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弥勒尊佛普度经》(13)

 关心明天 2012-05-19

弥勒尊佛 降 述:“叛道离经”

诗:   标新立异入魔邪。违悖人心实可嗟。

叛道离经成怪论。捕风捉影乱如麻。

又诗:中心思想必坚贞。信仰崇高志要诚。

忠孝双修明大道。魔邪焉敢趁机行。

又诗:异说邪端扰乱神。惑人自惑入迷津。

岐途涉足无边苦。正气长存最可珍。

佛尊:人生在世,中心思想,必须坚定真诚,巩固内在,庶有无边的发展。即如立定志向,始有奋斗的目标;把稳船舵,始有明确的航线,道理无异。

所以,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建立起明确而坚贞的中心思想,不论遭遇到任何挫折、困境,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思想。那么,纵然再重的打击,也无能摧毁。在如今之世,大道普降,万魔齐舞、乱道的时候,世人尤须建立起明确的中心思想,将精神堡垒巩固,才能不受邪魔左道的诱惑,而误入岐途。今夜我佛述:叛道离经

道之为道,是其为至正无私,予人为遵循之途。既至正无私,予人遵循,则为至善。所以,道进一寸为导。盖,寸寸导其向善。

大道普降,广渡原灵,闻而知修,修而有悟,上契天心,道果自成,苦海可脱,此为自身修持。兼而将修悟心得,发扬光大,普渡愚顽,兼善于天下,此为上体天心,推行大道。所以,凡修道者,均须对道有正确的认识,始能修而悟道,行而扬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进魔至,任考不倒,谓之成道。由此可见,修道者,必受魔考,始能成道。但有修子,初时进道,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易受魔惑。而魔惑的最常见者,就是借大道之名,假大道之义,断章取义,标新立异,崇尚异论,以收好奇之心,而达惑乱之目的。所以世人进道而修,须知道之为道,就是为至正无私,予人遵循向善之途。凡诸一切奇行怪论,捕风捉影之谈,则是魔惑。

由此可知,凡诸学道者,先建立正确的中心思想,稳定方寸之心,而一志不更,虔诚信仰,如此修持有素,大道康庄!

魔考之能假大道的名义,而实行其惑乱目的,因有修子,初闻大道之理而修,后因欲心未断,魔能乘隙而入,致为所惑,受其所使,而行偏激,所谓走火入魔者是。

人之私心、欲望、为魔的施行手段,能无孔不入,无时不在,支使人心弃善向恶,投入黑暗。凡有修道者,灵心未能把持,一受其惑,则为其所奴役。昔有虎伥,今有魔伥,则为斯辈,宁非可叹可悲!

心未能自主,而受魔使,行未能守正,而为欲所图,如此,其行识自是失去常规,步入岐途。所谓叛道离经。

际值三曹普渡之秋,道魔齐降,凡诸修子,应慎而辨之。切莫一时不察,岐途陷足,自拔无门,则遗千秋恨事!话至于此,我佛不禁悲然作偈:

私心利欲,为魔所乘,异行怪论,叛道离经。

大道处处, 降自先天,中心思想,正气浩然。

普化篇拟为提前完书,我佛将广为邀请佛门诸友,共襄末篇,以作结论。

弥勒尊佛 降 述:结论

诗:   飞鸾着作已经年。佛理度人志益坚。

      苦口婆心行劝世。于今普化有良篇。

又诗:邀请西天众佛尊。今宵联袂降鸾门。

共襄救世谈高见。普化篇堪淨六根。

弥勒:欢迎如来佛,观音大士,地藏王菩萨,济公禅师,诸位佛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

如来:弥勒尊佛何必客气,佛尊抱慈悲之怀,不忍坐视诸佛子沉沦苦海。就应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恩主之邀,开述普度经,期期不断,劳苦备至,今日完书,我佛自当联袂来贺,聊表祝忱。

观音:阿弥陀佛!弥勒尊佛宠邀,观音怎敢违命而不来?

地藏:可怜世人,不知天道之可贵,不信有因果报应,只图眼前之私欲,不思身后之祸福,致罪孽日深,岂不令人浩叹!幸弥勒尊佛大发慈悲,应运开著普度经,以作唤醒迷痴之晨钟,我等均感敬佩,自当一临以襄盛举。

济公:如来佛及诸菩萨,均是推仰有加,我济颠不赘言了,只愿聊附骥尾,页献微力,赞襄弥勒普度经。

弥勒:不敢当,如来世尊与诸位佛尊之赞语,为普度沉沦苦海的诸佛子,本为我佛等的职责,何有功劳可言。今日敬邀各位,共聚一堂,实为普度一书,拟定结束,欲请诸位,各抒高见,以光篇幅,也可有益于诸佛子的修持,希勿吝金玉之言,幸甚。

济公:弥勒尊佛之言甚佳,我济颠,笨鸟先飞,先行献丑,祈世尊及诸佛谅宥。世人的信仰,偏多执着,执着就会影响修持。比如:我信仰耶稣,就不拜神明;又如:我信仰佛门,就不拜他教的神等等,皆不知五教同源,同一理。虽是信仰自由,但不可执着,不论那一教的教理,都应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如此对修道,就有益处。又有因私欲心重,非必得到而后心甘,如此执着,将能成迷而乱灵心,致影响修道。所以修道者,切不可执着,我的管见,未知适当否?

观音:阿弥陀佛!济佛说得是,所谓:万流归宗万水同源,大道真理惟一惟精,修道者,只须认清真理所在,向道而勤修,那有闲功夫来划分门派,着相而执迷呢?

济公:又如茹素,虽为先天性的必要,又适合于后天的修持,应当坚持茹素。若因茹素而引起父母的反对,而影响修道,或因不茹素,就不得修道,则大可不必了。

观音:济佛此言何解?

济公:人身立世,为人子女者,与父母共聚一家庭之时,父母家人均反对茹素,仅尔一人,坚持茹素,致引起父母痛恨,闹得亲情裂痕重重,则有犯不孝之罪,更因而家人不得谅解,对修道者有所误解,终会影响了修道。坚持茹素而有犯父母之怒,是为不孝,百善孝为先,既犯不孝,则道果难成。所以,我的管见是:凡修道者,若不能茹素,可持心斋,同样可以修道而成道。茹素若仅持口斋,而不修心斋者,依然不得成道。

如来:诸位所说,甚有道理。可是,全非可下定论!万法唯心。昔时,目莲应运下凡,为所负佛命致力普度众生,历尽家庭劫难,终以孝感动上天,而得救其母,因而成果。所以,修道者,不论在任何的一种情况下进道,首先不要执某一幻相,应集思广益,从多方面中去求取正确的途径。在这种过程里,最重要的就是一颗心必须有明确而果断的能力。那么,恒必有成!

弥勒:是的!如来世尊所言,万法唯心,心必自主,是能恒而有所成。今日感谢世尊暨诸佛驾,宠赐佳言,必有大俾益于佛子。

如来:为纪念今日之胜会,诸位应各留佳作,以作弥勒尊佛普度经之篇末,我抛砖引玉。

诗:引迷入悟意超然。色相皆空结佛缘。

短暂人生应早觉。须知苦海本无边。

观音:我亦追随骥尾献丑。

诗:观今鑑古有慈航。世态浇漓实可伤。

音训人心存道德。回头是岸即康庄。

地藏:我亦聊献俚句。

诗:人心不古最堪伤。说法开迷亦淼茫。

度尽幽魂空地狱。于今更觉愿难偿。

济公:吾搜尽枯肠,亦聊献芜词。

诗:游戏风尘一济颠。世人学佛要心坚。

持斋口业应兼顾。否则唸经亦枉然。

弥勒:诸位佛尊,学富五车,落笔成诗,尽是佳句,令人敬佩,我亦来献丑。

诗:劳驾佛尊莅圣门。大开普度拯元元。

嘉言训语应须记。留作修身荫子孙。

       

(全书完)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i.baidu.com/??à?ê¥ò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