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正在伤害我们的孩子吗?

 昵称535749 2012-05-23

编者按:切尔西-克林顿是一家Common Sense媒体的董事会成员,这是一家非盈利的倡导性组织,主要研究媒体和技术队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她为这家媒体的创始人兼CEO的书话说Facebook(Talking Back to Facebook)”做了序。

Facebook上市的一片喧闹中,人们更多的关注一些诸如:Twitter如何重塑我们通信方式,下一次社交媒体的革新何时出现的议题。然后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却被大家完完全全地忽略了:那就是这些社交媒体自身给占有人口比例不小的-我们的孩子和青少年一代怎样的巨大影响?

随着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发展,智能机和各种数字设备正在逐渐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研究显示甚至小小年纪的孩子都在用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网,下载应用程序。Consumer Reports去年报道说超过750万的不足13岁的美国儿童加入了Facebook,而理论上说Facebook的用户要求是要至少13岁才可以开Facebook账户。没有人可以预测这样的媒体和技术会在我们孩子的成长中意味着什么。

根据年龄划分,2岁的孩子,超过90%的美国孩子有上网的经历。5岁,则超过50%的孩子会有固定地接触电脑或平板设备。而7,8岁的孩子,很多则是经常玩网络游戏。青少年平均每月发3400条短信。造成的事实是:今天的中学生们花在这种媒体时间远远多于和父母或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其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从数百万的年轻人后悔曾经在高中时代发布在网上的个人隐私到网络欺诈行为的大幅上升以及视频游戏中极其性感的女性图片。

这些挑战同样包括来自传统媒体和我们孩子观看的一些电影的评级蠕变现象。今天的电影,即便是G类,相比一二十年前同类划分的电影还是多了太多的性与暴力。

媒体和技术的大量使用对孩子的社交,情绪和认知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出现的结果是严重的。尽管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暗示,网络会改变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太多的媒体信息和孩子们的大脑相连,使他们的视角受限,理解力和注意力下降,更大的风险是抑郁症和长期记忆力的毁坏。

沉浸在数字和多任务的新世界已经从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一切,从我们的思维过程,工作习惯到我们线性思维的能力,和对待我们自己,朋友,和陌生人。所有这一切都在一夜间改变。

毫无疑问数字媒体同样改变了我们的对尊重与隐私的观念。年轻人如今在社交媒体平台未经过充分考虑潜在后果,都习惯性的分享很多私人的信息和观点。

社交媒体平台的直接性,再加上这些弱势的青少年,没有社会经验,情绪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极易造成混乱。孩子们总是未经思考就过多的自我显露。数以百万的孩子都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感到后悔。人们贴上去的信息总是被永久的保留,缺少一种擦除功能意味着一种的潜在的损害与尴尬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们迫切的需要在我们国家的关键角色中开展一场公共对话,参与者应该有父母,教育家,技术革新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年轻人自己。对话须集中在社交媒体和技术上的一些方法,能使我们的还在放弃自己的隐私之前真正了解隐私是什么,为什么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还应该探讨一下社交媒体如何帮助,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声音,发现他们的目的,并有可能创造未来的技术革命。

所有成年人都知道,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自我探索和实验的关键时期。然而,当身份实验,无论其多么隐私,被永远用数字化记录下来的来展示时,这一关键时期可以被严重扭曲。

上世纪90年代作为对电视节目爆炸式增长下的节目质量问题的回应,美国国会通过了儿童电视法。人们普遍承认,在孩子在电视机前的时间里,国家有责任提供一些积极的,教育类节目,少一些广告。同样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更重要的信息媒体和技术带给我们的交叉路口。

Howard Gardner,一位哈佛研究生教育学院的教授兼研究员,提出了一种多元智能的概念。他认为孩子们使用数字媒体和技术是一个化时代的改变。他认为数字媒体中的革新可以印刷机的发明相提并论,因为其彻底影响了我们的沟通,信息共享和与人交互的方式。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积极的面对现实,努力的确保它以健康,负责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孩子。

数字媒体以积极的方式转变我们的生活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如果处理的好,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我们的学校和教育,深化社会联系,扩大公民参与,甚至推进我们的民主制度。然而在这些积极的结果出现之前,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必须时刻面对数字世界带来的特有挑战。

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和教育上的努力与准则来面对21世纪的现实,从而能让孩子们最大化的利用这样一次机会,而最小化与此同时带来的风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健康的他们应得的童年和青少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