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省茶叶产业“十二五”发展建议

 xzhk 2012-05-30

湖南省茶叶产业“十二五”发展建议

                                  湖南省茶业协会  伍崇岳

                               2011年3月10日

    湖南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产区,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自古名茶荟萃,素有“江南茶乡”的美誉。湖南茶业具有人文、生态、工贸、科教等多方面的优势,产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茶叶自然品质好,茶类多且都有一定规模,既是全国著名的“绿茶优势产业带”、中国黑茶之乡和边销茶生产加工中心,还是全国黄茶、花茶主产区。“十一五”期间,湖南茶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效益和产业地位提升,已成为我省农业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十二五”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省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重要机遇期,为此在制定指导性政策和湖南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应立足全局、放眼世界,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消除瓶颈,高起点、大手笔、大投入,力求跨越式发展。

       一、“十一五”发展情况

    1、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化程度提高

    2005年省政府召开全省茶叶工作会议,并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省直相关部门和各茶叶主产市县也相继加大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力度,在市场机制作用和相关政策引导下,投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企业+基地+农户”、“产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组织不断发展,提高了产销组织化程度,加快了茶叶生产方式从散、小、家庭作坊式向股份合作、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转变。五年来我省茶园面积由112万亩发展到150万亩,增长40%;产量由年7.2万吨上升到12万吨,增长67%;出口由年1.9万吨上升到3.8万吨,创汇由3000万美元上升到7500万美元,分别增长100%、150%;茶叶综合产值从100亿元上升到近200多亿元,增长100%。其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为此,我省茶叶产业已进入了全国前列。

    2、茶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加工条件逐步改善

    2005年以来,全省标准化茶园从起步到2010年85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认证,30万亩获绿色食品认证,23万亩获国际、国内多种有机茶认证机构认证;全省茶园良种率、名优茶产量、总产量已分别从30.5%、6800吨、产值10亿元提升到45%、3.8万吨、38亿元,名优茶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比例由20.1%上升至76%;特别是快速崛起的安化黑茶产业,其产量、产值和生产企业分别从2.5万吨、1亿元和9家增长到6万吨、30亿元和36家,增长160%、4倍和30倍,已成为我省发展最快、最富前景并有可能打造成在全国最具优势、产值可过100亿元的一大茶类。同时,我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不断改善升级,除部分特种茶外,茶叶的初、精制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并且加工技术及设备改造不断向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方向推进。

    3、茶叶品质明显上升,品牌建设不断加强

    2005年以来,省相关部门及茶叶主产区政府重视对茶叶品牌建设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品牌意识增强,加大了品牌的打造和资源整合,先后有“古丈毛尖”、“桃源大叶茶”、“石门银峰”、“保靖黄金茶”、“安化黑茶”、“桂东玲珑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千两茶、茯茶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怡清源”、“金井”、“君山”、“猴王”、“古洞春”相继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还出现了销售额过1亿元、2亿元、5亿元的茶叶品牌;省政府成立了粮食茶叶品牌领导小组,正着力实施湖南茶叶品牌工程,2010年省农业厅组织评出了湖南十大企业茶品牌和地方公共茶品牌,并将给于政策扶持,重点打造。

    4、龙头企业成长迅速,市场拓展力度加大

    2005年以来,茶叶龙头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国家级、省级茶叶龙头企业从几家发展到近20家,其销售额也不断攀升,其中过10亿元1家,1亿元以上的8家,3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30多家。强势龙头企业资源整合力度和速度加大、加快,如国家级龙头企业省茶业有限公司依托人才、经营、出口和资本优势先后以并购、控股、参股、投资等形式整合了岳阳君山、安化白沙溪、益阳湘益、古丈毛尖、沅陵竭滩、澧县太青、沩山茶业等18个企业和品牌,2010年实现销售额12亿元、出口4500万美金;省级龙头企业湖南湘丰茶业依托资源和资本优势整合金山、开慧、壶瓶山、沅陵干发、桃江浩茗等企业形成了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综合型茶叶经营企业。同时,创新了茶叶营销方式、市场拓展力度加大:一是加强了茶叶专业市场建设,二是我省茶叶的专卖店从本省发展到全国各地,怡清源将专卖店开到英国、美国,部分企业专卖店总数达到300家以上,同时网上商城、电子商务也在部分企业获得推广,三是组团参加了100多场次的全国性展会以及50余次国际茶叶食品展,四是举办了3届湖南茶业博览会和2届安化黑茶博览会。

    5、茶文化业繁荣发展

    2005年以来,我省茶文化不断获得挖掘、弘扬和繁荣。先后举办了中华茶祖节、祭炎帝神农茶祖大典、中华茶祖文化论坛、中国黑茶文化节、星沙茶文化节、石门茶文化节、古丈茶文化节、两岸茶文化节、茶艺师大赛及各种形式的采茶节、品茗会、斗茶会、品鉴会、诗茶会等;编辑出版了《魅力湘茶》、《茶祖神农》、《湖南黑茶》、《湖南茶文化》、《安化黑茶》、《长沙茶文化》、《茶都》、《白沙溪》《爱茶人》、《茶农之友》等著作和一大批诗歌赋、戏剧等茶文化作品;建立了《湖南茶网》、《中国名茶网》、《茶叶在线》、《中国黑茶网》等20多家茶叶网站;还衍生了清明采茶游、茶马古道游、生态休闲茶园等茶旅游项目;与此同时,以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引导茶消费为主体的茶馆业得以兴起,全省上规模、有档次的茶馆发展至10000多家。

    6、科技支撑显著增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05年以来,全省新增茶叶创新中心8个、工程技术中心6个、科技推广站点20多个,加快了湖南农大和省茶叶研究所科技成果与茶企业对接与转化,增强了科技、教育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因此,全省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30余万亩,林茶、果茶套作等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与生物防治、高效喷灌等培管技术获得推广,80%以上茶园通过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茶、有机茶面积达35万亩,机械化采摘、清洁化生产推开,名优茶加工设备改进,自动化初、精制生产线增多,茶叶库存和保鲜条件改善,产品质量提升,新产品开发加快、品种增多。同时在此期间,随着省茶业协会的成立,全省茶叶主产区岳阳、益阳、湘潭、株洲、怀化、张家界、衡阳7个市,长沙、安化、桃源、石门等20多个县都相继建立了茶业协会,益阳、安化、石门、古丈、沅陵、保靖、资兴、平江、蓝山等市、县(市)政府还成立了茶业局(办、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行业发展服务体系。    

      二、瓶颈及问题

    1、良种茶园比例仍然偏小。新茶园发展步伐不快,现代茶业建设起步晚,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

    2、组织化程度不高。我省大部分茶园散、小、不集中,机械化作业难、采摘强度大、生产管理较粗放;同时不少初制厂规模小甚至是作坊式生产,批量少、能耗大、操作不规范,产品质量不一致,生产效率低。

    3、加工设备改造不快。我省大部份茶叶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基础条件较差,厂房改造力度不大,加工设备陈旧落后,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4、品牌不大不强。我省茶叶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品牌多杂,品牌共享意识差,品牌整合难度大,同时优势品牌茶类不突出,就是新近快速崛起的黑茶,规模也不大且多。

    5、政策扶持不够。产业缺乏长远规划,政府对茶产业的扶持缺乏政策连贯性、稳定性,产业投入不大、产业基础改善慢,活力不够、后劲不足,产业发展速度不快、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较弱,严重制约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增长方式、建设现代茶业”为目标、以“建设茶园強基础、狠抓质量保品牌、做大做强壮龙头、创新营销拓市场、力促增收惠茶农”为重点,精心谋划、整体协调、全面推进,稳步发展优质标准茶园,优化和调整茶叶产品、茶类结构,加快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加工技术改造,提质增效,着力资源整合与品牌打造,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拓展全国市场并扩大茶叶出口,全面提升全省茶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湖南茶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打造绿茶大省(10万吨、其中花茶2万吨)、建设中国黑茶产业中心(8万吨)、建设一个黄(红茶)茶强省(2万吨)、实现茶叶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做强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做大一批茶叶品牌、培育一支优秀的茶业湘军、实现茶叶综合产值500亿元,为打造1000亿元茶叶产业坚实的基础。

       四、十二五发展重点

    1、加强行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

    全面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提高我省茶叶产业化水平与竞争力。一是加快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抓好茶园培管、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工作,建立和推进茶叶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二是强化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①抓好茶叶良种培育体系建设,建立工厂化无性系良种茶叶苗木繁育基地;②推进老茶园改造并分步在湘西、湘南优势区域发展高标准优质新茶园基地;③做好茶农生产培训,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引导茶农按生产技术规程作业;④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作用,引导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三是在主产县和茶叶出口基地推广茶叶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质量可追溯制度。四是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行业协会要加强协调、监管,依法开展经常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责任追溯,有效指导生产、保障质量、提升效益。

    2、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推广

    加大茶叶科技创新投入,加快茶叶科研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产业推广,改造全省茶叶生产加工的科技水平,提升我省茶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湖南现代茶业建设。一是发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研和省茶叶研究所的茶叶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传统优势与作用,继续加大茶树种质资源的选育研究和繁殖推广、茶园防冻防虫和果林套种以及机械化采摘等实用性技术的普及推广。二是鼓励省内外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大力推进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加工线和名优茶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线等的建设,推广实施茶叶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茶叶新产品研制与开发;强化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的产业转化,支持生产速溶茶、茶食品、茶饮料和茶多酚、茶氨酸、茶色素等茶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升茶叶价值。四是创新科技推广体制机制,支持和鼓励茶叶研究所走出去,服务全省十县、百镇、千村、万户和百企,实施好“五个一工程”;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自主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心,并通过培训将实用茶叶技术输送到基地茶农和生产场、厂;同时,支持教、研单位和行业协会建立科技信息咨询和推广服务平台建设。

    3、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加强产业链经济合作、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规模化生产经营是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湖南现代茶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大对茶叶专业合作社扶持与培育,提高基地茶园组织化程度,推进规范化生产、制度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提升综合收益,提高茶农积极性。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企业+基地+茶农”产业链发展模式,鼓励茶园连片流转,支持企业通过投资、控股、参股、定单等多种形式加强与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建立自有茶园及其原料基地,培育联合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推动集约经营、管理,夯实龙头企业基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强势龙头企业跨区域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兼并或控参股地方茶叶企业;鼓励和支持其对基地、加工生产线、产房的扩容改造,以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打造行业领头雁,在生产、经营、管理、出口、文化等各方面实现示范带动,引领茶产业发展。四是根据龙头企业分布和产业发展需要,政府规划茶叶产业园建设,在土地征用、补偿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给与优惠,有意识地引导类似企业相对集中,打造产业集群航母,形成产业中心和规模效应,做大、做强、做优湖南茶叶产业。

    4、加快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模式

    强化品牌营销理念,实现全省茶业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一是抓好全省茶叶品牌资源的统计调查和归类整理,研究品牌资源整合可行性方案与实施步骤,并制定品牌扶持的可持续性支持政策与措施;同时,抓好茶叶主产市、县(市、区)茶叶资源调查,研究制定产业区域发展规划,突出优势,做好定位。二是加快品牌建设与整合步伐: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加快茶叶品牌资源整合,要在政策和项目资金上重点支持和打造全省共推的十大企业茶品牌(君山、猴王、金井、怡清源、白沙溪、湘益、沙漠之舟、天牌、湘丰、巴陵春以及中国驰名商标古洞春);支持帮助相关市、县(区)以及古丈毛尖、安化黑茶、石门银峰、保靖黄金茶、桃源野茶王、桂东玲珑茶地方公共茶品牌有关标准制定、品牌准入、原产地保护等工作,并力求将公共品牌所有权纳入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进行统一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加强统一宣传和营销推介,同时逐步引导扶持相对优势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公共品牌核心企业,要创造条件申报地方公共茶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然后以此为纽带组建公共品牌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区域产业,打造地方支柱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在此基础上强化品牌营销理念,组织十大企业茶品牌和几大地方公共茶品牌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展会,举办专题品牌推介会,加大品牌宣传,建立全国范围的经销商和销售渠道,建立品牌茶叶统一形象专卖店等。四是加快全省茶产品集散地的交易批发市场建设。五是精心组织并办好湖南茶业博览会、安化黑茶博览会等,促进湖南茶叶商贸流通。六是培训数以万计的湖南茶叶营销队伍走出去,在全国各省(市)地、市以上城市建立数千上万家湖南品牌茶叶连锁经营店、品牌专卖店和营销分公司,大力拓展我省品牌茶叶的终端市场。七是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开设品牌茶叶网上商城。

    5、实施出口带动战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加大出口扶持力度,实施出口带动战略。茶叶出口市场长期是我省茶叶传统优势市场,销售量占全省茶产量的三分之一与40%之间、但占我省大宗中低档夏秋茶产量的一半以上,销售额占整个农业产值的约10%;虽然出口茶叶销售额所占比例不大,但市场广、流量大,几乎是我省所有中低档茶的潜力市场,涉及的生产企业多、联系茶农广,所以受益面广、影响大。因此,扩大茶叶出口意义重大,要加大力度、积极扶持出口。一是政府要统一组织开展湘茶境外宣传和国际市场推广活动,统一组织茶叶出口企业出国参加国际性茶叶交易会、展销会。二是要支持出口龙头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深度开发原有市场,支持其在国外建立合资营销企业、再加工生产企业、分包装企业乃至批转中心、专卖场点。三是支持省级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有一定基础、特色产品和现代经营理念的中小茶叶企业走出国门,打造湘茶出口企业群。四是鼓励出口企业加大高附加值名优茶、品牌茶与特种茶及深加工茶产品出口比例,提升茶叶出口价值;鼓励和支持出口企业打造自有出口名牌,提高湘茶国际市场知名度和出口企业效益。五是继续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提高退税比例,缩短退税时间,保障出口企业资金流转。

    6、弘扬茶文化,提升茶产业

    要充分开发、利用我省特有的茶祖文化、黑茶文化、禅茶文化及各类历史名茶文化等资源,开展茶文化活动,促进茶叶经济发展。一是弘扬茶文化是提升产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消费、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要强化业界与社会各界对此的认同、重视和支持。二是组织开展各类研讨会、论坛以及主办中华茶祖节、中国黑茶文化节、禅茶文化节等活动,编辑出版茶文化书籍、专刊,扩大媒体对湘茶及其文化的宣传,扩大湘茶影响力;三是支持建设中华茶祖文化博物馆、中国黑茶博物馆、湖湘茶文化博物馆、中国禅茶一味馆、君山茶文化博物馆等,沉淀、集聚湖湘茶文化资源,并结合现代生态休闲意识,积极发展茶旅游,促进茶消费,放大茶文化对茶产业的促进作用。四是编排茶文化剧目乃至拍摄茶文化历史与现代专题电视剧、电影,挖掘与增添湘茶文化底蕴,进一步更广范围宣传推介湘茶。五是加大对茶馆业的支持,优化茶馆、茶楼的茶文化氛围,创造特色优雅环境,提升服务品味,并通过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吸引更多的人爱好茶文化、崇尚茶消费,积极培育和拓展市场,促进茶产业发展。

    7、加强人才培养,建设茶业湘军

    “转变增长方式、建设现代茶业”的核心是人才。为此,要坚持人才带动战略,加强我省茶叶人才培养,提升全省茶叶从业者的素质和全省茶叶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与经营管理能力,建设一支优秀的茶叶湘军队伍。一是要支持和强化湖南农大的茶叶本科教学,拓宽专业面,增添新知识,加强茶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适应不断发展的茶产业提供科技人才支撑。二是支持加强农大研究创新、茶研所科技创新、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三是推动茶叶行业企业家队伍培养,鼓励引进职业经理人进入茶产业,培育带动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四是支持省茶业协会联合省茶叶研究所和主要龙头企业,实施“骨干茶农免费培训工程”,强化基地茶农技术培训,提升全省广大茶叶基层从业者素质,促进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五是注重茶艺师、评茶师和茶文化工作者的培养,提高茶馆业、茶服务业等服务人才专业水平,扩大宣传推介效果。

    8、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发挥协调服务作用

    加强在产业与政府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茶叶行业组织建设支持和完善茶叶行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支持省、市、县茶业协会、学会体系建设,强化行业自律、科技咨询和组织、协调能力。二是将原属政府部门的行业调查规划、质量标准、行业统计、产品评优及品质鉴定等职能剥离给行业组织,强化行业组织的职能、职责。三实行行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设立行业组织专项服务经费。四是完善行业组织从业者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行业组织工作人员待遇。五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参谋作用,在政府重大决策、政策扶持、重要投资和产业项目论证上听取行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六是支持行业组织所办会刊、网站等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其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层级、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服务效果,以推动和促进全省茶叶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9、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茶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增加产业投入是我省茶产业可持续化发展的根本保障。茶业是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金矿,是环保型、节约型产业,前景广阔、涉及面大、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同时,湖南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工贸优势明显、外向型突出,但与全国其他产茶大省、强省相比,我省茶业相对扶持力度小、投入少,产业综合竞争力、整体效益存在明显的距离。为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茶产业发展,要把茶业纳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全省就业的整体战略进行规划部署,列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强势产业打造、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扶贫与民生工程的建设扶持范畴来抓,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其相关发展政策措施,及时解决茶产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政策与投入方面,一是要将茶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列入政策性扶持范畴,制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长期扶持措施,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二是各级政府要对茶产业给予重点倾斜,扶持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基地、公共平台和重点龙头企业。三是政府单独列项,整合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聚集农业、科技、财政、国土、农机、水利、农业开发等涉农部门的各项资金,并吸纳社会与民间游资,建立湖南茶业发展基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四是支持帮助发展良好的重点龙头企业或者由地方公共品牌捆绑成的企业群体做好上市工作,进入中小板块,建立企业发展融资平台。五是争取金融与信贷支持,同时鼓励和引导其他产业投资湖南茶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