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法国七件国宝级珍藏品(图)

 兰黛公主 2012-05-22

赏析:法国七件国宝级珍藏品(图)

巴黎奥赛博物馆—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画作最多的艺术殿堂

1889年时,它是巴黎市中心富丽堂皇的奥赛火车站  

    巴黎奥赛博物馆将件国宝级雕塑和件国宝珍藏品,出现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中。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世名作,件作品件件价值都超过一亿欧元。在世博会开放的6个月里,按照法国馆的参观设计流量,每小时约8000人次可参观这件法国国宝。

(一)罗丹雕塑青铜时代

赏析:法国七件国宝级珍藏品(图)

罗丹 雕塑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原题为《爱的战士》,雕像手中原来拿着棍子,后罗丹接受别人的建议,将雕像手中的棍子去掉,并将雕塑易名为《青铜时代》,罗丹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 罗丹塑造:裸体男青年佛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他的头微微后仰,睁大眼睛望着天空,具有一种天真的神态。这位裸体青年的体型完美匀称,躯体和双腿平滑而优美,身体富有弹性,似有真实的呼吸和血脉流动,充满生命活力。《青铜时代》这一名字看似与这个裸体男人没有关系,这个裸体男人正舒展身体,正如罗丹所说的:“缓慢地从深深的梦乡里苏醒。”这一动作象征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开始。雕塑家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脱一切束缚,开始发出内在的力量。

(二)高更餐点赏析:法国七件国宝级珍藏品(图)

高更餐点》又名《香蕉

高更的《餐点》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因为这件作品曾是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主角之一。据唐基先生所说,1894年6月2日,为了救助朱利安唐基的遗孀,高更的这幅作品与其他一些印象派及后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出售。

这幅画创作于高更到大溪地岛的最初几个月,整幅作品让人惊奇的二元构造,没有描写当地的原住民生活,反而表现出对当地的迎合以及灵感。画面前方,通过对桌上物品大量的色彩运用以及紫色阴影营造出强烈的感官印象,对人物的处理以及画面右上角的明亮处让人想起1860年左右在巴黎兴起的铜版画。

(三)塞尚咖啡壶边的妇女

赏析:法国七件国宝级珍藏品(图)

塞尚咖啡壶边的妇女

    画中这位并不知名的妇人很可能是塞尚家族位于埃克斯附近居所的一名女佣人。采用非知名人物原型也表明了画家的原意并非创作一幅心理层面的画像,而是研究不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及结构。本作品中的各个元素,无论是妇人、桌子或是咖啡壶,都以简化的方式呈现,纵横线条结构严谨,尤其是一些画笔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这种几何方式以及画家对传统透视法的随性表现方式,如图中右下方的椅子,都宣告了空间及形状结构的破坏,很快立体画派便将这一做法进一步发扬

(四)博纳尔包厢

赏析:法国七件国宝级珍藏品(图)

博纳尔包厢

 博纳尔包厢》展现的场景是位于巴黎歌剧院主题为“现代”的包间,这是19世纪末非常受推崇的主题。画面:中站立的是博纳尔的次子GastonGaston右手边是他的嫂子,左手边是他的妻子,而后方则是他的哥哥Josse,画中各个人物之间没有任何眼神交流,而且透露着一种疲乏感。

画面中间那位男子(博纳尔的次子Gaston)的脸被截去了一半,观众因而无法看到他的眼部,通常处在视线中央的画面纵深感因而消失不见,帷幕的深红旁边紧挨的是略微泛橙的玫色,从而凸现了一条并不那么协调的分隔线。强烈而浓重的着色也在画面前景的那对Gaston夫妻形象上予以了更多的坚实感,它同时也通过两人右边的那柱亮橙色竖直色带而有所体现。相对而言,处在画面后景的那对Josse夫妻则更多地消融在一种迷蒙而虚化的氛围中。
    画面单就这些色调的表达还很难确定前后景中哪一边是歌剧院舞台,哪一边又是包厢。空间上的参照已然不再,竖直色带上的螺形纹饰,或是Gaston的妻子裙上类似反射光印的波粼状白色纹饰等小型装饰图形为这一封闭的画面空间增添了体积感和动态感,并成为其中关于时间和光的印记。
    画作中男性的面貌几乎都无法识别,两位女性的神情则能通过她们出神的目光而得以感知,这目光同时也将整个画面空间引向画框外。更为特别的是,Gaston的妻子这个唯一被凸现并予以完善的形象中含有一种显见的忧郁感,这一特质被她皮肤和上身薄衫的乳白色极为完美而细致地刻画出来。就好像是古希腊时代的一尊大理石雕像。整幅画作呈现出一种全然的静态,流于其中的是淡淡的阴郁和惆怅。

                           (五)马奈阳台赏析:法国七件国宝级珍藏品(图)

马奈《阳台》

在画面的前方,是坐着的画家莫利索和钢琴家法妮克劳斯,以及风景画家安东尼基美,他们身后是豪华的室内景象,一个年轻的男孩端着一个托盘。每个人物都源于作者的思想之中,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眼神交汇或者肢体语言,这与传统的体现资产阶级生活的画面大相径庭。  
    
马奈的《阳台》创作了一组阳台上的人物,去探究户外强光跟隐没室内形象的暗影之间的对比,马奈的淑女头部没有用传统的手法造型,马奈画的头部看起来是扁平的,他并不想通过明暗的交互作用画出躯体的立体感。背景中的那位淑女连个像样的鼻子都没有,在户外,在阳光普照之下,圆凸的形象有时确实看起来是扁平的,仅仅像一些色斑。马奈要探索的正是这种效果。结果当我们站在前面观看时,他的画看起来比任何一位前辈名家的作品都更接近现实。我们实际感觉自己跟那一组阳台上的人物对面而立。整幅画的总体印象并不是扁平的,恰恰相反,有真实的深度感。产生这一惊人的效果有一个原因是阳台栏的色彩鲜明。栏杆被画成鲜绿色,横切画面,这道栏杆显行非常鲜明,突出于场面之前,场面就退到它后面去了。

 

 

(六)梵高阿尔的舞厅赏析:法国七件国宝级珍藏品(图)

 

梵高阿尔的舞厅

此画是梵高1888年秋天在阿尔与高更合作完成的画作。阿尔的舞厅》它见证了高更和梵高之间的合作,二两位画家风格交融的特点在作品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就在这幅作品完成后不久,当年12月23日梵高精神失常,梵高在与高更的争执中陷入疯狂而拔刀相向,后割伤了自己的耳朵,这件代表多重创作风格的画作也因此事而多了一层戏剧性色彩。

画上体现的是在一个名叫“阿尔勒姑娘的疯狂”的舞厅举办的晚会。厅顶的黄色灯光以成对的方式,给出一种眩目的错觉。厅内人群之拥挤则通过那些形态饱满、并以深色弧线勾勒出外廓的色块来体现,由此凸现出一种富有韵律的起伏感。这在整体上将节庆之日的热闹场面和稍显压抑的气氛之间形成对比。

画面的前景中,那些发饰的形态体现了日本版画在两位画家创作中的影响,重新采用水平线条,并且画作第一层次曲线与反曲线相互交错,线图式外观突出,而色调均匀的暗黄色块,以及间杂着黑色的靛蓝色块,是阿尔勒传统妇女装所特有的颜色,烘托出一种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满迷幻色彩的美。所有这些充满张力的颜色和图形在变化回转之间,似乎透露出这一人群汇聚之地的某种并非以眼神识辨,而是以现场感知来传递的独特情感。而画中右侧的女性形象更是加剧了这种感觉,她仿佛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视线并传递着一种不安的情绪,透过这潜藏的不安,我们可以读出两位画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梵高南国画室”梦想的破灭以及两人最终的分道扬镳。

                              (七)米勒晚钟

米勒晚钟

米勒的《》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作品表现出画家米勒有着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画面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将欣赏者带入深沉、悠远的诗意境界。

 画面:一个秋天傍晚,伴随着远处教堂的钟声,劳作的一对农夫停止劳作,虔诚地祈祷。右侧远处,无垠的田野的边缘,隐约可见一座灰蒙蒙的教堂。农夫与广阔的场景融为一体。农夫的形象:粗陋、朴实,木纳、痴呆,而农夫内心却是纯净虔诚的,温顺善良的。伫立在农田里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 “音响”感应;日暮余辉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画家将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融为一体,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虔诚祈祷的农民夫妇,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传得越来越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