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6--20)

 爱雅阁 2012-05-29
......它的作用就是营,出血管,他到组织细胞了,营养组织细胞了,也有组织细胞反回那种液体,废物那种东西,都在组织间隙那种东西,这个古人叫做气,所以气在内经里:“如雾露之溉,遂谓之气”灌溉的溉,并不是呼吸气的气,不是哪个。那么津液就属于气分,所以古人叫阳气,如果因为津液虚、大便硬而发生阳明病就会狂,你看我们讲那个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之类的都是里实了,所以那个为狂,他.医宗金鉴.那么看的,他说“阴气虚,阳气必盛”那怎么能癫呢?后世都这么解释,他把这两个都给改了,不对的,仲景的书不那么看,他这个阴阳的看法和后世的看法截然不同。咱们在伤寒论讲过不少了,亡阳就是亡津液,你看桂枝二越婢一汤,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是没有热,没有热给吃石膏那哪对了,就是没有津液,不可发汗,发汗最亡津液,应该怎么办呢?得用桂枝二越婢一汤,轻轻的解表药还得加石膏,这才讲的通,那要没有热还行啊?后世医书对这个阳阴看的过死,阴就是寒,阳就是热,这是不对的。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古人说脾主肌肉,脾中风者是肌肉不合了,一定“翕翕发热”的,这和太阳中风一样,桂枝本为解肌吗?太阳中风,翕翕发热,也是肌不和嘛,这几段就从那里套出来的。“形如醉人”醉人什么样,就是呕吐、眩晕,呕吐、眩晕都是停水之象。“腹中烦重”也是内有饮的情况,重就是有水了,那么这说明什么问题?脾的功能行津液、运输,脾病了,运输失职了,所以饮聚为水,不运输可不就这样,形如醉人,胃里停水他就要吐,胃里有水,脑袋就要晕,形如醉人是这么一种情况。同时这水在里面,烦重,那么来到外表,水气在外表,皮目,皮身上的肉皮,目也是指眼皮,凡是水气在皮肤里面,它要瞤瞤而动的。这个将来到水气篇里要讲到的,“四肢聂聂动”那是皮水,皮肤里面有水气,影响到皮目瞤瞤而动。而水在胃里使人短气,压着横隔膜,使呼吸不利。脾中风,脾主肌肉,它要发热、发烧,肌不和,脾主运输,脾病而运输失职,饮聚为水,水的部位不一样了,有的在里,有的在外,所以写的症侯都是概括的说法。脾就只有中风,没有中寒,所以这一篇很不完全了。

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脾死脏”脾脉应该缓,应该弱,如果“浮之大坚”轻手按他又大又硬,同时一按就是加力看脉内的情况,就像扣着个茶杯、酒杯似的,它形容的,没有这么大。洁洁,就是中空,洁洁状空空的无物,光在外面扣着这么个挺硬的东西,而且如摇,光晃荡如摇摆,这样一点胃气不存在了,这是脾之真脏脉见,主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这是阳明篇抄下来的。趺阳是候胃,咱们诊胃的病可以诊足趺阳穴。这个趺阳脉,浮而涩,浮主热,浮不一定主表的,有时主热,胃热则强,所以浮者胃气强,就是胃里有热;涩,津液虚谓之涩,津虚血少脉就涩,不流利。底下说呢小便数,小便数亡津液,脉应之涩,所以说涩则小便数,由于小便数、亡津液脉才涩,它没当时解释,它就接二连三的来了,就说“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是胃有热,诊的跗阳脉,所以浮则胃气强。涩是津液不足,津液虚,为什么虚,因为小便数,所以他说涩则小便数,中间含蓄到里头了,没怎么解释。胃气又强,小便又数而使其津液伤,这两种问题结合一起叫作“浮涩相搏”那里面津液没有了,胃肠干,大便一定硬,“其脾为约”古人管这个症候叫脾约证。这个脾约就是古人对脾的看法,认为脾是行津液的,为胃行津液,古人这个看不清楚,饮食入胃,经过消化之后,它怎么跑到这肺上了呢,古人搞不清楚,必须到肺接触空气,这个气的成分才完成,养人的精气才完成,光有水谷也不行,也得有氧,这个输送全身才有用,搁在一起才叫精气,古人说是脾干的事,脾给输送的,那么这个胃干了,没有津液可输送了,这个脾受制了叫脾约,约者,穷也,无津液可输送。所以这个病并不是脾的病,由于脾约俩字,给搁到这,这是错误的。脾约证现在又给加了,这个麻仁丸古人叫麻仁丸,现在叫麻仁滋脾,来滋脾来了这哪对呀,脾并不是干吧了,它是无津液可输了,它滋什么脾呀,不是滋脾,它滋胃,你看这个药,它是小承气汤加的麻仁、芍药、杏仁,都是滋润养液的药,同时也攻下,治阳明病。不过这个阳明是热轻,不是因为热结实于里,它不用大承气汤,而且这种虽然大便硬,人不感觉难受,现在的“习惯性便秘”都属这种,没有热,老年人便秘也属于这个。所以这药是好,好是因为他不泻下,它作成丸子他每回吃的少,主药用的麻子仁,麻仁是个缓下药,滋润缓下,再做成丸子,不像光用承气汤猛劲,所以这个药长期服用对人无坏处,它没有下热作用,它没有芒硝,芒硝是寒性药,去热。那么这个方子,咱们以前也讲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朮汤主之。那么在脾有个中风,肾连中风都没有,中风中寒都没有,所以这个东西很不完全。这又提个肾着,这肾着是照部位说的,这个腰是肾的部位,与肾没有关系,你们看这个经文就知道了。所谓“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身体重就是组织里有湿,组织里有水分,他就身子沉。“腰中冷”他这个地方在哪呢?在腰,所以在腰这个地方冷,水啊性寒这是肯定的了,所以水在胃,当背部寒,背寒如掌大,就像巴掌那么大,背寒都是胃中有停水。腰冷呢,这在这块有停水,所以说“腰中冷”湿水之气都在这里。“如坐水中”冷那个样子就像坐在水那种情况,水指冷水说的。“形如水状”有时能肿点,就像水肿的样子,有时也不肿。

那么要是水气病,水哪来的?一般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影响水的代谢的关系,人都渴。那他这个正相反,“反不渴,小便自利”他与一般的水气病不同,他这个来头不是那么来的,不是由小便不利来的,而小便反到自利,自理就是频数,而且他也不渴。“饮食如故”它这个病胃里也没有水,病不在胃,所以饮食也如故。“病属下焦”它这个病纯属在下焦这个地方。“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它这个病怎么得的呢,它说原因了,由于身劳,得这个病看这个书说是劳动人民多呀,永远劳动他就出汗,出汗呢就不能换衣服,汗浸湿衣服,衣服就湿了,湿了一凉它就冷啊,那衣服里面老是冷而湿,冷湿在这里,再出汗出不来了,那么咱讲“汗出当风”的这个关节炎啊,和这个是一个道理,汗排出去,一方面排斥热,一方面排斥肺里,冷湿在外头,它这个汗就不得排出,不得排出,它就在组织里头就郁到那个地方了,一回不要紧了,它搁个身劳,劳动人民天天这样,这就成问题了,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湿而为痹嘛,汗老是出半截,要出衣服冷湿了就出不了,该出的汗在皮肤里含下了,久而久之,就成了病了,这个病是这么来了,这个有道理,咱们说那关节炎大概也是这样来的。所以他凉、阴冷,那么该出的汗不让它出来,一闭塞它就留在里头了,这个它不是一时的,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以下又冷又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这个肚子前边,组织里面都有水气,不光是后腰,沉得就像带五千钱,古人都花铜钱,五千个也不少了,也够沉的了,形容这个沉呐,就象那个样子。那么这个呢可以用甘姜苓朮汤这四味药来主之,这个方剂治这个病确实有效,在临床上这个病常遇到,有人说腰痛,你好好问,他腰较凉吧?四肢沉吗?假设有这个情况用这个药准好使,这个我在临床上就遇到多少次。所以治腰痛也没有靠一个方剂来治的,就是辨证,中医就这么一个问题,它是这个方子的适应证,你用那个方子一点效也没有,甚至有害处。这个方子很好使,它是甘草、干姜加上白朮、茯苓。现在我们搁苍术啊,这个白术我用着不如苍术。甘草、干姜是温中去寒的,同时这个药也治小便数,咱们讲那个肺痿,肺中冷,那个病有遗尿,小便失禁,它这个小便数也是这个样子,由于身上有冷湿,小便也打算排出去但排不出去,虽然小便挺多,但病还是治不了,所以古人用这个方子行了,一方面苓术排除水气,同时用甘草、干姜温中祛寒,这几味药协力到一起就对肾着这个的病。这个方子平时用的机会不少,如果血虚,你用这个甘姜苓朮汤再配合当归芍药什么这个机会也有呀,既有这个病,同时觉得有贫血的情况,也可以合着用,这我都用过。肾死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跟上面一样,都是五脏脉合有真脏脉,见真脏脉必死。肾脉应该沉,肾主冬啊,冬脉如石,就是沉的意思。

“浮之坚”轻按这个脉就坚硬。“按之乱如转丸”一按之,手底下脉的至数不分,而如转丸,硬的很。“益下入尺中者,死”越往底下越厉害,下入尺中,尺以候肾,到尺中而坚,按之如转丸更厉害,这就是肾之真脏脉见,主死。到这里把五脏风寒讲完了,里头搁几个病名,一个叫肝着,一个脾约,一个肾着,这个东西,尤其脾约是阳明篇弄出来的,我想是后人搞的,不像张仲景的口气,是不是反正把它,也有值得参考的地方,像肾着这个治法都挺好的。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什么叫三焦竭部呢?三焦虚竭各有部位,那意思是这个意思,所以它三焦竭部。上焦竭者,善噫?这个什么意思,这句话大概古医书准有的,“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它这个上焦啊,受中焦之气,如果中焦气要是不和,它就不能消谷,中焦指胃说的,它不能消谷,就没有精气以奉上,供给上焦,所以上焦它虚。不能消谷,就能打嗝,是胃虚的反映,就是胃不和造成的。“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不但上焦受中焦气,而下焦也禀气于中焦,中焦胃是人的生之本了,下焦虚竭,遗溺失便,二便失禁,这属于下焦了,但是本身这样的虚衰,主要是胃不和,也是中焦之气不和。我们有一句话,上虚不能制下,胃不和,就不能制约下焦的失禁,这有点五行的味道了,古人说胃属土,土可以克水,土虚了就不能制下焦了,“不能自禁制”就是上虚,我们刚才说的甘草干姜汤,或者甘姜苓朮汤,这个药与这个都有关系,这个甘草、干姜本来就是健胃的药,它能治小便失禁,遗溺嘛,这个甘姜苓朮汤它也是,也能治遗尿,因为从甘草干姜汤那来的嘛,都是治胃的药,这也通过临床的实在情况,“中焦不和,不能自禁制”就是胃不和,就失去约束,所以二便失禁,它是这么看的。“不须治”不是这个病不要治了,你不要治下焦,这一般注家都搞错了,二便失禁这个病还不治?非治不可,不让你光治二便失禁去,补下焦越补越不好,得了中焦气和,不久就会好的,你得治中焦,用甘草干姜汤之类的药。所以这个地方,有的说这个病不要治,好,二便失禁这病还不治,不让你瞅着下焦治,虽然这个虚竭在下焦,但其气不和是在中焦,你治中焦就行了。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这我们在肺痿讲过了,热在上焦者,肺受之,肺在上焦嘛,所以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胃受之,中焦就指胃说的,“则为坚”胃热到相当程度,大便就要硬,阳明病。

热在下焦呢,就膀胱受之喽,就尿血...。“大肠有寒者,多鹜溏”大肠有寒,常常溏泻,平时溏泻的大概都是大肠有寒。“有热者,便肠垢”大肠有热就得痢疾,“肠垢”古人把痢疾叫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这个下重不是我们里急后重那个后重,也是后重,这个是脱肛,有寒了使大肠松驰,小肠本来属火了,他有寒他移寒于大肠,是寒多虚,脱肛带血,这个便血,就是下血,下重指脱肛说的。“有热者,必痔”小肠本来是属火呀,心之腑嘛,如果再有热,火上加热,一定要移热于大肠而为痔,痔疮了。这就是三焦及三焦所属的腑脏都略略的看一看,下面说的就是积聚。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病有积、有聚、有谷气”这是怎么一个关系呀?“师曰:积者,脏病也”最深,“终移动”永远在那个地方、不移动。“聚者,腑病也”病浅,发作有时,脏是藏而不泻,所以那个地方有病不动,腑不是,时有时无,聚散无常,“展转痛移,为可治”这个痛无定点,一会在这一会在那,聚这个病容易冶,言外之意,积病不好治。这个“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谷气是胁下痛,一按就好了,它是气嘛,你不按它又来了,这就叫做谷气,所谓谷气,现在的话是消化不良的情况。“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诊积的一种大法,就是论脉呀,脉来细而附骨者,是积都阻碍血,所以这个脉非常细,而且沉的厉害,这是在脏病嘛,深,非常沉,沉到什么程度呢,入附骨,使劲按,脉又细又沉,那么就是积的脉应。那么这个部位很有关系,这个说的很好,咱们一般看病诊脉根据这个很对的。“寸口,积在胸中”脉分三部,寸、关、尺。这个寸口,胸中有积,现于寸口。“微出寸口,积在喉中”稍稍出寸口上头点,积在喉中,再往上还是往上,就是上以候上。“关上,积在脐旁”正在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稍稍在关上偏上一点,积在心下,那在脐旁,这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稍稍的在关往下一点,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气冲是个穴了,尺中,最下面。“脉出左,积在左”如果你左手见这个脉,那这个积在左边。“脉出右,积在右”右手见这个脉,积在右边,这个挺准的,注意观察。“脉两出,积在中央”两手都有,这个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究竟这个积在哪呢?这个就行了,根据上下左右,各以其部处之,看看在寸啊、微出于寸啊、关上呀、关下呀等等,把部位搞清了。比如左寸见右寸不见,那在左胸上了,就这么个意思,各以其部而来处理就对了。这一章后面部分挺好,后面讲的诊积的脉法,不光是诊积了,一切都可以根据这个,配合脏腑之说根本是有问题的,就是上以候上,下以候下,左以候左,右以候右,这是对的。至于三焦节部这一章也挺好,他说五脏风寒呐,这个与它这个书啊,在张仲景的辨证没有这个,就不像一个人的东西,值得怀疑的,但也有些要知道的东西,也有用,我这么怀疑,不一定对。因为这章不多,所以一天就讲完了。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这章主要讲的是痰饮咳嗽病,咳嗽原由很多了,主要讲的痰饮。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痰饮之病,痰饮是个概括的说法,那么细分可以分四类,这四类饮是什么意思?“何谓也”问这个名称了,世人都说痰饮有四,指什么说的呢?答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说饮有四啊,有这么几种,一种叫痰饮,一种叫悬饮,一种叫溢饮,一种叫支饮,有这么四种之分。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底下又问,名字虽然知道了,但是这个四饮有什么不同呢?又一个一个解释了,先解释痰饮,“其人素盛今瘦”他本来从前很丰盛,人挺胖的,可现在可瘦了,人身上这个胖瘦主要在水分之多少,现在都清楚,人体重水分占百分之七十几。津液不行水不化,停在身体里不化,津液不行就无力从形体。咱们人身上这种形体里头水分多的很,中医里中都叫津液,这个水不化津液,在里面停着,所以这个人瘦,形体上组织里水分很少,原来挺胖的人现在瘦下来了,这喝下去的水都流到肠胃里去了。“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水从胃到肠有水声了,这就叫痰饮。第一答的,人啊喝这个水不变成津液充实形体,所以人原来挺丰盛的,逐渐消瘦起来。这水跑哪去了呢?都流到胃肠里了,走于肠间沥沥有声,就是痰饮的一种症侯,这种饮就叫做痰饮。

这个水变成痰或者饮,痰饮要分开,粘稠者谓之痰,稀薄如水谓之饮,搁在一起代言之“痰饮”首一条就把“痰饮”部位、状态都谈了。“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说饮后这个水不往胃肠去了,流在胁下,怎么叫悬饮呢?它悬于胁,在胁下悬着,古人起名字啊,很有意思,就像悬在胁下似的,一咳嗽就引着胁下痛,甚至胸胁全痛,这样谓之悬饮。悬饮与痰饮不一样了,饮这个水流在胁下,你咳唾,这个地方就痛,这叫做悬饮。底下是溢饮了,“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还有一种水流行啊,归到体表,它说四肢就代表外界体表了,主要在四肢,使四肢感觉沉。本来就应该汗出而不汗出,这句话大概溢饮都是表证的多,像咱们说那个大青龙汤,“伤寒脉浮缓,其人身重,乍有轻时”那个就是溢饮,“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它这个都是个表证,本来当汗出,一汗出,水气都在体表呢,不能停蓄在这个地方了,随汗排除了,它不汗出那就流到四肢皮肤肌肉,所以身体痛重。那他流到四肢这个痛,我们讲的很湿痹之症,也感觉沉,尤其四肢常痛,后头讲到风水的时候就有了,风湿风水这一类的,大概都有外邪。这叫做溢饮,溢饮者本来咱们喝水都喝到肠胃里,它溢于外,往体表上来,溢者溢于外叫溢饮。最后讲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支饮者从下往上这是支,支东西的支,饮是往上,这个波及到肺,后面说有肺水,就指这个说的。这个饮冲逆于肺,所以它“咳逆倚息”。咳嗽,逆,上气谓之逆了,就是咳嗽上气了。喘而倚息,凭倚东西呼吸,息,一呼一吸谓之一息,那就喘了,靠着东西而不得平卧。气短,里有饮,这个支饮开始发于胃,往上逆迫,胃上有支饮就气短,压迫横膈膜,平卧往上压迫更的厉害,坐着靠着哪地方,水气往下往上压迫还轻点,所以他不得卧。“其形如肿”咳喘的厉害脸也要肿的,这咱们常见到过,为痰饮、哮喘、咳嗽多有这样的,眼泡还肿,这就叫做支饮。支,由下以支上,饮往上冲逆,高到肺部,所以有咳逆倚息不得卧反应。上面别看很少,这一段考试经常出题,在.金匮要略.最整齐莫过于痰饮和水气,有四种都是什么样子,考试出了多少回了。这一节就水的处所、部位及形象分为四类,根据这个来分的。

 底下就是与脏腑的关系了。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这不是说水饮跑到心脏去了,不是那样死于句下。就是这种水饮涉及到心脏的症候了,主要还是“心下坚筑”心下坚还是胃。筑,悸,就是跳,跳的还挺厉害,跳还是属于心脏,后世说水气凌心,心属火最怕水,涉及到心脏它还要跳,当然这个水也在胃,我们看这一段就是上面痰饮。“短气”胃里有水就短气,有水就叫恶水,我们要是想喝水都是胃里头没水,胃中干口中燥,有水就是恶水,而不愿意饮。往心脏上贴也行了,水克火了,所以水涉及到心脏,那他恶水的很了。其实就是痰饮,痰饮往上涉及到肺就是支饮,也有时水气涉及到心脏,心跳动的厉害,古人就说关系到心脏了,水在心。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吐涎沫”就是咳唾涎沫。水涉及到肺了,一定要上面说的“咳逆倚息”都这里是简单说的,它光提个“吐涎沫”痰呀,浓的叫涎,稀薄的叫沫,涎沫都来自于肺,与肺有关系,所以它说水在肺。那么由于咳吐涎沫太多,伤津液,所以咽干口燥也愿意喝水的。这是水在肺,就是说的支饮,支饮与肺有关系的。水在脾,少气身重。“少气身重”里边有水少气,胃有水。才刚说的水饮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呢,他就身子重。这个就是一半说的溢饮,一半里面有痰饮的关系。这个脾主四肢,古人这么看的,是就部位上说的,这个与脾有关系。碍及中气,咱们说中气归于脾了,水在里,碍及中气,所以它少气。就是刚才讲那个,说水停心下,有点水就短气,压迫着横膈膜,身重呢,就是组织里有水,那么由于脾主四肢,所以说水在脾,与脾有关系。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这就说的是悬饮,这说的是部位,胁下嘛,是肝部位。那么水在肝,胁下发支满,这是悬饮了。“嚏而痛”上面说的是咳吐引痛,那打嚏喷它也是引痛,意思是一样的,上面说的是四种,这里说的是波及到五脏了,字句稍有变化,一个意思,咳嗽当然也引痛。这是说的悬饮,悬饮部位在胁下,肝所主的部位,所以说水在肝。这和刚才讲的一样,不是水跑到肝里去了,不是那个事。水在肾,脐下悸。“心下悸”错了,这肯定是“脐下悸”属于下腰嘛,水在肾,水在哪动哪就跳,所以心下悸应该是胃,那我们讲痰饮可以,脐下,在下焦这里动,应该是脐下,属肾,也是部位上属肾,所以叫水在肾。那么这两项,上面说四类,下面又说五脏之水,是一个问题,是两方面看。就水的形象部位来说四类,就它这个部位关系到五脏所主上说,五脏的关系,其实是一个,你们好好看就知道了。这就是观点不一样了,站在五脏上来观察,五脏各有属主证,胁下肝所主,胁下有水说水有肝;那么咳唾涎沫,..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心下有留饮就是胃,这“留饮者”就是饮留而不去的意思,换言之就是胃里有水。
水性寒,当胃的部位在他背后,较寒冷,这是自觉症,如掌大那么一块,是如掌大。上面说的五脏有水,也是各有症侯的,这个呢说水留在哪,哪就有症侯,如留在胃,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它这小注“一作转甚”是对的,“咳嗽则辄已”不对,辄已抹掉,还用后面转甚是对的。这说的是悬饮。他说如果这个留饮留在胁下这个地方,那就是悬饮了,他说是胁下痛引缺盆。我们头前说,痛饮胁下,缺盆就是心口窝这个地方了,也是在胁下这个部位,不过是偏正,是一个意思,不过是语词变化了。如一咳嗽就更厉害了,咳嗽牵引这个地方痛,一咳嗽更厉害了,不咳嗽也感觉痛,十枣汤证就这个样子。那么这个讲什么呢,这个留饮留在胁下这地方了,它出这个问题。那么这个痛引缺盆,你别咳嗽,别喘气,或打嚏喷,这样子痛的更厉害,这有时候留饮所在而发生的症侯,他详细分析一下。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这就是头前指水饮了,那肺饮,吐涎沫嘛,这指是肺饮也就是支饮。这饮怎么跑到胸中去了?它由肺往上冲逆,水气波及到胸中,不是水跑到胸中了,跑到胸里那就是胸水了,古人的意思不是那个意思,水气往上冲逆,胸中有些症候发作,主要发作什么呢?就是咳唾涎沫,其人呢?而渴,短气还是里面的水,心下有水了,这说的是支饮。这个地方呀应该是一句,他这个前后搁在一块就不像话了。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这个文字是错的,头前都是因有留饮怎么怎么的,在什么部位,怎么怎么的。这块先提出四肢历节痛,就是四肢痛重,这光提个痛,没提重,当然也重了,这个指的是溢饮呀,如果脉沉者,脉沉是里面有水饮的一个脉应,脉沉者当责有水嘛,这就是有留饮?留饮留哪了?留在四肢了,留在四肢还不是溢饮,当汗出而不汗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这就是咱们说的外邪内淫这种老年气管炎说的。他说膈上病痰的话,他不说膈上有饮,他不象上面说的有饮在膈上,他不是的。这块是病痰但是当时不显呐,指的什么呢?就指满喘咳吐,这个病发作起来呀,又满又喘又咳嗽又呕逆,咱讲的小青龙汤证就是这个东西,平时不显,反正里面有痰,咱说有痰喘就是指这个东西。他发作的时候,平时不显,一得感冒,一天气变化,受了风寒就诱发,发作的时候就发冷、发烧,就是表证了,那他里面有潜伏的痰,就是饮呐,换言之就是水气,遭受外邪了,就是外感了,那他里面潜伏的痰饮在这时就起作用了,外有风寒之邪,内有潜伏之饮,那么他一发作起来,不但发热恶寒,而且背痛腰疼,这都是一切的表证呀。而使“目泣自出”淌眼泪、流鼻涕、打嚏喷、咳嗽都来了吗?“其人振振身瞤剧”这个身瞤剧,这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他喘咳的身动的挺厉害,另一个是有水气也可以,身振振欲僻地,里头有水饮也能够有症侯的发生,筋惕肉瞤,这个我也想他不是,这个他说的是由于咳喘相当厉害,发作起来,同时发烧怕冷身体痛疼,目泣自出,他咳喘的厉害是身体动的。咳喘这个病咱们在临床上经常见着,并不是那个水气在那个水气动经,身为振振摇,不是那个。这种病怎么叫伏饮呢?平时不显,可一发作他显了,所以有这种情况就像支饮似的,所以叫伏饮,伏饮者潜伏,他这个平时伏潜的像好人一样,他也别感冒,别到冷的季节,这个在临床上很多,到时候能诱发的发作,一发作连同外感到痰饮的症侯必重,像他刚才所说的。

所以这个饮呀在这块说,很明显平时也是能看的着的叫留饮,平时不显的叫伏饮。所以用的字眼也不一样,他说“膈上病痰”换言之膈上有痰病,但平时不显,一发作起来满喘咳吐,发热恶寒,背痛腰疼,目泣自出,身瞤动也相当剧烈,那么这个叫伏饮,伏饮的意思就是平时潜伏,这个病很多。这都是根据饮有四,然后说影响到五脏的症侯,也可以说水在五脏,这么样来看。另外呢,不但这样,水在哪哪就是一定有症侯的。总而言之离不开这四种饮,就这四种饮,他反反复复的,你这么观察也行那么观察也行。你说那个留饮,在胁下,那也可以,那就是悬饮。然后他又把那个饮呀,有留饮,咱们看到当时一眼看的到的水饮;一种平时他没有,他受了风寒之邪了才发作,咱们就说外邪内饮这套东西,这个发作起来非常之凶,所以这个伏饮古人也就这么说,这外饮所在地方非常的深,平常不显,这都是想象的说法了,我们知道就是饮在这潜伏着。底下继续讲,这个饮的来头也是不一样的。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这个“病人”指得的伤寒病,他这个书伤寒杂病论嘛,都是大病,大病胃都不好,胃未整个恢复,虽然欲饮水,可以稍稍与饮之嘛,在伤寒论都讲很多,依法救之,你给他一点一点喝,你别大灌,以水灌之必喘,多喝水也要喘的。“饮水要多,必暴喘满”因为他胃不消化,不像好人那个胃,饮多少都在胃里堵着,在这搁着呢,压迫横膈膜就满,首先心下那满,压迫横膈膜阻碍呼吸他就要喘。病人如果喝水一次喝多了,必暴喘满,要发生这种情况的,这种情况是什么呢?就是痰饮病嘛。“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食少,还是食欲不振,胃里消化不良。假设食少饮多的人,这个饮也会有流到胃里头去,他因为食少,这个胃还是弱了,弱了不但消化不了谷,水也不消化。所以水停在心下,停在胃里的话,如果厉害话,甚者则悸,就影响到心脏了,心要跳。“微者短气”顶轻了也是要阻碍呼吸而短气。这个在仲景的书里常引用这个症侯,短气呀,少气呀,全是有水饮,我们以前讲也是这么讲的罗。在胃里有停水他短气,这是微者,厉害的就要心跳,所以心脏跳多有水饮的关系,所以水在心,筑筑然跳动,心跳的非常厉害。他说这个食少饮多呀,可以发生两种情况,如果停水多那就是甚,甚者会怎么的呢?就要心悸,轻的话,他即是水停在心下了他要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这个弦脉,主寒主饮、主水饮、主痛、少阳脉,都是弦,一个脉主多种。一般来说,这个饮脉弦,这个弦呀限于一只手,大概右手多,这什么道理,水属于气分。瘀血症,你们可以体会,凡是血症,他这脉不正常的现象都限于左边,不但脉限于左手,而且部位也在左边,咱们讲桃核承气,少腹积结,也偏左边,这个你们到这个病可以按一按遇,这个小腹积结的部位也偏左边,这是古人的经验。据我观察,还是心脏在左边的关系,他这个血分大概都偏于左,气分偏于右。这水属于气分,不是血分,所以在仲景的书管他叫阳气,气属阳,血属阴,所以关于津液,他叫阳气,这与后世看法不一样,所以拿后世注.伤寒金匮.常会搞错。所以他现偏弦,如果两个手都是呢,大概都是寒,为什么寒呢?都由于下之冲虚生寒,那么他在这地方说,也是下的这个水。水饮有下之症侯,可不能遇到有水饮就吃泻药,像十枣汤也下水了,后头讲很多,不应该下要下,不仅一只手弦了两手都弦了,就变成虚寒的状态。所以他是个倒装句,本来他应该这样的,脉偏弦这是饮,脉双弦搁后头就好了,这是寒。为什么变成这样呢,就由于大下后其虚,大下后容易发生虚,虚极生寒嘛。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一般的饮是多弦,但肺饮不弦,这个可以看出来,咱刚才讲的都属于肺饮,肺饮都有外邪的关系,他都是咳逆吐涎沫等等,都有外邪的关系。所以他就是浮而不弦了,但苦喘而短气,他怕你不明白,苦喘短气都是有外邪的关系。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支饮与肺饮一个,咱们头前也讲,反复他讲,这个支饮也喘而不能卧,这不还是内饮外邪嘛,加上再短气,他这个脉和肺也一样,他就是肺饮嘛也有外邪,他也不弦。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都是另一节另一节,不是一大块,他这个书都在一起了。病痰饮者,指头一个四饮不有个痰饮嘛。是痰饮都由于胃虚,胃虚才停饮,胃要好他不停饮,所以痰饮大概都是胃不好,所以他停饮,饮是性寒了,再虚,所以当以温药和之。痰饮不能随便吃泻药吧,应该以温药和之,这是原则上的。刚才差不多都用温药,想法调理胃,胃不好痰饮好不了。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朮甘汤主之。这个方子咱们讲过了。心下有痰饮,就是胃中有水饮了,胸胁支满。他这个胃有饮呀,都是胃虚,这个寒饮乘着胃虚都往这上来,人感觉胸胁支满,从下往上谓之支,就是咱们感觉逆满。水往上冲呢,人脑袋就晕,目眩,就是头晕,眼花缭乱,就是弦晕。苓桂朮甘汤主之。这是我们常用的,为什么搁苓桂朮甘汤呢?这主要是胃虚,这气从下往上冲,所以桂枝甘草治气上冲,另外加上苓朮使水从小便走就得了,这也是所谓温和之法了,这药你看哪有寒药,都是温。这就根据痰饮上来的,这个在心下部位属胃,也是痰饮的一种了。苓桂朮甘汤咱不生疏,这个在伤寒论里讲过了,它主要治胃水,胃有水就容易目眩、头晕呀,所以用这个药大概都有茯苓术,这个茯苓术都治头晕头眩,治心悸,尤其茯苓治心悸,也治头晕,但没有术和泽泻治晕更好。那么这个方子呢,茯苓、桂枝、白朮、甘草,重用茯苓四两,桂枝、白朮各三两,甘草二两。这个方子呢就是降气冲、利小便,水你给找出路了,大概这个痰饮都由小便利之,另外搁温中健胃的药,你得看情形了。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短气有微饮”你看这句话,我们头前那个,“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这句话就根据那个,短气有微饮呐,这个短气不厉害,他不是甚者则悸,要是心悸那厉害,只是短气不过有微饮而已,根据那个来的。所以他这个书你各方面都得好好看,没有他那个句话这个不好解释,解释起来费劲,他就是根据那句话来的。所以那个饮呐,应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就咱上面说的,利其小便而去其微饮就可以。肾气丸亦主之,肾气丸也利小便。对于利小便,去微饮的作用,这两个方子相同的,但两个方子应用不相同。

苓桂朮甘汤治的是实证,肾气丸是虚证,我们用的时候还要详细分这个证的虚实,该用哪个用方子用哪个方子,名有不同的症侯。这个肾气丸也讲很多了,那个少妇不淫,小便频数呀,他也有治小便不利的时候,渴,饮多少小便多少啊,这个情形大概都属肾气丸;苓桂朮甘汤没有,苓桂朮甘汤他是气冲。而根据药物来分析,肾气丸以地黄为主,大量用地黄,主有热寒之象;苓桂朮甘汤没有。所以我们在用药,虽然他提两个方剂,他就利小便去微饮这个作用都有,用的时候还是要选一个适应的方剂,该用哪个用哪个,他这个书全是这样。所以我们对这个方剂必须弄清楚。苓桂朮甘汤,他这个目眩头晕在肾气丸上很少,他没有术,术治胃停水的,他那个决不治胃停水,为什么呢?大量生地、胃有停水吃那个不行。这两个方剂详细分,应用的并不是一样,就利小便去微饮的作用相同,该用哪个方子用哪个方子就有效,用错了,不但没效,就有害,哪个方剂都如此的。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病者脉伏”咱们说脉沉为有水,这个伏是沉更厉害,这个水更重。古人说这个脉伏,你推动这个脉管才能摸到,足见他沉的更厉害,沉而且也是微细这个脉,这个饮最重了他脉伏。“其人欲自利”这个人希望泻下来点好呢,而“利反快”虽然下利,反到畅快,不苦于下利,也就是说这个人脉伏、下利,但下利他高兴,一下利他感觉舒服。利反快,一下利的时候感觉心中畅快。“虽利,心下续坚满”可虽然他老这么下利,心下续坚满...,像石头那么硬,一般...,所以水要真结了,更硬的很,他不是水的本身,他那块组织起了这种的症侯。这就是水要出去,所以生理上反应也有这个,下利,利反快,但虽然下利,心下续坚,还是坚、还是满,一点都不减轻。这就是留饮不去,在哪不去?就是在心下不去。“欲去故也”这块有留饮不去,所以这个病的机转上看出这个问题,在人的身体的本能上打算把他驱逐出去,所以下利,但是自然良能他达不到,虽然下利了还是那个满法,就是欲去而不能自去,就这个道理,这个挺好,所以怎么样呢?所以干脆下水,他用这个甘遂半夏汤主之,甘遂就下水的力量相当凶了,咱们在陷胸汤时讲过了。这个方子用起来呀,不过他有个相反的药,甘遂不能根甘草搁一起,他给搁一起去了,但是他用蜜解,蜜解药毒。这个方子不是可以用甘草,因为这个病挺急迫,心下老这么坚满,他有个急迫情况跟着,所以甘草应该用,这个方子我倒用过,一点不药人。我用他治过一个肝癌,他这个腹水用这个药真好使,可这个人终究是死了,但活了挺长期间。甘遂半夏,半夏下气也利水,甘遂下水是没问题,两个搁一起呢就治心下坚满。

芍药甘草是治腹挛痛的,脚挛急不是芍药甘草汤嘛,他这个上面这么坚满,他这个肚子也要发挛急,其码要拘急,所以他用芍药,或者他也痛。假若心下坚满,二便不利,腹较挛急,拿手按也有抵抗,这个方子可用。不必痛了,痛更是芍药证。芍药这个药咱们说它有收敛,但古人说他利水,这在临床上没有很好体会,可我们治下利呀都用芍药。一是治腹痛,二是说芍药于下利有好处,可能是去水分。那么在一般利尿药里面搁它很少,由于这些矛盾看法,我们不敢确定它是一个利尿药,它治腹痛治胀满是肯定的,它这芍药在这块用主要治腹胀感、发挛急、腹急,同时上面是心下坚满,它用这个半夏甘遂,这是可用的,这我敢负责任,不会有什么中毒现象,我用过嘛,挺好使,只要是二便不利。可是甘遂在临床上应用,它是毒药,对于咱们一般的肝病的有腹水啊,顶好不用它,迫不得已,我们用的时候,对扶正的药要加的,那十枣汤就是,大枣大量用可以,但凡不用它,还是不用好。以为治病把胃气治坏了,再有腹水那非死不可,那活不了,甘遂这个药猛劲的泻下药,有毒,对肝更不好,虽然书上提到这个,他说的这个像肝硬变肝腹水,心下坚满,肝硬变水你看吧,尤其上腹部他往外,他特别硬而满,还老是那样子,还不见消。也就因为这个,肝癌腹水我给使上了,那个效果还是相当好的。后来我再没用它,因为这方子开了,药房他不给你抓,甘遂反半夏,十八反都知道,你还得下注角,不然的话他不给抓。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我认为这两句话有问题的。脉浮而细滑,这个伤饮就是没到水饮的程度,就是咱们伤食了,仅仅伤于饮,这个人饮得多,尤其为水所伤,但没达到水饮的程度。所以脉浮而细滑,这个细滑,就是水分多了,血液不会多了,所以血少脉细,但这个滑呢,血液里水分多他也滑呀。所以说这个是伤饮,脉浮而细滑,这还有情可原,但这也不一定,不是脉浮而细滑就得伤饮,不能这么看。底下这个更成问题了,“脉弦数,有寒饮”脉弦数其码就不对,脉弦数是个热象。别看脉弦有时主寒,但主寒它是寒实,那么他这个是太过的脉象,他与数配在一起大多都是热,脉弦数者风发也,咱们讲的疟病都有的,那时怎么能有寒饮,所以这个我认为是个错误。而且“冬夏难治”让人不可解。拿脉定证也不是张仲景的说法,这恐怕也是后人涂的。底下这个正段,说十枣汤证。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这是正证,上边那两句话可能从哪错搁在这,不好解释,咱们先搁在这留以后再研究,我看它有问题。脉沉,胃有水了,弦者主痛,这个弦脉呀,咱们讲那个小建中汤证,它那个脉弦,它一方面主少阳,一方面主里急而痛,少腹急痛,腹急痛脉也弦。“弦引内痛”这个牵引痛,脉也弦,不是说脉沉在里,脉弦主水,注家都这么注的我看不是这样的,一个脉沉就够了,脉沉就是有水饮,脉沉当责有水嘛,那么弦呢就是主痛,所以底下跟了个“弦引内痛”就像我上面说的悬饮症侯,那就用十枣汤没错。十枣汤虽然看着挺剧烈,甘遂大戟芫花这三药都是下水的竣药,也都有毒,但配伍的方法非常的好,那么把这个三味药,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肥的大的,肥大枣不是那个小枣了,肥大枣十枚分量也不轻了。取八合,先把这个枣煮了,用一升五合的水,就是一碗半水现在,煮剩八合,剩了一半了,把这个滓子去了,然后把那个药末搁里面,强人搁一钱匕,这个药末,羸人可搁半钱。“平旦温服之”平旦就是一早,“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不让你一天一直吃,所以这个药剧烈,那么这天早上吃,吃了它不下,药还是不及病,第二天再稍加点。

吃毒药应该这样的,这个地方都好,古人对于慎重的地方值得学习,不要一下子给人弄多少,当时治坏了就傻眼了,一点点增加。“得快下后,糜粥自养”不要连着吃了,就要喝稀粥,胃因下也受了伤了,这是原书上。我就因为这个,我把这个大枣加大量,大枣我用过一斤,就咱们市斤,其码也要用半斤,我也不是搁药末子,我把几味药呀也都搁二三钱重,三钱也搁过,二钱也搁过,都行。大枣多,要拿大锅,沙锅了。一斤大枣也这么吃,搁大沙锅,小沙锅搁不下,要那个枣不要有虫子的,好好挑挑,要把枣煮到什么份上呢,煮烂熟,枣核枣皮都不要了,就留汤,这个汤很多了,连枣肉都搁里面,然后把药下里头,煎这么一会,把这个药捞出来也不要了,就这么的拿枣汤子当饮,一会少吃点一会少点,一下了就不要吃。这个非常好,肝炎腹水我也这么用,太顽固的,一般药不行了我怎么用,这个病人没伤,吃来吃去,他这个肚皮发皱纹了,一发皱纹就要好了。很好,尤其胸水最好使,他不是治悬饮吗,这饮在上头,尤其胸水十分有效,这我用了多少次了,所以本来是个毒药,因为他大量用枣没问题的。像现在我们用6克,一个药搁6克,问题不大的,先把大枣弄好了,把它搁里头,煎一会把药捞出去扔了,我治几个都挺好。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病溢饮者,就有表证这个,水饮流到四肢,当汗出不汗出,他就有表证了。他自己不出汗,当大夫得让他出汗,他表证啊,所以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起这个作用,发汗去水气,小青龙汤也有这个作用,但这两个方剂应用也不一样的。大青龙汤这个药,他不汗出而烦燥,它有石膏,其码他口舌要干,而且恶寒相当厉害,大青龙汤恶寒相当厉害,脉浮紧,他这个口干甚至渴,它有大量石膏。小青龙汤则不然了,他不渴,口舌也不干,口舌干就不敢那么用热药了,口舌也不干,他有些肺痿状态,咳嗽喘息等等的,身上也浮肿,也有外感的,就要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所以这两个药,在发汗,去在表水气的作用相同,可是两个方子适用的症侯是截然不同,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该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该用大青龙汤有小青龙汤不行。大青龙汤,咱讲过的是麻黄汤和越婢汤合方,什么是越婢汤?越婢汤就是麻黄、生姜、大枣、甘草、石膏,这就是越婢汤。麻黄汤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就是麻黄汤。所以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论的非常的好,他说伤寒中风,他本来就是伤寒,写个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应该汗出,他不汗出,脉浮紧,烦躁身疼痛,而烦燥,他就是根据越婢汤来的,越婢汤这个药,它是治汗出的,“续自汗出”嘛。越婢汤治什么的?咱后面有的,它治水气,风水,发水气的。那么本来应该吃越婢汤,尤其是治水气,但是他没汗,越婢汤得有汗,没汗这能不能用,他没汗,所以搁麻黄汤一起。这也就是越婢汤应该出汗而不汗出,这个人发烦燥,这才能用大青龙汤,所以这地方我在讲.伤寒论.时讲的很清楚,讲的时间也很多,可以看看以前的讲稿。一般的注家不是这么说罗,这是呀又有中风证,又有伤寒证,营卫两伤,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两伤,这个扯的了,这个不是的。这个与麻黄汤不一样,虽然在症侯上一样,脉浮紧,身疼痛,发烧怕冷,但是烦燥,麻黄汤他是不汗出他不烦燥,这个本来应该汗出而不得汗出的烦燥。所以他原文呀,字句用的相当的好,这个方子发汗非常的重,因为麻黄的用量相当的大,麻黄又配伍了桂枝到一起,这是个大发汗药,可是麻黄与石膏配伍一起它治汗出,方才说的越婢汤,他和石膏配一起,他无汗加上麻黄了,搁上桂枝了,搁上桂枝这麻黄要大出汗,虽然有石膏他还是要出汗的,因为麻黄的量非常大,那个人身上感觉特别恶寒,这个恶寒比麻黄汤的恶寒厉害。

我头两天感冒就吃这个方子,没有那么怕冷的了,我就吃一回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挺好使,发水气它也好。发水气也必须有大青龙汤证,没有大青龙汤证不行,其码他没有汗,口舌干,发烦躁,这都得有的,甚至于身上疼。那么小青龙汤呢?身上疼,发热恶寒这都有的,但药非常的微,他决不口舌干燥,更不能渴,所以这两个方剂必须要分清。底下这个小青龙汤,这个麻黄用量非常少了,才三两了,大青龙汤一半,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主要它治水气是治的,可是它治咳喘,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这都是祛痰下气定喘治咳的药,有这一系列问题,当然用小青龙汤的。它这个发汗没有大青龙汤发汗的厉害,麻黄用的少了,但这个药可是偏温,真正有热的一吃这个就坏,咱治喘也是的,假设真正邪热特别重,你吃这个药他能够吐血的,这个大家要注意。如果他烦躁那你千万不要吃它,吃它也得加石膏,小青龙汤烦燥症要加石膏的,不然的话,尤其治溢饮不如大青龙汤。所以他提出两个方剂都是以第一个为主的,虽然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这个溢饮以大青汤为多,也有小青龙,不是没有,所以他说也主之。上前那个苓桂朮甘汤和肾气丸,因为这个痰饮,头前那个,苓桂朮甘汤多,肾气丸证少,所以他把苓桂朮甘汤搁前头,但是去微饮利小便这两个方剂作用还是通的,有肾气丸证的当然还得用肾气丸。今天咱们讲到这吧,这一章太大,和头前讲的“痉湿暍”那个湿,湿、饮、水气都是一个东西,都是水,那么他分成三章。分三章这个湿专门对湿庳、风湿相搏的关节痛,搁在湿里;关于浮肿的这类病,或里头肿,大概都搁在水气篇里;那么这个限于痰饮、咳嗽。这些东西都是一个,那么这一点在咱们中医里还是一个发现,西医不管你痰饮不痰饮,他也不注意这个,可这个我认为这很重要的事。中医有这么几项,这个水(水气)、食(宿食)、再就是瘀血,这三个问题是所谓有病的主要原因。西医是注重病原体了,有什么病有什么病菌,假设人身体根本没毛病,不容易传染的,这毛病哪来的?就是吃,再一个就是不注意卫生,跌扑等等的,受外伤形成的淤血了,遗传的更不用说了,有这些的关系,像我们讲的伏饮,你身上潜伏到水、食或者有淤血,再外头有传染病就危险。这个很符合辨证法,外因通过内因嘛。你看病菌还是外因,你身体真好,那个病菌在你身体繁殖不了,所以你身体不好在哪呢?

所以古人呐,咱们研究的中医,这几个都是大分量,如水、食,中医的泻下药也多,利尿药也多,这里头大家要研究都能研究出点东西,淤血,中医重视的阴虚,还是血上毛病。这都不是外来的,就是身体上的有了这些东西潜伏,减弱身体的抵抗力,外界的东西才能在你身上,有他合适土壤他才能生根,古人有句话“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那挺好的一个木头他不会生虫子的。我认为这是中医的一个很独到的发现,现在西医不注重这些。仅管谈血管栓塞,对血栓的形成他不像中医的看法,对于瘀血证他更不听,但中医在这方面有些很宝贵的东西。像我说的水气,由于这个湿、饮、水气这三章,把集中看一下,看这水气在人身上会有哪一些症侯的发现,把他整理一下不是很好的文章吗?还是挺有用,瘀血也是,瘀血后头还有,尤其妇科全是,所以这几章我讲的较细致一些,还是挺重要。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现在开始说关于支饮的问题,这一段就是。“膈间支饮”者,这个支饮本来是胃停水,他向上冲逆,膈间支饮就是胃停水冲逆于膈,所以叫膈间支饮。究竟这个饮并不在膈,这个膈就指胸膈膜,由于胃里水饮往上冲逆于膈,所以叫膈间支饮。“其人喘满”这个水从下往上,压迫横膈膜,涉及到肺,既感觉胸满,也喘。“心下痞坚”是两层意思,一方面说的是心下痞硬,他是个人参证了,胃虚,凡是有水饮的多有胃虚的,坚比硬还尤其甚;一方面心下痞硬,同时有水结在里头,我们后头就讲了水气病就有了,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水饮结的厉害,更厉害,坚硬。这个心下痞坚就有这两个问题,一个由于胃虚而心下痞硬,同时又有水结的关系,所以他搁个心下痞坚。“面色黧黑”黧就是黑赫色,再加上黄。黑,面色发黧黑这是水质色,内里有水饮,面色常黧黑。“其脉沉紧”诊这个脉呢,紧本来主实也主寒,和弦脉一样,也主饮,但这个主饮偏于实,就症侯上说偏于实,所以紧和弦都是太过的脉。“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就上面所说的,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这全是支饮所作,这个病已经有几十天了,这个医吐下都不好。“木防己汤主之”应该有木防己汤主之,木防己汤在后头有,后头我们再解释。“虚者即愈”如果吃这个药,这个病偏虚,那么吃了就好。“实者三日复发”如果实,当时也能好,三日后一定复发,再吃这药就不好了,应该原方子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加茯苓去水加芒硝去实。我们看看木防己汤,你看这里面人参大量的用,人参搁四两,他就是心下痞硬,由于胃虚停水,水往上冲逆,所以膈间有支饮。另外桂枝治气冲,他往上冲逆,所以桂枝降气冲逆,不让他往上。另外木防己汤去水的,木防己这个药去水相当有力量,大量的用他能通利二便。石膏这个药不只是解热,我们常用以为解热,他能稀薄这个痰,心下痞坚,水解的相当深,他能稀薄这个痰,这是第一;第二它也治喘满,看.神农本草.就有,石膏也治喘满。

这个方子主要治水饮,心下痞坚和喘满是一个主要症侯,没有喘满、心下痞坚用这个药是没有作用的,中医治病就讲辨证。这一章讲的相当细,同是水饮,就支饮说吧不用讲头前,支饮的症侯不同,拿西医观点说有水饮,水饮是病因,去水饮不就治好病了吗?不行。他有什么症侯,得以什么征候来解决水饮问题。这个喘满、心下痞坚,你可用这个药,这个药也去水饮的,得根据这个情况才能治,否则有害无益,这是一个。这个方子特别好使,所以我们只要“其人喘满,心下痞坚”像心脏性的水肿都可以治,不过你得有这个症侯,没有这个症侯,不是遇到水饮用这个药,那不行的。一般这个支饮影响到喘满、心下痞坚有这个现象,就可以用这个药,这个药常用最好使了,药也简。那么如果实,实就是大便秘结了,里头实,下不去,光用这个去水去不掉,降冲气可以降,但水去不了,还得加茯苓以利水,加强去水的作用,同时芒硝以泻之。这两个方子本来是一个方子,所以用这个方子时候,如果这个人有心悸、心烦,可以加茯苓,茯苓后头有他的作用,大便再秘结可以加芒硝,这两个方子可合一起用,这所谓一方二法了,这是第一个,讲的是支饮了。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这也是支饮,支饮就用木防己治吧,这个就不行。这个“苦冒眩”冒者就是脑袋沉,如带个重东西似的。眩者,眩晕,头晕目眩嘛。这个也是支饮造成的,就根据这种情形而来去饮。他用的泽泻汤,泽泻是个甘寒的药,入胃,他去胃水。这个术更是了,咱们现在常说术健脾,就健胃,治胃里有停水最好了。那么是治脑袋眩晕水饮所作,大概利水的药有三种药,以泽泻最有力量,但泽泻性偏寒,如果病并不是那么有热,还得配伍术,术是个辛温的药,苦温,去胃水,也治头晕治头冒,所以这两个药配伍起来,对于这个苦冒眩者,以冒眩为苦那是相当厉害。再有一个药,茯苓也治,但茯苓治眩方面,不如这两个药有力量,它治心悸,这两个药都不能治,后头要有的。所以中医治病不是有水饮去水饮就行,你看这个就知道了,读这个书非要在这下手不可。同是治水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用那个方子(木防己汤),用这个方子(泽泻汤)决不行,那个方子治什么?治水饮,也去水饮嘛;这个方子也不二例,也去水饮,可是苦冒眩,非有这个不可。所以仲景这个书,咱们研究古人的所谓经方法律甚严,我们唯独在这上面才能治病,现在辨证只是辨个水饮去饮就行了,那治不了病,你看到什么情形,我还没讲完呢,底下再看。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这个支饮它是里实,饮不往下,气不下去往上去,支饮本来就往上,它明显胸满,那么这个你用上面的方子也不行。厚朴、枳实这个药,咱都说它消胀,它是消食,也治停食也治停水,消食、水的这种胀满。那么这个证属实,大便又不通,你得加大黄,这个就是小承气汤,他把这个厚朴枳实加量。这里有个问题,大黄的量重,我们要用可不能这样用。看看这个方剂,一剂是两副药,匀两次,古人的一两合现在三钱,你们看六两,三六一两八,一两八除二那得九钱,我的天,九钱给人吃那不得泻稀拉糊涂,所以古人的这个方剂有些地方恐怕是有错误,所以我们用这个方子,厚朴、枳实量大点没问题,大黄顶多用10g,三钱,6g就满好,决坏不了事,你要照这个分量用可是成问题的,一次9钱,三九27克太重一些,所以读古人书你不要死于句下,他这也许是个错误。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这个就是逆反的太厉害了,痰饮压迫这个肺,这个也不能当小半夏汤去痰,得用葶苈。古人用葶苈,头前讲那个十枣汤,芫花、大戟、甘遂都是下水的药,各个用法还是不一样,这个葶苈治上面,治所谓肺水了。这个水影响到肺,这时候下水用葶苈,甘遂、大戟芫花全不行,可也都是去胸这的水,它(葶苈)特别在上,所以在肺痿里也提到了葶苈大枣泻肺汤了。“支饮不得息”不得息者就是呼吸困难。这个得赶紧用葶苈大枣泻其肺,泻肺就是泻肺里水、痰了。葶苈也是治水,也不是治旁的,但是他是不得息了又是不同了,与小半夏治呕,你若用葶苈大枣泻肺那不行,真不行这很清楚。我们辨证既要辨病怎么来的,同时就他反应的证侯而来适应这个病来治疗,你就这个水饮,水饮反应的证侯不同,根据证侯去水饮的方法来用去水饮的药物,中医就又好学又不好学,这个地方非常细,只有从这下手,在临床上才能更好治病。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呕家,胃有停水人要吐,尤其支饮,它往上冲逆人就要吐,吐出来胃就干了,他就要渴,所以说“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要是渴的话呕就要好的,这是按一般的停饮的呕吐说法。“今反不渴”这个他呕吐之后,也渴,渴完了一会他就不渴了,那就是有支饮,这个饮啊随吐随聚,他这个饮从下往上支上。这赶紧得吃药,小半夏汤。你看这方药又变了,半夏、生姜都去饮,咱们说生姜伤寒去饮,半夏是降逆去饮,也都是去水的。你看因呕的水饮,治咳满的法子就不行,还是这个水饮,可这药还是去水。所以这一章讲的最细,我们必须理解到这个地方,这个书才有用,那么我们才会治病,痰饮这样其它病全是这样的,不是逮一个因素就能把这病治了。所以中医与西医不一样,西医把这个病名掌握住就这么治,好不好,不是当大夫的责任,中医不行。有水饮治水饮不错吧,不错不行,他呕不是咳,那你治那个咳,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有害,所以还得细辨。所以中药,不是去水饮的药就能治好水饮的病,旁的病都是。这得用小半夏汤。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这就是我们头前讲的“昔盛今瘦”那种痰饮了。饮这个水呀,都走于肠间,他不生津液而充形体,所以人瘦,同时口舌干燥,他没有津液。那么这个水都在肠子里,这个人肚子非胀不可,“此肠间有水气”这个指上边痰饮那一条,“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同是水饮,水饮的部位不同也不能一样的治疗。他这个在肚子,所以这个方子有治腹水的机会,如果大便干、腹胀满的厉害,这个方子我都用了,这个方子挺好使挺好使的。己椒苈黄丸这个方子,防己、椒目、葶苈全是利尿助水的药物,与大黄一起使之泻下力量从大便而去了。大黄不仅利大便也利小便,所以吃大黄的尿特别黄,因他有利小便的作用。这个方子挺好,一般的实证,无论什么腹水,都有用的机会,用这个一点害处都没有。我竟用汤药,他这是等分的,我们用就用各10g就行,大黄可酌量,这个燥结厉害也可以用10g,轻的减其量6g就行。原书上是丸剂,如梧子大,很小了,“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一天才吃三丸,可稍增,逐渐增加。古人以知为度了,大便通利了不要再加。冲他用这个丸药是个慢性病,所以他要缓治,在临床上根据他的病情了,他若慢性病用丸药也未尝不可了。底下这个“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这是胡说了,所以他这个加味大多都是错了。口中有津液怎么还能渴呢?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个药吃了,慢慢口中有津液,那就是恢复了,渴者,原方不只口舌渴者,再渴加芒硝,这也用不着,芒硝当然是去热。我认为这还是后人搞的,“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没法解释,不要它。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这个辨证更细了。“卒呕吐”卒然间呕吐,有水饮呕吐,前面有小半夏汤。“心下痞”停水也心下痞。“膈间有水”根上面一样,胃里停水往上冲逆,冲逆于膈间。底下加茯苓的药,“眩悸者”都是去水的药,茯苓治心悸,同时方才讲的泽泻汤,“苦冒眩”茯苓也治眩,但不如那两味药(白术、泽泻)治眩更为有效,但那两味药不治悸,这个既眩又悸他用茯苓合适了。你们看看,小半夏加茯苓汤与小半夏汤就这么点出入,中医的方剂细微的很呐,经方是这样子,后世的方子就没有这些,你也看不出来这些,这都细透了。是不是心悸就得用茯苓啊?得水饮。

炙甘草汤也治心悸,那是血虚,血少不得养心的心悸,那得用补药。所以一个证侯不足以说明能用一种方药,如果水饮的这种心悸那肯定是茯苓证,所以说辨证用药是最要紧不过的了,可现在呢,这个不讲也久了,现在一般治病啊,能想到这么细的人他不会不治病。所以古人讲用药丝丝入扣,即此之谓也。你要用小半夏汤,这心悸绝去不了,治一半丢一半,但坏不了,大致方向是对的。就是小半夏汤,半夏、生姜两味药,加上茯苓。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假令瘦人”这也是头前的痰饮了,昔盛今瘦,所以水都在肠胃里,他不旁布津液,所以组织里缺少水,所以他瘦。“脐下有悸”水之动,他也根据部位的,...,所以他这个悸限于脐下。“吐涎沫”就是胃也有水,水也是往上冲。“而癫眩”癫,癫痫的癫;眩,是眩冒。这个说什么呢?这就说羊癫疯,一方面吐沫子,一方面眩冒、晕冒。这是由水造成的,“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五苓散这个利水药相当的重,他把群药聚集一起了,泽泻、猪苓、茯苓、白朮。这里面治眩治悸的都有,泽泻、白朮治眩,茯苓治悸。猪苓这个利尿药相当有力了,但是他是治渴,泽泻也治渴,泽泻甘寒的药。另外桂枝治气冲,吐涎沫,影响头晕都是水气往上有冲逆,刺激脑,受水气刺激,他才眩晕。桂枝降气冲,还有诸药利水,所以这个水很容易去了。我们对癫痫有五苓散证,这我也治过,一个小孩还是我亲戚,我就用这个整个治好了,从小隔些日子就上抽,还吐涎沫。他们旁的书给改了,癫改巅,说上面晕,还能脚底晕?.医宗金鉴.改的改错了,他就没遇过这种病,我遇到这种病,拿这个药治真有效。这个癫痫不一定都是水,瘀血其它问题都有的,如果是水这水从哪来看的?一个眩,一个悸,脐下悸,这些都是水饮所作。所以这一篇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水饮作出的特殊症侯。古人有句话,怪病当问水,这水在人身上产生的证侯反应相当的多,象头前一气到这,多少症侯?这都是水饮的特殊。可是症侯不同,去水饮用药不同,整个方剂也不同。所以这一章大家好好读读,对方剂的应用,自己也能看出来,细致的很。

用五苓散,常用的方子,.伤寒论.讲过了。这里不仅讲支饮了,也讲两条痰饮,像五苓散是痰饮。到这关于水饮的概要都有了,在这林亿他们在校对的时候,又从外面增加方子,叫附方。这个附方挺好,.外台.茯苓饮,这个方子见于.外台.,在.外台.里面有很多经方,据说都是张仲景方子,但是在他的书里没有,但在旁的收集方药的书里看得到,这个茯苓饮就是其中之一。.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这些话大概就是.外台.作者写的,总而言之,就是心胸中有痰饮,有停痰畜水。“自吐出水后”他恶心呕吐,吐的大概都是水;这时“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这句话也有问题,心胸间由于水吐出去了,所以他虚,气满,总言之,应该是一句话“心胸间虚气满”。吐后了水还往上攻,还继续有水气发满的情况,因此不能吃东西。这个方子作用呢?能够去痰饮令能食,胃喜燥不喜湿,胃虚容易停水停食,停水停食也影响胃不能吃东西。这个方子能健胃进食去水,它起这个作用,所以这个方子我们常用,一般胃病常有这个情况,胃也比较虚。这里有人参,一般总有心下痞硬情况。同时去虚气满,橘皮用量很少,橘皮二两半,还没生姜和其它药分量用的多,这个方子我们在临床上随便加减来用,橘皮治一般的不能吃东西,有胃病,甚至打嗝、嗳气,可以把橘皮加量。我们后头,到呕吐哕那一章里关于橘皮应用说的非常清楚,橘皮的量有时候用的很重很重。所以橘皮二两半,我们一般根据他这个吐水,吐完不爱吃东西,感觉疼闷胀饱,用这个分量也行的。如果真的胀满厉害,发闭塞,再打嗝、嗳气等,这个橘皮可加量。同时恶心厉害,总而言之还要加小半夏汤,加上半夏,根据上面讲的,凡是呕吐水呀,去水总是半夏生姜好,所以它这个方子里没有半夏。人要呕、再有哕逆、或者嗳气,不但橘皮加量还要加半夏更好使一些。我们一般治胃病,胃虚停食停饮,甚至造成的胃疼痛都好使,这个方子虽然是林亿他们收集来的,这方子还挺有用的。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悬饮固然是疼,这个悬饮也有致咳的,“咳家其脉弦”弦,弦主少阳部位,悬饮他脉也弦,这里的是属于弦饮的情况。这种咳,水在肺了,是支饮了,这一段既有支饮同时也有悬饮,这时候赶紧去水,十枣汤主之。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根据上面来的,有支饮家,这个“咳烦”烦咳一样了,就是频繁咳嗽发作了,这属于支饮。“胸中痛”还是悬饮。这是承着上面来的,那么这个很重,所以我们治痰饮这个咳嗽,要有胸中痛这种饮都较之重。不突然间死去的话,虽然一百日甚至一年病不好的话,还得用十枣汤。假设支饮牵连到悬饮而咳逆的话,非得用十枣汤去饮不可。这对痰饮咳嗽,专讲咳嗽。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不光讲痰饮的咳嗽,这人咳嗽几年了,“其脉弱者可治;”咳嗽几年了人是虚了,这个脉应该弱,但脉弱病也没进展,这病气也是比较衰,所以脉只是弱而已,这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治。“实大数者死”这所谓痨病就怕遇这个脉,实大数,新得的病不怕这个脉,久病人虚,脉反而实大数说明这个病太甚,人虚病甚,正不胜病,那人非死不可。这个就一般说的,不但咳嗽病如此,其它病也如此。假如一个慢性病,多少年了,脉虚不怕,甚至脉似有似无都不怕,人应该虚,病没有其它进展自然就是那种脉,这个想法补救还都有法可守,就怕实,实大数,太虚病人你攻不行啊,一攻就死了,身体机能胜不了这个病,病已经胜过人体的生气了,所以非死不可。“其脉虚者”就是指其脉弱者可以治这种病人来谈的。“必苦冒”他这书不好读的就在这,这是个倒装句,如果其脉虚者,这个人要是水饮的话一定苦冒,这头前讲过苦冒弦嘛,指久咳宿嗽,如果是支饮,支饮的脉可是虚可治,如果是饮的话,要是支饮就一定的苦冒,“必”字倒装句,不是水饮的不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为什么苦冒呢?就是有水饮在里面他一定要苦冒的,那就在治水饮的方法里找问题吧,就能治疗的。它是承上启下的一段,是给底下说的。底下那个又讲小青龙汤了。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这个就是有支饮人了。平时不显,风寒所诱发它就来了,一来了,在伤寒中讲的心下有水气,或咳或喘等等这些病,甚至于“咳逆倚息不得卧”那么人凭倚而起,但一躺下不行,这个水饮躺下更往上压迫。这在临床上遇到太多,他平时不显,遭受受外感了,外邪内饮,这就发生小青龙汤证。这是简文了,没写太详细,小青龙汤讲很多了。根据上面久咳数岁,这也举个例子,下面全是,不一定得用这个方子了。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服青龙汤下后,上面说的咳逆倚息不得卧这类情况好转,下之后病就已,他是这个意思。可他这个反应呢,虽然口燥,吃小青龙汤一种至验,在.伤寒论.里有,小青龙汤证里有痰饮本来不渴,吃小青龙汤之后,渴者烦去欲解也,胃里的水没有了,痰饮病就是要好了,这是伤寒论里的。他这个口燥呢就是服小青龙汤一种效验。他还有个相反的,“多唾”他如果里面没饮了他不会多唾,有了多唾说明这个饮没完全好,还有饮,但已有效验了,有口燥了,所以青龙汤下已,咳逆倚息不得卧这种重的症候减轻了,但痰饮还有,也较轻,有口了躁嘛。看看脉吧,“寸脉沉,尺脉微”寸脉沉者说明有水,沉脉就是有水,不是寸脉沉,尺脉不沉,尺脉也沉,不过比寸脉沉的更厉害了。一看脉沉,知里还有水,而尺脉特别微,沉而微了。微者,此无阳也,就是没有津液,这块就是血少、血不足。“手足厥逆”与“手足痹”应该联系起来看,由于血虚达不到四末,四肢厥而手足痹,痹者麻痹不仁,也是血少的反应。是由于吃完小青龙汤完虚相毕露,主要由于血少,血不足,所以手足厥而麻痹。同时有些反应,“气从小腹上冲胸咽”为什么要气上冲?他这个支饮的病常不是一下子能好的,当然开始胃里水没有了,他底下水还往上上,反到导致气上冲的急剧,这个气上冲与奔豚证差不多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气冲就是水上冲。

“其面翕热如醉状”由于服小青龙后,水去了一部分,但是胃里有热了,所以其面翕然如醉状,颜面就像喝醉酒那么红。那么气上冲不是永冲不息呀,冲了又回去了,回去水也就下去,“因复下流阴股”气不冲了水也往下走了。“小便难,时复冒者”。往下走了又冲,气冲于上水也往上不往下,小便就难,这个人又感觉脑袋眩冒。这是水与气冲的问题了,吃完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主要证是解决了,但又出现这些现象,又虚,胃又有热,但气冲还是最紧急不过的,时而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时而下流阴股,然后又冲水又上去了,水上而不下,小便难,时复冒。这些问题都说明气冲是当前之急呀,这时候治气冲是最要紧的,所以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这个方剂是在桂枝甘草汤基础上,桂枝甘草汤在.伤寒论.讲过了,它治气冲心悸的,桂枝甘草两味药。另外加上茯苓。茯苓治眩冒(当然这里面也有心悸,肯定是有的),去水,这个气冲夹着水往上来,所以它搁着茯苓。那么这个方子就是降气冲、利水而止咳,五味子治咳都知道了,他根本的就是治咳嗽。在这里不能光顾治咳嗽,虽然治气冲,在气冲里面还得兼治咳,所以他用桂苓五味甘草汤。那么这个方剂倒不常用,为什么呢?它比较简单一些,只是气冲小便不利而有咳嗽的可以用,但这个方子用的机会不太多。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这一段好的很,这几段最精彩不过了,开始吃了小青龙汤之后的一些反应,以冲气最为关键,急其所急嘛。那么吃了这个药“冲气即低”冲气低了,“而反更咳”吃了小青龙汤后他的咳嗽,喘都很轻了,在这个时候呢又咳了,胸又满,这得变化了,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根据原方,他没有气冲,把桂枝去了,冲气即低嘛,加上干姜、细辛,合五味,温中散饮以治咳满。这个干姜、细辛之用,我们常不理解,说是大温性药,是的,这个痰饮非温不治,头前也讲宜用温药合之,这个用凉药的机会不太多,真正的痰饮咳嗽。这个五味这个药太敛,干姜、细辛辛温而散的药,所以五味配合这个药最好不过了,既能去饮,饮去满即消。所以他治咳满才加上干姜、细辛。那么这就变成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方子很好,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痰饮咳嗽或喘,我们用其它解表方剂,那么他饮还有,就别一再发汗了,可以用这个方剂,都挺好...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吃了上药,就是苓甘五味姜辛这个药,“咳满即止”咳嗽和胸满马上就好了。同时“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变成这种情形,“冲气”又来了,这个冲气不是桂枝汤主的那个气上冲,它是指的饮,水饮往上冲逆。他底下就是解释这两句话,为什么而更复渴了?这是因为细辛干姜为热药,吃这个药,他就要渴了,饮去了,他是个温性药。可是这一段呢,他要是渴了,就不能再继续用辛温的药了。“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吃这个药他当时渴,可不久就不渴了,跟头前讲的小半夏汤是一样的。呕,本来应该渴,可是他才吐完水他渴,过了他就不渴了,不渴了,所以他说是支饮。这一段跟那是一样。他吃的是辛温热药,是散寒逐饮的,饮去胃中干,热药发生作用了,他当时是要渴,可是这个渴不久就没有了,而“渴反止者”这是说明支饮没去。那么,这个是不是真的?你要辩证啊,如果真是这样子,“发当冒”这个支饮往上来,头一定要是眩冒的。头眩冒,水往上来,人也必呕,那么要是呕,就加半夏就行了。这个半夏是降逆,止呕,他也是治水饮,通通治水饮呀,没离开治水饮呐,加了半夏就行了,“以去其呕”。这就变成苓甘五味姜辛夏汤,他这个不必搁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夏汤方,这个太复杂了。就根据上面的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就行了,这个挺方便的。里头就是苓甘五味姜辛汤加上半夏。这个方子治的冲气复发,不是桂枝汤那个冲气复发,这是饮逆,所以他呕,主要的他是呕。加半夏不但治呕,也去水嘛,所以恰好。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水去呕止”吃了这个药,水就去了,也不呕了。“其人形肿者”形肿就是身体有浮肿了。“加杏仁主之”上面那个方子再加杏仁就行了。为什么这样呢?里头解释了,“其证应内麻黄”麻黄是去水肿最好的药,应该上面的方加麻黄才对。“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照顾头前,还没有忘记那个人手足麻痹,痹是血虚,所以不能再用麻黄夺取津液了。“若逆而内之者”念na也行,念nei也可以的。“必厥”他本来就血虚,你再夺其津液,更使得血液虚,所以不但手足痹,而且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根据头一条,回头照顾这个。所以才不用麻黄而拿杏仁来代替。杏仁这个地方也可以理解这一点,它也是去水的药,你可知道,但是他不是大发汗,这个地方就很好,不但我们对于药物更能有一些应用方面的认识,而且我们也知道如果这个人,属于外界那个溢饮,溢饮要发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主之”都是用麻黄呀。可是有不可用的,那这个人有手足麻痹,这是血虚,血虚不能多汗。那怎么办呢?所以就得想法用一个不大发汗的药而来代替。这个地方就好了,所以在临床上,有时候也常犯错误,就是在这个地方。到这里你们看看,哪一段讲的不是去水饮呐?全是去水饮而用药都是个个不一样。这是在一个方剂组成,对于水饮的药物反应里头的,你看,悸是茯苓;眩冒,苦冒眩,是术和泽泻。这地方都动人深思啊,不然的话,你不知道。这都是水饮所作,但是用药他都是不一样。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这个本来在这里,胃热问题本来不大,在吃完小青龙之后的变化里头,以他最轻了。到后来了,这人面仍然还有“热色如醉”这是胃里面有点热。“胃热上冲熏其面”的一种关系,这时稍加大黄就可以了,但是原方,治痰饮的原方还是一点不能变。这个咱们治痰饮咳嗽也是如此,他吃了药是有效的,那根据一二证候的出入,根据原方加减就行了,这你要是给调胃承气汤,当然是不行了。所以加大黄就好了。到这,他是把这一大段讲完了,这段他讲得非常精采,你们要好好看看。当然不能说我们遇到的病,就是这样的顺序,那不一定的。也不一定痰饮在一个人身上都要现这个证候。但这每一个方剂是都特别好使,尤其是后边这个几个方子,相当好使。加大黄这个,也不止是通大便,你可知道,有热是肯定的,这是用药的一个标准,也治咳嗽,去痰,也起这个作用。所以我们治痰饮咳嗽,伤寒里,也常常温药里面加大黄。真正大便干燥的,也可以加。真正有他说的,“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这也对嘛,这是用这个药的标准,围绕的还是始终在痰饮这方面。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最后他作一个总结了。“先渴后呕”头前讲半夏汤呀是“呕家本渴”这个先渴而后呕的,说明什么问题呀?这就说明喝下水不化,在这停着呢。“为水停心下”所致的一种关系,一般人喝水,随喝随就消化了,哪能就呕呀?所以呕,全是停在这里,它不往下下。“此属饮家”这是,不是当时的一个临时的问题,这个人是属于饮家里头。“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据上边这个,就用小半夏汤就行了,加茯苓总是有心悸,他不提了,见头前了,他就是略言之了。当然是要只是先咳而后呕,他呕完了,渴一会完了就不渴了,那就用小半夏也行啊。要有心悸,当然也加茯苓的。今天咱们讲到这儿了,这一章到这里基本上就完了,这一章也大,也相当的细致,读这个书,你要笼统读过,他一点用也没有,必须详细分析。所以他这个书,从.伤寒.到.金匮.都这样。你看痰饮拿现在话说,就是一个病因呐,他这个反应出来是各种各样。病因是一个,就是水嘛,去水就好了吧?不行!注意中医辩证的精神就在这里了。反应到一种什么情况,有什么适应这种情况的去水办法。所以这个必须辨到什么地方呢?必须辨到方剂上。张仲景的这个书就是,原则上,光看看是不行,总得到具体上,他就是方剂,就是这样的。象上边这个全是水饮,一看都知道,可是这个治疗是不一样。好好看一看,我今天讲的太多了,有些也讲得过粗一点。但是他这个书,有些不好读,话太简,文辞也相当的——古文嘛,古奥,文法特别曲折。读还要把它彻底搞清楚,这个书就有路了。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是一个由于气血具虚的病了。


由于虚,所以饮水自救嘛,也有个消渴证候。由于上边虚,所以下边的寒就往上冲,“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蛔就是蛔虫了,被寒所迫,他也往上跑,他一吃东西,连蛔虫他都吐出来了,“食即吐蛔”。这个半里半表这个虚寒的这种证候,他是不下的,你要是误下,那可是利不止。你要是误下,虚其里了,本来人就有虚寒的证候了,要是那样,可就下利不止了。这一段,是伤寒论的厥阴病的一个提纲,出在这个地方,也是说明消渴各种不同。有一种本虚,虚就饮水自救,也有这么一种消渴。由这一段可以看出来,古人说的消渴当然是包括了现在的糖尿病,可是不尽属于糖尿病。凡是这种渴,渴得特殊明显的,他都列这里头了。厥阴病的渴,绝不是现在所说的三多的糖尿病,他不能吃,“饥而不欲食”他与这个不相同的。但是在古人他写这东西的时候,这也是一种虚能够治人于渴。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这段与上面是差不多的。寸口脉,平时诊的脉叫寸口脉,挠骨动脉。“浮而迟”这种脉证应啊,浮一般指主表啦,也主虚,“浮即为虚”在这个地方指虚。迟,一般都是血不足了,所以他说是劳,是虚劳的劳。虚,指是气,卫气不足。劳,指的营气不足。营卫俱不足,营卫说明什么呢?就是人身上的津液,在血管之内古人叫营,血管之外叫卫,这个咱们我们解释过。津液虚,营卫不利,也可以致消渴病的,这也是虚嘛,津液虚。这一段在.医宗金鉴.他认为应该搁虚劳篇,我认为搁这里还是有道理的。他就是说明渴各种各样,也有营卫气虚,心液不足,这也是属于渴嘛。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而大坚”这三个字要不得,这是衍文,把它划括号。这个就说明是中消了,这个与我们现在说的这个糖尿病很相似了。趺阳脉是以候胃了,脾胃脉了,就是候消化系统了,主要是胃。那么“趺阳脉浮而数”浮是胃气盛。“浮既为气”这个气就指得胃气说的,就是胃气盛。“数即为消谷”数就热,所以热能化食,就能消谷。“气盛则溲数”胃气盛啊,小便就频数,讲阳明病就有了,阳明病都是这个胃盛,排斥水分相当的迅速,大便硬,汗也多,小便也数。这都由于胃气过盛,胃气过盛,不是正常的,是有病,太过了,也就是说胃不和了。“溲数即坚”小便一数,肠胃里的水分被夺,大便一定要硬。“坚数相搏,即为消渴”由于水分的大量丧失,人脱水就要消渴,渴那是必然的。里头有热,水分被夺,他就要发生消渴了。这个消渴与现在的糖尿病说法大不相同的。糖尿病是个西医病名,古人不知叫糖尿。这个病就是咱们说的三多证了,能吃、能喝、小便也多,叫做三多。这种病西医说总是内分泌的问题,属于新陈代谢里头的一种疾病。但是原因现在西医也是没有一定的说法,换言之,也就是还没有搞清楚。说法也很多,有些说是遗传,遗传的总是占一方面的,那么续发的也有。古人当然更不知道糖尿病了,这个是消渴,古人的消渴是一个广义的,凡是渴得厉害的他都搁在消渴这一门了,所以有几种不同,这是有一种。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男子消渴”总是说的肾虚了,就是下焦虚。下焦虚,应该是小便不利,“小便反多”这就是下焦虚,小便时曲,收射,他总是组织上尤其括约肌弛纵没有收缩力了,所以小便反多。

由于小便多,丧失水分他一定渴,所以“饮一斗,小便也一斗”他必然要消渴。“肾气丸主之”这个说的很像现在糖尿病的证治。但是我们要临床要注意,古人他讲辩证,真正由于下边小便失禁而有这种糖尿病,这个方子好使。这个方子是恢复下焦的机能呀,使小便失禁,他使恢复正常,底下不那么去水了,他的渴就好了。但是真正的糖尿病有这种症候的很少,不要以为这差不多,能喝、小便也多,就是糖尿病的一种征候了,遇到这个就这么治,这是不对的。我们总是要弄清楚,由于小便失禁,非常的什么造成消渴,他能用,不然的话不要随便用的。消渴病大概都多热,那么这个他是允许的。这又是一种,由于小便失禁,丧失水分,他要渴了,古人他就立了这么一条。还有一种: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也有一种,他由于小便不利,这五苓散咱们讲过了,由于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那么我们身上老需要水分的营养呀,人身上的水分占的比重最大。可是废水没用,他需要新水,可是旧水不去,新水无法吸收。那么,他就渴,喝到胃里在里头存储着,小便不利嘛,喝到太厉害了,他就发生水逆了,下一节就说明这个问题。这也造成一种消渴,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表热不出,他发烧,脉也浮。.伤寒论.里面很多条文讲这个问题,当然这也是一种。这种非利小便不可,利小便而同时解表,他有桂枝,也有五苓散。“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这个用他的方子不行。真正的糖尿病遇到这种很少的,我没遇到过,当然我的岁数也不算太小了,一般人遇到的更少,能遇到可以这么用。真遇到,要是小便不利,脉浮发热而消渴,可能用五苓散也对头的。但是糖尿病现这个类型的,你看西医内科也看出来了,没有。所以古人的消渴呀,他包括了糖尿病,他的范围相当的大,那么这个他肯定不是糖尿病,要是验尿的话,可能没有,尿糖没有,血糖也不会高。这又是一种,肾气丸与五苓散,就证的外观看,都可以叫消渴,古人没法确定糖尿病的范畴,所以凡是这个都叫消渴。那么底下这个稍带的说了水逆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这是接着上文说的,从这几句话已经跟消渴病没有关系了,其实他就是接着上面,也是渴的不得了。“渴欲饮水”就是指着上边,小便不利,怎么喝,还是渴,但是他喝这个水,都留于胃。你再喝,喝到一个相当的程度,就是“水入而吐”这也叫做水逆。从这个病名,古人给他起了个名叫“水逆”“五苓散主之”。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那么这个文蛤散,文蛤这个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就是带有纹的这种蛤,叫文蛤;还有一种,古人把五倍子这个药名也叫文蛤,.医宗金鉴.他说文蛤应该是五倍子,这个不敢说是对不对。那么考这个文蛤,就是带花纹那种蛤,也治消渴。五倍子是一个收敛止渴的药,他那东西,五倍子在.医宗金鉴.书上他说试验过,他说用文蛤没什么效,用五倍子很有效,是否这样子,我没有试验过。有这么个说法。渴欲饮水不止者,没有其它的证候,可以用这个药,文蛤这个药止渴还是相当有力量的,他就一味药,做成面。“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就是咱们说白饮和服了。看这个文蛤,治渴欲饮水者,.伤寒论.里头的五苓散条文的文蛤散是不对的,那是不行的,“欲饮水反不渴者”那个不能用文蛤散,而且他那个明明还有外感嘛。这也是一种,“渴欲饮水而不止”怎么喝也不止,这还不是消渴吗?但是这个,在我们治糖尿病的时候,文蛤可以加入,我们用一种滋阴解热解渴的药物,他渴的厉害,可以加文蛤。文蛤,我们现在说的文蛤,药房就是带花纹的蛤,跟牡蛎差不多,牡蛎就解渴的。

那么这一章他讲的,一方面讲的消渴,一方面讲的小便利淋。这个淋病与现在说的淋病有些出入的,古人可以说是没有像后来说的这种淋病,后世的淋病,现在我们国家的淋病没有多少了,资本主义国家多的多,这种叫作瘴淋。古人说的淋,就是小便淋漓,艰涩不通。所以他题目标的“消渴,小便利淋”两种,不是现在这个瘴淋,瘴淋他是一个传染了,梅毒传染的一个淋病。古人说的,不过是风、火等等的说法,以致于把这个结石病都搁里头了。你看后头这个的就是: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这个古人叫做石淋,石淋者就是膀胱结石。“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这疼的相当厉害。冲他这个说,里头有小块,如粟状,这个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膀胱结石或者肾结石,都属于这一类的。古人把这个叫石淋。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这个是个重复,跟上面第三节“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这几乎是一样,就文字稍稍变化变化。趺阳脉数,是胃中有热,就是咱们说的胃气强,那么他就能消除饮食,大便一定要硬,胃中燥,小便即数。胃热,他排斥水分,所以多汗,小便也数。这是什么关系呢?就变成消渴病了,还是说的消渴。所以这一章很短,而且前后的程序明明是有紊乱,这里总是有丢的了。你看他头前说的几种,因为不利呀,那种渴,他里头就没有什么特殊提出来的治法,所以他这里头有些简缺。那么这一段就是重复,就这么翻看第三条,他又搁到这儿了。仲景那个书呀,稿子不是一次,也有过这个稿子给人一看,文字稍稍不同的就搁这儿了,所以王叔和那的时候,他收集过多少个本子,意思还是一样。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凡是丧失津液的病,都不能发汗。尤其有热,下焦有热,津液再丧失得多,不能发汗,发汗一定伤于阴,阴血,而要便血的。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小便不利者,有水气”这跟五苓散是一个道理。小便不利,影响水代谢,发生障碍,旧水不得排除,新水就不能吸收,那也造成一种消渴。“其人苦渴”“苦渴”就是渴得厉害了。“栝蒌瞿麦丸主之”五苓散证是阳性证,这个偏于阴性了。栝蒌瞿麦丸这里头有附子了。这个方剂的组成,近乎肾气丸,栝蒌根、茯苓、薯蓣、附子、瞿麦。栝蒌根、薯蓣是滋补的药,栝蒌根是解渴,薯蓣是健胃生津液。瞿麦、茯苓都是利尿的,加上附子,他总是下焦虚而使小便不利了。小便不利,也有由于机能的关系,机能沉衰,小便不利了。机能沉衰也能影响到小便失禁,头前那个肾气丸就是了。这个影响小便不利,所以这个方子近乎肾气丸。肾气丸也是搁些滋阴解热的药,另外呢搁利尿药加附子。他这个方子跟那个方子配伍的法子大致相同,这个更偏于解渴,他搁了瓜蒌根,没有搁生地、麦冬这些药。从这个方子后头说明,应该有腹中寒。为什么呢?你看看他底下说的这个,方后的“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腹中温为知”也就是有效了,以前的腹,当然绝不温的。他也是下焦有寒,下焦有虚寒的这么一种,这个方子类似肾气丸。他在这主要的还是治消渴,所以他这个次序,前后是错综了,谈谈淋,又谈谈治消渴的法子。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这个不是一般的小便不利,大家要注意,跟题有关系,说小便利淋,这是指的淋的的这种小便不利,就是小便艰涩,甚至小便时疼,这就指的是淋说的。我们看看这个方子就可以看出来,蒲灰散的蒲灰这个药,有止血作用,也有利尿作用。

淋病总是炎症,不是瘴淋,总是炎症。炎症,小便相当的痛,也有时候有血。所以他搁蒲灰散。所配伍这个药,滑石是消炎利尿也止痛,滑石粘滑药,挂一个粘滑面,减轻摩擦,也止痛。滑石也性寒,有消炎止血利尿的作用,这个方子都是这样的。他配合蒲灰,蒲灰是有止血的作用。滑石白鱼散也是这样的,他里头不用温性药,滑石就是利尿解热。乱发这个药,也止血也利尿,就是人发烧灰存性了。看看利尿的药物,与我们一般的利尿药不一样,里头都有止血的利尿药,这个方子乱发和上面的蒲灰都是的。白鱼就是咱们吃的这种白鱼。鲤鱼啊,鲤鱼,就是一个去水利尿,总是利尿艰涩了。茯苓戎盐汤,戎盐是矿的青盐了,不是食盐。弹丸大一枚,食盐没这么大的,这个盐是成块的。茯苓、白术这两个是利尿药,我们都知道。盐,能够软坚,咸寒嘛,性也寒,这里头也起消炎软坚的作用。这三个方子,也都是在淋病,小便困难艰涩,可以择一而用之。这是一般在淋病里面所谓通用方了,这方都简单。这不是咱们所说的一般利尿药了,都不是。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个也错了,这个应该搁头前的。他这底下都是治淋漓小便不利,他举了几个方子,完了他这搁一个治消渴的方子。白虎加人参汤,对糖尿病常用了,这个方子相当的好使。这就是上面讲的中消,就是治这个。但是他在这一搁,就看不出来了。“渴欲饮水”我们一般治糖尿病,这个方子比较最常用不过了,这里头可以加味。在.温病条辨.里头的增液白虎啊,不用加龙骨,龙骨没有什么用,牡蛎可以加,生地也不用加。我常加栝蒌根,牡蛎。瓜蒌根、牡蛎解渴的力量相当的强。也有时候加麦冬,大量加麦冬可以。差不多糖尿病,要是真正属于有热,多饮多食多尿,这个方子十有八九是要有效的,没有效的很少,这个你们可以试一试。他这个方子在治糖尿病里面是个主方,他搁这里了,看不出来他是个重要的方子了。所以我说这一篇又少,他的错误还是相当多的,他这次序前后就是不对。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这个也是的,这个是治淋的。古人对于淋,泌尿系感染他都搁一起了。他说的小便利是一种,象肾气丸是小便利,消渴里头有这种情况。小便淋,淋漓不通,淋不是咱们现在说的淋病,淋的范围也是相当广的,小便艰涩疼痛他都搁里头了。像那个结石他也搁里头了嘛,他把那算淋病里面的一个主要证候了,当然他从里头的治疗,不尽是治结石了。但是他后出的猪苓汤,这个是在泌尿系方面是最常用的方子了。首先发热,一般泌尿系感染都发烧都发热。看看那个药物呢,尽是一种消炎解热的药,这里头看看不搁术了,猪苓、滑石、泽泻都是一个寒性利尿药,尤其是泽泻,他有止渴的特能,所以以他为主药,泽泻一般用的应该量多一点,这里用的都是一两。另外搁阿胶,阿胶这个药,他既止血同时也养阴,咱们在后头有讲。甘遂配合阿胶也驱淤,也就是在泌尿系感染有血,潜血了,咱们现在说潜血了,甚至于血尿他都治。这个方子是一般的淋病,或者是泌尿性感染,这个方应用的范围最广,最好使。

 但是我们要加味,常用的加味的药就是生薏仁,大量用,要用30克。生米仁这个药,不但有消炎,它也是寒性的利尿药,它还有排脓的作用,炎性化脓的机制都好使,同时这个药有缓痛的作用。有些泌尿性感染,用这个法子,百试百验,临床常见的病,吃就好,比其它药都好使。如果热的比较重,撒尿也疼的比较剧烈,可以稍加大黄,大黄不要多加。大黄这个药有几种用途,大黄不是通大便嘛,通大便,也能使其它脏腑的炎症也撤消,远离脏腑的炎症也可以撤消,这是一。二要小量用它,他就走前阴,所以吃了大黄,小便特别黄,说明走前阴,他通利二阴,你要小量用,大便不泻,他就走前阴了。所以大黄不过3克,一般用1克,2克,顶多3克,不要过一钱。这很好使,是最常用的药。这一章到这是讲完了。可是这一章虽然也少,但是回头总结起来呢,在消渴的各种病也是应有尽有了。由于小便不利的这种消渴,就五苓散证了;由于小便失禁,那么肾气丸;由于一般的光渴,没有其它的证候,就用文蛤散;如果真正的渴甚小便也多,口舌干燥,这种就用白虎加人参。至于其它的,你象厥阴病那种渴,他不过是说渴,种类也挺繁多的,这个几种都概括了。因为不利的这种渴,大概也都基于他上面的这些治疗的办法。至于瞿麦丸和五苓散是一致的。也就是阳性证用五苓散,如果用阴性证,尤其是少腹寒,这种小便不利,要用配有附子的方剂,也举这个例子。所以这个书也不是在一种证候里头,再有变化,你自己就得再作加减化裁了,他就举一个例子,所以这个也比较挺全面的。至于淋,从这上也可以看出来,挺简单。淋病不是现在咱们说的那种瘴淋,这种淋资本主义社会是很多的,那你这药都不行。现在这种病,用西医治疗很容易了,用打注射针就行了,就是青霉素都行,他那是一种梅毒传染了。在中医治法,用猪苓汤也有作用,但是要搁驱毒药。咱们以前的方剂里面有大排毒,小排毒,不过那个药也没有什么大用,也太霸道了,把人吃的,虚晕的不得了,也用不着,其实就用猪苓汤加减也可以的。他这个不是这个病,他这个就是小便艰涩疼痛,他这个是泌尿系的感染都归这里头了。以致于石淋,也就是结石。对于结石治疗也不外乎利小便,猪苓汤也是,五苓散也是。但是他疼得厉害呀,就大量加生薏仁就对了,所以加生米仁、大黄治结石病,这我也有过一些例子。五苓散加生米仁、大黄我也试过,猪苓汤加生米仁、大黄我也用过,都好使。他如果渴,偏于热用猪苓汤。脉浮有些偏于表证的就用五苓散。这一章它是很小了。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是一个大章,痰饮水气以致于头前讲的痉、湿、喝,那个湿,咱们说痰饮和水气都是一回事,全是水,就是水。就他的轻重、形态不一样,所以古人把他分成这么几种。最轻的是湿,所以说风湿关节痛等等,组织里头看不出来是有湿,但确实有。那么痰饮,他主要影响的,咱们讲的不是有四个嘛,主要他注重支饮。痰饮,与咳嗽搁一起了,他影响到呼吸系统,尤其...

...那个痰饮就不是水啦?也是水,湿也是水,只是比较轻而已。水气病也相当的重要的。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这是一节,说水气病啊有五种,有一种叫风水,有一种叫皮水,有一种叫正水,又有一种叫石水,还有一种叫黄汗,底下就要解释了。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这是解释风水。什么是风水呢?又有水肿,又有外感,就是这么一个情形。“其脉自浮”浮为在表啊,就是得外感。“外证骨节疼痛”得外感,身体骨节疼痛了,同时呢有表病,就是恶风、恶寒嘛。所以既有水气,没说肿,其实是肿的,讲的是水气嘛,但是它又有外感的症候。脉浮,骨节疼痛,恶风寒就是伤寒论讲的太阳病了。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这个皮水也在外,因为水在外,所以脉也浮。“外证胕肿”它的外证反应是脚肿,胕肿就是脚肿,按之没指,你一按一个坑。它没有表证,它不怕风。“其腹如鼓”里头也没有水,按之象鼓皮,一按,里头是空的,肚子里没有东西,其腹如鼓,不是说肚子胀,如鼓就是中空。“不渴”。当发其汗,它是总上面两段,风水固然得发汗,它有表证。皮水呢,水在外,也应该由外解,所以说这两种水,都应该发其汗。这就把风水、皮水的形状、治疗原则都说了。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这个正水就是指上边,心下部位,就是当胃的部份。这块有水,它往上压排,就呼吸困难,“其证,外证自喘”。凡是有水,脉都沉,那么迟者,水性寒嘛,凡是里面有水,脉大概都沉迟。这是说正水。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石水也在里,是在下面,既然在里,这个脉自沉,这个沉也是有水的一个脉应。“外证腹满不喘”它与正水不同,它那个腹满,水在底下,它不是其腹如鼓,实在是满,但是它在下面,它不能影响呼吸,所以它不喘。这就把正水、石水说明了。正水要喘,可也都在里头,所以脉也沉,它靠上,压迫横膈膜,所以影响呼吸,它要发喘。石水也在里头,它靠下,就是肚脐以下,这古人叫做石水。
那么它在下边,也是里面有水,所以也是脉自沉,但是它影响不到喘。这交待很清楚。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黄汗这个病,它也虚,也是水气病,所以脉也自沉。同时由于虚,脉也迟。“身发热”水于外,老不解除,它发热。“胸满”黄汗明显有这个,有气上冲,所以胸中也疼,胸满。“四肢头面肿”四肢头面都肿。这个病老出汗,黄汗嘛,而热不退,这病说明了正不胜邪。一般出汗都不应该发热,要是发热,全是表虚、正虚,这个邪留那,而正反倒跑出去为汗了。那么这个热,它久不愈,一定要伤人的血分,而为痈疮之变。黄汗病很少见,不过也有,我遇到过,这几个类型我都遇到过,后头我们要讲的。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脉浮而洪”这里就是要讲风水了。“浮者为风”这是有外感恶了,有外邪了,所以就是风邪了,浮就是外感风邪的一种脉应。“洪则为气”这个洪是气,这个气是指津液、精气。象咱们讲中风这个脉缓弱,缓弱是什么道理呢,它丧失体液了,津液少了,所以伤寒论它有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此无阳也,脉微了阳没有了,阳指的就是津液。洪是相反的,它是津液充斥,津液就是水份,古人也叫做精气,它是根据哪来的呢,它就由于饮食,咱们吃东西就吸收这个东西,吸收来它不是留在胃里,血管要,吸收来了它往身体各部分输送,在血管里头的时候,古人就管它叫做血,色红嘛,变赤者为血,它到那个组织细胞,它就渗出来,就是饮食的一种营养成分了。出了血管就不洪了,古人叫做气。那么营与卫也是这样的,就是说在血管里,血的作用古人叫做营,血管外的液体的作用叫做卫。合营卫气血而言,古人统称为精气,这个精气古人认为是养人的精真之气,最宝贵的。是哪来的,是胃生的,胃生了,血管吸收,吸收来了,它就输送全身。它这个在外表的时候,那么那个风邪使脉浮,那么那个气呢,就是我们想要对付这个风邪,人身体是要有起抵挡的。所以咱们的麻黄汤,脉浮紧那也是洪之类了。它那一点精液没上去,所以洪比紧厉害,对血管里,充斥的气更多。气不是呼吸气那个气,就是体液,就是津液。那么这个,根据.内经.说就是精气。“风气相搏”那么在这个表证的时候啊,就那么风邪与人的精气相搏斗,也就是邪要往里头伤人,精气打算发汗,把风邪排出,就是这样的,这在内经里讲得很清楚。“风强则为隐疹”如果风强气弱,风胜于气,就发生为隐疹,隐疹就是现今说的荨麻疹,你不挠它,它不出来,你一挠,它一大块。

“身体为痒,痒为泄风”它的名就叫泄风。“久为痂癞”你挠了,伤了,由伤变为痂癞。“气强则为水”如果你这个气特别强,它就变成水了。变为水了,“难以俯仰”它是指那个支饮这类的,如果表邪未解,气相当于强,气根本就是水,那么,停于内就是支饮,难以俯仰,就是咳喘上气,这个俯仰是相当困难的。这头前这两段呢,它就说有的时候风强,有的时候气强,有那么两种的病,这都是头前讲过的。这是古人的看法啊,要拿现在的病理、生理来研究啊,这成问题的,这是古人的看法。你看咱们讲的小青龙汤,它那个支饮,它那个也有表证,但是饮呢是存在的,那么在这一段说啊,那就属于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就指这个说的。头前这个隐疹,它说风强,那里头也有湿,也有水,但是水轻,它不肿,它只是辩证这个泄风而已。咱们就说这个隐疹,外边有风气,但是其间也有水气,水较的轻,才发展隐疹,水气要是重呢,它就得外邪内饮,支饮这种病。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诞,此为黄汗。“风气相击”这两个势力相当。“身体洪肿”那就是外边要发生浮肿了,这就属于风水了。“汗出乃愈”发生风水了就得让他出汗,出汗才能好。“恶风则虚”人特别恶风了,那是表虚,这就叫风水,“此为风水”这个风水大概都表虚。不恶风,小便也不少,那么它这种水肿阿,这是由于上焦有寒。它这个上焦有寒也指有水说的,它这个水啊在上焦,所以其口多诞。这个上焦指的胃的上边而言了,它上边也有停水,所以其口多诞,这一类就叫黄汗。这个解释不清楚啊,后边有,到后边回头看就清楚了。它这个以恶风、不恶风来鉴别黄汗与风水一个主要的不同之点,主要在这,可并不是这个黄汗就那么简单,就是口吐诞,那就是黄汗,不是的,它这个后边还有详细的解释,这个咱们先搁到这。那么这一段它是主要说明这个风水,同时呢也说说黄汗,黄汗不关乎外边风气,它纯粹是内发的病,所以它搁个上焦有寒,它不恶风,它也不是由于小便不利造成的一种水肿,与下边讲的里水也不同的。这都是把特殊的情形说一说,但是它没详细来解释黄汗。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它这个风水阿,那么它也是寸口有些出入不同了,它根据这个风水在人身的反应并不都是一致的。所以它这个风水阿前后有些矛盾,有些时候说渴,有些时候说不渴,有些说身疼,有些说不疼,身疼也好、不疼也好,都是风水,这个我们到水湿来解释。它说这个“寸口脉沉滑者”头前它说风水是脉浮了,它说这个沉滑者,是“中有水气”里面有水气。“面目肿大”再“有热”“名曰风水”。这个有热哪来的,它是有外邪了。它这个意思啊,里头先有水气,那么招受外邪,也容易发生风水这类的病。

它与上面一章不同,其实是没有关系的,那个讲风气相击而形成的风水,这个他讲得是这人根本身里头有水气,又得了外感,那么它也能够发生风水,它是这个意思。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也是风水。这个是就风水的外证来观察的,视人的眼泡啊有些肿,发臃肿,那么就像蚕呐新卧起的那么一个形状。这个颈脉也动,就是脖子两侧的动脉。那么这是什么呢?这还不就是外感的一种情况嘛。“时时咳”时时的咳嗽,也就是咱们说的上呼吸道感染了。“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这也是风水”。所以风水这个症候啊,你不能把它固定下来,总而言之,既有水气又有外邪,就叫做风水,身上肿的这种病就是。那么这种病的反应呢,也是千奇百怪的,不是个个都一致的。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这又是一个,这个讲过了,伤寒论大青龙汤证就是。那么“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在一般的外感上说,要是脉浮紧那应该是太阳伤寒了,这个骨节应该疼痛,那么有水气的时候它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只叫酸、重、沉,这个在太阳伤寒,“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咱们讲伤寒论的时候有这个,那也是风水啊,所以它用大青龙汤发之,这个一讲的类似那个,但是脉稍稍不同,它这个脉浮紧。那么这个里头停水了,它常常关节不那么疼,不像咱们一般的外感。那么这也是风水的一种,所以风水有疼的有不疼的。那么也是“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那么这个风水啊,一般不太恶寒,如果恶寒特别厉害,这是极虚之候啊,这都由于发汗使出来的,就是发汗发得太厉害了。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它说皮水不渴,在这又说渴,也是一样。凡是没有外邪而身肿者就叫皮水。皮水有些时候它渴,有些时候它不渴。那么渴,你发汗就要注意了,渴这个发汗,就是不能发汗啊,不渴就可以发汗,风水也是如此。“身肿而冷”此为皮水还没讲完呢,应该到这。身肿而冷,这个皮水它不肿,不叫皮水了,身上全肿,可是冷,这个水性寒嘛。“状如周痹”这个周痹啊,就是全身之阳为寒湿所痹,与这种病是差不多的,就是寒湿痹于外,咱们讲寒湿的时候,这个阳为寒湿所痹。周痹了,全身都这样子,它指这个身肿而冷说的。到这,是一段,讲的是皮水。皮水于风水,就是没有外邪。

底下讲的是黄汗。,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这个黄汗解释就比较清楚一些了。“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这个聚痛指的胸中窒、满、痛,窒是里头憋的荒,而且也满、也疼,聚痛嘛,聚就是满的意思。暮躁不得眠,一到这个晚上啊烦躁的厉害,不能够睡,那么这种情况,此为黄汗。黄汗这个病啊,总是在胸胁这个地方,反应比较多。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这个脾胀是错的,应该是肺胀,没有脾胀这个病名。这个肺胀头前讲过了,它说如果“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肺胀”。这就是在痰饮里头也有,就是外邪内饮造成的咳而喘。那么痛在骨节,身上也疼,不渴者,此为肺胀。这个肺水它不渴,咱们说的是个就是指肺胀了,在后头,在水气里面有,后头我们再讲。所以这个水影响肺,它这个胃里头不是那么热,所以它不渴,那么这个就是所谓的肺胀,就是小青龙汤证、小青龙加石膏都属于这一类的。“其状如肿,发汗即愈”肺胀的肿也是要发汗即愈的。其状如肿,如肿者不是真正肿,尤其在外邪内饮的这个小青龙汤证,它总是眼睛像要肿似的,这个多有,但是身上还不是。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这个是很要紧、很要紧的。上头说那个...除那个五种水之外,另有一种叫里水。他在这说水的原因不一了,这个水啊,由于小便不利发于里而来的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脉沉就是里有水就是脉沉了,主要它是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这么来的水。这个它针对风水说的话,风水它不是风气相击吗。那么这个呢,由于小便不利发生的水,所以起名叫做里水。这个里水,不但面目肿还它比较黄,它这个蒸发日久它这个,这种的水大致指的我们现在的慢性肾炎这种水肿,多是这样。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假如小便自利,外边没有其它的外证、表证了,它不会得水肿的。那么小便自利呢,这是亡津液,它只能病渴而不能病水。要是病水呢,所谓里水,它是冲原因说的。由于小便不利而发生的水肿,那么这个叫做里水,也可以用越婢加术汤主之。这一节很重要,越婢加术汤,那么在这个.医宗金鉴.他给改了,改的我认为没有道理。他说这个里水啊,改成皮水,不对了,这个里水啊,大家要注意,不只身肿,里头有腹水,一样是。这个是肾炎很多的一种情况,外边也肿,里边也肿,主要的是小便不通,这个我在临床上也是治过。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它不单能治外边的水肿,也能治里边水肿,可是这东西现在我也闹不清楚。你可是肾脏炎的腹水,用这个方子,百发百中,你们尽管试验,要是遇上。肝硬变的腹水就不行,我到没这么试验,因为那个时候在红楼呢,一个住院的病人呢,它就是肾脏炎的腹水,挺厉害,后来他们找我会诊,我就开了越婢加术汤,吃就好了。

后来有肝硬变的腹水,他们试验就不行,他们也说这方子不好使啊。它这东西奇怪,它是肾脏炎的腹水,它吃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但是肝硬变的腹水就不行。他们试验的有很多人了,我还没试验,但他们告诉我,我知道了。那么这一段很重要,它特别提出里水。里水我认为是一个最大的延误,这里改个皮水,是没有道理的。当然越婢加术汤也可以治皮水,但是要有渴,这个方就不行,那就的得用防己、黄芪这一类的,这个用来发汗。这个越婢加术汤,这个麻黄六两啊,现在我们用起码也是6钱,以公制来算就是18 g了。这个方子很好。这个里水我认为啊,它这个说不光在这提,后头还提,这个里水,很有道理,他们.医宗金鉴.都给改了,改皮水,我认为是有问题的。这个水气篇就讲到这里,它下边讲的也有些不好,它的不好,大概不是原书的,后面的论脉大概都是王叔和改的。不过这一篇相当重要,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然后呢我们讲到里水,里水这一段很重要,这个里水是由于小便不利而发生的一种水肿。所以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上次讲到这个地方,这个说明它由于小便不利,它就原因上说这个里水,不是说在那个五种水之外还有个里水,不是的,这一段啊,有些都给改了,里水说是皮水,里水哪里有用麻黄发汗的道理,说得挺合乎道理,其实不对,这个正是说明这个咱们说的肾脏炎的浮肿。一会呢,底下就有五脏的水了,水在五脏了。你看唯独这个肾,肾水啊小便一点不通,它这个纯粹由里边来的。那么外边呢,这个络脉空虚,所以水啊里头有停水,它哪虚往哪去,皮肤这个络脉就是潜在的毛细血管,那个地方空虚,所以水就往这来,搁在这它就变成外边的浮肿,里边也是腹水。这个越婢加术啊,这个我很有经验,我不断的用这个药。我们在临床上,尤其这个肾炎并发腹水,外边红肿相当的利害,用这个药非常合适,那么可以用来试试,我在临床上不断用的,可是麻黄量小不行,它这个6两阿现在说的18g,我们不用搁那么重,起码搁12g。所以说是里水还是对的,这个它冲着原因说的,它冲着风水说的。风水上次讲了,风气相击,外边既有表邪,同时有水气,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它叫风水。

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这个里有水啊,胃气都是虚衰的,所以趺阳脉当伏,就是沉伏了。趺阳脉候脾胃,脾胃气虚,所以应该伏才对。这个里有水,全由于是脾胃气虚。那么也有不然的,这两段它就说不然。“今反紧”那么是这么个道理,它底下就解释了。这个人啊本自有积寒、疝瘕这类腹中痛的病。有积寒,疝咱们讲过了,疝气那个疝,瘕就是一个痞块。所以症瘕嘛,症是永远固定的,瘕就是时有时无的,那么这种痞块,这就说明什么,就是既有寒又有水气这种关系。这个疝气,头前也讲过了,寒疝,疝气里头也有有水的,你看咱们头前讲这个附子粳米汤都是这种。腹鸣切痛,腹鸣是什么呢,就是即有寒气又有水。所以它这边根没有这个病,那么这个大夫呢,凡是这个寒疝这类的,都是有水不能下的。医反下之,一下,这个寒和水气反往上攻,所以他胸满短气,这就真的变成水了,要做水证了。这个都指里边的水,这是一小节。底下它又说了,趺阳脉当伏,跟上边一样,也是说里水,那么也有一些不是的。今反数,脉反倒数,数是主热了,本质有热,这个热呢应该消谷,小便频数,这是一般的有热。今反不利,小便不利,这种热是什么热,咱头前讲过,这就是小便不利,影响这个外边热不除,这么个脉数,这就是五苓散证啊,是不是。由于小便不利,它这个表不解,这个表热不除,那么这时脉可以数,它不是像一般有热,有热就能消谷,大便硬小便数。它是这么一种热,它是由于小便不利,这个热不除,这是欲作水,你赶紧得利小便,要不时间长了,这个水越积越多,也欲作水。那么这两种情形造成里水,它开始这个阶段啊,脉不是那么沉伏的,一个紧一个数。所以这个水的成因也不一样,那么在这个反应也是不同的,不止于脉了。底下这段啊是由问题的,本来底下这段很好懂的事情,它用这个脉啊,把你说糊涂了。它说,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目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你要是看头前这个,你一点都不懂,这个恐怕不是张仲景的口气,怎么讲呢,它这个脉也说得不对头。尤其这个寸口脉浮而迟,趺阳脉浮而数,没有这个脉。这个人身上这个脉啊,心一动,全身的动脉一动,没有说寸口脉迟,趺阳脉倒数了,哪有这样的事啊,所以这个根本就是错误的。

尤其它的说法也是别扭的,浮脉主热,咱都知道,迟脉则潜,怎么讲啊,迟脉则潜,看着它后边的意思,咱们可以理解,潜者就是潜伏不足了。它这个脉迟在仲景论脉,常说血不足。那么它这个浮是有热,血又不足,血热与不足怎么样相搏啊,这个是血越来越不足,所以热伤经脉,所以这两个结合起来它名字为沉。名字为沉不是说的脉了,这个脉本来说的是这个脉浮而迟,那么它这个不能变成沉脉了,它这个沉脉也只是说不足,什么不足,血不足。你看后头就有了,它底下这个到后头,脉沉的就是络脉虚,沉则脉络虚,不是指的脉,所以它这么拿脉一说,说玄了,反倒让人不懂了。趺阳脉浮而数,这是说的趺阳是胃脉。浮而数,浮即为热。数脉即止,不好讲,数脉即止就使小便不利的数脉,这个指的小便不利说的,可是这么你弄你哪懂啊,你没法懂。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一定要有水的,什么道理呢,底下有解释,它说这个沉啊指的络脉虚,就是血虚了,血虚在这个外边毛细血管更虚。伏则小便难,这它解释了,伏就指小便难,也就是说这个数脉即止,它这个东西你没法理解,你到后头了很清楚的个事情,就是络脉虚、小便不利,里头停水。里头停水,外边虚,这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中医很得要紧的一个理论。它这块虚啊,这个水就往虚的来,来了,外边就浮肿了,不是吗?这是说的皮水的道理。可是它用头前那个脉那么一说呀,你就糊涂了,本来是说脉浮而迟,底下说是沉,沉不是指的脉,它不是指的脉,你这么一讲,意思没法理解。那么这个趺阳脉浮而数,数脉即止,你怎么讲,它也没提到小便不利啊,它到最后才提。主要的是由于小便不利,它讲的皮水,络脉空虚,那么水停在里头,它不得排出,由于体表络脉虚,它尽量往体表上来,水肿皮肤,它就变成水了,这就是说的皮水一般的成因都是这个道理,表虚,那么里头又有水,水的来源呢总是由于小便不利,小便难。这是一段,它这几段讲的都是有问题的。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这个是说营卫不利于外。这个营卫是什么呢?咱们头前讲过,就所谓这个精气啊,也就是我们饮食入胃吸收来的液体,这个液体啊在血管里头,其色赤,古人叫做血,出来血管,古人叫做气。血在血管里的作用就叫做营,血管外边气的作用叫做卫,这是古人啊对营卫气血是这么一个看法。那么假设这个精气它不走外边了,不变成津液,这走于肠,就变为水。所以这个里水呀,有由于营卫不利造成的,这一段就是主要说明这个。可是未必然脉弦而紧,弦而紧是伤寒脉浮弦浮紧这种脉了。那么,营卫不利,卫气不行,不一定得脉弦而紧,这也是不一定的,它这个指的是伤寒,所以“即恶寒”嘛。营卫它是不得汗出,它在营卫这个方面它不得去陈的来新的,它不得,里边它不继续生了,它不能够为津液,再往外来了,它就要走到里头为水。它就是营卫不利而造成的里水。它是这么个说法,这个说的不怎么好,不一定得脉弦而紧,它后边有一个气分,那个解释比这个好一些。这个“水不沾流”我们平时中医不是讲气化嘛,这个水啊通过三焦,三焦决渎之官嘛,水道出焉,下输膀胱。这个流都是沾流,这个沾,以水浸之谓之沾,泡也叫沾。在不然濡字,润浸的意思。你看营卫这个气嘛,你看不到它说的是水,所以它叫做沾流。那么这个水不沾流,失去平时的常规,走于肠间,就变成一个腹水,它是这么个样来说的。这就由于营卫不利造成水不沾流而走于肠间,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就是少阴。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少阴脉紧而沉”这个少阴是肾脉,说得是肾病了。“紧则为痛”这个痛指的腰痛,所以肾有病,腰要痛的。“沉则为水”那么肾病,总是由于小便不利,那么肾病它腰疼了,它要停水的。下焦水不行了,咱们说的地道不通了,“小便即难”而为水。所以这个肾脏有病,可以直接影响里边这个水的。那么这个就是里边的水啊,据他这两段来解释,一个由于营卫不利于外,水不沾流,走于肠间而造成的;一个由于肾病,那么腰痛,小便难啊,而为水的。这两个都是指里边的水,上边那个指的皮水,风水后头也要讲的。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脉得诸沉指里边的水。风水,脉自浮了,那又令当别论了。皮水,脉也浮,因为水在外嘛。里边水在里头嘛,所以它脉是沉的。脉得诸沉,当责里边有水,凡是里有水,脉都沉。身体呢既肿也沉,这个组织里头有水分,它就沉。那么它水积多就肿了,肿就是水肿、浮肿了。“水病脉出者死”水病要是真正的里水这个病,脉要浮,那坏了,是正不胜邪了。这个正气往外暴露,这个水还在里头,正不胜邪,那非死不可。这个脉得诸沉都是说的里水,里水这在临床上是很有用的,我们要是真的遇上脉浮再块,这种腹水那是危险了,一般说都是沉,不怕这种,脉没有也没有关系。所以这个浮沉而绝,这都应该的。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这是说可下的里边的水,它是概括正水、石水而言的,上边的腹水、下边的腹水。那么病水那个人啊,“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这全是有水的一个要证。“脉伏”是有水的一个脉应,脉沉、脉伏,脉伏比沉厉害,沉伏嘛,伏脉就是沉脉的甚脉,比这个沉脉还沉,叫做伏。“其人消渴”说这个水呀一点都不能够变成津液了,这个水整个在里头,所以要消渴,这都是指实证,这人消渴。所饮的、所有的水都在伏里头,而不生津化液,所以人反倒感觉水的营养没有啊,它生理上反映就是消渴,老想喝,渴到厉害,这个你不赶紧下水是不行了。“病水腹大”就是现在说的腹水,那腹要大得很。这都是说水的实证有这种情况。“小便不利”那么这个“脉沉绝”就是说伏象了,沉,这个脉非使劲推动按才能有一点,就叫伏。沉,几乎绝,就是沉之甚也,这是有水,可以下之。不是说这个腹水都要下,但是这样的腹水是可下的,不下的,人不行,他这个水一点都不化气,所以这个人的消渴不止,那肚子受不了,所以这是一个可下的腹水症。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这段很好,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病下利后。这个下利呀,它是胃肠的一个病啊,病下利后,胃气没有复的时候。由于下利丧失津液,这个人想喝水,想喝水要少少给,你要大量给水,如果小便再不利,这个胃消化水的能力还是不行的,所以这里头非留饮不可,我们讲痰饮也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