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职业规划

 隐居求志 2012-05-28
      有不少的四十岁左右的同龄人和朋友,他们仍在继续从事着职业人的生涯,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使他们不敢轻易懈怠,在老板的眼皮底下苟延残喘,在不同场合或直接或委婉的计较个人利益得失,虽然他们占据高位,拿得高薪,但显然他们外表的轻松和张狂并不能掩饰内心的惶恐和不安,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什么时候,企业走下坡路了,或者老板另有想法了,你的价值在企业体现得也差不多了,到那时候,叫你滚蛋、走路的情形出现的时候,不知你想过没有,你还能干什么?
      到时我大不了辞职创业。也许你会掷地有声的喊出来。只是,做惯了职业人的角色,习惯了大企业的一套按部就班的程序化模式,不知道等你真正想出来创业时,面对莫测的风险和未来的不可知,你是否还有激情亦或是来自心底深处真正的冲动。
     我的许多同龄朋友,一度曾嚷嚷着要创业,并已计划着什么什么,但几年过去了,不仅仍无动静不说,相反,随着年龄逐渐增大,一份可怜的自尊维系着他们害怕创业的风险走入落寞衰败的下场,于是曾有的锐气和激情没有了,他们选择了放弃,以往的美好愿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式的泡沫而已。
     说来说去,四十多岁的年纪,其实是挺尴尬的,一方面精力大不如前,另一方面有许多年轻后生盯着你的岗位,你本人想在一个企业做长做久,但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让老板更多的在转型和并购面前不得不考虑要削减成本支出,而你虽说经验丰富,能力超强,但在这急剧变化的社会,你凭什么总拿比别人高得多的薪水?这点,显然老板是心知肚明的,你如果不主动寻求走人,硬要赖在原先位置,恐怕前景不会如你想象的那般。
     也许你会深思熟虑自身年纪是否适应,原先专业能力、性格、资源是否匹配等等与自身相关的方方面面。但惟独没有想到,你自己是否有勇气,换句话说,是否有胆量,在某种时候,你有了胆量,兴许会尽快进入状态,如果一味的斟酌再三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顾虑,那样也只会让你创业梦越来越远。
     以往,社会舆论导向往往集中在:创业需要才能,需要机遇。为此,有些人多方拜师学艺,面壁修炼,也有的结朋交友,积累人脉,结果激情的开始往往带来悲情的结束。创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鉴,关键是要有胆量,找到方法,敢于突破。否则再多的才能、再好的机遇也会在你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中丧失,等到别人在生意场上笑傲江湖,你内心的不服又有什么用呢。
     在中国许多的民营企业,他们原本都没读过多少书,但一个个都能把所在企业引领到所属行业主导地位,除了对市场敏锐、悟性外,还与他们的魄力、坚持和韧性有关。
     这几年,经常在外出差,耳闻目睹的很多事情感觉也蛮有趣,就象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许多人拼命读书、拼命考证的目的,是希望找到好工作,好饭碗,拥有高额的薪水和舒适的环境。在一张张充满朝气、激情洋溢的脸上,全然没有打算给自己造饭碗的豪气。学士、硕士、博士,一个个出来,都热衷于去给别人打工,尤其是给那些没读过几年书的集团老板鞍前马后使唤而乐此不疲。他们意识中没有创业的冲动,因为害怕失败和风险,因而胆量不足。想当年,许多知识分子抱怨脑体倒挂,说不三不四的人发了财,言语中满是不平和愤慨,现在看来其实也不应有非议,为什么呢?在你安逸、稳定的环境里别人承担风险、忍受辛苦,他赚钱也是应该的,而你不敢冒风险,老只是指点江山,隔岸观火,瞻前顾后,难道机会和幸运会走进你吗?成功者有时并不是靠专业严谨的知识和训练有素的功夫塑造起来的。
     市场发展就是不断创新和淘汰的过程,只有永远保持活力、持续创新的企业家和企业,才能坚强的生存下去。
     当然,白手创业会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推崇有的放矢,借力借势整合资源和人脉,而不鼓励冒冒失失单打独斗似的急功近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