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家在中国为什么消失得这么彻底?

 昵称69290948 2020-06-24

墨家在中国为什么消失得这么彻底?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墨家的理论体系及其主张,符合现代社会民主、自由、平等理念,其理想太过超越时代背景。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是没落的贵族后裔,其人生经历比较特殊,从小做过牧童,学过木工,又受过贵族才有的高等教育,从师于儒者,学习过《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是一位来自底层劳动人民的高级知识分子。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但在思想文化上却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最好发展时期。这时的墨子心怀悲天悯人之心,积极探究社会问题,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世道人心。墨子还是历史上唯一出身农民的大哲学家。他提出的“认识论”、“逻辑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创立了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等,是首个提出“宇宙论”的人,被后世称为“科圣”。

墨子的学说受到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追捧。也得到部分国家赏识,曾被宋国请去担任大夫,使墨家学说一时成为显学,与儒家齐名。当时有“非儒即墨”的说法。

《墨子.鲁问》中,记述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兼爱:即平等与博爱的思想。墨子认为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强欺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平等、不相爱所致。因此他要求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提出“爱人若爱其身”的道德理想。墨子的思想即使在现在看来都有点象共产主义理想。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非攻:反对战争,要求和平。墨子的愿望是好的,但在阶级社会里,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不可避免的。

尚同尚贤:尚同就是要求天子与百姓皆上同于天志。天子实行义政,才能与百姓们保持上下一心。尚贤则是要求选择贤者为国君,推举贤者为官吏。这样才能保证百姓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的服从。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用贤不必拘泥于等级,并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朴素民主思想。又要求官吏要了解下情(民情)这样才能做到赏善罚暴。

节用节葬:墨子非常反对君主、贵族们奢侈浪费,极力主张勤俭节约。尤其反对儒家宣扬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这样的风俗浪费国力民力,助长奢迷攀比之风。要求君主贵族都应效仿古代三代圣王,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并要求墨家弟子身体力行。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弱小贫穷国家的认同。

非乐:墨子极为反感音乐。传说一次坐车出行,听说是去往朝歌方向,他立马调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非命:墨子一方面借天意人格服务于他的“兼爱”,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非命”。他认为人的寿夭、贫富、天下的安危和治乱都不是由“天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抨击为“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认识到儒家的“天命”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禁锢、消磨和损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他提出“非命”。他的这些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的思想可能是后来遭到封建专制主义重点持续打击的原因。

墨子的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他的军事思想基本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主要包括:一是非攻,即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即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遵儒术”之策,是墨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彻底消失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134年,在封建社会的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至汉武帝时国力已相当强盛,汉武帝又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强势皇帝,为了实现平定匈奴,实现国家大一统的政治抱负,急需改变前任实行的“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的道家执政理念,取而代之以一种新的治国思想体系。这时,董仲舒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吸收其他多家思想中有用的东西而形成的新儒学,正好适应了汉武帝“必须维护皇权专制的合法性和符合大一统理念”的需要。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遵儒术”的建议,汉武帝看到了儒家关于天赋神权思想对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维护皇帝权威和国家的大一统体制,禁锢和钳制民众的思想,维护社会稳定有巨大作用。于是汉武帝一拍即合,当即下诏,动用国家行政力量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汉武帝在两个方面推行这一政策,在以后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举任人才,广纳儒生。董仲舒是最先使用考试选用人才的第一人,考试内容当然只能是儒学,这样想当官的唯一出路是学儒学,做儒家门生。所谓广纳儒生,就是凡儒生都将得到朝庭重用。二是兴太学,施教化。全国上下开展儒学教育,让民众从小接受儒家文化教化,使儒家学说深入人心,钦入骨髓。

儒家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和“君权神授”、“王者受命于天”以及“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理论却是为维护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服务的。而墨子的“兼爱”、“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命”等理念从骨子里就是追求平等,反对等级制度的,这样的学说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列为“异端邪说”而遭禁止。

三,墨家思想体系太过理想化,实用主义较浓,理论依据不足。严重脱离阶级社会的实际。是彻底消失的根本原因。

墨家思想体系在现在看来难能可贵,有其合理成分。如其主张的“兼爱”如同现代资产阶级的“博爱”理念;节用节葬符合现代社会勤俭节约的美德;尚同尚贤符合现代资产阶级“人人生而平等”的朴素人权观念;“非命”则符合现代社会积极向上,不信天命的奋斗精神。但是,墨子的这些思想体系脱离了在阶级斗争过于尖锐复杂环境中的春秋战国时代里的社会实际,根本难以在统治阶级层面起到指导作用。在以后二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他的思想体系对于封建地主阶级也是损多益少,根本不可能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相反只会遭到排斥和打击。

第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和墨家思想文化的消失是中华民族现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现在看来,这是中国历史的一大遗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对中国科学文化发展至少有如下负面影响:一是使汉朝本巳活跃的思想文化在汉武帝时期突然变得死气沉沉,形成了儒家文化霸权。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二是在以后的2000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使中国社会形成了重儒学,轻技工的不良传统。“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引导人们争抢仕途,以达光宗耀祖。禁锢了中国人的创造精神,严重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在中国产生。当西方科技传到中国时,清朝统治者竟然还称之为“末技”。可见儒家文化把封建统治阶级的精英都变得自高自大了。墨子可算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贤,可惜他的科技成果没能流传下来,他的思想体系没能发扬光大,是不是汉武帝的过错呢?

个人意见,欢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