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放弃医治绝症父亲很明智(转载) ( 讲伦理,医学博士放弃医治临终父亲,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忤逆不孝、有悖公序良俗的。这是因为,首先,不管病人得了什么病,只要尚存一口气,家属一般都会倾尽所有为其治疗。能治要治,不能治也要治。其次,让父亲的生命延续一些时日,医学博士是有这个条件的。他是医学博士,知道在医疗技术日趋发展的今天,即使是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往往也能在各种治疗手段下多生存一段时间;主治医生是他多年的朋友;父亲有公费医疗,儿女的经济条件都还不错等等。 但从医学角度审视,医学博士放弃医治临终父亲,或许更符合科学的态度,更讲人性。因为他是医学博士,深知给临终父亲动手术、做放疗的意义非常有限,除了增加痛苦外,无益于病情的扭转,更何况,那样病人死得也没有尊严。 活的是质量,而不是几天行尸走肉的生命。死也是有尊严的。这是陈作兵在国外进修时的一点发现。在英国医院里的一些绝症病人,在入院评估后,往往在病历上会有NCPR的标签———这意味着这个病人在危险时候,不要任何抢救措施。这或是医学博士放弃医治临终父亲的真实初衷。 病人临终该不该救治?在我国,这似乎是一个不敢深入探讨的“雷区”。而医学博士陈作兵却用事实挑战了社会传统的伦理,给世人上了一课———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让他死得没有痛苦,有尊严。 《当代健康报》副总编辑张维曾对笔者说:“大夫医病,还得医心。对那些病重、无药可治的病人,尤其是家境一般的病人,医生就要对病人说实话,劝诫他们放弃治疗,这样的医生才是有良心的。”他曾撰文呼吁:我们文明社会的医生在明知万把块钱对治疗“绝症”是杯水车薪的情况下,想想患者家中的贫穷,想想他们面临的吃饭生存问题,请给病家留条生路吧!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大多人都有生的强烈欲望,但一旦不幸得了不治之病,所有的医疗手段都成为徒劳时,与其让病人死得痛苦、没有尊严,与其让临终的病人花掉活着人的钱、让家属走向贫穷,那倒还不如像医学博士对待其父亲那样,明智地选择放弃医疗。这种放弃,其实并不残忍,相反,却很明智——这对患者是一种尊重,对家属是一种解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