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十大传统名花——菊花

 文冠厚朴 2012-05-21
中国十大传统名花——菊花

菊花:高风亮节(东晋袁崧《菊》:“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菊花鉴赏:中国园艺学会将秋菊中大菊分为平瓣、匙瓣、管瓣、桂瓣、畸瓣,30型。
菊花文化概述:菊花原产我国。《礼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山海经》记载:“女几之山,其草多菊。”《埤雅》:“菊本作蘜,从鞠,穷也”,一年花事到菊花开后就穷尽了。
三代以前,作为野生种的菊花尚未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到了战国时期,才有根本改观。屈原作品首次为菊花价值作了两方面的提示:一是在审美方面,《离骚》:“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将菊花与他作品里再三受到推崇的幽兰并列起来加以礼赞。二是食用方面,《九歌》:“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秦代以后,以菊花为食的记载多起来。《神农本草经》:“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重阳节的主要风俗内容“佩茱萸、食蓬饵(菊糕)、饮菊酒”。
菊花有观赏菊与食用菊之分。宋代景焕《牧竖闲谈》中说:“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今日真菊,据现代烹饪专家聂凤乔先生研究,是指菊花涝(脑),有可能就是当年之甘菊。
可能最初只是基于其食用和药用的价值,人们开始了菊花的种植,因野外的采摘既分散又量少,不能再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量了。而人工的种植,通过精心的护理、选育,更新了菊花的品种,变得美丽动人起来。魏人钟会《菊花赋》中称赞菊花有五德:“圆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晋代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一经陶诗品题,名声大振,东篱成了陶渊明和秋菊的代名词,陶渊明也成了热爱菊花的代表。
从文献上看,魏晋以前,菊花似只有黄色一种,故它常被人们称为黄花,这是使用得最为普遍的别名,尽管后来菊花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花色品种。北宋出现第一部菊花专著《菊谱》,作者刘蒙。此后,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范村菊谱》、沈竞《菊谱》、史铸《百菊集谱》、杨维桢《黄华传》、王象晋《群芳谱》、陈淏子《花镜》…
古代,菊花常见的是秋季开花,因称秋菊。然而随着菊艺的发展,菊花的种类既多,习性亦有了很大变化:而今,无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以及五月菊、六月菊、七八月菊、九月菊都已是常规的栽培品种,而且我国南北温度差异大,菊花的花期更是前后不同,再加上通过人为的控制日照、气温和湿度等方式,花期还能提前或延缓。唐代黄巢《题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艺术上的这种浪漫主义想象,作者当时可能并不当真,然而经过千百年园艺上的培养改造,这一想象竟已成为现实。
人们赞叹菊花的美,赞叹它遗世而独立的风姿,当万木萧疏、群芳凋谢的金秋时节,惟见它凌霜不惧,傲然独放,人们因此赋予它许多人格化的崇高品节,如高洁、傲岸、超拔、隐逸、幽独、清奇、素雅、冷艳、刚毅、坚贞、无畏等,在它身上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在诗词歌赋散文中常见歌咏。朱淑真《菊花》: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