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眸三国】魏延到底是不是反贼

 杂货店伙计 2012-05-20

 

 

 

 

【回眸三国】魏延到底是不是反贼

 

 

 

 

 

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中病逝,将兵符交予杨仪令大军徐徐向汉中撤退,由魏延断后,若魏延不从,军当自行。最后正如诸葛亮所言,魏延不肯断后,且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杨仪自令大军回汉中,魏延怒而毁栈道,且先于杨仪至南谷口,遣兵逆击杨仪,杨仪等令王平抵御魏延,魏延部曲皆散后奔至汉中,被马岱追杀,被夷延三族。这是陈寿《三国志》对魏延“谋反”事件的介绍,但是陈寿认为“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这个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的原文。而后世对魏延“谋反”一事都多有质疑,但是魏延到底是不是真的想“谋反”呢?这个谁也说不好,因为谁也不知道魏延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我们可以从魏延一些人物性格和生平功绩来进行分析,到底魏延会不会谋反呢?不过至少一点可以明确的,魏延死之前应该是没有想过谋反的,不过如果魏延杀了杨仪,取了兵权之后会不会谋反,这就说不一定了。

 

纵观魏延一生,是很有才干的一个将领,从在长沙投降刘备后,到刘备取益州称汉中王,再到诸葛亮出祁山,魏延都是战功累累,威名远播,他的“子午谷奇计”更体现了军事家的谋略。《三国演义》中讲到诸葛亮说魏延脑后反骨,说其天生就是个反贼,要杀魏延,被刘备救了下来。如果从这里看魏延是一个反贼,那纯属无稽之谈。对于魏延来说,刘备和诸葛亮都是很重用的,刘备取汉中称王后,蜀地官员都以为刘备会任用张飞镇守汉中,却出乎所有人意料而任用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可以说刘备是非常的信任和重用魏延。而诸葛亮北伐,魏延领兵大破魏将雍州刺史郭淮,后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可以说魏延在北伐军中是仅次于诸葛亮的重臣了,而且官职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说明魏延还是军师级别的人物,为诸葛亮谋划北伐,诸葛亮北伐可以说是文靠杨仪,武靠魏延。就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就曾想效仿韩信向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袭”,如果此计成功,蜀汉恢复中原,攘除奸凶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灭亡蜀汉的魏将邓艾“偷渡阴平”与魏延之计如出一辙,而后世史家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袭”也是有很多争议的,但是不管怎样,魏延能够想到此计,就能够体现魏延的不平凡。

 

很多人认为魏延不会反叛的根据,是因为魏延有才能、会打仗,且在诸葛亮死后不是北投曹魏,而是向南走汉中,还有就是魏延深得刘备信任,由这三点来判定魏延不是反贼。笔者认为,魏延有才、会打仗,是一世之英雄,这毋庸置疑,但是不能成为魏延不谋反的根据。

 

首先,纵观中国历史,曹操比魏延更有才能、更会打仗,还懂得尊重人才,连他自己也说过,“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曹操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想篡汉。其次,魏延的部队在王平攻心后大部散去,魏延还带领亲信继续南行,这也说明魏延就不是想反叛,笔者认为首先魏延只有南行,如果往北走,他反叛就明显了,而且栈道被毁,杨仪大军在后,他怎么能够去魏国呢?但是往南走的话,他就不一定是反叛,还没有完全输,还是有一线生机的,就是到成都求刘禅保他,之后他完全可以下野,等日后东山再起,因为魏延确实很牛。

 

其次,我们想想魏延投到曹魏,从孟达和黄权的事迹来看,应该会得到重要,但是对于魏延来说,魏国有司马懿、陈泰、郭淮、曹真、曹休等等名将,魏延连诸葛亮都看不起,认为他胆小,那又一定看得起魏国的将军吗?再说魏延到魏国也不一定能得到重用,但在蜀汉魏延就一定是重臣了,再加诸葛亮已经死了,魏延只要杀了杨仪夺了兵权,就更是重中之重了,而且诸葛亮在世时,魏延因受其牵制而不满,那魏延投奔魏国,再受其他的人牵制,这不是完全给自己找事儿干吗?最后,魏延深得刘备信任,并且魏延对刘备也很忠臣,刘备是英雄,魏延也是英雄,英雄惜英雄自古之常理也。但是刘禅不是英雄,可以说魏延完全有理由不服刘禅,一个连诸葛亮都不服的人,会服刘禅吗?

 

陈寿在《三国志》中也评论,魏延只是想杀杨仪泄私愤而已,那试想魏延杀了杨仪后,是否会将兵权交予刘禅,又是否会听从蒋琬(蒋琬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的调度吗?这个答案的想象空间就很大了,不过我们可以分析,魏延不服杨仪,是觉得自己的功劳大于杨仪,蜀汉的官员基本都买他的账,而杨仪却不给魏延面子,不过那杨仪也不是吃素的,杨仪的能力也很好,杨仪在诸葛亮北伐军中掌管粮草的调度,如果说魏延是诸葛亮的右臂,那么杨仪就是诸葛亮的左臂,但是杨仪杀了魏延后将蜀汉的军队带回成都后,也以为自己能够升官,但是刘禅却让比自己资历低的蒋琬接管了蜀汉的朝政,杨仪就有怨言了,最后导致杨仪自杀,由此可见,杨仪和魏延是一路货色。显然,对于魏延来说,自己才是诸葛亮最适合的接班人,又岂肯容比杨仪的资历还低的蒋琬?所以魏延死得不冤,魏延不死,蜀汉的内乱还是会不止。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专门讲到魏延和杨仪的斗争,在读了易中天先生作品时候,笔者认为先生的分析还是十分中肯的,但是先生讲到魏延不可能自立的原因,以当时魏延在蜀汉的地位不足以称王称帝,个人认为,易中天先生的观点笔者既赞同但也不完全赞同,魏延杀杨仪就是相对于夺权的第一步,试想司马懿就赋闲于家中,不发动“高平陵事件”也不会有司马炎代魏建晋之故事了,但是魏延已经走出了如司马懿一样夺权的路了,只是因为魏延失败了,而且加上魏延的反情并不明朗,但是如果魏延夺权成功了,会不会让自己的儿子接管蜀汉,也是未可知的事情。

 

不过这仅是个人假设,为了历史的严谨,分析诸葛亮死后,按易中天先生所说魏延没有遵从军令而率领部队断后,这如果只是魏延的性格原因造成的,那魏延却赶在了杨仪前面,烧毁栈道且据南谷口而攻击杨仪军队又是为何呢?如果说魏延只是因私愤而杀杨仪,那魏延也太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了,而且魏延和杨仪都向成都上书说对方谋反,从一个正常人的判断方式来看,魏延烧栈道、断蜀汉大军退路,很明显的意图不明,有造反的嫌疑,那魏延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很多人说魏延如果真的要谋反自立,完全可以南奔成都而控制成都,但是话说回来,军队都在杨仪那儿,魏延即使占了成都又能不能守住成都呢?再加上魏延的反迹已经明朗了,这对魏延来说是很不利的,易中天先生都说了以魏延当时的地位还不足以直接谋反,还必须要除掉其他的“绊脚石”,由此可见魏延只有杀了杨仪夺了兵权,说杨仪才是反贼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有人认为魏延夺兵权也不意味着魏延会谋反,换句话说如果真等到魏延拥有蜀汉绝对实力而欺负刘禅的时候,可能就无回天之力了,所以魏延是必须死的,而且对于刘禅来说肯定是不希望在有像诸葛(诸葛还没有欺负刘禅)一样的强权人物,所以诸葛死后,刘禅将蒋琬和费祎分权而治,这一点还体现了刘禅的政治能力。以魏延的性格,武人当国,国主必无大权在握,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封建历史上政权与兵权分治,到唐宋时期中央六部分治,宋朝更是重文轻武。可以看出,魏延不一定要谋反,但是佣兵自重的可能性非常大,也增大的谋反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