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宣德炉

 古典的心 2012-05-27
             

大明宣德炉 三字小篆刻款宣德年 此炉幸免明清及文化大***的历史浩劫在民间保存至今,在此为保存此炉的贤人们表示 感谢!
 

一、宣德炉由来

   中国人在室内焚香使自战国或更早,但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汉代香炉中最著名的是“博山炉”,自汉代起历代均有各式各样的香炉出来,金、银、铜、铁、瓷、石等等。汉代宫中的“博山炉”即为香炉之始,在此炉中燃焚香料,即见青烟由盖孔栩栩上升,香气四溢,如通神明,大爽身心兼驱蚊虫。宣德炉应承此俗,并以作郊坛,太庙及内廷祭祀焚香的礼器为主。自明清以来,不论庙宇及民间古老厅堂供案上,到处却有大小香炉陈设,宣德炉是明宣宗年间的产物,宣宗在位只有十年(1426—1435年)号“宣德”。宣德三年(1428年)初,宣宗收到泰国王刺迦霭进贡来的数万斤精美的“风磨铜”合金铜。宣宗为改善郊坛、太庙及内廷所陈设的鼎彝祭器,即于三月初下旨,敕令工部及礼部等官员,利用贡铜,铸造制成鼎彝之事。

二、宣德炉文献

   1985年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故宫文物月刊》第三十二期,发表了“大明宣德炉”一文,介绍宣德炉最主要的有三本《宣德鼎彝谱》、《宣德彝器图谱》、《宣德彝器谱》成书於明代宣德年间,目前所见均为传抄本。另又有后人藏炉心得,如《沈氏宣炉小志》、《宣炉汇释》、《古玩指南》等,台湾陈庆鸿主编、杨徵祥、黄圣文助编《大明宣德炉总论》是一部研究宣德鼎难得的工具书。

     《宣德鼎彝谱》是明代吕震撰,当时是为呈圣上的,并不曾颁行於世,所以直到嘉靖年间,这一本书才得以在世面上流传,由版本效多均为传抄本,主要有八卷本、二十卷本、三卷本。该书是明代宣德年间礼部尚书吕震等人奉旨编辑的.《宣德鼎彝谱》第一卷、第二卷为帝王的诏令告示、礼部所呈进的图谱以及工部议呈所需材料时的奏折;第三卷则记载了工部在申请供给物料时所上呈的一些折疏,以及这两部在商订各级地方政府,甚至武学、武成两殿祭祀时所使用鼎彝的种类名称;第四卷是记载太庙以及宫庭内苑间所使用的种类;第五卷则记载帝王下旨赏赐给南北二京衙门,或是天下名山胜景以至古迹的一些鼎彝名类,另载有工部铸造完成,及补铸完成时所呈奏折,以及皇帝所颁的一道褒扬令,亦并陈於卷帙间。第六、七、卷罗列了各种鼎彝名类,并加以详细订释,举凡某处的某项祭器是仿自那一个朝代的何种款式,其实际尺寸规格,卷中都一一加以具体说明。《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明吕震撰,与《宣德鼎彝谱》内容其本相同为另一抄本,末收录《四库》中,内有八十三帧图,图后则有各种鼎彝说明。第一、二卷分别记载所奉的圣旨和命令,以及工部议呈所需物料的各道奏折;第三卷记载工部请求供给物料以及奏进图谱清册的各种折疏,与乾清宫所需的鼎彝名目;第四、五、六、七、八等五卷,则记载乾清宫及分赐给各王府的鼎彝名称;第九卷记载陈放在乾清宫及分给各郊坛祠庙的鼎彝名称种类;第十、十一两卷中,记载著陈放於坤宁宫及分赐各妃嫔的鼎彝名目;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五卷,则分别记载著圣旨赐给文武官员的鼎彝名目;第十七卷载有补铸给佛、道二教的鼎彝名目;第十八、十九两卷,记载著司礼监奉旨补铸鼎彝的折疏,及所补铸的鼎彝名目;第二十卷则记载著工部铸冶告成,与补铸等二道折疏,以及圣上所颁赐的褒奖令一道,和补铸各器具的名目,不另附加图式。

   《沈氏宣炉小志》佚名撰,庚午年(1930年),分为九部分(叙炉略旨)、(炉式)、(炉色)、(铜质)、(论新旧)、(论大小)、(火候)、(乳炉)、(结论),是玩炉者自身经验的一种总结。

《宣炉博论》项子京撰,原为《宣德鼎彝谱.卷末.宣炉博论》。

《古玩指南》(宣德炉)赵汝珍撰。第六章宣炉,第一节宣炉概述、第二节宣炉何以必炼、第三节宣炉之仿制、第四节宣炉之伪制。第九章宣德炉谱辨,第十四章杂辨。

   《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大明宣德炉》张光远著,第三卷第八期1985年11月。《台北故宫文物月刊》《鉴金大明宣德炉》张光远著,第八卷第一、二期1990年4月5日。《故宫历代香具图录》陈擎光著,台北故宫博物院1994年1月出版。《大明宣德炉总论》陈庆鸿著,《双清藏炉》黄光男著,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2000年4月出版。 《香薰香炉暖炉》林博佑主编,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2000年4月出版。

三、宣德炉样式

    由礼部尚书吕震遵旨从《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诸书中所绘的铜器中选出88种,又在宫内所藏宋代柴、汝、官、哥、钧、定等窑瓷器中,选出了样式之典雅者29种,共计117种。这其中有鼎、炉、鹤、鬲、簋、甫甚至几形等器,彝是泛指祭祀的用器。这些鼎彝后世可见以炉为多,所以只称“宣德炉”,其实并非都是炉,宣炉还包括鼎 鬲、甫等形状,然而真正值得观赏收藏的炉,却只有二、三十种。其中最主要的有,鼎炉、彝炉、鬲炉、敦炉、乳炉、钵炉、筒炉等样式。宣炉即然都是佳作,何以真正为人称道的只有二三十种?这是因为当时宣炉的铸制,有用来祭祀祖宗神明,及内府自用、赏赐臣下两种用途。祭祀神明的炉,应其奉祀对象特殊,虽然款式精巧,却因为铸制花样的繁复及单一用途的性质,而缺乏美感;至於内府供使及赏赐臣下的炉,样式都极为单纯,反而显得自然精妙,呈现出洗练的抽象风格,值得再三玩味。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篇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耳或腹部置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最常见的有:1.蚰龙耳(图4)2.双鱼耳(图5) 3.朝天耳(图6)4.桥耳炉(图7)5.狮头炉(图8)6.素园鼎(图9)7.戟耳炉(图10)8.钵盂炉(图11)9.压经炉(图12)10.竹节炉(图13)11.法盏炉(图14)12.象首炉(图15)13.法桶炉(图16)14.夔龙耳(图17)15.朝冠耳(图18)16.鼓墩炉(图19)17.索耳炉(图20)18橘囊炉(图21)19四方炉(图22)20花式炉(图23 )等。

四、宣德炉数量

   按图谱记载宣德三年六月由工部侍郎吴邦佐带领100多名铸工,开始铸造。十月初宣宗又御旨补铸一批,共历时五个月,到十一月中旬先后两批鼎彝便已铸制完成,宣宗非常满意,除对有关铸制的官员封赏外,宣宗在十二月一日又敕令补铸,件数大增竟在万件之上,到宣德四年才造完成。“宣炉”鼎彝者则应在1万8千件。当年宣德炉除御用外也分赐给了诸王及臣下还有京内各郊庙祭坛,甚至各地著名寺院,分布非常广泛,然而在改朝换代之际,许多宣德炉不但佚散了,甚至被大批销毁,时至今日真宣德炉竟成为遇不可求的珍品,竟然失落得无踪可寻。有学者怀疑台北故宫从北京故宫带过去的仅有的四件也有疑问。

《宣炉汇释》中经宣德炉历来经历的灾难分为十种厄,

1、烧班厄:嘉靖、隆庆年间以前,当时崇尚烧斑,所以真正宣炉被重新烧斑。

2、本色厄:嘉靖、隆庆之后,又重新推重本色,又将传世宣炉烧斑及包浆全部去除,重新制作藏金色等铜炉本色。

3、磨新厄:万历、天启年间过份追求铜质显露,所以竞相将真炉磨治一新。

4、嵌款厄:宣德炉的样炉及无款炉,有许多是美妙的真品,后人取得后便凿空底部嵌入炉款。

5、凿款厄:将无款的非宣德炉,加凿伪款,以便增价牟利。这种除宣德款外还有伪制正德、嘉靖、万历、崇祯、康熙、乾隆等。

6、崇祯铸钱厄:《烈皇小识》卷六载崇祯曾将内府库藏的历代各种铜器,其中包括上古三代铜器及宣德年间铜器,全数发给宝源局拿去熔铸钱币。7、外国人进入中国后大量收购青铜器包括宣德炉,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审美观,古玩商人竟相把旧宣炉磨成新炉,以博买家青睐。

8、敷色厄:为迎合各时期鉴赏家对宣德炉的审美追求,狡猾的商人将磨新的各款炉,或是色皮剥蚀的旧炉,重新敷上潮流色皮,使得真面日被遮掩。9、凿底厄:宣炉珍品重量与黄金相同,一些世俗人怀疑是纯金所铸,每每挖凿底部取样化验,使炉留下了凿痕。

10、配环厄:宣炉的兽耳,大多衔有铜环,流传到后世很少有完整的,后配之环大多成色不同,有些装配时无意间伤了炉腹或兽耳。除此十恶以外,宣德炉近代还受抗美援朝、大跃进、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等影响,所以500年来至今真的宣德炉是如此罕有可贵。

五、宣德炉的制作工艺

    宣德炉是用失蜡法铸造的,主要以“风磨铜”及锌、锡等合金原料,(也有传闻说是金银等33种贵重金属矿物制成,但明代《宣德鼎彝谱》等书中并没有记载,只是清代以来的书中有所见闻。)“风磨铜”及合金原料经经十二炼,最少也得六炼才可铸器,因此每斤铜液烧到十二炼时,只剩四两精铜了,采用失蜡法铸造,后又经杨木炭磨光处理,经工匠精心做色,使它更加完美,所以铸出的宣炉铜质也就特别精美有珠宝的光彩手头份量重。

六、宣德炉颜色 大明宣德炉 三字小篆刻款宣德年 此炉幸免明清及文化大***的历史浩劫在民间保存至今,在此为保存此炉的贤人们表示 感谢! 关于此炉的介绍——后续

大明宣德炉 三字小篆刻款宣德年 此炉幸免明清及文化大***的历史浩劫在民间保存至今,在此为保存此炉的贤人们表示 感谢! 关于此炉的介绍——后续大明宣德炉 三字小篆刻款宣德年 此炉幸免明清及文化大***的历史浩劫在民间保存至今,在此为保存此炉的贤人们表示 感谢! 关于此炉的介绍——后续 注:该图色偏青
大明宣德炉 三字小篆刻款宣德年 此炉幸免明清及文化大***的历史浩劫在民间保存至今,在此为保存此炉的贤人们表示 感谢! 关于此炉的介绍——后续 颜色偏青
大明宣德炉 三字小篆刻款宣德年 此炉幸免明清及文化大***的历史浩劫在民间保存至今,在此为保存此炉的贤人们表示 感谢! 关于此炉的介绍——后续
颜色偏青,
   《宣德炉哥注》: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宣德炉的色皮,可谓变化万端光是著斑色便有:葡萄朱砂斑如铜绿色、石青斑、石绿斑、黑漆古斑、,枣红色、桑椹色、猪肝色、翡翠绿色、茶叶末色、水银古色、藏经纸色、土古色及鎏金、渗金、洒金等。造成这些不同的色泽,是用各种不同颜色精工料染制出来的。文献中有很多古人称美宣炉炉色的文辞。如项元汴《宣炉博论》说:宣德铜炉将宝石般的锋芒内敛其中,只现出温润如珠玉般的光泽,虽是谈雅庄穆,而其中玉粒金屑的采饰,则在炉身的肤理间隐隐呈现,仿佛融雪时的冬日清晨,或是夜晚的雪光一般,晶莹柔润,映照四方的光华,绝非其他的鼎彝所可以比拟的。    《帝京景物略》宣炉中只有颜色是一般炉品所伪造不来的,炉色看来黯淡无奇,但是却隐隐透出奇幻的光彩,仿佛是柔腻而肤触的活物般,如果逼近来看,好像是肌肤一样的鲜活,若用温火烧炼,炉色就会幻化成绚烂多变的色彩;如果是伪制炉,外表看来虽然光彩夺目,但是实际铜质的肤理却是乾槁而缺乏柔润的光泽。昌襄《宣炉哥》说:宣德铜炉最奇妙的地方在於颜色,伪制的色皮外表炫眼夺目,真正炉色却是揉纳於铜质中,从黯淡的表皮内发出奇特的光芒,就像是女子鲜嫩的肌肤一样,柔软细腻似可捏掐。……本色较淡的铜炉,是属於晚期所烧的炉色,此时铸炉已经纯粹是利用铜的本质来烧练炉色,所以炉色愈是浅谈,反而愈能显现出铜质的精采。    《宣炉小志》炉色虽然有青赤白黑等的分别,实际上铜质只有青、黄、赤三种颜色,而没有黑、白这两种颜色,那种炉身纯黑,俗称“黑漆古” 的颜色,是由青、红两种颜色的铜,经过长久的烧炼所结合而成的新颜色。白色则本属於黄铜色,愈经过烧练而颜色愈谈,看起来十分的古雅庄穆。炉色是依铜质而定,铜质匀嫩者虽佳,若颜色与铜质不合时,一经火练就变化;铜质纯净者虽属上乘,如果铜质和炉色不能相合时,长时期地用火功烧炼,反而更道致色泽枯死。这是因为铜质与炉色是息息相关的,伪制的铜炉因为色皮掩盖了铜的本质,所以由色泽的死沉或是鲜活来区分,就非常的清楚了。(粟皮色)、(茄皮色)这两种颜色铜液中掺入了三分铅;(棠梨色)在铜液中掺入了五分铅;(褐色)、(藏经纸色) 两种分别掺入铅三、四分之间。以上各种铜炉,都必须等到铜质炼得非常精致时候,才会显出光润的色泽。   《宣炉汇释》将宣德炉颜色分别诠释,大约有三十种:(斑色方面) 仿宋烧斑色、仿古青绿色、朱砂斑、黑漆古斑、葡萄斑,(皮色方面)枣红色、猪肝色、甘蔗红、海棠红、桑椹色、石榴皮色、茄皮紫、珊瑚色、杏黄色、蜡茶色、粟壳色、棠梨色、秋白梨色、骆色、褐色、善鱼黄色、藏金色、绿色、鹦羽绿、秋葵花色、茶叶末色、蟹壳青、水银古色、鸡皮色、覆于色等等。具体那种颜色为尚品各家说法不一。七、宣德炉的铭款

                

大多数宣德炉款铸在炉外底正中央,也有炉前的口下居中处,或炉的一侧,极少有在内底正中。铭款均为阳文,其字体据《图谱》摹传有二种,其一是小篆铭款,有单字作“宣”或再加框的,有二字直书作“宣德”或加框的,三字"宣德年”、四字“宣德年制”,其二是用欧阳询体楷书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有一行直写的,有一行横写的,而绝大多数为长方印款三行六字排列(图5)。铭款不论是小篆或楷到式的“德”字,其中的“心”上一横笔都被省略,这可能是因尊宣宗皇帝之故而特予讳省的,由此德字的省笔特征,也被引为鉴定真伪宣德炉的凭据,《宣炉汇释》中记载了二十九种款样。其中一、二、三、四、六字款可供参考.部分宣德炉原本无款,后人给予补刻款,有二字“宣德、三字"宣德年”、四字“宣德年制”。

八、宣德炉仿品

   原工部侍郎吴邦佐仿铸的宣炉最为著名,可与宣德三年铸造的正宗宣德炉媲美,据晚明天启时(1626年)项子京的《宣炉博论》称,当时真正的宣炉绝少,赝品到处都是,大概十炉九伪,所以真炉可价比氏壁。在万历末年(约1614年前后)南京甘文堂,能仿铸一种猪肝色的乳足炉极佳,另一位是苏州周文甫,能仿铸鱼耳及蛐耳两种炉,他晚年所铸者已以与真器相差一等,当时亦被人搜购一空,价钱可达真炉的一半。清代以来,民间造伪者到处都有。

   从明到清由于文人雅士对炉的衷爱,还出现了大批文人私炉,其款式质色也称得上是佳品的。如:琴书侣、玉堂清玩、仲师记、树德堂、品竹斋、宝鼎、赏心、清玩、王旭、杲竹山房、乾清宫、正德年制、松月侣、杏朴斋清正主人等等上百种之多。

九、宣德炉的鉴别

    宣德炉自宣德三年以来几百年间,由于民间大肆仿制、工艺技术也不断提高,时至今日那些原藏宫禁民间的正宗宣德炉与仿品混杂一起,以至鱼目混珠,难辨真伪。个别所谓的专家咬文嚼字故弄玄虚,不知自己亲眼见过真宣德炉否?还到处鉴定真伪,何真何伪?难怪有些专家说,距今几千年前的商周青铜器到处可见,距今500多年前的正宗宣德炉难见,真让人废解。

我认为真宣德炉的鉴别应遵循以下条件:

   1、符合《宣德鼎彝图谱》中所列的117种样式,古朴典雅,追求纯朴美。

   2、铜质如金,当时是用“风磨铜”及合金铜经过六至十二炼,铜已经显出金色,用此铜并加以贵重金属铸成,轻轻擦拭便泛出奇光。敦实而厚重所以手感非常重。

   3、铭款清楚,结构严谨,字体规整,与《宣德鼎彝图谱》所载相辅,但部分宣德炉原本无款,后人为作纪念补款,便以三字“宣德年”、四字“宣德年制”等款刻制,多为小篆。均在炉底,并非与《宣德鼎彝图谱》完全一致,与当时刻工水平有关。

   4、外表色泽美观,包浆要古朴,珠光宝器。 符合《宣德鼎彝图谱》中介绍的颜色,鎏金或洒金宣炉金水很厚,给人一种不同凡器的感觉。

   5、外表包浆要古朴,给人以珠光宝器的感觉。

   6、看之,第一眼是个好炉,第二眼是个宝炉,当你看到他是,感觉是一件好炉子,造型稳重大方,线条流畅,精致美观;当你细细一看,其质地细腻而柔和,如肌肤一样鲜活,感觉不到钢铁的阳刚之气,好像是少女白皙的肌肤柔腻可掐,发出一种珠光宝气的感觉,耐人寻味。  

   7、拿之,重而不沉,宣德炉拿在手里分量感觉很重,但重而不沉,却得心应手,摸之,圆润绵软,如婴儿的脸蛋,腻而不滑,沁人心脾。

   8、嗅之、散发一股古铜香味。

   9、扣之、宣德炉掌在手里轻轻扣之,声音悦耳,余音未了。

  10、观之、造型结构合理,多一份有余,少一分不足,整体器型气势雄伟,庄重大方,有帝王之气。

大明宣德炉 三字小篆刻款宣德年 此炉幸免明清及文化大***的历史浩劫在民间保存至今,在此为保存此炉的贤人们表示 感谢!
十、养炉 
大明宣德炉 三字小篆刻款宣德年 此炉幸免明清及文化大***的历史浩劫在民间保存至今,在此为保存此炉的贤人们表示 感谢!
收藏宣德炉,主要欣赏的就是造型和幽雅铜色,龙以不着纤尘,润译如处女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为贵。这种颜色的产生主要以铜质的含量不同而展现的色彩不同得到收藏者推崇。

宣德炉收藏很有讲就,必须经常把玩,不能放在潮湿的房间,保持室内清洁十分重要,空气污染的地方宣炉也容易生锈,把玩香炉手中不能有油渍和污渍最好带上纯棉手套,宣德炉为陈设品不应长期放在裹盒内保存。为广大爱好者了解宣德炉,借此献陋,以望得到更多同好关注共同探讨其真假之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