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自圆其说”?!(转载) ![]() 人们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感悟出了很多关于自然的知识,这本来是个好事。但很多在这方面有些成就的专家学者,在世人的恭维后往往会在各种心的驱使下把他这些认识通过想当然的逻辑推理或臆想附会而“自圆其说”,这样便“升化”成一种“完美”的理论,成了一种有“完美体系”的学说,从而反过来误导着人们。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源于人心灵对自然的真实感受,但推理是思维的想象,不完全是合乎自然万物的。我们的知识通常是从感性“升华”到理性,也就是从真实到推理。这种推理只能解释部分共性,不能诠释个体。 所以我们普通人感悟出的任何一种有“完美体系”的学说应都是不完美的。除非这个生命能洞察天体宇宙的全部,只有这样的生命才能圆融完美的诠释整个自然!所以“自圆其说”其理论的人可以反观、反问下自己,你是那个洞察了天体宇宙的全部的人吗?!如果不是,你当给学习你理论的生命一条走出来的路,不要让他们窒息于你的理论框架中! 因为我们普通人在学习一些理论体系时往往会忘记这些理论体系的本身是不完美的,会对这些理论全盘接受从而误导着自己。更有甚者,对一些理论的盲目崇拜,从而失去理智,成了一些理论的奴隶。这在中国表现得较为突出,“用XX主义来武装自己,用XX思想来武装自己”就是最好的写照。我没有说“什么主义好还是不好,什么思想好还是不好”,只是说不管什么主义也好,什么思想也好都是有缺限和糟粕的,这些缺限和糟粕往往会被里面“可信”的部分掩盖,因为人们会说“这个说得对啊,那个说得好啊”而糊涂的认同了其中的所有。 中国古代,有很多思想和理论体系并存着,没有一种体系完全地在主宰着人的精神思想。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陆游诗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觉得这是中国古人对学说谨慎接受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中国古人是比较平静和理性的! 我们普通人对自然的认识都是少之又少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知”的,当然包括我! “佛教”中通常把“佛”看成是洞察了天体宇宙(自然)的全部的生命。我们普通人都知道“菩萨”,我们普通人都很敬仰“菩萨”,因为“菩萨”的境界和智慧已经很了不起了!但佛教中有一种说法,说“佛”的境界和智慧对“菩萨”来讲都是“不可思议”的。我理解是因为“思和议”还是在“推理”!而“佛”的境界和智慧是通过“觉”或“观”得到的,是心灵对自然直接感受到的。那么我们普通人,当你搞出一套理论认为不可一世时,你是否反思过你会比“菩萨”的智慧还高呢?! 所以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在某方面有些感悟(成就)时,你可以把他拿出来和别人分享,造福于他人。你也可以开心,高兴,沾沾自喜,但你不能疯疯癫癫,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我们只是个平凡的人,我们都是自然之子! 这个世界是运动的,变化的。世上的人也当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想与观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但构建和谐社会是所有人共同希望的,希望每个人都为构建和谐社会而略尽绵力! ![]() 【注:】 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既没研究哲学,也不从事文学,所以写得很乱。使用这个标题,本来是想谈下对一些理论、主义的认识,但学识不够,所以最后写得有点文不对题。呵呵。 但我想,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普通人,绝对不能以学到的一点点知识而固步自封,当虚心学习(特别是一些平常所谓的“禁区”、“神秘领域”的知识),然后理性的加以分析、疏理、接收,这样我们就不会成为井底之蛙;也不会人云亦云,最后做了别人的牺牲品。 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不去评论这是好还是不好,但却是充满着机遇和选择的,知识也是爆炸式的纷繁,特别是在网络这块,各种知识、理论、学说,真是眼花缭乱。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慧眼,或着说有没有一颗仁爱的心去识别! 我个人谈下对理论的“优劣”评判方法。 其一:这个理论是否是“开放性”的体系。这样才能给人一条可走出去的路,不会封死一个人的思想。 其二:这个理论是否能在现实生活中被检验。这样这个理论就是活的,就是有生命的。不然说得再好,也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 其三:这个理论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说明下:稳定不等于和谐。) 其四:这个理论的倡导者是否也在遵守这个理论中的游戏规则。不管一个倡导者说得怎么再好,只叫别人去遵守而自己不遵守,那就是骗人的谎言啦!呵呵。 。。。。。。 就是一个相当完美的理论,也不能崇拜和迷信。理论只是用于指导生活的,不能把理论凌驾于生活之上。也就是说,理论只是一种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生活更和谐。就如佛教中把佛教的理论比作“法船”一样,“法”只是一个渡你到彼岸的工具--“船”,上岸了,你要把“船”放下,不能背着“船”在陆地上行走。 多说了几句。呵呵。个人浅见。希望朋友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