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晚 秋* 2013-11-19

【教案一】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编排历史小品洛阳庆功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收集汉武帝的历史人物资料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联系旧课)那么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回忆)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怎样的后果?

  一、文景之治

  (课件展示)“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羊。”——《汉书·食货志》

  (学生概括)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课件展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对比思考)汉初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采取的恢复经济的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这些措施有哪些呢?

  (补充介绍)汉高祖刘邦恢复经济的措施:相比秦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汉高祖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阅读归纳)汉文帝、景帝(180141)时的主要措施(找出关键词)

  1、奖励农桑轻徭薄赋

  (补充介绍)田租三十税一;算赋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

  2、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补充介绍)退还千里马,下令: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

  (对比分析)秦始皇修阿房宫,骊山陵与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停建露台(P62动脑筋)——“成于勤俭败于奢

  3、以德化民约法省禁

  (补充介绍)改革刑法,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缇萦救父);对周边少数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

  (小结过渡)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结合书本介绍由于国内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粮食/串钱的绳子),史称文景之治

  而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思考)那么,汉武帝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呢?——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结合小字部分介绍:董仲舒/下马陵、主父偃、卫青)

  (说明)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大一统,这是古人的说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

  (思考)那么,汉武帝从哪些方面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呢?——政治、(经济、军事、)思想

  1、政治:削弱诸侯国割据势力

  (简介)诸侯国问题的由来:(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高祖:郡国并行矫枉过正汉文帝汉景帝平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削藩、酹金夺侯

  (课件展示)汉高祖认为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同姓,使之成为中央的屏藩,巩固刘姓的天下

  主父偃认为,诸侯王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而为淫乱,急则合纵以反抗朝廷,对加强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因此他向武帝建议,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为侯,这样王国自析,诸侯王的权力也随之削弱

  (评价)进一步削弱诸侯国割据势力,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政治上的统一。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课件展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思考)1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的学说?——儒家学说,即儒术

  2、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是不是一回事?

  (课件展示)“(法家)(儒家)(道家)杂之

  (分析)不是。董仲舒所推崇的儒术是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3、为什么汉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要实现政治上的一统,就需要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汉初,诸子百家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4、我们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那么汉武帝又是如何推行儒家思想的呢?

  (课件展示)“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说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思考)大一统的历史意义: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业布置)就你所了解关于汉武帝的事例,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谈你对汉武帝的看法。

  本课小结(课件展示)大一统的的形成过程:原因、措施、意义

 

> ?>s`?#h?"e='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板书设计

陈胜、吴广起义:被镇压

刘邦、项羽起义:推翻秦朝

 

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

 

秦末农民起义

 

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残酷的刑法

二世更残暴

 

秦的暴政

 

 

 

 


替换A

 

 

【教案二】 12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目标

一、             能力与知识

通过阅读本课内容,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

二、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提供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作用的影响。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认识统一是能够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四、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五、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前准备

1、     搜集关于汉武帝的资料

2、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编自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短剧。

教学方法

表演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学习了有关秦朝的历史,大家回忆一下:秦始皇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从这些史实来看,秦始皇的功劳的确不小。秦始皇和某些历史人物常常被后人相提并论,下面我们来欣赏配乐诗,《沁园春·雪??》

教师:诗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指谁?(略停顿)指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什么诗词中把汉武帝与秦始皇相提并论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板书)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拉搜集汉武帝的资料,你对汉武帝知道多少?

学生活动:首先,由前后两桌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讨论并交流一下自己预先收到的有关对汉武帝的认识材料……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各小组代表发言(略)

教师小结:汉武帝一生做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大事,尤其是他的大一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教师:秦朝末年发生了哪两场战争?它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但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从中找出描写西汉初年社会状态的句子。

学生:回答(略)

教师:我们把西汉初年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们针对经济的凋敝采取的这些措施叫“体养生息”或“与民休息”。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了汉武帝的时候,经济发展了,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那么,汉初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的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课件展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教师:汉朝初年,刚经历战争不久,国家贫穷。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发展。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诸子百家的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这不好,那不对,若继续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则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于是汉武帝为此征求群臣意见。

学生活动:表演历史短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物:汉武帝(学生A   法家(学生B    道家(学生C    儒家(学生D

学生A: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保大汉江山呢?

学生B:启奏陛下,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批评皇帝的政策,对国家不利,我们要用法家的思想治国,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

学生C: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思想不可取,先辈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用吧!

学生D:吾皇万岁万万岁!臣以为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儒家思想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认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学生A:分析的有道理,马上给朕起草诏书告示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掌声鼓励)

教师:谢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和阐发。把儒家学说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思想中的正统地位。

学生活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与弊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各自的不同意见(略)

教师:与此同时,各地诸侯的势力也在一天天的膨胀起来,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看书归纳。

学生:削弱封国的势力

课件展示:“西汉金缕玉衣”

教师:这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这件金缕玉衣说明了什么?

学生:用金缕玉衣作为陪葬品,说明诸侯很富有,生活奢侈。

教师:在西汉一些诸侯王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削弱了封国的势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武帝通过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的势力,巩固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推进了大一统的格局。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体会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播放《汉武大帝》片头曲)

??[ ??h?"H>??里?

4)材料中的某人指的是谁?他后来建立的朝代在历史上称为什么?定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C  6D  7C  8C  9C  10.B

11、(1繁重的徭役、赋税沉重;刑罚残酷。(2)陈胜;号召人民起来起义。(3)材料一、材料二是材料三发生的原因。

12、(1)陈胜、吴广起义(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巨鹿 (4)刘邦;西汉;长安


【教案三】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课题

12大一统的汉朝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3、重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汉”字,请学生用“汉”组词。

2、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个“汉”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这与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个朝代有关,大家知道是哪个朝代吗?

3、汉朝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西汉时期,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实现了大一统,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那么,是谁完成了大一统?他又有哪些措施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一统的汉朝”。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二、温故知新  

1、回顾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时间、建立者、都城)

2、汉朝又称两汉,西汉后面还有个东汉。公元前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建都洛阳。

3、下面就让我们推开历史的大门,走进西汉,去看看哪个曾经辉煌的年代。

 

三、文景之治

    1、还记得当年的刘邦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吗?

    他的王朝在最初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出示材料: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西汉初期的萧条景象呢?

3、面对这样的萧条的景象,汉朝初期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治理国家呢?

教师总结:

奖励耕作、劝课农桑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重视以德化民

4、通过着一些列的措施,西汉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变得怎么样了呢?请你先看书,然后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出示: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过渡:经过文帝、景帝等人的励精图治,西汉的面貌焕然一新,但这还不是西汉最鼎盛的时期,西汉的鼎盛时期是由谁创造的大家知道么?

 

四、汉武帝的大一统

1、削弱诸侯国势力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算是大名鼎鼎,同学们知道关于他的一些什么事情吗?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出示汉武帝的基本资料,让学生对汉武帝有大致的了解。

汉武帝刘彻(前157—87年),幼名刘彘(zhì),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2、年轻的汉武帝当上皇帝之后遇到了不少麻烦的事情,我们来看看他究竟有些什么烦恼。

出示汉武的独白:

我那个叔叔梁王真是越来越过分了,出门的时候那么多车马,比我这个皇帝还要威风,听说家里还藏着诸多的武器和珠宝。真怕他哪天造反呐!

提问:

1)、汉武帝遇到了什么烦心的事情。

 

2)、这个问题怎么会产生的呢?

出示“西汉前期形势图”

 

3)汉武帝有没有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吗?是谁来帮助他的?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通过两幅图画的对比理解推恩令。)

 

过渡:通过推恩令,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是他的麻烦还没有结束呢,看看他还有什么操心的事情。

 

3、出示汉武帝与大臣一段对话:

汉武帝:爱卿,近来天下可太平?

大臣:  启奏陛下,现在有些人整天说三道四,批评您的政策,指责中央,这样下去,恐怕对国家不利。

汉武帝:爱卿说得有理啊。那么爱卿可否给朕出个主意,看看究竟该用什么思想来统治才可永葆江山呢?是法家的、道家的、还是儒家的思想呢?

这回汉武帝又遇到什么烦恼了?又该怎么解决呢?

 

出示视频:

汉武帝与董仲舒的对话

提问:

1)、汉武帝找来谁给他出主意呢?

 

2)、董仲舒给他提了什么建议呢?

 

3)、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我们看看董仲舒是怎么说的。(看视频,思考问题)

 

4)、汉武帝通过什么方法在社会上推广儒家学说的呢?

 

4、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对思想文化方面都很关注,那么他们的做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教师总结: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方法和结果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粗暴的破坏了思想文化,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仁政,讲究礼制,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5、总结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出示诗歌填空:

雄才大略汉武帝

善用人才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

集权削侯分封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

一统江山鼎盛

 

五、东汉的统治

1、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

经历了汉武帝时期的鼎盛之后,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朽,西汉最中灭亡,又建立起了东汉。请同学们看书来了解这段历史。

出示填空:

公元___,西汉灭亡。公元___年,____称帝,定都___,史称____。刘秀就是______

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转好,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2、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争权夺利,政治黑暗,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东汉名存实亡,统一局面又一次被打破。这个我们后面的课在做介绍。今天我们主要讲就是大一统时期的汉朝,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学过的内容。

 

六、本课小结

1、基础知识梳理。

2、完成ppt上的练习和学案上的练习。

 

 

 

汉字,汉语、汉族、汉人……

 

 

汉朝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时间: 202BC

建立者:刘邦

都城:长安

 

 

 

 

 

 

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荒凉、萧条、贫困

 

 

学生通过《汉书》中的记载了解西汉初期萧条荒凉的景象。

 

秦的暴政

长期战乱

 

学生看书

交流答案

 

 

 

 

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新谷子压着旧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线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学生讲述自己对于汉武帝的了解。

 

 

 

 

 

 

 

 

 

 

 

 

 

 

 

 

诸侯国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诸侯国的强大对中央的威胁。

 

主父偃

推恩令

 

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推恩令的意思。

 

 

 

 

 

 

 

指名学生根据对话表演,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汉武帝的烦恼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思想的统一从而加强国家的巩固。

 

太学

学《五经》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老师的提示从目的、方法和后果这些方面去思考。

学生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回顾课文,完成填空。

 

 

 

 

 

 

 

 

 

 

 

学生看出

完成填空

 

 

 

 

 

    光武中兴

 

 

 

通过生活中的学生经常能接触到的一些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回忆旧知,自然地引入新知,为学习新课的内容打好铺垫。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对于汉武帝或多或少都有耳闻,分享自己的课外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入虚拟史料,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书本知识,引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有利于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以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容易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视频相对于文字解读更生动形象,学生更易接受。

 

 

 

 

 

 

 

 

 

 

 

讨论学习,练习前面学过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复习旧知,另一方面通过比较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以及影响。

 

 

 

 

 

 

 

 

 

 

 

 

 

 

 

东汉的统治这一部分不是本课的重点,知识点比较零碎,通过填空的方式把知识点串起来,简洁明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作业设计:

1、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学案】第12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初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措施。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

 

1.联系法: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应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从回忆旧课内容分析出原因。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博。

2.讲解法:对于课文中一些难点,需要教师用讲解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于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就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

3.讨论法: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之后,可指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歌曲《汉武大帝》片头曲)

[板书]第12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1.两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从中找出描写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句子。

[学生回答]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教师讲解]确实如此,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凋敝;二是边境不安;三是诸侯王割据称雄。其中经济问题最大,请同学们看屏幕。

[投影显示]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教师讲解]材料选自《汉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初的经济状况,不光谷物奇缺,物价昂贵,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那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再互相讨论一下,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

[学生看书、讨论]……

[学生回答]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以及楚汉战争的破坏。

[教师引导]再具体一点。

[学生回答]秦朝时,每年服徭役的人不下三百万,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使农民大量破产,使社会出现了经济凋敝的景象。再加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就出现了材料中所提供的现象。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了解一下汉朝的统治者是怎样克服这种困难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

[教师过渡]我们把西汉初年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们针对经济凋敝采取的这些措施叫做“休养生息”或“与民休息”。下面我们按知识点把这些措施重列一下:

[板书]2.西汉初年的体养生息政策

①轻徭薄赋  ②重视农业  ③提倡节俭  ④以德化民

[教师讲解]西汉初年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建立在吸取秦亡教训的基础上的。建汉之初,刘邦就多次组织人讨论秦亡原因。他采取了“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政策。改秦时的十税五为十五税一等。后来汉文帝即位后,以高祖刘邦的既定方针为基础,推行了一系列治国利民的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文帝一生提倡节俭,在封建帝王中也是罕见的。他在位23年,宫室、园林、狗马、衣服、车驾都没有增加。汉景帝刘启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比较有名望的皇帝。他即位后,继承和发扬了汉文帝时期的传统,把文帝开创的安定富足的局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因而才有“文景之治”之称。汉景帝和汉文帝一样,强调以农为本,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由于景帝体恤民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使西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一派国家安宁,人民丰衣足食的繁荣景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具体表现:

[板书]3.“文景之治”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先把课本第三段大字内容看一次,然后复述“文景之治”的表现。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

[教师引导]同学们,“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建立在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基础上的,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是在吸取秦亡教训的条件下开始的。而秦亡又是因为暴政。秦始皇陵的修建是秦朝暴政的一个反映,而汉文帝陵的修建却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一个缩影。理由就是一个豪华、一个简陋。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个“动脑筋”的内容,说说你们的看法。

[学生回答]秦始皇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要陶瓦作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过渡】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板书]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大一统的背景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把“汉武帝的大一统”这一子目的内容仔细地阅读一次,找出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即大一统的背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二、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教师引导]问题的存在,决定了西汉王朝必须加强中央集权。现在我要问的是:客观环境要求实行中央集权,那么,汉朝当时实行中央集权的条件是否具备?如具备,主客观条件各是什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汉朝当时实行中央集权的条件已经具备。汉武帝雄才大略、重用人才是主观条件;汉文景之治的出现,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物质条件。(教师可从物质、人才方面作引导)

2、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思想上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再从课本上找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

[学生回答]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使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又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教师引导]汉武帝为改变诸侯招集宾客非议中央的局面,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各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教师总结]我们用简单的两句话来概括一下措施:

  削弱诸侯国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同学们看下面投影:

[投影显示]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教师提问]“文艺之科孔子之术”指哪家学说?

[学生回答]儒家学说。

[教师讲解]同学们请注意,这里的儒家学说已非孔孟所提倡的儒家学说,而是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我们称之为新儒学。新儒学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思想的某些成分。其主要内容是“君权神授”“外儒内法”“三纲五常”“德刑并用”。这种王道、霸道杂用的统治思想,一直为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从此,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同时,为了按照儒家思想培养统治人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设太学,置五经博士官,教授儒家经典。兴办太学、培养了封建统治人才,促进了儒学的传播,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设立太学是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看一下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

[板书]3.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

(重点强调经过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进入它的第一个鼎盛期。)

[教师引导]同学们,大一统的汉朝不仅包括西汉,还包括东汉,那么,东汉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由谁建立起来的,东汉的历史是怎样发展的?等我们学了下面的内容,就会明白的。因为我们本课的重点内容是西汉王朝,所以对于东汉的历史,同学们先看书,对其先有一个了解。然后教师只梳理一下思路, 同学们能把握住发展脉络即可。

[学生看书]……

[教师梳理]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不久灭亡。在农民起义推翻莽新政权的过程中,西汉皇族刘秀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公元25年在洛阳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被史家誉为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龄偏小,无法主政,政权落到了外戚手中,小皇帝长大后又依靠身边的宦官夺回政权,重用宦官,宦官开始执掌政权。这样,在东汉中期后,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朝政更加黑暗。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东汉政权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名存实亡。


板书设计:

汉初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汉武帝大一统

 

 【课时训练】12   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自己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前小练】

 

1、西汉建立:______年,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

 

2 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及其后继者                      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3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出榜样,并且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其中以          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史称为            

 

4 西汉         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5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      的建议,“                         ”,把         作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他还大力推行        ,在长安举办          ,它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以          为主要教材。

 

6______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______年,______建立东汉,都城______。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______”。

 

【合作探究】

 

1、课本68页“动脑筋”。

 

2、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

 

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评价汉武帝。

 

 

 

精讲点拨:

 

1、解释休养生息的含义。

 

2、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文景两帝----节俭治国----盛世 

 

                           秦始皇-----奢侈残暴----亡国

 

3  汉武帝摧尊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以儒家学说为主,又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达标检测】

 

一、单选题

 

1. 汉初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所用教材分别是                                           

 

A.国学、道家经典    B.府学、儒家四书五经  C.太学、儒家四书五经    D.太学、法家著作

 

3.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大兴文字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4.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5 “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话描绘的情景发生在C

 

A. 汉高祖后期         B. 汉文帝时期           C. 汉景帝时期         D. 汉武帝时期

 

6.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D   

 

A.主张推行分封制                          B.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                  D. 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

 

参考答案:1-6 BCBCC D

 

7、(1)主父偃。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儒家。在长安兴太学。(4)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

 

 

 

 12 大一统的汉朝

 

一、选择题

 

1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2B公元202C公元前206D公元206

 

2、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是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实行“马上治天下” C采取高度集权措施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减轻人民的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封建统治

 

4、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A主张推行分封制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5、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出现于                                        

 

   A孔子创办私学时B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

 

6、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

 

7、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在                                              

 

   A汉高祖在位时B文帝、景帝在位时

 

C汉武帝在位时D汉元帝在位时

 

8、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大约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

 

9、下列几位皇帝在位的顺序是                                              

 

   ①汉高祖②汉文帝③汉武帝④汉景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10、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法家和墨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诸子百家D道家和兵家

 

1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是                          

 

   A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B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C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 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12、“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相似的是                    

 

   A根本目的B实施背景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

 

13、建议汉武帝允许诸王分封地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的是                 

 

   A董仲舒B主父偃C张汤D李斯

 

14、西汉最高的学府是                                                   

 

   A大学B太学C中学D小学

 

15、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现实需要的变化B农民战争的推动C儒学自身的发展D统治者个人的爱好

 

16、“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二、组合列举题

 

17、根据下列相关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西汉皇帝。

 

1)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3)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4)“文景之治”:                    

 

5)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                  

 

6)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18、写出相对应的向汉武帝提出建议的大臣的名字。

 

1)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材料解析题

 

19、阅读材料:“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摘自《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1)引文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2)引文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

 

 

 

3)汉初统治者实行这样的政策主要是吸取了什么教训?

 

 

 

4)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及以后几位皇帝的努力,汉初形成了一个治世局面是什么?

 

 

 

20、阅读材料:

 

“……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请回答:(1)此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

 

 

 

2)你能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吗?

 

 

 

3)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谈一谈你的感想。

 

 

 

21、阅读材料: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

 

 

 

 

 

四、综合探究题

 

22、毛泽东曾经在诗词《泌园春·雪》这首诗词中这样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你能说了这句诗词中指的是哪两位皇帝吗?请你结合史实说一说这两位哪位的功劳更大?(要求理由充实,符合史实)

 

 

 

 

 

23、请你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DDC  610ACDBB  1116CABBAD

 

二、组合列举题

 

17、(1)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2)汉文帝和汉景帝(3)汉文帝和汉景帝(4)汉文帝和汉景帝(5)汉武帝(6)汉武帝

 

18、(1)主父偃(2)董仲舒

 

三、材料解析题

 

19、(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2)汉高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3)秦亡的教训(4)“文景之治”。

 

20、(1)“文景之治”时期。(2)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同;注重以德化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3)身为统治者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关心农民的疾苦,要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这样社会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才会出现繁荣的局面。

 

21、(1)主父偃。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儒家。在长安兴太学。(4)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

 

四、综合探究题

 

22、我认为汉武帝的功劳最大,因为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以下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1)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封国越发越小。(2)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太学。(3)经济上: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或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劳最大。原因略。

 

23、(1)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实质相同。都是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不同点: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对儒家学说实行了极其野蛮粗暴的破坏,结果没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将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结果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