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约云梦,走近教育家魏书生

 天雷教育 2012-05-24
[槐荫论坛]热闹啊!

探寻学校教导主任工作之道
众所周知,教导处历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执行、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工作涵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研管理、师生评价管理,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导处还直接负责德育工作、学生活动及行规培养。学校组织管理严密,牵一发尚且动全身,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导处工作好坏成为学校执行力强弱的关键,至关重要。所以,教育界有句俗语叫作:小校长,大教导。
然而,据笔者担任教导工作10年来的切身体验,以及与众多同行们交流所得,现实情况中许多教导主任均有以下几点困惑:
1、盲目不知道该怎么管?
大多数教导主任上任前没有接受过任何管理理论知识的专门培训,而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目前还是空白点,同行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因此,前任的做法、校长的要求、上级的文件通常就是我们教导主任工作的准绳,同时无论谁都可以对教学管理指手画脚,面对新问题,却又是谁都无法代替教导主任去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
2、忙碌事情太杂来不及管!
课程安排、常规检查、听课评课、谈话指导,业已疲于奔命。统计填表、教导会议、校务会议,各种任务布置、领导意志更是搅得教导主任没有思路。再来个教师请假或是教学评比,代课安排不过来时,自己不得不随时准备充当全职代课。
3、失意管了还有人不满
教导主任工作繁重,付出颇多。即便如此,仍然承受着上下两级的许多不满。开学排课有意见,代课安排不乐意,你还得憋着气和声细语,老教师不服你管,年轻教师听不进意见,你管得多了教师反映压力大,说你要人性管理,批评几句也不行。你管得少了校长说你不负责任,认为工作开展不起来。有想法、有委屈也得咬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以免影响大局。——这便是年轻教导普遍的工作状态。
教导主任为何吃力不讨好?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学校教导处究竟要做些什么?又怎么做?
带着这些困惑多年的问题,有幸聆听到了多位专家、校长的学术报告,其间的真知灼见对我而言颇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现摘录一二:
一、学校教学常规管制还是管理?
华师大周彬博士以他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了目前许多学校教导主任的工作状态,并提出教学常规管理与管制之别。教学常规工作范畴中,如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都是非常个性化的工作,属于个人行为,按西方的管理理念,管理绝不干涉个人行为,而是采用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来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而中国传统的管理方式是管制(甚至于控制),如学校教导处通常都有一套常规要求,要求老师做什么、怎么做,几年教龄几篇详案、几篇反思、听几堂课……都有详细的量化的规定,并制订名目繁多的制度、量化评分标准,开展频繁的教学检查、突击听课,诸如此类,花样翻新。然而,因此带来的后果通常是:
1、当备课、上课、批改成为任务时,教师便容易产生完成任务式的工作心理,丧失专业责任感。备课不再是为了上课,而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检查的话就可以不备了。教导处组织常规检查便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检查者一门心思去研究备课者有没有抄袭,备课者临检查时东拼西凑揣摩检查者意图。备课的本原目的丧失殆尽。
2、常规检查方式的确能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但作为管理者我们更应当去思考的是:我们究竟是想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还是让老师的工作更有效?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专业而言,参加各种评比除外,真正教育学生以及个人专业发展而言,重要的其实不是教学规范,而是教学思想。让教师更有思想可以让一个教师走得更长远。而这恰恰是常规检查无法做到的,甚至会扼制的。
因此,周博士认为,学校教导处管理教学常规,应当分清哪些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哪些是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可以统一要求,可以管制。而像备课、上课之类的个人行为,应当充分给教师以自主权。
老办法不行,不管肯定也不行,因为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周博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归纳起来是如下几点:
1、少针对个人管理,设法找到协调群体行为的方法与策略才是真正的教学常规管理之道。如改一个个教师的备课检查为教师群体备课经验的交流,作业批改从教导处组织检查改为定期展览。即由原来单一的教导处评价,改为教师群体评价。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常规检查的效果与影响面,同时可以减小教导处单一评价主体的矛盾对立面。
2、重过程管理,淡化结果意识。把推门课、规定公开课改成邀请听课制,如规定每个学期每人至少请15人次到教室里听课,可以是领导、其它学科教师、家长等。这样做的好处是:(1)促进教师人际关系,还可避免领导听课评价给教师带来的精神压力。(2)教师自主教研意识增强。(3)真正让学校里最应当受到尊重的有水平的教师受到尊重,有利于学校学术氛围的形成。
按周博士的意见做,教导处原先教学常规工作不再是监督、检查,而主要是组织、协调了,负担减轻了不少。
二、教导处工作重心事务还是教研?
周彬博士举了两个教导主任生存状态的例子,其中一位因为事务缠身,已经10年没有进课堂了。虽然例子极端了一些,但教导主任事务繁多,无法兼顾教研,这是事实。事务性工作的特点是时间紧急,完成较快,效果明显,容易量化,做一件是一件。教研则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且需要较为清静的环境思考。因此,先做杂务,再思考教研,是我们通常的做法,以致真正放在教研上的时间并不多,也是无奈之举。
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卢湾区中心小学程华校长的实践给了我们些许启示。该校将教导处排课、调课及数据统计、填表等一些杂务工作交给校办公室统筹协调管理,使教导处腾出手来专心负责做好三件事情:
1、抓好教师评价管理。包括“教师业务水平考试”、“师德评价”、“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教学质量评价”。
2、抓好教研活动。将一个月四次政治学习,改成了第一次进行上个月的总结,校长读各年级组上报的月报;其它三次不开事务性的工作会议,一般安排第二次是大组教研活动;第三次是参观访问;第四次是教师社团活动。如确有事务,采用一刻钟飞行集会的方式消化掉,充分保证了教研活动、培训活动的时间。
3、抓好课程管理。(略)
管理之道,在于人尽其才,一个部门同样如此。卢湾中心校的做法充分发挥了教导处的长处,让教导主任从杂务中摆脱出来,把事务性工作交给善于事务协调的校办公室去办,每个部门做最善长的事,做最应当做的事,的确是深谙管理之真谛。两天的学习,收获颇丰。最重要的是,许多困惑多年的问题获得一些思路,促进了自己的反思,只可惜学习之余没来得及和同行交流。作此拙文,弥补遗憾。感谢教育局、中心领导和专家为我们安排了这次学习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