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阳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江湖一飘168 2014-11-03

信阳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4-10-16 15:23| 查看: 298| 评论: 0|来自: 信阳日报

摘要: 信阳网讯 10月16日讯:信阳是中国著名的茶乡,是我国古老的八大茶区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信阳人就开始种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茶鲜嫩肥厚、色泽碧绿、白毫显露,从唐代起就被 ...

      信阳网讯 10月16日讯:信阳是中国著名的茶乡,是我国古老的八大茶区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信阳人就开始种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茶鲜嫩肥厚、色泽碧绿、白毫显露,从唐代起就被选为贡品上贡朝廷,一直备受世人青睐。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地寻茶、追茶的所知所得,日常品茶、嗜茶的所感所获,对信阳茶的历史进行了初步的考证,对信阳茶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对信阳茶的前景进行了预期的展望,以期对世人了解信阳茶的昨天、认识信阳茶的今天、展望信阳茶的明天有所裨益。

  昨天:源远流长 誉满华夏

  1.文物见证。1987年初春,固始县砖瓦厂工人在取土时发现一个战国墓,信阳地区文物局的同志于当年3月4日至19日对这个墓进行了考古发掘。据当时考古发掘组副组长刘开国同志提供的资料,这个墓是一个双槨三棺竖穴墓,陪葬品不多,也没有发现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物品。根据墓葬规模和陪葬品推断,墓主人可能是一个士大夫级别的官员,但是在打开他的槨以后发现在棺材的盖上有厚厚的一层植物叶子,这些叶子用棕绳结成网网着。后来,经专家辨认这些植物叶子是茶叶,这一发现印证了《周礼·地宫司徒》中的记载:“掌荼,掌以时聚荼,以供丧事”。“掌荼”是西周春秋时期王宫里掌管茶叶的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定时收购茶叶,在王室办丧事时安排用途。这就印证了茶叶在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很长一段时期,它已被人们作为办丧事用品。这个发现说明什么呢?说明至少在2400年以前,信阳人就在种植和利用茶叶。

  2.文献记载。我国最早见诸于文字有关茶的记载是西晋左思的一首《娇女诗》,后来,唐代陆羽在写《茶经》的时候曾引用了左思《娇女诗》中有关茶叶的记载,但是《娇女诗》不是专门写茶叶的。专门写茶叶的是比左思晚20年左右的西晋大文人杜毓,此人年少时被誉为晋朝神童,二十五六岁便任汝南太守(历史上好多时期信阳曾归汝南管辖)。杜毓在做汝南太守时,他写了一篇《荈赋》(荈是历史上茶的代用字之一),历史上为茶写赋的文人很多,但没有比杜毓更早的了。这篇《荈赋》共86字(一说128字),其词曰:“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怀,偶结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这首赋翻译成现在的白话就是“高大的灵山啊孕育着丰富的物产,沃土甘霖滋润着满山遍野的茶树。初秋之日,农闲之时,正是采制秋茶的季节,茶农们忙着采茶、制茶。煮茶用岷山溪流、清泉活水;品茶器皿要选越州的青瓷;饮茶要效仿古代的公刘(周文王的祖先),酌之以匏。观赏煮好的茶汤,茶沫粗沉细浮,上浮的茶沫胜似白雪,灿如初春的阳光,品味鲜爽,芳香四溢。”杜毓活了40多岁,死于永嘉之乱。他的一生,除了在汝南做太守,还在京城做过右将军、国子祭酒等官。他在汝南做太守有机会了解茶山、茶乡、茶农、茶情,写出了中国第一篇茶赋。这篇茶赋的开头所提到的“灵山惟岳”,一般的解释是指大山或仙山幽静,但有学者认为就是指罗山县的灵山。这些文字的记载也可以反映出信阳种茶及茶文化发展的历史。

  3.古树为记。2003年7月,鸡公山风景管理区开展辖区内植物资源普查登记,发现了李家镇旗杆村大茶沟一带的野生古茶树丛。2009年市文物局的同志对大茶沟的古茶树进行了普查登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茶树的发现地点在一个叫大茶沟的地方,而这一带不仅有大茶沟还有小茶沟,同时还有几处地方也以茶命名。根据一般规律,以物命名的地方,有物在先应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什么时候这个地方有了茶树,没人能够说清楚。就这里最大的一棵茶树而言,株高约4米多,株径为94公分,生长在海拔671米的悬崖峭壁上,从它的立地条件上分析,这棵茶树应是信阳历史上野生茶树的遗株。

  我们国家近百年来,也就是从20世纪的1920年代到现在,在全国各地15个省份,197个地方,先后都发现了野生茶树,而奇怪的是河南没有,信阳鸡公山大茶沟发现的古茶树填补了这个空白。受茶叶通史记载的影响,一些人认为信阳种茶是从四川传过来的。对于这个说法,我曾在2011年中国茶叶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信阳种茶不是从其他地方传过来的,而是信阳的先民们将野生茶改造而来的。

  正是信阳种茶历史源远流长,信阳茶在历史上就誉满华夏。首先,我们看陆羽是怎么说的,陆羽在写《茶经》时把全国种茶分为八大茶区,信阳现在所属的县区皆被他列为淮南茶区;对茶品质的评价陆羽也明确写道:“淮南以光州上”;并且还具体的说光山县黄土岗这个地方的茶好,义阳县东十八里钟山的茶好。义阳县钟山就是现在信阳市平桥中山铺。《宋史.食货志》记载了信阳出产茶,还明确记载了信阳出产团茶、饼茶,同时还出产散茶,并且说明信阳出产的散茶有雨前茶、龙溪茶,其中龙溪茶最好。龙溪茶的出现说明信阳茶从冠以地名向品牌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北宋时期,淮南茶已经进入全国产茶的前三名,信阳光州所辖的县有近百万担的产量,信阳茶不仅产量高、种植面积大,而且品质好。苏东坡盛赞信阳茶说“淮南茶信阳第一”。生活在11世纪的苏东坡和8世纪的陆羽对信阳茶的赞扬是一致的,这说明300余年间信阳作为淮南茶区不仅在发展面积上比较稳定,在发展质量上也在稳步攀升。

  另外,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还记载了光州的其他几个名牌散茶,比如:东首茶、浅山茶、薄侧茶等。

  但从北宋末年后的一百多年间,信阳茶遇到了毁灭性的灾难。1126年金兵破汴梁,南宋建立,金兵大举南下打到淮河岸边,从12世纪20年代到13世纪60年代大约140年间,西起桐柏、襄樊,东到合肥尤其在信阳一带,是金与南宋两军对峙争夺的地方,双方军队在此拉锯混战了130余年。据地方志记载,信阳、罗山、光州、固始在这几十年间州无置所、县无置所,可以说城无城、乡无乡,当地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南迁了。战争使当地的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田地荒芜,茶园也难逃此劫难。从元朝开始、特别是明代以来,信阳茶才得以恢复。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茶通过曲折的途径到会参评并获得了金奖。

  信阳茶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有过誉满华夏的辉煌,还曾经经历过毁灭性的灾难,这就是信阳茶的昨天。

  今天:发挥优势 快速发展

  信阳茶的今天应该从全国解放说起,但信阳茶真正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以信阳县(现平桥区)为例,解放时共有茶园6000余亩,发展将近10年到1958年才2万多亩,发展极为缓慢,因为当时土地主要用于开荒种粮食填肚子。快速发展是实行联产承包制后,特别最近几年发展较快。信阳茶的今天概括起来有三点:

  首先,区位地质优势造就了信阳茶的品质优势。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区森林茂密,云雾弥漫,土地酸碱度适中,肥力较高,特别适合种茶。从外形上看,信阳毛尖细园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从品茶来说,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香气馥郁持久。

  其次,品质优势成就了信阳毛尖屡获殊荣。1958年,在全国评茶会上信阳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85年,商业部组织的绿茶评选,信阳茶获质量银奖;1990年,商业部组织绿茶评选,信阳茶以总分第一荣获质量金奖;2007年,日本举办世界绿茶大会信阳茶获最高金奖。改革开放以来,信阳毛尖无论是在世界级、国家级还是民间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中,拿下的奖项数以百计。今年,信阳毛尖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52亿元,位居全国前三甲,同时也被人民网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产茶地的第一名。这就是区位优势造就了品质优势,品质优势成就了品牌优势。

  第三,品牌优势助推了信阳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市委、政府充分发挥信阳毛尖这一特色经济的优势,迅速把这一特色经济培育成信阳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3年,信阳茶园总面积210万亩占全国3869万亩的5.4%,在全国地级市中占第二位;总产量5.7万吨、占全国189万吨的3%;总产值85亿、占全国1106亿的7.7%;茶企860多家、占全国6.7万家的1.2%;中国驰名商标5个、占全国110个的4.5%;全国百强茶企6家,国家级龙头茶企1家。本省内信阳茶馆茶楼280多家,茶贸市场120多个,茶叶从业人员120万人,茶农人均种茶收入4500元。特别是近两年来,红茶的问世,打破了我们信阳绿茶一枝独秀的格局,使信阳绿茶有了一个“红妹妹”。

  信阳茶产业的发展在这里我举两个小例子,一个是董家河镇集云村,40户人家,180人,全靠种茶、卖茶为业。现在有10户人家在市里买房、20户在镇里买房从业,只有少数几户人家仍在本村居住。茶园流转后,三分之一的人外出打工,三分之一的人经营茶叶,三分之一的人在家打理茶园。茶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推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另外一个茶企的例子是文新茶业公司。刘文新从1980年末期,初中毕业后从乡下到信阳市小本经营茶叶,1995年才开始租了一间门面从事茶叶的销售。从1995年注册文新茶叶公司到现在19年时间,企业发展迅速,现在资产近6个亿,在全国拥有自主品牌茶叶店馆169家,加盟店300多家,包括香港等地。这两个例子就说明,茶产业在培养茶企做大做强,解决茶农致富方面功不可没。

  明天:睿智创新 茶乡梦圆

  尽管信阳茶近些年发展强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茶园建设标准不高,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政策和技术支持亟待加强等,这些问题带有共性。同时,国际上茶的总体形势是供大于求,我们把茶产业发展中的常规性问题解决得越到位,发展得越快,国际上茶叶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会更严峻。

  我想在这里抛开技术层面谈谈未来茶产业发展的一些看法和不成熟的建议。

  一要积极发展保健茶产业。我认为,不管是茶农也好、还是茶企也罢,如果不在发展保健茶产业上突破,是很难把茶叶这篇文章做大的。我们国家13亿多人口,喝茶的才2亿多,零头都不到。为什么这么少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茶的功能单一,对大多数人而言,它只是个改变水味的饮料。茶产业的突破必须从茶的功能上突破,从功能上创新。怎样在保健上来创新茶的功能呢?我认为首先是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就是把茶与不同的中药材搭配,给人们以防病保健的功能。这个问题近年来已开始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但是还远远不够。特别是茶企业不舍得在人力和财力上投入,不注重加强保健茶的研究和推广。大家知道,唐以前,对大多数用茶之人来说茶并不是清饮品,而是唐宋时期的文人把它清饮化了。从人们的保健角度讲,茶叶究竟是清饮好,还是根据保健需要与其他中药材配伍好,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里的关键是要研究如何搭配怎么搭配的问题,解决好口感和保健功能的统一问题。其次是要做好配伍的文章。俗话说:“好酒靠勾兑,好烟靠搭配。”凡是好酒都是勾兑出来的,凡是好烟都是搭配出来的,中华烟就不是一个地方的烟叶生产出来的。那么,茶为什么就不能相互搭配使其味道更香、更纯、更滑、更绵呢?我认为是能够做到的,因为它与烟、酒的“理”是相通的。源于唐兴于宋的斗茶之风把茶引向了张扬个性、独善其身的发展之路,逐步背离了“和”这个茶道最核心的宗旨和精髓。我做过不同品种、不同比例的绿茶搭配试验、红茶搭配试验、青茶搭配试验,以及绿、红、青相互之间的搭配试验,口感都比单一冲泡的效果好。英国的立顿红茶为什么能做大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它是拼配茶。立顿红茶是1980年代创立的品牌,这个茶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茶拼配到一块,它可以与咖啡,与牛奶调和着喝。所以,它能适应世界各地区不同种族口味的需要,只有适应了不同人的口味才能有销路。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立顿的经验。

  发展保健茶产业是方向、是趋势、是件迟早的事。谁在这个问题上下手早,探索得细,研究得深,突破得快,谁就能够拥抱茶的明天,拥有茶的明天。

  二要加快发展文化茶产业。茶文化是结合文化,是承载文化。任何文化只要与茶结合,或以茶为载体,就具有茶文化的鲜明特征。因此,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外延十分广泛,发展文化茶产业的空间也十分广阔。不管在茶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还是茶文化产品、服务产品、宣传产品等都能与文化结合起来,都能做出来优美的文章。

  三要突出发展旅游茶产业。茶文化消费是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结合。旅游茶产业是茶文化消费的重要平台。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体验式消费、体验式旅游,而在茶旅游产业上能够让游客体验的平台最多。就信阳南湾湖来说,环湖一圈100多公里,有五六十公里都是在茶园中穿梭,环湖游就可以集文化、休闲、观光、体验、购茶为一体,是一条茶旅游的精品线路。

  信阳茶的明天除了从科技层面要不断创新,解决好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还应该在茶产业方面不断改革和突破,在茶文化方面努力融合、丰富和提升。我相信,通过我们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茶农茶企的明天一定是灿烂的,茶乡茶区的明天一定是辉煌的。

  (作者系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本文根据作者在2014年4月29日第22届信阳茶文化节国际茶商大会上的演讲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