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沉则随”之辨

 太极拳养生 2012-05-23
最近,偶尔翻看关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注释,对其中多家注释的“偏沉则随”一句颇有疑义。这 些注释大致如下:其一注云:“敌用力,我松劲,敌虽力大,而我可走化,是为‘偏沉则随’。”其二注 云:“无论来力多么重大,要粘着走化,不要顶抗,粘着处处放松,走化不受力,叫‘偏沉’,能做到‘ 偏沉’,就能顺随,使对方有力也无处用。”其三注云:“两处之力平均,若松一处,是为偏沉。”其四 注云:“以支身着力于一足,故曰‘偏沉’,以身体各部可任意而动,故曰随也。”等等。笔者认为,上 述解释未免牵强,因而,不敢苟同,兹提出看法如下,与之探讨。

  一、上述诸家对“偏沉则随”的解释之所以出现种种不当,究其原因,是对《太极拳论》的作者王宗 岳本人重视、理解不够,对“偏”字和“随”字望文生义,随意解释而造成的。

  1、“偏”字上面出了偏。“偏”字解释为:“歪,不正,不在中间。引申为:‘不全面,偏向,偏差 ’等。”,是贬义。在“偏沉则随”时,如果把“偏”字解释为“单方”或者“一侧”,“偏”就失去贬 义,成为中性,于是“偏”和“双”便可以成为反意词,于是,也就很容易把“偏沉”当作“双重”的反 意词。“双重”是大家公认的、力求避免的弊病,它的反义,当然就是正确的了,因而,导致了人们对“ 偏沉” 不加思索,一再主观、随意地描述、推演,其结果,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于是,类似上述诸家 种种不正确的注释,不断出现。

2、“随”字的错误理解。汉字中一字多义是经常出现的,“随”字的解释不仅有“跟从,沿着,顺从, 顺便”的意思,还有“听任、任凭、放任”的意思。《辞海》、《辞源》中对“随”字还有一条不被人们 注意,容易被忽视的解释:“足趾”。这一解释《辞海》引了“《易.艮》:‘艮其腓,不拯其随。’” ,“孔颖达疏:‘腓动,则足随之,故谓足为随。’”。《辞源》也引了同样的解释:“易艮:止其腓, 不拯其随”。意思是不让小腿动,脚就举不起来。所以“随”字又解释为“足趾”,脚。据此,“随”字 应该是兼有“放任”和“足趾”两种含义。这样“偏沉则随”的“随”字,应是“放任,其足之意”,与 “上下相随”的“随”字不能作同样解释。当然,由于汉语的发展进化,有些字、词的用法已经产生了变 化,现代汉语中人们是不会把“随”字解释为“足趾”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太极拳论》是三百多年前的古文。

3、轻视了王宗岳先生。自古统治阶级重文轻武,武术只在民间广泛流传,官方典籍很少记载。由于“文 以载道”思想的影响,以文取士,武将不受重视。这就造成了文人习武者少的事实;另一方面,古人识字 者少,习武之人识字者更少。所以,武术,便难免于粗俗的偏见,武术家也不免蒙上鲁莽武夫的影子。王宗岳酷爱武术精通太极拳法、阴符枪法和剑法。他的《太极拳论》在历代所有太极拳经典著作中,评价最高,成为后世太极拳家共同遵循的理论依据。人们只知道王宗岳是武术家、武学大师。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王宗岳曾寄寓河南洛阳和开封一带,以教书为生”,不知道王宗岳是一位“文化人”,更不知道他是 一位文学家,自然也就不会注意《太极拳论》的文学造诣和色彩。

王宗岳不但拳理造诣深遂,阐述准确,而且文章精微绝妙,富有文采。《太极拳论》中“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一段,可以说是王宗岳先生对太极拳非常精彩、充满感情的论述。《太极拳论》中“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与“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是“骈文”形式。四句中,前两句说的是练功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对的,是褒义;后两句说的是练功中应该拼弃的弊病,是错的,是贬义。如果四句中,三句说对的方面,一句说错的方面,那样就与“骈文”的行文方式不符了。一个三百多年前有造诣、字斟句酌的文学家,能在文字上犯那样肤浅的、常识性的错误吗?能把“偏沉则随”之“随”按着现代人的语言习惯,用在太极拳的论文里吗?

4、忘记了《杨氏老谱》。《清代杨氏传钞老谱》(以下称《杨氏老谱》)是《太极拳论》、《太极十三势行功心解》、《打手歌》之后,一部比较全面地阐发太极拳理、拳法的系统教材。《杨氏老谱》结合实际总结了太极拳法的应用,对懂劲、打手、行拳中容易出现的各个方面的各种问题,都做了比较全面论述,得到后世太极拳家公认。《杨氏老谱》第三章《太极正功解.太极轻重沉浮解》中写的清楚“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后面又详细论述“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明确指出:“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因而“偏轻偏重,偏浮偏沉”为病,早有定论。在太极拳行拳中,所有的“偏”,皆以“病”来对待,这一点《杨氏老谱》说得很明确。但是,有好多人,甚至杨式太极拳的传人在“偏沉则随”这个问题上也胡涂,岂不是忘记了《杨氏老谱》。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偏沉则随”是在行拳中“放任其足”,致使其“偏无着落”,“失其方圆”,即在太极拳行拳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或没有注意行拳规则出现的偏差,而且不能清醒、主动、及时的纠正,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中定”。“偏沉则随”是太极拳运动中产生的错误现象。

二、“偏沉”和“双重”是太极拳行拳中紧密相连的两种弊病。“偏沉”之病没有“双重”那般重要,也可以说“偏沉”在某种情况下是“双重”派生的,所以,王宗岳强调了“双重”之病 ,所以,“偏沉则随”之辨,还得结合“双重”叙述。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可见“双重之病”危害之大。其根源则是虚实分辨不清。“双重”有单方与双方之分,有两手与两脚之分。现在讨论的“偏沉”主要是涉及两脚之“双重”。两脚虚实不清楚,同时用力着地,使身体的重量分支于两只脚上,即为“双重”。当然,这不包括在行拳时,肢体转换过程中,有一只脚,三分力,另一只脚,七分力,或一只脚,四分力,另一只脚,六分力的现象,更不能把单鞭或者预备式、起式、收式的两脚之力平均作为“双重”。所谓两脚“双重”是指两脚该虚的没虚到位,该实的没实到位,虚实分不清楚的错误动作。反之,两脚虽然同时“用力”,但全身重量却集中在一只脚实脚上,另一只脚虚脚(趁脚)的力(其实是“不着力”)与躯干的力相平衡,适合于力的支点定则,便不是“双重”。然而,有的太极拳习练者为避免“双重”却误入了“偏沉”,其结果是顾此失彼。

有人为了避免“双重”,往往错误地导致虚脚全然无力。他们不知道虚脚所用的力,是用在空处,而且是不着实的,是趁劲(如称杆之上的秤砣),不知道虚脚所“用的力”,要合于力学上的作用力点和反作用力点相平衡的道理。如果,在太极拳行拳时,脚步偏离正确的步法要求,或者,虚脚完全“无力”的置于地上,则身体必然散乱,重心必然偏斜,其结果就是“偏无着落,必失方圆”。 如果不懂得“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并且保持精神贯注,高度灵活,体察精微,就必然在“双重”和“偏沉”之徘徊。至于,手上的“偏沉”只要懂得了“外三合”,是不会犯那类低档错误的。

三、“偏沉则随”是太极拳运动中的理论问题。那么,在太极拳运动中如何避免“偏沉则随”这种错误,就是一个必须在理论上予以回答的问题。

如上所述,“偏沉”为病,“偏沉则随”是错误现象,是“偏无着落”,“失其方圆”。所以,就要知道何为“方圆”,如何避免“失其方圆”。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方圆者,规矩也。所谓“偏沉”为病“偏无着落”,“失其方圆”,是太极拳行拳时,没有遵循太极拳行拳规则,没按“规矩”行拳;是失去了“规矩”,出现偏差;是虚实不清,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中定”才出现的弊病。那么如何克服“ 偏沉则随”这样的弊病呢?解决的办法是“中规中矩”,是“不偏不倚”, 是“无过,无不及”,是“尾闾中正神贯顶”,是“弸捋挤按须认真”,是李亦畬所说:“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

为了解决“偏沉则随”一类弊病,再来借鉴一下向恺然先生的论述:“余曰:‘十三势以中定为主,弸捋挤按十二势为辅。有中定,然后有一切,一切势皆不离乎中定,然后足以言应付……吾人应知无中定,安有开合?譬之户牖,开合在枢。枢若动摇,云何开合?不开不合,虚实焉求?是可知无中定之虚实,非虚实也。无中定之触觉,犹瞽之视,跛之履。触如不触,觉如不觉也。’经曰:‘中正安舒’,安舒云者,定之谓也!客曰:‘求中定有道乎?’余曰:‘子但知虚实无定时,无定位,以意为变化,而不知每一虚实,皆先有中定,而后有变化;处处有虚实,即处处有中定,盖法无定位,而一切法皆从中定中出。则圣人复起,不易吾言也!法遍周身,中定亦遍周身。’”

如果说,前人的理论过于概括、含蓄,还不能理解其中道理,那么,请看当今著名武术家、吴式太极拳名家、梁式八卦掌名家张全亮先生的一段论述:“在行拳过程中,能做到招招式式不偏不倚、中正安舒。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的立身或平移运动时,头顶百会穴与负重之脚的涌泉穴、鼻尖与负重之脚的大趾、尾骶骨与负重之脚的足跟都要上下垂直相对……在行拳过程中,时时式式都要做到有清醒的关节运动意思。要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部装有万向轮的机器,圆转自如,无微不利,全身上下内外无缺陷、无凸凹、无断续、无滞点,举手投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都要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我以为,如果能达到上述要求,应该说“中定”和“虚实”已经解决了,“双重”、“偏沉”之病自然 也就解决了。

总而言之,“偏沉则随”不是“双重则滞”的反义,不是轻灵圆活之意。“偏沉”与“双重”同属太极拳 行拳中的弊病。虽然“偏重”在太极拳行拳和技击中没有“双重”那么重要,但它毕竟属于弊病,而且是必须避免的弊病,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北派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吴式太极拳印诚门第三代传人

  北京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鞍山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 王炳寰

  2007年11月7日(初稿)2008年5月18日(定稿)

 

推荐下面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郝为真先生论太极拳 孙禄堂  车毅斋先生论形意拳 孙禄堂
 李存义论形意拳 孙禄堂  程廷华先生论八卦掌 孙禄堂
 形意拳学 孙禄堂  八卦拳学 (上) 孙禄堂
 八卦拳学 (下) 孙禄堂  形意八卦太极之理 孙禄堂
 形意五行拳说 孙禄堂   孙禄堂学思想研究 张凯 万会珍
 八卦拳 孙禄堂  太极拳之名称
 三拳合一 童旭东  孙式武学的文化贡献 童旭东
 童旭东先生短篇汇编 (1)  童旭东先生短篇汇编 (2)
 童旭东先生短篇汇编 (4)  拳无拳、意无意 孙南馨
 孙禄堂先生对武学的贡献  孙禄堂先生对武学的贡献(1) 童旭东
  童旭东谈动静之理   童旭东先生谈孙氏拳
 松柔的本质 童旭东  童旭东先生的《浅谈三体式》
 孙存周的拳论思想  孙存周先生文集 孙存周
 孙存周先生武学思想概观 作者:童旭东  孙存周的拳论思想
 孙禄堂 之《拳术述闻》注析  孙式太极拳修为中常见错误——孙剑云
 洪均生先生谈太极拳追记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太极拳的“含胸”与“气沉丹田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太极拳的“含胸”与“气沉丹田  太极拳保健与逆转运动
  迈步如猫行
  孙式太极拳的顺化拿发
 

推荐下面更多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最全的太极拳明师论文总汇
  最全的太极拳教学视频总汇 最全的名师演练太极拳视频总汇
 最全的摄影技术知识大汇集
 最全的摄影技巧视频教程大汇集
 photoshop视频教程大汇集
 最全的photoshop文字教程专辑
 光影魔术手视频教程总汇
 会声会影视频教程总汇
 博客技巧总汇  博客代码总汇
 电脑技术总汇
 相学占卜大全
 健康养生视频讲座大汇集
 健康养生保健知识总汇
 沙画艺术集锦  电子图书珍藏
  交谊舞蹈教程
 音画作品欣赏  美图动图欣赏
 音乐素材总汇
 flash时钟日历大汇集
 百家讲坛视频总汇
 竹简字画总汇
 古玩字画总汇   收集最全的动画歌曲总汇
 美食/烹饪专辑
 中外美景奇观专辑   民间艺术作品欣赏专辑
 极品音画总汇
  花卉知识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