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不见使人愁

 ruilul 2012-05-28

                                                              长安不见使人愁 
                                                                                                        07824 
 
    别的古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长安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的敞开一派山水,让人解读。   
    长安城四周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慈恩寺的钟声依稀能闻,秦皇陵的铜车马巍然端立,护城河的流水未曾枯竭,罗马市的店铺重又繁密,太白山的秋叶年年飘落;长安,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到了盛唐,各种文化与思想一齐聚汇和冲撞,激浪喧大,声势夺人,无与伦比的气魄,深深铭刻在古老历史的卷宗。 
    长安的诗句,首先从杜甫开始。杜三十五岁(天宝六年)结束漫游生活,来到长安;第二年参加唐玄宗的特科考试,由于宰相李林甫欺上压下,因而没有一个中选;杜甫失去了进身机会,在长安困顿了下来,开始过上了“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生活。卢照邻《行路难》“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两位描写长安的诗,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历史兴亡之叹。 
    每次翻开唐诗三百首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繁花似锦的长安,有个身着白衫的李白,站在那笔直的街道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人们侧目看着这酒醉都无法遮掩才气的男子,依稀的阑干,依稀的繁花,让人想念他曾在这里挥笔写下的清平调。不知道作为一个男人,他是否也曾为贵妃的倾国倾城而动容,是否孤独中也由此间作祟;在以后的千山万水间,是否也曾回头张望,最后那一枝桃花是为谁而攀——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商洛文人贾平凹写《废都》依然是西安,说是西京,书中可以找到“四大闲人”的原型。方英文写《落红》用的是百陵市,有100座陵的城市,写的还是西安。而当我到达时,耳朵中听到的是《废都》中那个男人缠绕不绝、徘徊不去的夜夜埙音…… 
    长安吼出来,就是”秦腔”, 秦腔剧《五典坡》是其中的代表,是根据弹词《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记》和古典剧目《汾河湾》中的情节创作的。五典坡在曲江池遗址东南方向不远处的一个村子,其沟道里有一孔窑洞,是为”寒窑”,内有一联: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千余载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足见冰心。 这种发自内心的“秦腔”听来让人惊心动魄。 
    西安是佛教的圣地。佛教 “八大祖庭”(一般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宗教领袖开宗立派的著名道场)除了天台宗的国清寺、三论宗的栖霞寺、净土宗的玄中寺和禅宗的少林寺外,其它四大祖庭都发源于西安。其中律宗的净业寺位于终南山沣浴口内,华严宗的华严寺位于长安县少陵原半坡,法相宗的慈恩寺位于西安城外雁塔路南端,而现存规模最大的则是密宗的大兴善寺,它位于西安城南2.5公里处的小寨兴善寺西街。 
    西安的自然景观亦是独具特色,有号称“奇险天下第一”的西岳华山、全真派鼻祖王重阳修炼的终南山、有“天然地质博物馆”美称的太白山以及“女娲补天”之地骊山、“洞天第一福地”楼观台、“中国山水故乡”——辋川(苏轼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猿人故乡” ——蓝田溶洞等风景名胜区。西安的园林处处凸显出皇家的风范。华清宫以其天下第一的温泉、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讲述着 《长恨歌》的点点滴滴;兴庆宫则描述着“李白醉酒”的千古佳话;一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乐游原的黄昏惝恍迷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有机会去一趟韦曲,你一定会在那桃花树下伴着“人面桃花”的美梦,感悟真爱。 
    在这里,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的旧石器与六千年前半坡母系氏族聚落团泥幻化的彩陶盆,共同勾画出原始先民们生息、繁衍、发展的脉络和足迹;深沉凝重、神秘诡谲的商周青铜器,再现了奴隶社会贵族们制礼作乐、钟鸣鼎食的生活气象;秦汉时代英姿勃勃的兵马俑和精美的画像石,挟裹着封建社会早期的政治风云和烽火硝烟;隋唐绚丽夺目的壁画和流光溢彩的金银器,记载着黄金盛世的辉煌篇章;还有那宋元明清的碑石、瓷品、字画,则是西安在失去帝京繁华之后,文明继续延伸发展的见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将西安地区的文化遗存按时代顺序排列检索,无异于在读一本浓缩的中国通史。 
    西安的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地方特色丰富浓厚;同时,西安还有享誉全国的如仿唐菜、饺子宴、羊肉泡馍的陕派饮食。 
    在西安,坐在车上,看得最多是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梁,沟连着沟,高天厚土,浑朴旷远,凝重苍雄、丰富壮美。回来的路上才注意到垂柳,于是想到灞桥,《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烟雾蒙蒙,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东晋“咏絮才”谢道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妙联而成为千古美谈,也使关中八景有幸有了“灞柳风雪”这一景。柳絮飘舞,宛如飞雪,诗情画意,能不吟诵?唐代诗人的《灞上》诗即咏其景: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宋代张先有“絮软丝轻无系绊,烟惹风迎,并入春心乱”的词句,风情无限,直恁撩拨人心 。清初朱集义也题诗称道:古桥石路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唐时在灞桥设有驿站,当时叫做“滋水驿”,也称作“灞亭”,古时人们多在此处迎宾送客,依依话别。《开元遗事》中记曰:“灞陵有桥,来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为销魂桥。”那时折柳为别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诗经》“思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人以典为用,柳枝柳叶成为人们表达离别之情的一种信物。杨巨源《赋得灞桥柳留辞郑员外郎》: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韩琮《杨柳词》写道:枝头纤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如丝,灞陵原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戴叔伦《送友人东归》也是情有所依,相对无语:万里杨柳色, 出关送故人。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积梦江湖阔, 忆家兄弟贫。徘徊灞亭上,不语自伤春。李白的《灞陵行送别》更是伤情沉沉,别有滋味: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罗隐在《柳》诗中则写道: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未定,争把长条绊得人。桥头送别情景感人至深,感伤中不乏轻巧。词人柳永也是触景生情,一曲《少年游》令人黯然神伤: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灞桥、灞柳、灞亭,还有灞陵(灞桥东南今灞陵乡附近,西汉文帝刘恒陵),李白《忆秦娥》:箫色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些地方古往今来,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生离死别,离愁别绪,诗情才气,到此都让人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的灞桥,古柳残存,新柳继发,虽无古时送别的动人情景,却也另是一番热闹景象,高楼林立,车行如流,灞桥两岸,街市南北,新风日炽,古韵犹存。灞水之上,四桥飞架(公路桥、铁路桥各有两座),已非古昔所比。正可谓:千八百年过去,旧貌换新颜。 
    今日西安,还是一座内陆全方位开放的国际大都市。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总结和对美好未来的懂惧,西安人民已深刻认识到,向世界敞开大门,让西安走向世界,这是今日古城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历史曾经厚待了西安,西安也必将不负历史!让我们用以下一幅对联作结,预祝西安一路更精彩: 
    八水绕西部,自轩圣奠基而后,周龙腾,秦虎视,汉振天声,唐昌伟 业,猗欤盛哉!赖雍土滋根,繁荣华胄,历五千载治乱兴衰,古国犹存,继往开来扬大纛; 
    四关通异域,迨清廷败绩以还,俄蚕食,日鲸吞,英驱战舰,美耀精兵,呜呼危矣!喜延河秣马,再造神州,集十亿人经营创建,新风蔚起,图强致富殿鸿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