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选择了儒家而不是法家吗?为什么?

 夏1289辉 2018-07-12

简单的说文人误国,应该就是指儒家士大夫们误国。毕竟从先秦以后,无论如何区别,所谓文人都应该深受儒家是影响。所谓误国,应该是指的文人之间的争斗,导致国事反而无人过问,任由事情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关于这一点,大家应该是看到很多,最开始的东汉的党锢之祸,唐朝的牛李党之争,宋朝的王安石变法之后的新党旧党之争,以及明朝的东林党等等。以上这些可以看作是文人误国的充分表现。但其实不然,其实不应该算是文人误国,应该算作是儒家思想在治国方面的失败。这是什么道理呢?

儒家的基本核心体系就是论理道德,中间虽有发展变化,但基本上是围绕着伦理道德展开的。从春秋孔子开始,一直讲究的是礼仪道德。这所谓的礼应该是“吾从周”的礼。上升到国家层次的理论体系一般都认为是从董仲舒独尊儒术开。在此之前,作为治国思想是不被认可的。但其实儒家从一开始就像基督教一样,在春秋战国到西汉初年,是在民间层次已经开始,广泛的已经被大家接受。其实简单想想也是,其他百家都在争论普通老百姓不相干的东西,只有儒家在强调普通人应该是如何如何。独尊儒术应该是一种对这种现象的一种承认。儒家从一开始的先秦史的孔孟之道,到董仲舒独尊儒术,以后又吸收了诸子百家思想,一路下来,到朱程理学、王阳明的心学等等一脉相承下来。应该是中国两千年来的统治思想。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儒家其实作为一种论理道德体系应该是非常的成功的。它可以用来作为调节普通人之间的人之间的关系。毕竟从秦朝的法家思想应用到普通人身上并不太适合,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以道德为主,不应该用严刑峻法来进行管理。本来伦理道德这一块就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指向自己的内心,不是对外要求别人的,是自己要求自已应该做什么的。儒家学说能成为一种显学,并成为历朝历代所独尊,主要的因素就是这一点。

但儒家学说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就有他先天的不足。政治层面应该是各种利益的调节和再分配。但儒家学说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中国是一个大国,一味的严刑峻法是无法管理这个国家的各个矛盾的,秦二世既亡的道理就是这个。从这一点来讲,儒家学说可以作为一种教化体系来存在的。但是如果应用在政治领域,儒家把人分为小人和君子 以道德观点来提拔人才这种办法是非常不成功的一种做法。汉朝时察举、荐举等就已经暴露出这种办法的弊病。

我们小时候看到的演义、戏曲、评书等等民间故事等,充满了君子小人的这种善恶之分,好像整个历史就是西宫娘娘和八王千岁的斗争。

儒家学说其实不仅仅简单的是一种伦理道德,他有自己的一种企图,他想利用儒家学说来解释世界的万事万物。这是儒家最大的不成功之处。儒家的核心是伦理道德。为解释世间万物,儒家融入了阴阳家、道家等思想。八卦阴阳的理论就是为了解释世界而建立的。所谓的天人感应,就是用道德理念来解释世界。所谓的近君子远小人,就是想用伦理道德来控制政治问题。所谓的浩然之气,就是为了解决个人信仰问题等等,如此之类的东西,显示出儒家的包容性,但是也显示出儒家的苍白性。

简单的说,文人误国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对儒家学说治国理论失败的一种解释。儒家学说其实是一种类似于宗教性质的一种理论,和宗教一样有着自圆其说的本事。儒家学说失败了,并不认为是自己失败了,而是认为是你们的没有严格按遵守儒家理论所造成的后果。所以我们看史书,24史里充满了君子、小人之间的一种争斗,似乎只要大家都是谦谦公子就可以天下太平。其实不然,这种说法是自圆其说的谎话。

中国的史书本身就是儒家士大夫们写的,史书里记载的事实可能是那么回事,但是事情的起因,结果,影响等反而不见得是那回事儿,

24史中,只有史记算是草创时期的史书记录,多少还有一些的原创性和大胆。剩下的就都是官方修史,是要符合儒家观点的。并且史书记载是以纪传体为体例,这种体例是把历史分成各个人物来介绍,介绍完每个人物,最后进行一番贤与孝的评价。这种评价在史记太史公当中还略算公平。但以后的记载,就多少有一些问题了。按照他们的记载,东汉就是亡于宦官、外戚等小人,唐朝亡于,重用宦官、杨国忠、杨贵妃;宋朝是亡于重用王安石等小人;明朝是亡于皇帝不听好人话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其实不然,每个王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是经济上的发展的不平衡,大统一的王朝管理不善所带来的恶果,主要的因素应该归结于经济、技术和政治体制之间的不平衡,是和道德无关的。不是说大家都变成好人,这个世界就可以太平了。但在儒家的思想中,是无法考虑或反思这些东西。坚决的认为没有严格意义按照孔圣人的说法来做才这样了。所以中国历来都喜欢推崇三代之治,向古人学习,靠古人靠齐。但我们仔细想一下古人好吗?单从经济水平来讲的话,儒家三代时期,人穿的什么吃的什么?会比秦汉以后的好吗?现代人绝对是比古人过得好。这种就是儒家的谬论和悖论。

儒家一再的认为,女人不好,小人不好,宦官不好啊,所以奸佞之类的不好。认为都是他们所造成的。实际当中是在掩盖自己理论的失败。

简单的说就,儒家仅仅应该被限制在伦理道德范围之内,用来调节普通人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村规民约;法家思想应用于法律体系内部,强调与规章制度的执行;道家思想应该作为文艺理论体系当中的一些对人性的解放,或者是思考;佛学思想应该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存在。儒家不应该作为政治理论体系、或者不应该掺入世界观等东西。就是说社会的发展应该是逐步专业化。各有各自擅长的体系,内部不应该是杂七杂八的大杂烩东西。

西方也同样存在这类问题。西方的伦理道德是宗教体系,宗教也一直想成为万能的体系,建立政教合一政治国家。但执行中发现不可能,宗教改革时深刻反思了这类问题。发现不应该这样做,就是说信仰归信仰,政治归政治,这样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才进一步发展起来。

对于中国来讲,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说儒家学说回归自己的体系当中,然后说治国理论是另外的东西,和你儒家是没有关系的。就是相当于西方的政教分开.只有这样专业化,社会才会进步,才会发展。文人误国就是说儒家思想的企图超过自己本身理论体系来解释世间万物万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