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级【案例2】

 liubaoliang 2012-05-23

【案例2】

小峰的友情、爱情和亲情

孙阳立

小峰 男 初二 17岁

初步诊断:

主要问题:情感困惑。由于表达能力差,不能正确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交往形成障碍;由于兴趣面狭窄,与朋友没有共同语言,造成交流中共同情趣偏低,局限于金钱、物质和吃喝,最后演变成经济利益关系,使朋友离他而去;由于教育者以女性为主,在接受关照的同时,也感到妈妈和姐姐剥夺了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思维中缺乏男性的果断和豁达。

我的任务是了解几个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事先我们知道他们的信息很少,只知道他们都辍学在家,和家长关系恶化,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今天他们都是家长想尽办法,把他们带来的。小峰是其中之一。

小峰的姐姐介绍说,小峰泡网吧,好像有女朋友,死活不上学,不能管,谁的话都不听,和家里人没有沟通,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第一次和小峰见面时,他面带勉强的微笑,不经意间笑容会在他的脸上凝固,露出苦涩。与他见面的前几分钟,已经被他紧张和僵直的表情所触动。为了缓和气氛,我和他们三个孩子一起交谈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题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问卷发给他们每人一张。

我的问卷是这样的:

这里有许多描写心情的词汇。想想看,最近什么时候,有哪些心情在这个清单上面?如果有,请在下面画一条横线。

自信  害羞  惊恐  孤独  渴望  无聊  吃惊

嫉妒  羞耻  谨慎  心浮  愤怒  顽皮  害怕

安详  好胜  骄傲  尴尬  勇敢  低落  怀疑

贪婪  激动  混乱  粗暴  关心  痛苦  爱

好奇  自卑  感兴趣  安全  负罪感  灰心丧气

我们一同坐在沙发里,从他手里接过问卷。“无聊”、“粗暴”、“低落”、“混乱”四个词组下面画着重重的横线。

我靠近他,面带微笑,小声和他说话,几乎没有人可能听的到我们的谈话。 我开始提问:“我看你在这里画了‘粗暴’这个词,从你的外表,我看不出你粗暴。”

他笑了一下,那种笑,含义很复杂。

我继续说:“你认为你本人是一个粗暴的人吗?”

“不是。”他双手原本是合着的,这时开始相互揉搓起来。

“你只是有时会‘粗暴’是吗?”

他点点头。

“你什么时候会这样?对谁这样呢?”

他变得焦躁,用力揉搓着手,不时地抬头望一下窗外,眼睛湿润,说不出话来。

我知道继续谈效果不好,于是改变了话题:“你说你的情绪是低落的,和什么事情有关?”

他停止刚才的动作,低下头,沉默了片刻后,又开始揉起手来,欲言又止,像有很多话憋在嘴里说不出来。支吾了两下,把头一低,挤出三个字:“不知道。”

谈话陷入了僵局。我沉默了一会儿,开始试探询问:“是关于学校?”

他摇头。

“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

“不,不是。”

“是家长批评过多?还是家长唠叨?”

他不回答,深深地低着头,我无法看清他的脸。

“是老师不通情达理,伤害了你?”

“不,不是。”他摇着头。

“你想对我说说,我也许可以帮助你。一个好汉三个帮,需要帮助就要求助。我知道你现在不上学了,一定有难处。”

他抬了抬头,努力地想说什么,又泄气地低下来,痛苦地说:“我说不出来。”

我努力把语气放轻松,不给他沉重的感觉:“没关系,还有时间。这样吧,下午一点,我们再说,现在休息!”

他站起来走了。

我心里不安起来,真怕他下午不来了,又怕他来了还是什么也不说。我做好准备,他不说话,我要问他。

下午一点,小峰准时敲响了我的房门。也许是有了思想准备,他的脸色好多了。

寒暄过后,我开始发问:“我感到你过得不愉快,很痛苦,能不能说说,你在痛苦什么?”

他开始深低下头,揉搓起手来。我没有催促他,只是耐心地等待。他思量了一会儿,一手握拳,一手为掌,相互敲击着,终于抬起头看了我的眼睛,又马上回避了,说:“我说不出来。”

我决定采取主动:“是女朋友的事情吗?”

他回答:“不光是。”

“难道还有男朋友的事情?”我疑惑地追问。

他把弯着的胳膊使劲甩直,表情开始变得痛苦和不安,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是。”

“说说看!”我给他一个鼓励眼神。

“怎么说呢?”他双手相互敲击着。“是,原来的朋友,不和我好了。”

“是所有的吗?”我问。

“是。不,不是!”他停了一下,继续说:“也差不多。”

我问:“几个朋友?都是学校里的?还是社会的?”

他吭叽了几声后说:“同学。”

“几个?”我追问。

片刻沉默后,他说:“9个。”

我更加不明白了,继续问:“因为什么,你知道吗?”

他没说话,只是摇头。

我感到又要陷入僵局,赶紧说:“你能给我说说当时的情景吗?”

他没有马上回答。我就等他。他终于开口了。

“有一天,我们一起吃饭,一个同学好像闹气似的说:‘我们不再是朋友了,大家分手吧。’我还没有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同学们都走了。从那以后,同学们真的很少说话了。我主动去找同学说话,请他们出来玩,他们找出各种理由推托不去,好像没有人乐意理我。”他说话的样子很痛苦,“我学习不好,转学了。我想他们,就回去找他们。我以为他们见到我一定会很高兴,但真的见面时,他们的表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可以说冷淡。”他停下来,不说了,眼泪已经流下来,滴在衣服上。我递上面巾纸。他擦擦眼睛,喘了口气说:“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

“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吗?”我问。

这次他没有让我等太长时间。

“上初中以后,我和班里的几个同学总是打架,后来在一起成了好朋友。”

“你们朋友在一起都做什么?”

“一起打架,去网吧。有时去吃饭。”他回答。

从他的回答中,我没有看出问题,我更是一头雾水了。

“是不是同学们都长大了,觉得一起去网吧、打架不是好事,所以就选择来分开?”我问。

“不知道。”

“我觉得有可能!”我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分手之前,没有大的事情发生,可能同学们长大了,感到原来的很多做法不对,想学好,所以决定分开,这样解释是说得通的。”

他没有吭声。我知道我的解释不是最后答案,还需要新的证据。

我转移话题:“你有一个女朋友,是吗?说说她吧!”

他迟疑了一下:“只是很好。”

“是同学吗?我们把她当做一个女同学。她也不愿意和你说话吗?”

“不是。”他简单地回答,语气短促。

“那是什么?你们怎么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停顿下来,表情中带着困惑。

“不知道算不算谈恋爱?是吗?”我补充他的话。

“是。我只是想见她。”他又停下来。

我为了减轻他的心理负担,说:“我很理解,你这么大了,喜欢女孩很正常。” 他接着说:“但我看见她,就不知道说什么。”

我等着他把话说下去,但没有的声响,我不好催促他,就找话哄他开心:“你肯定不会知道说什么,因为你不是谈过恋爱的老手,再过十年差不多了。”他苦笑了一下。我知道他心里一定自卑,就继续说:“其实,谈恋爱也需求学习和锻炼。现在和女孩接触,是人生中不可少的经历,几次尴尬,几次教训,一个看一眼女孩都会脸红的男孩子,就长成了知道分寸,知道女孩爱听什么话,也知道自己真正要的女孩是什么样子的大男人。”

他抬起头,表情依旧凝重地说:“有一次,就我们俩,我们待了好长时间。我一句话也没说,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我很后悔,我……”他说不下去了。

我问道:“你觉得自己很笨,是吗?”

“是。”他回答。

“你把她当作普通的同学,就和她有话说了。”我为他出主意。

“以后,我就躲着她。但我还是希望见到她。”他说话的时候,嘴唇有些颤抖。

“我理解!”我想,这一切已经让他很难安心学习了,但还不至于他辍学。我继续追问:“后来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等了一会儿:“她走了。”

“为什么?你说清楚点?我不明白。”

他迟疑着,见我等着他回答,就说:“快放假的时候,我们两人在学校门口遇见了,她叫我第二天到她家去玩。我答应了。到了第二天,我不敢去。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想见我,也觉得自己这样贸然前往不太好,不知道见了面该和她说什么。到了第九天我才去。她妈说她转到省里去上学,已经提前走了。”

“学校里没有好朋友,有一个喜欢的女同学也走了,所以,你也不去了,是吗?”我问。

“我知道不对,开学我去了。我以为自己可以忘记一切,但老师上课时,我什么也听不进去,大脑总是琢磨事,想女孩为什么走?朋友为什么不理我?我没有对不起他们,他们为什么都这样对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就是想不明白!”

听了他的话,我感到孩子自己是不甘心这样的,他有难过的坎,没有人帮助他。于是,我说:“你还能去上学,说明你是懂事的好人。”

“不,我不是!我开始逃学。老师找家长反映了情况。家长就开始到处找我。我躲进哪一家网吧里,最后他们都会找到我。我气急了,就对他们发脾气,那时,我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最后,我妈他们把我惹烦了。我就是不去上学了,看他们拿我怎么办!”他越来越激动,眼泪扑簌簌地留下来,他忙去擦。

“你就这样不去上学了?你想到妈妈他们会伤心吗?你能看到她们着急吗?”我想用亲情来打动他。

提到家里人,他又开始搓起手来,不无反感地说:“我烦他们。他们的做法叫我不能接受。”

“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我引导他说出来,想知道家长做什么事,叫他烦。于是,他讲了这样一件事。后来经过我与他姐姐交谈,知道事情是这样的:

他辍学在家,一天无所事事,不理任何人,表情呆板,行为古怪。家里人都怕他得了精神病,没有人敢和他较劲。爸爸气得不再和他说话,哥哥姐姐到处给他“求医问药”。妈妈尽自己所能哄着他,照顾他更加周到了。一天,姐姐和风细雨,陪着笑脸对他说:“咱们不能总是这样吧?”他没有搭话。姐姐看弟弟没有发脾气,态度还挺好,心中窃喜,认为今天弟弟高兴,是个好机会。就趁着他高兴继续说:“我们去看看心理医生好吗?”哪知道,小峰勃然大怒,瞪起眼睛对着姐姐大吼:“你才有病呢!你才不正常呢!你有病!你有!你有!”姐姐不觉潸然泪下。看见姐姐流泪,他想逃避,于是转身就走。这时,姐姐从后面追上来,拉住他的手臂,满面泪痕,哽咽着对他说:“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好!别生姐姐的气!以后姐姐再也不说了!”说完,姐姐掩面进了自己的房间。小峰被姐姐的举动惊呆了。近一段时间横行霸道、气焰嚣张的他,头一次感到自己错了!他默默地想:姐姐最爱笑,从来没有这样伤心过。姐姐是对的,完全是为自己好。是自己错了,为什么姐姐这样迁就自己,还要向自己赔礼道歉?为什么?自己不配!你们干吗对我这样好?为什么你们对我好却让我透不过气来?姐姐、妈妈有时候真的叫人讨厌!为什么我有时候真的讨厌她们?为什么?小峰又一次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从那以后,他发脾气少了,去网吧少了,但是,他还是在想,为什么朋友不理我?女孩为什么走?亲人的爱为什么叫人难以忍受?他不明白。

听了这件事情,我明白小峰的姐姐也在溺爱他。这种被溺爱的人,一般会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一方面他们被人照顾,被人包围,自己什么都不用做,觉得这是应该的;另一方面自己没有学会做事情很多,遇到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会感到自己很无能。这样的孩子,表面骄横,内心自卑。他们是“纸老虎”。

第二种情况:一方面对关心照顾他的人指手画脚,在他们面前,他是奴隶主。另一方面他没有学会关心照顾别人,更难理解服从于服从的含义,一旦离开这个环境,他不再是重点,不再是中心,他得不到照顾,只能屈从,于是,这样的孩子,在外乖巧,在家嚣张。他们是“两面人”。

第三种情况:一方面习惯了被人照顾,被人包围,没有人关心帮助,自己寸步难行;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谁供养我谁乐意,我没有本事,都是你们的错误,与我无关。他们是“寄生虫”。

在和小峰谈话结束之前,我提醒他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你和那个女同学想见面已经很难了,这会让你痛苦下去,这样不行,要想办法忘掉,如果忘不掉,能不能说服自己放一放。这件事情,让你心里如同背一个包袱,不放下来,你会很累,身心疲惫,不能继续上学。这种感觉以前的日子里你已经深有体会。你好好想一想。

第二天,我见到了小峰爸爸。他的头发已经都白了,由于中风,身体落了残疾。小峰的父亲与小峰年龄相差40岁,是文革前的高中生,由于出身不好,随家长回老家务农。回农村后,他是全村唯一有文化的年青人,于是从担任计分员开始,一直到大队任职,再到公社,最后到县里任职,干的都是经营管理的工作。后来因中风,离职单干,现在家族企业有几百万资产,买卖已经做到北京(小峰家在沧州),在当地很受大家敬重。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小峰是家里最小的。一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摊买卖,只有小峰还在上学。平时小峰由妈妈和姐姐照顾,与爸爸、哥哥合不来。他继承了爸爸沉默的性格,不会主动多说话,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在家里人面前。他花钱从来没有受过约束,家里人都认为他小,需要格外的照顾,所以,每个人都会满足他的需求。

上初中以后,他和班里的几个同学打架。俗话说,“不打不成交”,后来在一起打架的同学都成了好朋友。他们几个朋友中,没有人像他这样有钱,可以经常请客。他对同学很大方,同学手里没有钱,他主动把自己的钱给他们,从来不叫他们还钱。还有的同学经常给他来电话让请客,他从来不会推辞。

转学后,他总是偷偷地回原来的学校,为此,他老是逃学。 后来在新学校,他与一个女生相识。他为女孩花了不少钱。后来他好像和女孩吹了。他开始萎靡不振,泡网吧,不回家。他没有了学习的劲头,开学前,他草草地划拉了点作业,应付了差事。

开学后,好了没有多长时间,他就开始逃学。老师找家长反映了情况。家长就开始对他围追堵截,他躲进哪一家网吧里,最后都会被家人找到。他气急败坏,变得不可理喻,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最后拿出一招杀手锏——我就是不去上学了,看你们拿我怎么办!家长不知道怎么回事,问他,他也不说,和谁都发脾气,尤其和妈妈,像疯子一样大喊大叫。

听他父亲说明了这些情况后,我针对小峰的心理问题和他父亲进行了探讨。我认为小峰是情感问题,归结为亲情、友情和朦胧的爱情三个方面的情感困惑所至。由于表达能力差,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交往形成障碍,很多事情不能有效解决,造成心理的苦闷;由于兴趣面狭窄,与朋友没有共同语言,造成交流中共同情趣偏低,局限于金钱、物质和吃喝上,最后演变成经济利益关系,使朋友离他而去,造成心里的失落,情绪消极;由于受到溺爱,自己的能力不能在实践中提高,离不开她们的同时,也感到妈妈和姐姐剥夺了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在又爱又恨中表现出对家庭的逆反。教育者以女性为主,与男性交往少,思维中缺乏男子的应变能力,性格中缺乏直率、豁达和果断,使自己沉溺在自责中,不能自醒。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庭要做的有:父亲和哥哥多参与他的事情,遇事多征求他的意见,这样家长就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为人处世中需要指点的地方,可以随时帮助他改变,但是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说话注意不要用对待孩子的语气,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尊重。母亲要减少唠叨,减少帮助,减少关心,把责任给他自己承担。经济上要加以管理,每周定好钱数,不多给,要也不给,否则,孩子不会拿钱当好东西的。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他已经在经历的事情,得到了教训。下一步,我再做做工作,使他对以前经历的事情,进行一些梳理,有一个新的认识。

第二天,小峰又敲响了我的房门。请进来他的那一刻,我看到他在笑,自然中有了几分跳跃的激情。我也被他感染了,一改昨天试探的语气,开口就问:“昨天给你留的问题想得怎么样?”

他把双手放在大腿的两侧的沙发上,支撑着前后晃动的身体,还是慢条斯理地回答我的提问,不同的是,脸上的苦涩没有了。他说:“想了想,以后再说吧。”

我知道他说的是那个女孩的事情。

“你的选择是对的。别人都在进步,你却在为过去而停滞不前,不值得。是不是?”

我停顿下来,让他想一想。又说:“我和你父亲谈过了,又了解了一些情况,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看对不对。你是你们几个朋友中最有钱的,平时朋友们在外面吃饭都是你花钱,是吗?”

他回答说:“他们都没有钱,我给他们花钱,我特高兴。”

“你父亲还说,同学会经常给你打电话,叫你请客,是吗?”我又问道。

他低下头说:“是!”

“你的朋友都向你提过这样的要求吗?”我又问。

“不是,就一、两个人。”他回答。

“你们中谁和你一样有很多的零用钱?”

“就我。”

“平时花钱最多的一定是你了。”我问:“你的朋友中有人有正义感吗?”

“有的。”

“我们这样解释一下你和朋友们的关系。他们中有人有良心,接受你长期的关照,他们不忍心,也有自卑和自责,再加上有的同学比较贪婪,经常让你请客吃饭,好心的朋友更觉得不能这样交往下去,于是提出分手。分手后朋友不能说明真相,说明真相,等于是在批评你,也很难说出来接受你的馈赠让他们感到自卑和自责。你对朋友好,朋友们知道,几年以后,你们再见面的时候,你的朋友一定会和你和好如初,因为你们都是好人。现在不行,因为现在你们在一起不平等,最简单的就是,你家里有很多钱,他们家庭不是。你想一想,这样解释是不是符合逻辑?你和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有!原来就感觉到了,但没有想。”他认真地说着,眼睛平视,像看透了什么。

“可以理解,因为你需要别人帮助你看清问题。”我继续说,“这个问题我们就把它这样认识。下一个问题是你女同学的问题。你想听我解释吗?”

他抬头看着我说:“想!”

看到了他诚恳的眼神,就说:“我赞成你和她做个了断,但是她不在,没有办法。你们都是孩子,现在谈论感情,是环境不允许的。所以她和你都不能采取主动,她的态度事先放下,我建议你也先放下,将来再说。有这样一个规律,初恋的成功率几乎为零。如果你为她动了感情,就把它当作教训,不要当作拦路虎,因为你已经停滞不前了,生活一团糟。一年了,你还想让这样的生活继续吗?”

他沉重地说:“不想。”

“好,就让事情过去,干你应该干的事情。时间一晃就又过去了,想想,你不能拿过去的错误赌掉明天的生活,赌掉将来,不值得!”

他没有说话,可是,他笑了。

“昨天见到爸爸和姐姐了吗?他们对你说什么了?”我问。

“见到了,没说什么。”

“那就好。你家里人对你好,你要领情,不赞成的地方和他们商量,你就记住这样一句话,‘血浓于水’。我与你爸爸和姐姐分别谈过了,他们需要改变的地方我们也谈了。现在你有什么希望?”

他有点不好意思,低下头说:“我想回学校,想快点开学。”

“太好了,你真的站起来了。你会前途无量的!”

看着他离开,面带笑容,我真切地的感到他内心在变,往好的方向。

 

[按语]

这是个初中的案例。

本文作者孙阳立是我的助手,研究家庭教育多年,本文记录了她诊疗一个问题生的过程。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篇文章与[案例1]的不同。[案例1]中,Cfn老师的出发点是管理,即让学生照学校的要求做,而孙阳立老师的出发点则是了解学生(他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这样?)。一种是管理态势,一种是研究态势,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案例1]中看到都是学生的外部表现和教师做了哪些工作,看不到教师的思维过程,而在孙老师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她怎样试探(一边问一边想,你不说我就猜测多种可能,让你表态),怎样假设,怎样思考,怎样从对这个孩子茫然无知变成了有所了解,怎样从不知从何入手变成了心中有数。从思维角度说,[案例1]中的老师是静态的,从头到尾,思想没有前进一步,而孙老师的思想则是动态的,开始对这个孩子很无知,搞不清他怎么回事,后来就变得聪明了,就明白他的性格规律了。也就是说,孙老师在诊断这个学生的过程中“发展了自我”,增加了新经验;而[案例1]中的老师则只是“磨损了自我”,思维水平一直原地未动。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孙老师有研究的心态,有研究的思路,具备研究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目前许多班主任尚未具备。他们更像一个个“班官”,像行政人员,而不像专业人员,所以,一旦遇到行政管理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就没办法了,而问题生恰恰是用一般行政管理手段不能解决问题的孩子。

这个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我看他属于心理障碍(孙老师说的情感问题)、不良行为习惯(社会化障碍)混合型的问题生,程度为中度。虽然他辍学了,但是问题性质并不十分严重,心也没有完全离开学校,否则靠孙老师这几次谈话是不会有如此效果的。

这是一个没有趣味的孩子。同性朋友和他在一起不快乐,异性朋友和他在一起不快乐,就连亲人和他在一起,也不快乐。大家都离他越来越远。于是他焦虑,于是他粗暴,于是他连学也上不下去了。

他为什么如此缺乏亲和力呢?

亲和力是由很多能力综合而成的。比如你要有起码的平等意识,如果总是自我中心,朋友当然难以忍受;比如说你得有将心比心的能力,善解人意,人家才会喜欢你;比如你需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别人才愿意和你沟通;比如你还需要基本的社交知识,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言行才是得体的,朋友和你在一起才不会尴尬;比如你得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兴趣面,这样和朋友在一起才有谈得下去的话题……如此等等。
种种迹象表明,小峰可能全面缺乏这些能力。你看他连谈恋爱都那样笨手笨脚,真是够呆的。

怎么会这样呢?

可能是家长管得太多了,给自孩子的自主空间太少了,给孩子留的道太窄了。家长如果认为,对孩子来说,只有学习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瞎掰,那他们一定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一定会忽视孩子的情绪状态,而只注意分数,只会无节制地让他花钱(伤朋友自尊)。久而久之,孩子就被管傻了,爱傻了。这个孩子“穷得只剩下钱了”。这又是一个富裕家庭毁坏孩子的典型。

据我们后来得到的消息说,他开学上学去了,治疗初见成效。但我预计这个孩子未来的路仍是不平坦的,因为他的问题不属于一个简单的“情结”,好像心中有一个扣,解开就可以轻装前进了,他的问题不是这么简单,他的问题是缺乏很多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起来的。要知道他已经17岁了,有些毛病已经固化了。这个孩子还会碰很多钉子,需要持续的具体指导。但愿他前途光明。

                           (案例2由王晓春老师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