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表后里---先消炎抗病毒治愈感冒和炎症,才能药补食补。 *中病即止---使用毒性较大药、消食化积药、通大便药见效就停,防止用药过度伤正气。 *久病入络、久病多虚、久病肾虚----慢性病多配合补气补肾活血药治疗。 *怪病多痰---有些疑难顽症表现奇怪,配合化痰药治疗多获显效。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疗风湿骨痛、中风偏瘫、皮肤瘙痒多配合活血养血药物。 *治萎独取阳明----治疗偏瘫萎缩多配合健脾胃药,针灸多取阳明胃经穴位如足三里等。 *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痰饮病多用温药治疗,如水肿、慢支可用金匮肾气丸治疗。 *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肺气不足多用健脾药治疗,通过土生金达到补益肺气。 *通府泄热----有些高烧不退如小儿肺炎,可通过通大便的方法退烧。 *增水行舟----阴虚肠道失润便秘,滋阴润肠,大便自通,如同水涨船高,行舟通畅。 *滋水涵木----肝阳化风上扰头晕眼花耳鸣偏瘫通过滋补肾阴来抑制上抗的肝阳。 *五脏皆虚,当健中气----身体极度虚弱,应健脾益气,脾胃健旺,药食自然管用。 *纳气平喘----肾为气之根,肺气肿心衰气短气喘可补肾来纳气平喘。 *脾为生痰之源----咳嗽痰多,痰湿为患均应配合健脾胃药治疗。 *四肢凉是中寒----四肢不温为中焦脾胃虚寒,配伍温中健脾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