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榻以待——说“榻”

 木柳书屋 2012-06-01
 

 


 

    扫榻以待——说“榻”
  
      2012-05-25 16:32:17 来源:光明网 聂鑫森  

▲传为元代刘贯道绘《梦蝶图》,展现了庄周坦胸仰卧石榻的情景。

  
       成语“扫榻以待”,其意为扫除榻上的灰尘,等待客人到来,比喻热情待客。

   “榻旁鼾睡”,典出《宋史》,宋太祖赵匡胤说:“大丈夫榻旁岂容他人鼾睡。”“管宁榻”的典故,是指三国魏时的管宁,好学不倦,每次读书时都是盘腿屈膝坐在木榻上,榻碰到膝盖的地方深深地凹陷了下去。清人谭嗣同《夜成》诗云:“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

   “榻”是何种形制的家具呢?《说文解字》:“榻,床也。”注释云:“榻即是床,长窄而低的坐卧用具”。《通系文》说得更为详细:“床三尺五曰榻,板独坐而曰枰,八尺曰床。”

   “榻”既是一种可坐可卧之具,在汉代也是一种单纯的坐具,“面板呈长方形,是一种比枰更大一些的坐具”,而“'枰,平也;以板作之,其体平正也。’可坐一人。”(聂菲《中国古代家具鉴赏》)。汉代的《释名·释床帐》是这样解释“榻”的:“长窄而卑(低)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有独坐榻、连坐榻(坐多人)及可坐可卧'大床’”等数种。但在明代以前,典籍之中所说的“床榻”,多指同一种家具,成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即是一例。或置于卧室,或置于厅堂,皆称“床”或“榻”。

   但置于公开场所的“榻”,上面的陈设毕竟有别于卧室中的“床”。于仲在《木样年华——中国古代家具》一书中说到“宋榻”:“宋榻仍具有着坐卧的双重功能,在当时多为贵族阶级和文人雅士之用。榻上常放有凭几、靠背和棋枰。按照榻的座部区别可分为榻下施足和榻下施方座两种。前者是由传统的矮式坐榻发展而来的,造型简洁明快,但是在高度上与晚唐以前的矮榻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榻下施方座在宋元两朝时期更是常见,而且在数量上也比较多。”

   明代是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床”与“榻”在造型和功能上已有了明显的区别。“床”作为专用的卧具,退居到室内,在形制上越来越封闭和私密化,如床、帐结合的架子床,床、帐、踏廊结合而成的拔步床等。此时的“榻”,比床矮短,多半不用来睡觉,更多的是用来坐息、会客和办公,上置矮几,几上放茶具、文具、书籍和清供之物,几的两侧分别置坐垫、隐枕。“榻”一般置放在厅堂、书房等高雅场所,具有某种“公众性”。

   故成语“扫榻以待”的“榻”,即是摆在厅堂、书房的家具,可以延请客人坐到“榻”上,隔几而谈。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