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心态2-10

 老萝卜头兵 2012-05-28

   

2-10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

  精神空虚也能算病么?回答是肯定的。精神空虚所导致的“生命意义缺乏症”,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不容小觑。君不见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精明能干,下海经商,开公司办企业,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人人羡慕。然而,他们在赚了钱成了名之后,有些人只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醉生梦死;有些人被“白色幽灵”所俘虏染上了毒瘾。有人说这是愚昧。
  其实,他们谁也不愚昧,有谁见过愚昧无知者能挣大钱干出业绩来?他们何尝不知道寻花问柳、吸食毒品会导致病魔缠身,最终落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呢!
  随着社会进步,我们已步入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也是最易让人们感受生存挫折的时代。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发展有时却显得有点儿苍白无力,致使不少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感到精神空虚,活着无意义,陷入这种沼泽而无法自拔。这种生活意义的迷失和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便会使人感到生存受到挫折,觉得活着没意思,心灵空虚精神苦闷,这便是“生命意义缺乏症”,心理治疗学上称为“精神神经症”。它与传统心因性神经症的区别在于,其病因不是情绪方面,而是精神方面出了偏差,人性方面出了问题。
  人是地球上惟一追求意义的生物,追求人生的意义是人的本性。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为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而东奔西走去拼搏奋斗,以求过得快乐幸福,实现自我价值。但有不少人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物质享受,却不觉得有什么幸福,也感不到它有什么价值。于是便去寻找其他东西,想来弥补空虚的心灵,不少人去吸毒,让毒品来麻醉自己,过那种“飘飘欲仙”的虚幻生活,明知会毁了自己也不在乎。经历了人生坎坷,过了大半辈子的中老年人,之所以发生迷失自我的现象,也是功利主义价值观在作怪。他们面对人生的秋天,尤其是患有不同疾病的老人,容易产生悲秋的心理,精神上被空虚和死亡的恐惧所困扰,认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成也好败也罢,谁都难免去火葬场化为一缕青烟。
  为此,有必要对患“生命意义缺乏症”者进行心理剖析。关于生命的意义,见仁见智,人对它的渴求是极为强烈和迫切的。可以说,任何不考虑人生意义的生活,都不是人的真正的生活,只有追求人生的意义,生命之光才会得到升华。在人的社会实践中,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迟早都会有所创造、有所收获。就像我们去登山看日出一样,攀登就是意义,就是追求,因为心中憧憬着拥抱太阳的希望。丰子恺在《辞缘缘堂》一文中说得好:“只有希望中的幸福,才是最纯粹、最彻底、最完全的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人们要想幸福,但人们想要值得的幸福。”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会迷失自我,患上生命意义缺乏症呢?从客观上说,他们面对身体的逐渐衰老,开始考虑死亡这一问题,尤其是垂暮的病人,容易产生恐惧和空虚,一切希望随着死亡而灰飞烟灭,便认为人生是一场空,最终是无意义的。因此,对待心灵空虚必须给予心理治疗。
  “物壮不老,是谓不道。”人就是此物中的一种,逃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那么是不是说死亡能销毁人生的一切意义呢?不是的。人虽然最终的命运都是死亡,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鸿毛泰山之别。关键是对待死亡和生命的态度,生命意义缺乏症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功名利禄,逐世转移”,莫陷入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泥潭。“高风亮节,千载长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认识到人生并不空虚,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还应看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命的有限性是人类生命的实质特点,也是生命意义真正的组成要素,正因为人生是有限的,才使我们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去工作、去奋斗,珍惜光阴也就是珍惜生命。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坦荡豁达地去生活,这才叫潇洒走一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