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是根本 传统需保护江阴致和堂中医研究所所长 顾植山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2-05-30

学术是根本 传统需保护

  ——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管理琐谈

安徽中医学院教授、江苏江阴致和堂中医研究所所长 顾植山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听各位专家的意见学习交流。我是搞临床的,不是搞中药制剂的,但是我对会议讨论中药制剂这个问题也非常感兴趣,在临床上感觉到中药制剂没有个很好的管理办法来扶持发展的话,对我们临床医生有很大的影响,制约了临床中医特色的发挥和治疗方法的施展。

  我主要从临床的角度,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谈点我个人的想法。

  现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药行业的统一规划,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管理中医药,一系列的指导意见都十分正确,也非常重要,强调了关于中医的发展规律问题,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问题。

  什么叫中医的特色优势?什么是中医的发展规律?虽然现在中医界对这个问题讨论得比较多,但是我认为现在大多还是停留在一些概念上面。从学术层面深入进行探讨做得非常不够,但是我认为学术这个问题是我们中医药生命的根本。丢掉了这个学术,就是丢掉了灵魂,也丢掉了我们中医药的标准。因为我们要按照中医的特色,中医的优势,中医的特点,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制定一些政策。首先要对中医本身有一个比较准确深入的了解。以前我们许多政策在主观上都是想发展中医药,但是,正是因为缺乏对中医很好的理解,主观上想发展中医药,实际上做出来的结果反而事与愿违。办了那么多中医学院,扩大招收了很多学生,但是培养的学生能不能看病,有没有掌握中医?培养的大多数都是不会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中医。扩大了许多中医院,结果大都是用西医的办法在看病。所以我认为学术是根本问题。

  今天讲中药制剂的问题,我就联系到关于中药制剂方面的一些问题,讲讲学术问题的重要性。

  我参加过南京的一个学术会议,某863课题的负责人介绍他们对生脉散的研究,他们做的课题是证明红参的作用大于白参,要将生脉散中的白参改为红参。生脉散是元代李东垣取唐代《千金方》上的方发挥命名的,用的人参只能是白参,红参在明代以后才出现的。原方用于夏月“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 改为红参后,红参药性偏热,就是“补热火”,也就改变了原方的性质和适用范围,就是一张新的方子了。临床上若按原适应证去用这种“改良”后的红参生脉散,不但不能保证疗效,对一些阴虚而内热偏重的人,恐怕难免产生不良反应!这个863课题的负责人,他因为不懂中医临床(他自己讲不是学中医的),结果背离了中医学术,也背离了临床需要。

  我们现在做方药研究,经常是去提取它的有效成分,筛选一些主要的药。

  对一张成方,把其中每一样药分开来做实验去鉴定其在方中的有用和没用,把他认为没有用的、做不出来的药淘汰掉,他认为有用的药提出来,这个思路是非常危险的。其实一个方剂,它是一个整体,整体大于局部和。我们中医临床上都知道,古代传统的名方,它的作用是你不能分开来一样一样药看它的作用,有的名方中有些药在方中的作用是讲不清楚的,但少了它效果就不一样了。药里面提取有效成分也是这样的,中药大多是复杂的有机物,许多成分是搞不清楚的,不能像无机物那样强调提纯。你认为的有效成分,未必是真正的关键成分,比如人参,光提取人参皂苷,并不能代替人参的作用。麻黄素不能代替麻黄的作用,黄连素也不能代替黄连的作用。你认为没有用的成分去掉以后,药的作用就改变了,或者它的疗效就下降了。一些成分在药里面、方里面,从量的方面来讲可能占的比重很小,不是主要成分,但是缺了它又是不行的,是关键成分。就像一个企业你要去分析它的有效成分,那么主要的都是工人,当然工人不上班了,企业肯定垮掉了,企业老总,总工程师,在企业里可能算不上“主要成分”,但你要把他们去掉以后,你这个企业也不行了。诸葛亮的部队能打仗,如果分解成一对一的与敌人去搏斗,可能诸葛亮就属于被淘汰的最没有用的成分。现在的方剂学常常把方剂的作用分解为每味药作用的相加,这种方解给了学生非常不好的误导。所以对于传统的名方,我们临床的经验,你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去随便改变它。

  我们现在在制定中医药制剂的管理方面面临很困难的情况。你管得松的话,确实市场有些地方很混乱,我们看到出于不同的目的,出于经济目的的考虑,或者出于其他的目的,一些人自己随便搞一些制剂,说不清什么成分什么效果的药,现在在市场上很多。像张院长、杨院长讲的,真正好的东西确实很多,但是市场上确实有些混乱,一些假的东西,鱼龙混杂的东西也很多。你管得严,可能把好的东西也去掉,管得松,这些假的东西又出现了。所以我认为应该尽可能维护传统的东西,因为经过几千年的传统的临床检验的东西,它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都经过了千百年无数病例的检验,本身就是非常可信可靠的东西。

  我们在中医的理论方面,提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提法动机不错,想法不错,问题是从中医学术的层面没有去很好理解的时候,你这个区分精华和糟粕标准是什么,往往用现代科学的标准,实际的结果是什么?一些精华被当作糟粕去掉了,有些相对糟粕的东西,或是被改造成糟粕的东西继承下来了。中医理论方面的例子很多,教训也很多,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具体讲了。

  我们要加深对传统理论的理解,我们现在中药教科书把十八反、十九畏列为配伍禁忌,有很多十八反中的药配伍后的临床效果是很好的。“十八反”不是“十八禁”,古人并没有禁止配伍,可以“相反相成”的。在理论上面要做深入的研究。我们对中医的理论和特色研究到位了,制定规则的时候就有标准了。

 
 
  传统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中医、中药自古不分家,千百年来,传统中药制剂是历代医家在数千年医疗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所形成的独特技术,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我国现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制...
 
中药制剂管理与政策研讨会议程
  主 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中国中药协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课题组
  议 题:1.中药制剂在中医药科研与临床中的意义;
   ...
 
李慎明:发展中医药事业既有经...
 
诸国本:从根本上审视中药制剂...
 
杨卓欣:传统中药制剂的管理及...
 
李冀湘:中药制剂发展需要扶持
 
杨文水:必当敢为中医药大业破...
 
张晓彤: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顾植山:学术是根本传统需保护
 
刘淑芝:关于中药制剂研究的几...
 
李祥林:中医院院内制剂的思考
 
王承华:医院制剂发展的困境及...
 
唐祖宣:新医改应加强中医院制...
 
宋福印:强化服务 科学监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