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的罪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云锦居士 2019-07-17

毁灭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盛景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前文已经讨论过“焚书坑儒”的实际影响力有限,那么只能首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儒家的罪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召集全国的文人名士亲自考察,董仲舒提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汉书·董仲舒专》原文载其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而汉武帝完全采纳并执行了他的建议,在政治上将其他学说排斥在庙堂之外,导致了其他百家学说的迅速衰败。同时从这段记载也能看出,到汉武帝初期,百家之言仍然非常旺盛,侧面印证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

“罢黜把家,独尊儒术”的执政思想危害究竟有多大呢?让我们来一一讨论。

首先是对文化繁荣的扼杀。从董仲舒的建言中不难发现,汉武帝初期天下治百家之学的文人仍然有很多,这可能和汉文帝、汉景帝推崇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执政有关,学术风气宽松。汉朝的选官方式主要是察举制。一种是对有特殊才能或治国才能的人才的选拔,称为贤良;一种是对德行良好的人才的选拔,称为孝廉。在汉朝初期,修习百家之学的文人都还有机会被选拔,而自从独尊儒术之后,非儒家学说的文人就丧失了被选拔举荐的机会了,这就导致了百家学说的修习人数大为减少,很多本就小众的学派迅速消亡。

其次是对自由思想的扼杀。儒家通过攀附统治阶级的权力,通过利益来诱导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贵族阶层)对它的认可,成为了一家独大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充分利用了人性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缺点。此后的科举制,作为最大的推手,将其推上了巅峰,从此天下思想一统,再无反对之辞。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思想渗透,比任何严刑峻法都更为可怕,鲁迅先生笔下的“奴性”,就是得益于儒家思想在过去两千年间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再次是对法治思想的彻底扼杀。儒家学说的最核心思想,是以等级制度为基础,以伦理纲常为中心,以家族为本位的“人治”思想。神化统治者的地位,强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阶级特性,辅以“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执行方法,将“人治”发挥到极致。与法治思想完全对立,几乎彻底抹去了民众的法治思想,这种影响时至今日也没有完全消除,可见其危害之深远。

最后是对后世帝王的纵容、权力的纵容和民生的璀璨。儒家神化统治者的地位,将皇权推崇的至高无上,所以产生了很多荒淫无道、穷奢极欲的帝王。而维系帝王穷奢极欲的生活,需要耗费的民力,又何止一座长城?民生之难,始于对帝王的纵容,发展于各级官员的层层盘剥,穷尽与底层吏员的花样百出。曾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大农村地区的税收可谓名目繁多,干啥都得交税,笔者家乡各家每年养一头猪过年杀,也得交税。这就是残留的儒家思想的复辟与毒害,幸好之后及时纠正,从跟本上杜绝了这类事件的发生。

儒家思想的虚伪仁政,在过去的两千年间,为害深远。相较与法家的大仁不仁,犹如“冰炭不能同器,水火不能相容”,请看下篇——儒家与法家的治国之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