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 信阳茶产业优势与发展战略

 xzhk 2012-05-30

一、信阳茶产业现状

    (一)支柱产业的地位已基本形成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经过长期的种植发展,茶叶已成为信阳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茶叶一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1992年开始举办茶叶节以来,信阳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做大做强我市茶产业的战略决策,制定并实施了信阳市"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由2006年的65万亩发展到150万亩,茶叶总产值由2006年的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茶产业已成为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第一支撑,已逐渐成为信阳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有10个县区、l33个乡镇、1245个行政村产茶。茶园总面积80万亩,开采面积55万亩,2007年茶叶产量2000万公斤左右,产值约15亿元,社会总收入超过20亿元。全市茶农约l00万人(含涉茶人员),人均茶叶收入约2000元,占年收入的50%以上。全市有万亩茶园的乡镇20个,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茶园40余处,国有茶场和乡村集体茶场及个体茶场1200多个;全市拥有茶叶加工企业306个,百万资产的茶农50余户,茶园面积超过300亩的种茶大户500多户;茶叶集贸市场100多个;茶艺馆、茶楼80多家。

    (二)茶文化底蕴深厚

    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信阳的茶叶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信阳人文历史,一部茶叶与人文相互交织,共生共荣的历史。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八千多年前,信阳境内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现保存着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址20多处。从古至今,信阳大地哺育了众多人杰,如:孙叔敖、司马光、何景明、吴其濬、许世友等等。境内有多处名人典故景观。信阳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殷红的土地曾培育出代代英才。

    可以相信,两千多年前,茶叶生产引进信阳并生根发展,得益于信阳早已形成的规模原始农业,得益于信阳人杰地灵,得益于信阳绚丽多彩并厚重的文化底蕴。信阳地处中国南北文化结合部,南北文化在此交融荟萃,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呈现出楚风豫韵的独有特色。这一切,造就了信阳茶独特精湛的制造技术,促进了信阳茶的对外交流和传播,赋予了信阳茶丰富的文化内涵。信阳茶及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信阳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向前推进,在信阳人文的传承和发展中,必将带动信阳茶业的发展;在信阳茶业的发展及信阳茶文化的弘扬光大中,必将促进信阳文化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优势明显

    1、生态优势。信阳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小气候环境良好,日照、冷热适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等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信阳市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之一。生态环境优越,污染少,具有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优越环境。

    2、品质、品牌优势。信阳茶区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异的生态环境条件,孕育了信阳茶叶丰富的内含成分,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的含量都相对较高。由于叶片肥厚、叶形较小,加上独特的采制工艺,就形成了信阳茶叶独特而优异的品质: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甘醇爽口,汤色清澈明亮,色泽翠绿披毫。"信阳毛尖"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86年被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0年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99年再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7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世界绿茶评比中,共评出最高金奖32个、金奖20个、银奖65个,中国区选送的信阳21个茶样全部获奖,其中获得最高金奖6个、金奖10个、银奖5个。信阳茶叶历来受到社会以及名人的关注和肯定,茶圣陆羽、大文豪苏东坡都曾对信阳茶叶给予高度评价。尤其解放以来,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知名专家的关注和肯定。信阳毛尖一经问世,盛名远扬,百年名茶,畅销不衰。

    3、区位优势。信阳地处长江、陇海两大经济开发带之间,东邻沿海发达地区,西居中西部地区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同时,信阳交通便利,京广、京九铁路和l06、l07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市境南北,312国道和宁西铁路横穿市境东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信阳具有"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的优势,有利于茶叶的大流通和茶叶大市场的形成。另外,信阳茶区处在中国茶区的北部边缘,与北方广阔的销区邻近,具有优越的销售地理优势及有利的市场条件,市场拓展前景极为广阔。

    4、文化优势。信阳人文景观丰富,源远流长,有多处融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有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齐名的全国四大避暑胜地鸡公山,有水面比西湖大70多倍的中原明珠南湾湖,有全国独一无二僧尼同寺的"灵山寺温泉疗养胜地汤泉池。还有众多历史名人故里'如邓颖超故居、许世友将军之墓、孔子周游列国终点、子路问津处、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等典故发生地。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播出的《东方红》乐曲:就是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编钟所演奏。如此丰富绚烂多姿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信阳茶叶对外传播、扩大销售可利用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优势资源。

    信阳茶产业发展至今,取得的可喜成绩,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多年来,信阳市各级政府始终把茶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出台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信阳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和市场条件。自1992年以来,连年成功举办"中国信阳茶叶节"。尤其是2004年又审时度势,将"中国信阳茶叶节"更名为"中国茶都一信阳茶文化节"。以茶文化为媒介,政府搭台,经贸唱戏,让世界了解信阳,让信阳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了信阳茶叶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前景广阔

    1、政府极为重视,良好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茶业属于"绿色"行业,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茶叶产销问题关系农村经济增长、茶农增收致富。因此,政府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来制定茶叶产业政策、相关规定和制度,在税收、资金、解决农残等方面给予政策的支持,使茶叶生产、销售、出口的协调和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完善。茶叶作为优势农产品已被农业部列为九大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商务部门已宣布2004年7月1日起取消外贸经营权审批,实行外贸经营主体备案登记制;以及信阳市委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扶持茶产业的政策,逐步增加对茶产业资金的投入。

    2006年,信阳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茶产业办公室,整合人才、科技资源,行使全市茶产业生产、经营、科研、市场开拓、项目资金监管等统一管理职责。制定扶持茶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各产茶县区财政每年安排l00万元,扶持茶产业发展。二是实行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对茶农每亩给予100元种苗补助政策。三是鼓励茶企业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以及各种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并分别给予奖励。四是积极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对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挂牌保护,金融部门优先贷款,市财政予以贴息,等等。凡此种种为信阳茶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2、以"健康、绿色、安全"为主题的消费需求益趋强烈。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和富有,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加强。这种需求发展规律,非常有利于信阳茶叶市场的拓展。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有60多种保健功能,20多种药用功能,特别是世界和中国专家一致充分肯定茶的防癌抗癌作用。因此茶叶,尤其绿茶因其天然、绿色、对人体健康特有而卓越的功效,越来越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越来越受世界范围的喜爱。世界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一是绿茶上升,红绿茶的消费比例从70年代的9:1上升到现在的3:l。近10年美国茶叶进口绿茶增加得比红茶快,年增加55%。日本人均茶叶消费量超过1公斤,其中750克是绿茶。国内统计资料也表明,90年代以后,茶叶的总消费量每年递增3%左右,绿茶的销售年递增l0%左右。正如法国《世界报》文章所说:绿茶正在变成21世纪最畅销的流行饮料。信阳是生产绿茶的大市,21世纪不可逆转的绿色健康消费趋势,将使绿茶突破区域性消费的局限性。这对信阳市绿茶市场的拓展无疑是极好的机遇。

    3、社会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理论和实践表明,随着人们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消费与购买欲望将不断增强,这有利于提高茶的市场需求量。资料表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茶叶消费量明显地高于其他地区。根据资料统计,2002年以来,在英国人饮用的各种饮料中,茶的比重为37.0%,居各种饮料之首;日本、台湾人香港情况等都是如此。在国内,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茶叶消费增加较快。广州、上海、北京这三大城市茶叶人均消费量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

    4、文化与体闲消费需求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众多生活改善了的、紧张忙碌的现代人,他们愿意花钱换取精致的休闲、远离紧张工作的机会。人们将不断追求文化和休闲的消费,以陶冶情操、休心养性、充分享受生活,体现生命的价值。历史、自然和地域赋予信阳茶叶、生态极为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休闲旅游优势。同时,对先天优越的信阳茶叶的营销过程中,凸显其文化品位,营造文化氛围,可进一步提高信阳茶的市场竞争力、拓展信阳茶市场。

    5、茶叶深度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茶叶中对人类具有保健、药用功效的生物成分有500多种,可广泛运用于饮品、食品、医药、纺织、化工等领域,可开发出多种功能性茶饮品、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茶洗涤品、茶纺织品等。在日本,茶叶经过深度开发利用,进入市场并被消费使用的茶制品不下百余种。可以相信,随着茶叶深度开发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随着这些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体系的日趋健全,以及深度开发技术在饮品、食品、保健、医药、纺织、化工等领域的推广运用,使得茶叶这个"绿色的金子"更好的造福人类,满足消费者对茶叶产品多样化需求将成为可能。未来茶叶深度开发利用领域和市场拓展,极为有利于信阳茶叶产量和产值的提高。

    二、信阳茶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茶园基础差,产业化程度不高

    我市茶园有近三分之一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老式茶园,建园基础较差,管理粗放,单产低,亩产值不足1000元;茶树良种化程度低,到2007年,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仅有5万亩左右,约占茶园总面积的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二)茶叶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

    目前,我市茶叶产品主要是信阳毛尖,约占7%,炒青、烘青和蒸青绿茶等约占25%,金刚碧绿、仰天雪绿、灵山剑锋、其鹏碧云等地方新名茶约占5%。全部为条形散茶,茶叶产品形态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茶叶产品深度开发和茶叶综合利用方面尚属空白,茶叶产品附加值低。特别是一些县区仅生产高档春茶信阳毛尖,夏、秋茶和中低档绿茶生产很少,茶树鲜叶资源浪费严重,影响茶叶产量的提高、产值的增加和效益的增长。

    (三)企业整体实均不强,缺乏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

    目前,全市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l8家。信阳毛尖年销量平均不足100吨,平均年销售额不足2000万元,销售量和销售额占全市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比率很小,在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很小。

    (四)茶叶品牌创建力度不够,缺少名牌产品支撑

    2006年,全市茶叶企业注册商标200余个,河南省著名商标仅有6个,还没有全国驰名商标。信阳毛尖公用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市场开拓与促销力度不够,茶叶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三、信阳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信阳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是:以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通过实施品牌推进、质量推进、企业推进、文化推进、旅游推进、城市推进六大战略,加快全市茶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促进茶产业与茶城市良性互动,实现金市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到2010年,茶园面积发展到150万亩,实现亩产值4500元,茶叶总产值40亿元,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3000元以上,茶产业社会总收入超过50亿元。培植1--2个年销售额达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3--5个省级龙头企业,创建1--2个国家驰名商标,5-8个省著名商标。培育交易额达亿元的茶叶交易市场1-2个,力争将信阳市建成我国江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建设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茶文化旅游项目2--3个,超亿元的1-2个,重点完成信阳茶博园、茶示范园、南湾盛典天下茶道旅游项目和茗阳天下茶博馆等建设工作。茶产业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茶叶产销基本实现良种化、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机械化、生态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力争使信阳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绿色无公害食品茶产销基地、全国著名的绿茶生产、旅游、文化休闲城市。逐步把信阳打造成中国茶都。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充分发挥名牌优势

    品牌竞争是21世纪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品牌竞争也是现代茶业经济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阳毛尖是国家级名茶,是名牌产品。我们将采取措施强力打造这个品牌,利用各种宣传机会和条件,广泛宣传信阳毛尖的生产历史、文化前涵、自然资源、品质特点和实用价值,让信阳毛尖的品牌形象走向市场,深入人心,让信阳毛尖茶真正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二)全面提升茶叶质量和效益

    茶叶的质量是茶叶品牌的生命,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保证茶叶的良好品质,必须保证抓好"八化"工作。一是茶树良种化;二是种植生态化;三是基地规模化;四是技术标准化;五是加工清洁化;六是生产机械化;七是经营集约化;八是营销品牌化。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是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通过引进、联合、兼并、重组等各种有效形式,培育一批有一定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机械化加工,发挥规模效益。根据国内外市场茶叶需求多元化的特点,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深加工领域,加快开发速溶茶、液态茶、保健茶、药用茶、食品茶等,发展茶多酚、茶皂素、茶色素等医药、化工原料,通过精深加工,提升茶产业的整体效益。

    (四)大力弘扬茶文化

    文化是经济活动的支撑,经济活动的本质是文化的体现。首先,要广泛开展茶文化教育活动。使信阳人从小就较为系统地掌握茶的知识,接受茶文化的教化功能,学会如何礼貌待人,与人和谐相处。举行各种茶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使信阳人人知茶、人人谈茶,人人成为茶的义务宣传员。其次,要继续办好茶文化节。围绕创建信阳"中国茶都"这一城市品牌主题,借助信阳茶文化深厚独特的底蕴及魅力,精心办好每届茶文化节。第三,要深入开展茶科技文化研究活动。以"中国茶都-信阳"的名义与国内国际相关知名文化机构或单位,联合举办信阳茶文化专题研讨会、信阳茶文化专题论坛;与国内外相关科技、教育机构协作,研究解决信阳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借助外力推动我市茶科技、茶文化、茶经济的发展。

    (五)强力开发茶旅游

    根据国内外休闲旅游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信阳境内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资源优势,整合信阳茶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茶文化旅游,形成茶、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是建设一批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茶韵庄园项目,开发采茶、制茶、品茶和吃、住、玩一条龙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二是开发茶旅游产品。把有信阳地域特色的茶叶旅游商品,进入各旅游景点销售,满足旅游市场需要。三是开发茶旅游园地。结合我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建设,扶持建设一批茶旅游生态观光园区,实现旅游和茶产业的相互带动,相互促进。

    (六)铸茶都扬茶韵

    "中国茶都一信阳"是我们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坚持进行打造的城市品牌。目前,已获得了一定社会知名度,为推动我市茶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茶都道远'必须加倍努力。一是规划推动。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体现茶文化的特色,重点突出一个"茶"字。城市绿化要以茶为主,道路要以茶命名,城市建筑彰显茶文化。二是标识带动。设计一个高度凝聚信阳城市底蕴、蕴涵信阳茶文化精神的"中国茶都一信阳"的城市标识,在全市名片、广告、招牌、站牌、交通工具上,在境内外以信阳名义举行或参加的各种活动、节会、展会的媒体上,都印制"中国茶都-信阳"标识。通信方面也要积极做好宣传信阳茶都的文章。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使信阳"中国茶都"这个城市标识像商品商标一样,赢得人心,获得信赖,成为响当当的、全国著名的品牌。三是项目拉动。认真策划并建设一批促进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城市建设项目,不断丰富"茶都"内涵。要规划筹建由茶韵广场、茶博园、茶示范园和茶博馆三大板块组成的"茶大观园"项目。要在扶持现有茶楼、茶馆、茶坊、茶社发展的同时,规划建设茶文化一条街项目,普及茶文化知识,延伸茶文化产业链条。使茶无处不在,满城皆飘茶香。要倡导职工、市民在单位和家庭庭院种植茶树、茶林,营造茶氛围。同时,在老城改造中也要增添茶的内容,真正打造出"城在茶中,茶在城中,人在画中"的茶都个性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