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你了解多少?

 心理疗养室 2012-05-31

  今天把心理咨询前的心理准备和咨询的一般过程向大家做一下介绍,让大家对心理咨询有个初步了解。

  一、心理咨询前的心理准备

  心理问题是各种原因长久“积蓄”的结果,解决它需要时间和过程,更需要当事人的耐心和努力,急于求成的态度不可取。每次咨询约50分钟,倾诉一般20分钟以内即可。本人有心理咨询的愿望,坦诚相告有助于正视心理问题。

  二、咨询步骤(以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㈠了解案例一般资料:

  李×(以下称为求助者),女,30岁,某公司职员,大专,排行老二,身高1.58米左右,个体正常,无重大身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县城一般干部,家庭基本和睦,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在县城生活,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这点与父母的性格特征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社交活动少,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13岁以后到郑州随舅舅家生活至结婚前,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她很不适应,人际交往障碍一直在困扰着她。

  心理测验结果:《韦氏智力测验》结果IQ分值:115;EPQ测验结果外向不稳定。

  ㈡来访者主诉:

  不知如何与同事交流,特别是在交流中不知怎样表达自己“不”的意见

  ㈢观察和他人反映。

  家人主诉:最近,求助者脾气很大,情绪经常激动,回到家中话少。在单位经常与人争吵,同事关系比较紧张,没有较好的朋友,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

  ㈣评估和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求助者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绪障碍。

  求助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偏激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人际关系紧张两个方面,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㈤制定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及其家人协商,确定短期目标为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调节情绪;提高工作能力。长期目标为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㈥制定咨询方案:

  求助者目前的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她的年龄阶段,比较适用于行为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告知求助者和咨询师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咨询时间与收费标准。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工作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社会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都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

  ㈦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心理帮助、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

  ㈧咨询效果评估:由求助者及家人与咨询师的共同评估。

  以上几个步骤,在咨询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随时增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