硬生生把他扭到分部落酋长那里告状。经酋长审明经过,便判庸医杀人罪名。  正在此时,五黄先生急匆匆赶到,跪在堂前道:启禀酋长,病人之死,罪在于我。酋长奇怪地问道:你是何人,缘何罪责在你?黄先生道:病虽由大郎所治,但大郎是跟我所学,是我教导不力、讲述不清,以至致人于死,故而罪在我身。大郎一听,感激涕零,急忙说:酋长,不关先生事,是我不认真学艺。而且这个病人,先生既未见面,也未诊治,他一点也不知,是我背着先生干的事,与五黄先生毫无关系。  当酋长问明争罪的二人关系后,颇为二人重友情之举动而感佩。平日也早闻五黄先生大名,便有意开脱。经过几番斟酌后,对原告道:孝不过医家,他本意是想治病救人,但学艺不精,技术有限,故致人命。人死不能复生,即使判大郎死罪,也换不回你家妇人,况且大郎和你家并无怨仇,实非有意谋杀,乃系过失所致。你等回去后,让大郎出些丧葬之资,以为补偿,并就此结案。  当大郎被释放后,羞愧万分,对五黄先生道:悔不该不听先生之言,往后决不再轻举妄动。黄先生也道:治病本属精细之事,切切不可鲁莽,更不能粗心草率。同时还要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否则贻害无穷。自此以后,大郎便踏踏实实地认真采药,勤勤恳恳学习。看他变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五黄先生才从头教起治病之术。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五黄先生便将此五种黄药中的黄根,配以大郎名字,称为大黄。  听到大黄导致下泻无度而致命,炎帝忆及自身过服甘草之事,深有感触地道:病机不确,错投药物,轻则延误,重则贻害。闻听安合讲及五黄药物,便饶有兴致地问:其他几种黄色药物,除黄芪外,本王尚未曾闻,不知哪位贤士肯予告我?重庆接口道:黄连一药,巴山一带盛产。歇息过后,容我等边走边说,不知大王意下如何?炎帝抚掌道:如能得见实物,实地讲授,则感识更深。既然众贤士已不困倦,我等继续前进。

中药演义 第七十三回 进凉山炎帝心悦 采三黄神农尝苦

  大凉山,山势雄浑,奇峰如林,湖泊棋布,云海壮观;大湖小海,形状各异,或灿若金,或绿如墨,或翠如云,色彩斑斓,如颗颗璀璨明珠;杜鹃花品种多样,花色繁多,争奇斗艳;温泉瀑布,峡谷幽深,尽情倾泻。炎帝与南下随行贤士人等,辨认着已知药材,尝试着发现新有品种。当地彝人,不时出没,欢呼着、跳跃着,高歌着他们敬爱的伟大领袖,他们把神农念作什诺。直至后来多少年,他们仍代代相传,颂扬着当日的场面:在荒古年代,世上的人们,有病不会医,呻吟哼哼。我们的祖先,叫英雄什诺,上山采百草,遍尝苦酸辛。百草有百样,一样采一百,百样治百病,有病不再哼。后人学什诺,如火星火种,什诺的医药,一代传一代(以上摘自彝文典藉《哦母支杰察》,见《中国中医药报》1995512日第3版王正坤等文,选录时略有改动)。  彝人优美动听的歌声,传遍了各家各寨,苗、瑶、壮、水、白、土家的民众们,纷纷出迎,扶老携幼,箪食壶浆,热情而恭敬地簇拥着炎帝众人。炎帝也亲切地向他们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每行一处,都是一片陶陶然、乐融融、太平祥和的美满盛景,炎帝兴高采烈,群贤豪情奔放,当问及药物时,贤士们个个对答如流,询一回十。行走间,在一处凉爽湿润、土层深厚肥沃的腐殖质土地上,金陵从簇簇草丛中,拔起一株三角卵形锯齿叶状草来,只见其根茎细长如柱,几个粗细相等的分枝呈簇生之状,形如鸡爪,节多而密,生有极多须根,整个草根,外皮棕褐,内皮棕红,木部金黄。他拿到炎帝面前道:大王,这种草即系多年生草本植物—— 黄连。炎帝顺手接过,细细地把弄着,翻来覆去地观赏着,最后选取一段较干净的鸡爪节,放入口中,稍一嚼动,当即的一声,立时呕吐数下,稍停道:啊呀!好苦!金陵赶紧递过皮水囊,让炎帝漱漱口后说:是的,诸多药品中,黄连最苦。炎帝道:苦味如此浓烈,定为泻火上品!金陵道:是的,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家师教我等药性时撰歌曰:  黄连苦寒肝胆心,肠胃本属两阳明,  清热燥湿吐痢痔,清热除烦泻火肿。  正因它能清心泻火,故能除烦宁心,清泻肝胆火而治眼目红肿热痛;入胃与大肠阳明二经,能治口舌生疮,胃热上冲之痞满呕吐,肠热所致泄泻痢疾又名肠澼;亦能清热泻火解毒,用治痈肿疮疖及痔疮;清热则可使被火焚灼之血络得宁,故治诸出血,也殊有捷效。  炎帝听说黄连有如此众多效能,乐得手舞足蹈,乃道:随行药工人员,赶快采集一些,急速运回太医馆,说不定国老、多维、求协先生们正愁无药呢!药工们立刻分头挖采,炎帝也动手帮助,并道:太医馆众人不知能否知此药性?金陵道:多维、求协二人既为家师弟子,定然熟知。炎帝方始放心。等采有一车后,他吩咐运送人员立即起程返回,并再三嘱咐道:将黄连留太医馆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分发塞北、丰滩、甘凉、楼兰、贺兰、齐鲁、天山、乌兰、海崴、延边等分馆。运送人员道遵命后启程不提。  且说炎帝众人,继续前行。不多时,重庆与金陵同时指指路旁一种二尺来高的花草,只见此草叶面深绿,在上挺的茎梗上,紧密地排列着唇形花蕊,其色兰紫,且所有花朵均向一侧排列,显得有些特别。拔起根后,见主根粗壮,略呈圆椎形,表皮棕褐,折断后可见鲜黄或黄绿色。重庆指给炎帝说:此药名为黄芩,又称山茶根、土金茶根。炎帝照例嚼取一块,其味亦觉甚苦,便道:与黄连味道差不多。金陵接道:正是,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泻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重庆也道:此药除这里生长外,西南、西北、东北各地均产,其效相同,但形态略有差异,如产塞北者,多为黄花。概言之,黄芩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等六大功能,家师撰诀云:  黄芩苦寒肺胆心,清热燥湿二肠经,  壮热嗽痢淋肿毒,止血安胎除刑金。  重庆本拟还讲什么,只见金陵又指指山谷处的杂木林道:那长圆叶的大树,称为黄柏,可称为清热药中的黄氏三兄弟之老三,大王何不过去一观?炎帝一看,只是一株柏树,听说可以入药,当即兴致盎然:请贤士指点迷津!

中药演义 第七十四回 黄柏木用治阴火 吴茱萸温中散寒

  药王驾虎,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至八方而知天下事,游九州而晓世间情。他披星戴月,踏平寰宇漫漫路;上下求索,寻得医药茫茫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神州医药事业,敢为人先、肯为人先、善为人先。所育弟子,尽得其传。值此贤王盛世,才人奇士自然抓契机而不放,遇良辰而莫失。金陵见炎帝兴致盎然,顺口吟道:  黄柏苦寒肾肠膀,清热燥湿治痢黄,  泻火解毒退虚热,能治阴虚相火猖。  恐炎帝费解,重庆接着道:大王,家师授此药诀时,恐我等悟性有限,乃同时诠释曰:柏木黄者,味苦寒,主五脏肠胃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伤蚀疮。一名檀桓,又名元柏、黄檗、檗木。大家边说边走,须臾已到近前。只见这山地河谷处,杂木丛生,其间有几株高大的树木,其高者达三丈有余。炎帝经众贤指点,知此树即系黄柏,细观之,似曾相识,经人提起,方知此木有人称之为黄波椤,系落叶乔木,外皮灰色,内层有深厚之木栓层,且色泽鲜黄,有较深沟裂。炎帝道:此木本王于北方亦曾得见。金陵道:据家师云,本品北方确有,其功效亦同,然以此处所产者为上品。炎帝道:此药可否采回运送太医馆?重庆道:有多维、求协二师弟在,北方固有之药材,定已派人采得,故可不必再行多费人力。不等金陵说完,金华突然道:师弟,快来看,原来此地也产吴茱萸。重庆、昆明等一齐怔了一下,他们过去只知此药产于三吴,而今听得此处也有,当然喜出望外,赶紧围拢来。只见金华站在一株约八九尺高、似乔似灌的树旁,看来看去,自言自语道:不错,就是它。炎帝闻讯也赶过来,但见该小树,从幼枝到叶轴及花序轴上,均长有锈色长绒毛,树皮暗红而有光泽,小枝紫褐色,叶呈椭圆形,长一寸余,宽约八九分,开有黄白色小花,密集于花萼顶端。金华对炎帝说:大王,此药名唤吴萸,向来只知三吴之地方有,不想此处亦产,今幸发现,可免今后往返运送之劳。炎帝问道:此药当用枝叶、枝皮,抑或根茎、花果?金华道:用其种子,一般于种植三年后,在小暑至立秋之间,视其果实已由绿变黄时,乃为成熟,晒干后变为深褐。炎帝紧紧追问:此药三年一成,足见其治病奇效。重庆因发现自己家乡也产此药,兴奋之情自然不可言喻,因而说: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金华恐炎帝费解,赶紧作释:本品能温中、散寒、燥湿、疏肝、止呕、止痛。家师曾云:  吴萸辛苦大热品,温中止痛肝脾通,  胃脘胁疝脚气痛,理气止呕治酸吞。  此药之运用,必审病机为寒,而尤为肝寒胃冷、湿浊上逆为特效。故凡热、火、阴伤病证者,切忌投服。  炎帝闻言,殊感新奇,无论名称还是疗效,都是首次听说,不禁道:茱萸,多么动听的名字。金华又道:名称固为好听,且有一段佳话流传。炎帝立即道:快说说是什么趣事!金华便一五一十讲出以下故事。  此药原名吴萸,盛产于长江下游之三吴地方。由于它气味芳香浓烈,古人认为能祛邪辟恶,故有九月九日佩戴吴萸香囊登高之习俗。久而久之,又发现它能散寒止痛,尤以寒性腹痛,更为良效。  话说女娲氏补天后,在位一百三十年,继之者有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厥后栗陆氏出。栗陆氏刚愎自用,他在位时,横征暴敛,搜刮天下,各分部落每年必须进贡大量珍奇宝物。这年三吴之地的酋长,在进贡物品中,把吴萸也作为贡品之一。谁知栗陆氏一见,勃然大怒,雷霆大作道:小小三吴,胆敢藐视本王,以这区区树木子实作为贡品,以为搪塞。并下令进贡使者赶快拿回去,重换奇珍。此时有位姓朱的大臣急忙奏道:大王,这吴萸能治胃寒腹痛,又可止吐止泻。吴地酋长所贡此物,实属一片忠孝之心。栗陆氏大喊道:胡说!本王用不着什么止痛止吐之品!使者羞惭地退了出来,那位姓朱的大臣赶上去道:请你不要生气,就把吴萸交给我吧,大王早晚会知晓它的价值的。使者就把吴萸交给了他。  过了几年,栗陆氏经常闹肚痛,吐泻时作时止。有一天,病痛又发,且痛势剧烈,疼得他冷汗直冒,四肢冰冷,最后越来越重,躺在卧榻上辗转翻滚,大臣们个个束手无策。那朱姓大臣见时机成熟,便把吴萸用水煎汤,给栗陆氏服下,谁知其效如神,连服几剂,痛止吐停,诸疾皆愈。栗陆氏便问他:你送的是什么贵重药,疗效如此神奇?朱姓大臣道:回禀大王,此药便是数年前三吴进贡的吴萸。这时栗陆氏才后悔起来:原来这确是救命宝贝。他很感激姓朱的大臣,若非他留心存下吴萸,自己定会病入膏肓。为了纪念朱姓大臣的功劳,栗陆下令,把他的姓加在药名中,称作吴朱萸。后来,人们为了标明此药乃树木果实,便在朱字上加上草字头,便称之为吴茱萸。  炎帝听毕抚掌道:茱萸茱萸,止痛神奇。茂名上前稽首道:大王,金华师兄所述乃专指吴茱萸,不能简称茱萸。因为另有一种灯台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称作山茱萸。二者形质不同,疗效迥异,不可混淆。

中药演义 第七十五回 游江南行程不虚 进巴山长江远航


  大娄山,山势险峻,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独秀峰,峰巅秀丽,树挂云端。山洞奇景,叹为观止,灌木藤蔓,错综杂织。炎帝及众贤边行边说,不觉已至大娄山下。在一处山坡前,只见阳光充裕,地表为砂质土壤,肥沃而疏松,漫山遍野的灌木丛林,高矮不等,郁郁葱葱。茂名眼疾手快,指着一株丈二高的树木道:那薄片剥裂、枝皮灰棕色树,即系山茱萸。  炎帝等依所指近前,只见小枝光洁,单叶对生,长有短柄,叶片长圆形,长约三四寸,宽约一寸余,叶下粉绿色,此时正盛开黄色小花,有少数花瓣脱落,已长出长圆状绿果,小而光滑,由长长果柄吊挂。茂名对炎帝道:山茱萸之树株及叶片,与吴茱萸相似,故而名同,然非同种同属,故而效能各异。炎帝道:莫非此茱萸并无止痛之效?茂名道:然,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其主要功用可概为:补益肝肾,涩精止汗。家师曾撰诀云:  酸涩微温山茱萸,补益肝肾疗阳痿,  涩精止汗温命门,肾阳不足遗泄医。  本品药用其果皮,弃其核仁不同。约于霜降后果实变红时采摘,用炭火烧焙,去其硬核,晒干即为山萸肉。因其形状颇类红枣果皮,故又称枣皮或药枣。而云南所产一种滇枣皮又称酸枣皮,或名西西果皮;川中德昌、会理等尚有一种土枣皮,则系蔷薇科樱桃属植物雕核樱之果皮,当为鉴别。  炎帝悉心地听着,认真地看着,他深深佩服贤士们的广见博识,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此次南来,真可谓不虚此行,他边走边想,若非各自需回原地抓紧太医分馆的组建,他真不愿意和他们道别。如此走走看看、尝尝嗅嗅、行行停停,沿途游来,先后把重庆、柳州、遵义、茂名、洪都、昆明等贤士各自送回。在金陵、金华、安合的陪同下,游历了云雾山、五羊山、越秀山、六连岭、五指山。过金沙江、漓江、珠江、钱塘江后,金华派舟船让长江西行,送炎帝和安合到天门山、黄山。炎帝同安合在此留居多时,在当地酋长安排下,就地取材,因地而宜,迅速建成徐淮太医分馆。在庆功宴上,炎帝兴致高昂,同时也因为明日即将离开安合,不免心中平添几分惆怅。席间,他向安合及分部酋长问道:本王此次南行,主要目的地,乃在于神秘架。听太乙先生云,该处事事奇异,且有长生老人,想必药材众多。然因地势神秘,据说山中多险,故人迹甚少,本王此行,实意在于亲临其境,一看究竟,何者神,何者秘,何者奇,何者险。但至今仍未知晓此神秘架究在何处,还望二位指明。分部酋长年岁较长,捋捋长须道:禀大王,曾闻神秘架或在大巴山,或云南桠山,或云冰洞山,或云老君山,究在何处,实未到过。安合道:曾听家师言及,神秘架确实神奇怪异,山高势险,坡峰陡峭,欲登其山,必搭架而上,故名。此山架范围颇广,正在大巴山之中,沿长江西上,可直达该地。明日由我引路,自不费时。炎帝道:本王自行即可,不劳贤士跋涉,况贤士外出已久,刚得返回,且分馆初立,医务、馆务实难分身,本王就此谢过,也就此别过。安合马上道:托大王之福,近年本地未曾流行大疫,民病也并不顽难。近日虽组建分馆,但我弟子众多,其中十余人,眼下各在当地小有名气。故此我虽外出,他们均能应付绰绰,还请大王放心,由我陪赴,最为适宜。在酋长、安合及其弟子的劝说下,炎帝终于同意与安合同行。此议一定,可引出了麻烦。只见安合众弟子中一阵骚动。大弟子武汉开言道:先生,众师弟听说先生陪大王远赴巴山,大家放心不下,人人争欲同行,弟子无法作主,恳望先生裁决。炎帝细作留心观瞧,见此人忠厚端庄、风度翩翩。只见安合道:作为大师兄,理当领袖群雄,果敢决断。区区小事,尚不敢定,日后能为大事乎!武汉接道:谨遵先生教诲,弟子本已早有主张,然众师弟各陈实情,挚情难却。以理而言,先生深入险山,弟子身为大师兄,理自当仁不让,陪同先生,伺俸大王。但分馆初建,一应人事安排、科目设置、财物运作,须有主事者承允;再者,目今虽无大疫,但一般病、常见病以及慢性病之调理善后,先生外出,其他师弟又恐难以使先生放心,故而只有弟子一人,堪为其任。二师弟新郑、三师弟泉州、四师弟仙游、五师弟万宁,虽可代为掌管操持,然而四位师弟又各自有其地方要务,恐其分心。弟子以为,小师弟太原及保定二人,精明聪慧,老诚干练,可随先生外出,沿途既可增进阅历,又可及时聆听先生教诲,使之早日成才。弟子所想,恐先生难符心意,故不敢妄自作主。不要说安合满意,就是炎帝听了这头头是道的宏论,也深为叹服。只听炎帝与安合异口同声道:极为合理,明日准时起航。

中药演义 第七十六回 药品繁多可类列 欲尝毒力涉险山

  大江溯轻舟,长风万里帆,两岸猿声啼不住,画舫已过万重山。炎帝、安合、太原、保定等人,在分部落酋长安排下,舍车辇、登舟楫,正待启航,忽见安合弟子蕲春、安国、古亳、太极四人,齐驾一船来到近前,同声道:先生,弟子等已恭迎多时,惟恐沿途江水泛汛,舟船难行,弟子们特来保驾护航。真拿他们没有办法,既言之有理,又早已作好远航准备,只好让其随行。  一路上,江水滔滔,舟船稳稳。炎帝闲暇无事,正好将一些闻而未知的药材,逐一请教。安合有问必答,淋漓尽致。从解表药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羌活、白芷、藁木、苍耳子、辛夷、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葛根、蔓荆子、升麻、浮萍说起,指出前十味乃为辛温解表之药,也称发散风寒药,主要用于风寒外束引起之发热、无汗、脉浮紧之风寒表证;而薄荷等后七味,则适用于风温客表的风热证,故又称为发散风热药或辛凉解表药。炎帝越听越想听,安合也滔滔不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经过十余日泛舟西行,炎帝已将过去闻或未闻之药,按药性类别分为二十大类。除解表药外,又悉知有清热、泻下、祛风、芳化、利水、渗湿、温中、理气、消食、驱虫、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风、滋阴、助阳、补气、补血、涌吐等药物。每类药少则三五味,多则数十味,安合均有重点地或详或简、作了尽善尽美的阐述。炎帝均一一留心留意,每味药介绍完毕,炎帝都要撰成歌诀,便于记诵。安合几名弟子,系新收不久,闻听先生讲述,更为倾心,均无一遗漏地加以记录。末后,安合说道:现今大王已对中医、中药赐名,并在各地分设太医分馆,将对中医药起到跨时代迈进之推动作用。今后有关采药事宜,大王可不必亲自躬行,由各太医分馆依据当地特有药材,分别种养、采集、加工、炮制后,分送各地,以有换无,互相调剂,岂不事半功倍。炎帝边听边点头。等安合说完,炎帝接道:贤士所论,甚合吾心。然先生所讲药性中,不少药物或云有毒、或云有小毒、或云有大毒。就毒字而言,何者为毒,毒后有何反应,毒药之中毒性程度又各轻重如何,恐先生一时难以言清。为民治病,责任匪浅,人命关天,故而必须对其毒性有确切了解,本王方为放心。为此本王决定,采药事宜均按先生适才所言办理。而有关毒药,估计神秘架中必多,本王就单采集这些有毒药品,并亲自品尝,以确定其毒力如何。安合六弟子闻听,不由对炎帝肃然起敬。安合知道炎帝脾性,他要办的事,决不虎头蛇尾,因而也只好遵命行事。  再不几日,众人行船靠岸,换乘车辇,风尘仆仆,迤逦而行,不觉已到南桠山脚下。经探问得知,从此山进入,沿西南而行,便能直入神秘架地域。炎帝等人细览山景,从山脚到山顶,从峭壁到谷沿,腊梅满布,簇簇丛丛,形似白梅,色若蜜蜡。在炎帝号令下,众人沿山沟前进。一路行来,时而热风吹雨洒江天,时而云层滚滚浮黄鹤;更有甚者,山下灼灼炎夏,山腰春意正浓,望得山顶,却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银光闪耀的雪山峰顶与碧绿盎然的春景,形成明显反差。继续前行,更是眼花缭乱,奇观迭出。只见一处山架,山巅云雾缭绕,稍向下观,于山腰凹处陡壁间,可见各种拱形山洞,洞中冰洁光莹。见此冰洞,年轻的太原等六师兄弟,自然跃跃欲试,以知其内;炎帝与安合交换眼色后,同时循坡而上。行至半山,冰洞错落,或前或后,或上或下,大大小小,各不同形。他们挨个走进,只见每个洞中均宽达数十丈,洞中如同水晶宫一般:顶上挂满冰柱、冰剑、冰刀、冰枪、冰帘,壁上遍缀冰旒、冰珠、冰坠,地面尽布冰板、冰桌、冰凳、冰椅、冰盘、冰盏、冰壶,千姿百态,寒光皎洁。所不同者,一洞中寒风萧萧、冷风飕飕;而另一洞则雾满千嶂,云烟弥漫;再入一洞,轰轰声震天动地;有的冰洞中时而细雨绵绵,时而大雨滂沱;还有的冰洞之内,阴云之中,忽闪霹雳,电光石火。众人个个啧口称奇,但恐贻误行程,便同时下入山沟,继续前行。炎帝回忆着这风、雷、雨、闪、雾等冰洞的奇特,不觉随口道:未入神秘架,先见神奇洞,着实耐人寻味。正在这时,两山之间上空处,似有一黑影闪过,不大一会儿,从空中飘下一物。太原在空中接住后递给师父安合,只见安合手捧该物,双膝跪下,望那黑影过处,倒身便拜,三叩首后道:谢先生关心,谨遵师命。

中药演义 第七十七回 炎帝初入神秘架 神农首中半夏毒

  千尺危崖俯碧海,百丈高松撑云涛。安合拜罢,站起身来,随炎帝继续前行。他捧着刚刚接到的桦皮薄板道:大王,原来家师也在此地。炎帝眼睛一亮:噢,在哪里?安合道:家师所驾之虎,走平川如腾云,过江河如驾雾,跃山崖如平地。适才所过一溜烟影,即是家师过山。炎帝道:何以知为药王?安合道:现有家师手书。说着,把桦皮板指给炎帝,只见上面用木炭条写着:未进神秘架,先伐山中竹,以竹为双袖,时时套两臂,若遇棕毛人,远避莫斗殴。众人看后颇感纳闷。安合道:家师让我等每人双臂套戴竹筒,定有其深义,我等立即遵照执行。说完便命六位弟子,就近找寻手臂粗细的竹子,砍下挖空中部,每人分发一副。炎帝见众人均已戴好,自己也照样套戴后继续向前。走到一处山峰下,只见此山由石灰岩、千枚岩、砂页岩混合组成,林木茂密,品类繁多,桦木、白杨、箭竹、蜡梅、珙桐,形形色色;金丝猴、白獐、白麋、白蛇、苏门羚时有出没,远处尚可听到金钱豹和白熊的咆哮声。在安合的指引下,炎帝及六弟子,又分别认识了党参、当归、川芎、独活、天麻等药材。走着走着,渐渐地山越来越高,林越来越密。在沟旁一株大树上,有人削去一片树皮,用木炭写着大神秘架四字,看来写过不久。安合认得恩师笔迹,再次朝字迹处拜过后前行。前面山势高耸,林海茫茫,古木参天;这里花草争芳,瀑布挂彩,岩洞献奇,珍禽飞鸣,异兽出没。整座大山,险峻、深邃、古朴、奥秘,无怪乎人们称之为神秘。  进入大山之中,处处悬崖峭壁。山势之陡,或如立板,或如石墙,欲登其上,实非可能。炎帝边走边思索:山顶必有奇药。这时前面忽然出现一种特奇现象:有人用石块垒阶,木柱为架,或如梯形,或如桥梁。炎帝一行人见状,立即攀登而上。到达半山,原来这是一座小山山顶,上边稍平而宽,背后紧贴着又是一座更高的陡峭山峰。顺着这平顶小山西行,走过一处山弯,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满是杂草,直立的、爬蔓的各式各样,星罗棋布。炎帝认得其中不少,如柴胡、知母、薄荷、荆芥、紫苏等。在安合指点下,又认识了栝楼、天花粉、夏枯草、谷精草、青葙子、木贼草、龙胆草、紫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豨莶草、旱莲草及生地、大小蓟等。安合拔起一苗顶端长有三片宽叶的草,对炎帝道:此草名为半夏,药用其块茎。是较好的化痰降逆药。炎帝接过,见株茎约一尺左右,叶片长圆形,一大二小。炎帝将块茎放入口内咀嚼数下,慌得安合赶快说:大王,快快吐出。等炎帝吐出时,已感舌头麻木,渐渐地口腔灼热肿痛。安合马上从药箱内取出一小块白矾,让太原从皮囊中倒出半盏清水溶化,递给炎帝,嘱以此白矾水反复漱口后将水吐出。然后又在附近寻得鲜姜,用刀切成薄片,让炎帝口含一下,再用白矾水漱洗。交替数次后,炎帝已觉轻微舌尖麻木,看来已无大碍,便道:啊呀,好厉害。安合道:幸亏及时吐出,否则引起舌咽肿大,张口困难,涎水自流,甚者可致剧烈呕吐或呼吸困难。炎帝道:如此之品,何以为药?安合道:重在炮制。一般于当年或第二年叶茎枯干时,采挖根茎,去净秧苗,放入筐内,浸入河水中,用木棒杵去外皮,洗净晒干,即为生半夏;若用水泡七至十四天,每日换水一二次,后期如见起白沫时,加白矾,每百斤半夏加白矾二斤,有时需加二次,泡一日后,再换水,漂至口尝微麻辣时捞出,再用白矾水煮透,至内无白心时取出晒干,切片或捣碎用,此名清半夏;也可用白矾、鲜姜、甘草、朴硝与半夏同煮,也能除其毒。此时炎帝口舌已彻底清爽,道:此药药性如何?安合道:回大王,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聪明伶俐的保定立即道:昨日先生已教我等曰:  半夏辛温脾胃趋,降逆止呕寒饮医,  燥湿祛痰疗嗽喘,宽中消痞胀呕驱,  下气散结治梅核,瘿瘤痈疽也可予。  炎帝听保定背诵得十分流利,心中无限喜悦:中医药后继有人,后继有望。正在这时,安合又拔得一苗顶生多叶的草道:大王,此药名为天南星,旧时称为虎掌,其毒性及炮制,基本与半夏相同。

中药演义 第七十八回 脱竹筒逃离毛人 救蕲春堕跌山崖

  百草园北面靠山处,山地背阴,土壤湿润,土地为砂质,排水良好,极利于天南星的生长。天南星又称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苗高二三尺,叶如鸟趾,生于顶端,故有人称之为一把伞。块茎扁球形,外皮黄褐色。炎帝反复把玩着道:其毒性既同于半夏。莫非亦为化痰药?太原抢先答道:先生曾教云:  燥湿去痰天南星,祛风解痉苦辛温,  风痰诸疾破伤风,生用峻烈制即稳。  胆星苦凉疗喘搐,化痰息风又定惊。  安合接口道:是的,天南星味苦温,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炎帝问道:适才听得有'胆星一词,不知何物?安合道:即胆南星,乃由胆汁加工炮制而成。其制法为:将天南星晒干后磨成细粉,每斤细粉加牛胆十只,胆汁约四两,将浓缩的胆汁与之拌和,做成小块,日晒夜露,至干燥即成。  炎帝询问着,忽见前面峭壁有个山洞,从里面不时传出响动声。大家凝神注视着,太极年少,说道:好像里边有人说话。大伙静静听着,果然从里面传出咿咿呀呀吱哩哇啦的言语声,但谁也未听清说些什么。又过一会儿,里边传出嘻嘻哈哈的大笑声。炎帝站在草坪上向上观望,忽然从洞中跳下三个人来,全身长满暗棕色长毛,脸盘正中无毛,身高二丈,膀大腰圆,咧嘴呲牙,哈哈笑着,疾风般来到众人面前。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都一动不动、愣愣地看着。只见这三个棕色毛人不由分说地把太原、保定、古亳三人双臂抓住,其中一个发出一声叫声,三人同时把太原等人的胳臂抬起,调转背去,一手把套竹筒的胳臂夹在臂腋下,一齐向前奔去。竹筒随着他们的夹持,脱开太原等人的手臂。这三个毛人,像是大获全胜,夹着竹筒,高兴地跳跃着、吟唱着,走到洞前峭壁处,头也不回,就地一纵,跳入洞内。这时众人才回过神来,方知这竹筒原来可防毛人抓捉。炎帝恐再生事端,立即命众人顺山顶向西火速奔跑,众人深知毛人厉害,自然没命地向前狂奔。  跑了不知多长时间,人人气喘吁吁。天性好奇的蕲春,边跑边回头观看,他跑在最前面,一不小心跑到山崖边缘,想要停步收足,但前冲惯力太大,使他很难稳住身躯,便不自主地向陡峭的山谷下摔出。炎帝一见不好,一个箭步赶上,一把搂住蕲春,企图拖回,但为时太晚,二人搂抱着滚下山涧。  安合等人赶到时,向下已望不到炎帝二人的踪影,大家呼唤着、高喊着,除嗡嗡的山谷回音外,别无音讯。有泪不轻弹的安合跺脚捶胸,哭诉道:贤明的大王啊,你为民众历尽千辛万苦,人们永远热爱你,拥戴你,但愿大王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安然无恙地归来!正在众人悲痛、彷徨时,猛见一只老虎影子,背上驮着三人,从山沟下蹿跃而上,跃到背后峭壁的山顶上。安合顿悟恩师也在山中,马上转悲为喜道:大王安然无事。说完命众人攀山。恰好此处已有人搭好登山之架,众人攀援而上。约有一个时辰,众人上达山顶。这里几乎和下面平台一样,也是一个东西长而无际、南北狭窄、背后紧贴峭壁的空旷平原。所不同的是,整个山顶,鲜花满布,形形色色,使人目不暇接。大家顾不得欣赏,搜索着虎影飘落的地方。太极眼尖,道:先生,在那里!顺着太极的手指方向,果见二人背靠峭壁,半坐着。近前一看,只见头面、肢体外伤处,均已上药包扎,二人的口角处,尚留服药时粘在嘴边的药粉。安合赶紧跪倒,双手把着炎帝脉口的寸、关、尺处,见脉势平和,便叫道:大王!大王!众人也心急火燎地呼叫着。不多时,炎帝睁开眼睛,环顾一周道:快救蕲春贤契!这时蕲春已然苏醒,毕竟青春年少,气血正旺,些小皮外伤损,并无大碍。他赶忙进前跪叩道:感谢大王救命之恩!炎帝一看小伙子安然无恙,才长长地吁了口气道:好险啊!众人这才放下心来,开始给炎帝整理衣服,喂水和干粮。就在炎帝靠坐的石壁旁,有人用石灰写着几个大字:万请贤王珍重!并用小字写着:百花园中名药多,有毒之品犹不少。安合应妥为服侍贤王。安合见其笔迹,率众弟子跪拜毕,对炎帝道:家师祝愿大王珍重。炎帝这才回忆起,自己抱着蕲春下跌时,撞在一块沙层岩上,顿时昏晕,以后如何,已不复知。经安合将虎影上窜、三人跃到此处及众人上山经过细诉一遍后,又指着石壁字迹给炎帝看,炎帝这才知道,此次遇险全赖药王救援。联想到袖套竹筒、半山遇救敷药治伤,炎帝对药王由衷地感激、敬佩,乃道:药王恩德,泽被四海!本王此次遇险,全靠药王救援。但不知何时能与药王晤面,以亲聆教诲?

中药演义 第七十九回 神农考校金银花 安合述讲连翘事

  百花园,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伏地爬蔓的嗽叭,昂首直立的绣球,如丝如缎的山茶,应有尽有,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安合回道:大王,家师数年前曾云,药材众多,南北各异,不少药物,生长奇特,或在悬崖,或在深涧,采集殊为不易。为此家师立志,拟于中原选取适宜地盘,移栽引种,使四方药物均可植于一处,一者考校其疗效同否,二者以备应急之需。这几年家师来去匆匆,若非紧要之事,极少与我等见面。想来定为潜心运筹此事。炎帝听后,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说道:圣哉药王,贤哉药王!就在众人边观看边闲话间,炎帝忽见面前有一藤状灌木,长达二三丈,茎细而向左缠绕,分枝较多,皮色暗褐,绒团状花朵或白如银,或黄如金,煞是好看,便指着道:此花颇为奇异!安合道:此物名为金银花,其花长瓣垂须,黄白各半,故以为名。又因其凌冬不凋,四季常青,故藤名忍冬。当地人以其花开曳蕊、数茎如丝,又名为老君须。其花如金如银,故又称二宝花或鸳鸯草。其花性味甘寒,入肺、胃、大肠经,功专清热解毒;秋冬时割取带叶嫩枝,即为忍冬藤,其性能与金银花相同,多用于痈肿疮毒及风湿热痹。家师指出:  '清热解毒金银花,甘寒入心胃肺家,  热毒疮痈湿热痢,风热温初效可夸。  在临证应用中,金银花常与连翘相配,无论疮肿痈毒,抑或风热风温,均有良效。说着指指不远处阳坡避风处一株灌木道:那枝条细长、浅棕色小枝稍呈四棱型者,便是连翘之枝,药用其木质蒴果。此物名目更多,约有连壳、连轺、落翘、黄奇丹、黄花条、黄链条花等,白露前采其青绿果实,晒干即称青翘;寒露前采而蒸透者,称老翘;古人或名其为异翘、兰花、折根、轵、三廉等。太极插口问道:先生,连翘与金银花有何不同?安合道:二药功效,基本相同,只是连翘更偏重于消痈散结。大都三老曾总结道:'连翘味苦平,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药王亦撰诀云:  '连翘苦寒入胆心,清热解毒散风温,  消肿散结斑瘰痈,翘心长于清心宫。  连翘心有清心凉营之功,此其与金银花所不同之处。安合见古亳等眯缝着眼,知其连日奔波,又加遇惊险,颇为疲惫,便道:大家围着大王,各找石块作座,暂作休息。借此顺便讲个连翘的故事。接着便就连翘来历作了介绍:  在栗陆氏时期,荆山下有一对年轻人,男的叫连轵,又名三廉,女的叫兰华乳名青翘。二人自幼青梅竹马,情谊笃厚,长大后更是情趣相合,私定终生。他二人天资聪颖,为人勤快,乐善好施,肯于助人,谁家旦有大小烦事,总有他二人周旋调停,人们从心眼里喜欢这对年轻人。对地方上那些泼皮无赖、恶霸痞棍,二人深恶痛绝,常常奋勇上前,给以严惩。因此坏人恶人,个个闻二人之名而丧胆蛰伏。有他俩在,四乡八里的民众都能平安生活,人们尊敬地把他二人称作惩治社会毒瘤的英雄。  有一年,栗陆氏南犯。大兵到处,民如荼炭。连枳与青翘虽然勇猛,但一来赤手空拳,二来势孤力单,在重兵强攻下,村寨被攻破,村民被杀散,他二人的父母也被围兵杀死。有一将领名叫且节,是栗陆的得力干将,他见青翘长得俊俏,便硬逼她为妾。青翘深爱连轵,宁死不从,被打得死去活来。连轵被押到将领面前,仍怒目而视。但他为替乡亲父老报仇,为救出青翘,眼睛转动几下,思得一策。只听那将领大声喝道:听说你勇力过人,本大将留你活命,但必须作为我的保护侍卫,若有二心,定叫你粉身碎骨。连轵一听,正合心意,马上回道:愿为将军效劳。

中药演义 第八十回 荆山火焚大雨淋 连翘徙民赴巴山


  大火熊熊,狼烟滚滚,且节所部兵营,尽皆起火,不少兵卒丢盔掉甲,焦头烂额,死伤七八。且节被大火围困,周身散发出焦臭气味,但他久经沙场,颇有经验,应地翻滚数次,踢倒水缸,把棉被浸湿,披在身上,屁滚尿流地狼狈逃窜,急急如漏网之鱼,惶惶如丧家之狗,直奔栗陆驻地。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连轵答应做且节侍卫后,便被松绑,并命令他赶快出去置办庆功夜宴。连轵立马答应,买好肉、菜、醪醴后,于路边采了不少洋金花,此花又名千日醉,人若误食,常昏睡不醒。连轵把此花带回,熬水兑入醪醴之中。就在且节与众兵卒狂食乱饮时,不少人已呼呼酣入梦乡。在连轵的殷情相劝下,且节也因过饮而睡如死猪。连轵等所有兵卒尽皆睡倒后,跑在后帐救出青翘,然后找出火种,将所有大帐、小帐如数点燃。不移时,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营当下变成一片火海,因而出现了这烈火燎原的景象。  凶恶的敌人逃窜了,但连轵、青翘知道栗陆氏定会再派重兵前来,为保卫这方净土,他二人翻过大山,找到好友黄氏三兄弟,也即黄连、黄芩、黄柏三位;又到前山找到好友金花、银花、菊花、蒲公英、牡丹、芍药六姐妹;接着到左山会面地丁、兰根、栀子、蚤休、红藤五位义士,将栗陆氏暴行告诉他们,号召大家齐心协力,抗击敌人,共渡难关,大伙儿自然一呼百应。  话说且节狼狈逃回后,哭诉败绩经过,栗陆氏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当即下令十方部落:各派一万兵丁,于半月内会于荆山脚下,由且节统领,每人背干草、干柴各一捆,把荆山围住,然后放火,把这里的村民,烧个鸡犬不留,草木不生。安排停当,且节便统领大兵,浩浩荡荡,杀奔荆山而来。  连轵青翘二人与众兄弟姐妹联系妥贴后,齐聚山中。他们详细地讨论了敌人来犯的阵势,最后决定,先派人前往打探动静。不一日已有人通报敌人兵力情况,对所有兵卒均背负柴草举动,不少人颇感纳闷。聪明的金银花姐妹立即悟道:此乃敌人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连轵曾以火攻且节,栗陆也采用火攻反扑。故此我等须建高壁深垒,广备水源。大家一致赞同,于是分头奔赴各个村寨,把栗陆来犯告诉大家,让所有村寨的民众,尽数上山,住入溶洞之内,临行带够充足食粮。进洞后,把洞口四周的杂草树木全部铲割一光,以免火势烧入洞中。另外凡是洞口,前面必须堆积大量石块,敌人如不攻洞,任何人不许外出,敌人若敢前来,则推石滚下。为指挥得力,所有义士每人各居一洞,以指导村民生活、战斗等事宜。并用牛角、竹筒做成号角,便于各洞之间相互联络。荆山溶洞众多,所选占据洞穴,尽是峭壁光洁、取水方便、宽敞明亮、空间较大、便于分散的大溶洞。一切安排妥当后,由金银花、青翘、连轵四人,居于中间几个溶洞,以便及时与左右各洞联系。  再说那且节,率兵来到荆山前,离山脚十里处安营扎寨。命令士兵把柴草依次摆好,把整个荆山团团围住。并下令兵卒,于就近处多多拾搂干柴干草,越多越好,垒成高高厚厚的一道草墙。一切就绪后,即放士兵进入村寨,大肆虏掠财物,抢夺家禽家畜及粮食,并下令:凡青年女子,一律活捉拿来;凡老幼及男丁,统统杀死。众兵卒得令,如狼似虎地一窝蜂冲入各村各寨。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所有村寨,竟然都是空空如也。人迹不见,鸡犬不闻,粮食找不到一粒,连水都很难找到。兵卒们个个垂头丧气,白忙活了半天,气急败坏地回报且节。且节闻言,更是怒不可遏,大声道:只要放火烧山,看他们能躲在哪里!说完命令道:传各队将领议事。不多时,各路将领纷纷到齐。且节挥挥手让众人落座道:可恨刁民,个个深避,不见踪迹。本帅命令,明日午时,准时一齐点火,不得有误,违令者斩!众将齐道:得令!且节又道:各位散会后,立即奔赴各自队中指挥,明日午时,以军营中烟起为号,各队立即点火,本帅要把整个荆山,变成火山!  第二天中午,随着中军大营滚滚浓烟的升起,荆山脚下迅速燃起一堵高大厚宽的火墙,火势四处蔓延。山脚下杂草众多,立时被火蛇吞噬,大火很快漫布山野,火苗越窜越高,火势越来越旺。热能生风,不多一会,大风骤起,风因火而劲吹,火因风而猛燔。整座荆山,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炎火炽炽,火海漫漫。就这样整整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一座郁郁葱葱的荆山,被烧成红炭。随着被燃物逐渐减少,火苗渐渐低落。被烧红的山石,逐渐变成黑色焦炭。且节所部兵士,正设法进山搜寻残存人畜,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倾盆。被烧焦的秃山,表面凝结着一层焦枯硬痂,随着大雨的冲击直倾而下,汇成滔天巨浪,咆哮着流冲山下。霎时间,且节的兵营,无一遗漏地被大水淹没,帐蓬飘起,兵卒浸入水中,哭爹喊娘,最终被洪水吞没或喂食鱼鳖。离荆山二十里外的荆河,河水高涨,死尸飘浮,难计其数。十万大兵,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尽数淹毙,包括且节等将领,无一幸免。  雨过天晴太阳红,荆山从此改颜容。经过大火焚烧,又经洪水冲激,使大山的原有内涵起了巨大变化,后来黄帝在此采铜铸鼎,可能即与此有关,不过这是后话。  居住在溶洞中的连轵等人及民众,在这漫长的日子里,虽然饮食不缺,风雨不怕,但总是提心吊胆。当从洞口处看到大水淹没兵营,兵将尽数化作鱼鳖时,人们欢声雷动,齐声高喊:苍天有眼。敌人被消灭了,连轵等用号角互相联络,带领民众出得洞来,互道庆贺。高兴之余,连轵、青翘、金银花等人互相望望,眼里流露出凄惨的神情。只听连轵道:乡亲们,敌人虽然彻底消灭,但这大火一连烧四十九天,土地被烧焦了,今后几年内,可能寸草不生,如何能长粮食?黄氏三兄弟、地丁五义士等也忧愤地说道:野兽绝踪,粮食绝种,土地不长,生存十分困难,这该如何是好?良久,只见连轵、青翘、金银花交换意见后,由连轵代表发话道:乡亲们,看来在荆山已经住不下去了。要想生存,只能移民。大家如果同意,我们只能迁徙外出。我等商榷认为,巴山离此不远,山大沟深,各种动植物品类繁多;且山腰以下,一年四时如春,极利人类生存。到那里居住,既能解眼下之困,又可作长久生计,不知大家同意否?众乡民听得此言,看看眼下境况,确实别无他法,齐声道:同意!连轵又道:好!说干就干。从现在起,大家进洞迅速作好准备,二个时辰之后,在此聚齐,由各洞洞主引导,开赴巴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