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泥,游子心,思乡情!

 莱阳好人 2012-05-29

故乡泥,游子心,思乡情!(苗向东

 

1949年,山东菏泽的高秉涵14岁,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迁徙的一员,两百万中国人来到了台湾岛,他没有想到一上岛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由于两岸对置,没有三通,他们想家、想亲人成了最大的心病,他从未放弃寻找触摸故乡的机会。自己回不去,他就千方百计打听家乡的情况。而当菏泽同乡卞永兰上世纪60年代取得了阿根廷护照,1982年她终于在从阿根廷到台湾的旅途中找机会回到菏泽。高秉涵便请她一定带家乡有音讯和一些家乡的特产和泥土回来。她的记事簿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在台湾的菏泽同乡对她的请求,学姐最终不负重望,带了一大箱家乡的土特产和3公斤菏泽泥土。

卞永兰回到台北,乡亲们知道了,第二天上午菏泽旅台的乡亲一百多人都聚到了一起,请她介绍家乡的情况。在卞大姐动情地介绍乡情时,大家像小学生一样坐得端端正正,会场一枚针掉下去都会响,大家生性漏掉一个字。会后分发珍贵的礼物。大家一致推举律师高秉涵来分发。

由于人来得太多,有好多同乡,都是外地赶来的,有的不认识。僧多粥少,怎么办?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只好狠下心,决定要凭身份证,必须凭籍贯栏中写有菏泽二字的身份证方可领取,不是菏泽,只好不分了。在验证身份后,计算出来:一家一个烧饼,3个耿饼,山楂和红枣各五粒,一调羹泥土。

最难分的是家乡的泥土,分发前严格规定每人一汤匙,不可多得”。高秉涵拿一个瓷的调羹,还拿了一根筷子,不然的话有的多有的少,不够分,也会产生意见。分土时,大家的眼睛全盯住了他的一举一动,四周静得落下一颗尘土也听得见,没有人说话,甚至没有人大声喘气。上来的人就像小乞丐,总希望能多给一点儿。但他一手拿调羹舀土,另一手用尺子小心地将汤匙里冒出的土尖拨平,再倒在一张白纸上。分到土的人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一层灰黄色的泥土,有的老泪纵横,有的喜笑颜开,有的看了又看,有的闻了又闻,那些手握泥土的同乡们脸上又得意又哀伤的表情,让高秉涵是流着泪分土的,他的太太在他旁边给他擦眼泪,分土让他终生难忘。然后他们仔细地包好,把这少许的泥土当成了最珍贵的礼物好好保存。

可是有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因为太激动,而故乡土又是如此珍贵,于是他的脚在抖,迈不动步子,双手也在不停地颤抖,泪眼模糊了视线,未及包裹完好,刚出门就被刮来的一阵风给吹跑了,眼看着这量虽微却饱含乡味、满载乡情的故土被吹散后,老先生一下子跪坐在地上,一边捡土,一边失声痛哭。见此情景,大家商量后决定从各自的份额中匀出一小部分补给老先生,以慰藉他的故土情结。高秉涵便一点一点争取,最终为老人剩出了一调羹泥土。当高秉涵再给老人一调羹泥土的时候,他马上要给高秉涵跪下,一个劲地说谢谢。他马上去扶老人,说:“使不得,使不得!”扶到老人坐好,帮他包好那些泥土,帮他收好。老人像孩子一样笑了,紧紧地握住那包泥土,再也不让它撒了、丢了。

由于高秉涵有功劳,分土很辛苦,被大家恩准多分一勺泥土。高秉涵把自己的两调羹土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一调羹当成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珍藏在了自己在银行的保险箱里,同样在那个保险箱里的,还有他和太太多年来积攒的金条、金饰。另外的一调羹准备用来泡开水喝,离乡32年后,他要出家乡的味道。

他将那一勺泥土分多次掺在茶壶里,加满开水,然后每次只喝一小口,不是咕咚一声咽下去,他不舍得。而是喝一小口,还不舍得咽下去,品茶一样慢慢地品味,再闭上眼睛琢磨琢磨它的味道,总想把水在嘴里面多停留一段时间,喝着喝着他喝出了家乡的味道,像母亲的乳汁,像父亲的汗香,像姐姐的体味,他觉得很甜、很香、很浓,喝着喝着他掉下了眼泪,一壶茶他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才喝完,这是他喝过的最好的“茶”。

泥土,是生命的根,是思乡的情,是游子的心。在台湾老兵的心中,乡土代表着真正的故乡和家园,是根,是源!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情之基础!真可谓:泥土何其多,唯独故乡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