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宫极品紫檀家具欣赏

 书楼寻踪馆 2012-06-02

清宫极品紫檀家具欣赏

 

  我国传统的家具制做,向以清代家具最为讲究。回顾中国家具发展史,清代可以说是家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的鼎峰时期。如果说明式家具是以造型简洁取胜的话,那么清代家具更注重人为的雕刻与修饰。入清以后,由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代帝王孜孜不倦的努力,至清中期,清代的社会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版图辽阔,对外贸易日渐频繁,国库充盈。六月联盟9A g%N.G/K:n.}:y&t
38.100.22.2086Q;k2C#e-`(j
  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推崇与提倡,紫檀木开始大量用于家具的制作中。紫檀木是极为名贵的木材,因其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成材大料极难得到,且木质坚硬,致密,适于雕刻各种精美的花纹,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故被视为木中极品,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紫檀为常绿亚乔木,豆科,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色赤,木质甚坚,有人曾统计过,一立方尺的紫檀木材重可达52斤),入水即沉。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据说始于东汉末期。晋代崔豹《古今注》注:“紫?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而在中国古代宫廷中较早使用紫檀,据文献可查,当在唐代,明人李栩《戒庵老人漫笔》记载:“唐武后畜一白鹦鹉,名雪衣,性灵慧,能诵心经一卷。后爱之,贮以金笼,不离左右。一日戏曰:能作偶求脱,当放出笼。雪衣若喜跃状,须臾朗吟曰:‘憔悴秋翎以秃衿,别来陇树岁时深。开笼若放雪衣女,常念南无观世音’。后喜,即为启笼。”后来这只可爱的小鸟不幸死掉,武则天悲恸之极,特命工匠做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紫檀木棺材,将这只白鹦鹉埋藏在御花苑里。可见,在唐代,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就已经熟练地用紫檀木打造各种器物了。而在日本正仓院所藏的一件紫檀嵌螺甸五弦琵琶,据专家考证为唐代遗物,也从物证上证明了这一点。在明清以前,因紫檀木稀少之故,很少能见到以紫檀木打造的大件家具。六月联盟&|"?"y a0^)H3o'F!x-C

  从清初至清中叶,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版图辽阔,海禁初开,四海来朝,八方入贡。明代难得的新疆玉、缅甸翠、海中的珊瑚、车渠、远道的犀角象牙,都汇集到了宫中,还有西洋的玻璃,镜子都需一种色泽沉静的木料来衬托,而紫檀木因为其独特的属性犹为帝王之家所看重。此时,西方正值文艺复兴后的法国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时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大行其道,影响遍及欧美。而中国也正值清代康,雍及乾隆前期,尤其是康、雍二朝,正是清式家具形成期,巴洛克的那种精雕细琢及镶金嵌玉的工艺风格,也影响到正在发展中的清代宫廷家具,这种工艺风格最终选定的材料也必是以纹理沉穆、质地坚好的紫檀木。再有,清代统治者的审美情趣也决定了紫檀木最终要在清宫家具制做中走运。清代是中国皇权制度登峰造极的时期,清代宫廷礼法森严,规制繁多,清代帝王不论才智如何,大都做事严谨,安于守成,对于琐事小节亦颇重视。这与明代的一些帝王不务正业、喜好玩乐形成很大的反差。而紫檀木那种不喧不噪、色泽深沉、稳重静穆的特性恰恰迎合了清代帝王的心理需求。故清代皇室对于紫檀木格外看重。
s2D2L$t9P
  清宫紫檀木家具大多由内务府造办处所制,还有一些是各地督抚进贡的。这些紫檀家具品类繁多,小至屏风炕几,大至桌案、宝座,无所不有。所幸的是,几个世纪过去了,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还保留了相当数量的紫檀家具,它们无一不是制做精美,工艺手法极高。六月联盟%L:O1S$?)s

  下面就撷选几件有代表性的紫檀家具,与同好共赏。

                  紫檀嵌瓷扶手椅
38.100.22.208:U J6m5S4c2K
此椅宽57厘米,深46厘米,通高84厘米。椅用圆材,通体以紫檀木制成,采用南官帽式,靠背正中嵌有青花釉里红花卉瓷片,颜色清新淡雅的青花瓷片与色泽沉穆的紫檀木相衬,于沉静中富于变化,恰成珠玉之配,颇具美感。两侧的扶手略微弯曲,扶手中央以圆形的璧作为联帮棍,座面用藤编软屉,座面下直枨如仰俯棂格,四条腿足直下,足间施以劈料裹腿管脚枨。此椅造型疏朗大方,工艺精湛,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代表了清代家具的最高成就。
0D:~2Q"O+t0?
                  紫檀点翠象牙人物插屏8r$m&z-d-Q)h4u
6c9`9J+R&|(^4Q-~
插屏为乾隆时期所制,横100厘米,纵56厘米,高145.5厘米。这件插屏的屏心上,同时应用了象牙雕嵌和点翠技法。紫檀边框正面起双边线,边框内雕饰缠枝欧式卷草,紫檀木座架两边为立瓶式立柱,夔纹间折枝西蕃莲底座。座架正中的绦环板及前后两面披水牙子均浮雕夔纹及欧式卷草,插屏背面为楠木板,浮雕山石花卉。屏心为黑丝绒作衬地,画面中的人物以象牙着色雕成,而山水树石则采用点翠手法,粘贴于黑丝绒的地上,画面描绘的是一幅南方水乡小镇上,男女老少正在房舍屋外欢庆灯节的场面,他们或于曲桥之上,或在小舟之中结伴相行,不论是拄杖老叟、素装妇女、撑桨船夫还是持灯的顽童均喜笑颜开,人物雕刻精细,点翠色彩艳丽,极富生活气息,这种反映民间生活图景的画面在清宫的插屏中时有所见。

 紫檀镂雕勾云纹五开光坐墩六月联盟9~1Q&}9P3O){
六月联盟*关闭注册1B5h*G2`6W;o
绣墩又名鼓墩或坐墩,是我国古代一种常用的坐具,因其上面常覆盖一方丝绣之物而得名,可用草、藤、木、漆木、瓷、石等材质制成,造型也多种多样。今天我们从传世的唐宋时期绘画中常常可以看到,在文人士大夫簿书之余、往来酬唱的休闲场合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几个文人雅士坐于绣墩之上,围桌畅饮,谈笑风生,挥毫泼墨、怡情自乐,可见,绣墩一直是那时侯的居家必备坐具,大多数时侯在与相知甚笃的友人交往的非正式场合中使用。38.100.22.208*P-J9Y*G,}$~/~!a }"d#U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有这样一段描写:贾母与湘云、宝钗、林黛玉等众姐妹在大观园里品酒吟诗,“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可见,绣墩是一种无靠背坐具,不须依靠,哪里需要就放在哪里,十分方便。六月联盟*关闭注册-O7o1w!]7L9?'i5r)p
8p(O+t!q7~,v
  明清以来采用紫檀木制成的绣墩,长期以来就被视为极为珍贵的文物。紫檀绣墩的较早形式是器身开光,两端小中间略大,吸收了古代花鼓的特点,在上下两头各做出弦纹一道,雕出象征鼓钉的钉帽,既美观又简单。这类坐具大多体型较小,占地面积不大,宜陈设在小巧精致的房间,腔壁的四周或为素面,或装饰有各种图案。这件绣墩为清代宫廷用品,从外形上看并无特别的地方,但此墩却通体采用价比黄金的极品硬木紫檀木制成。此绣墩通高52厘米,面径28厘米,座面为圆形,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两端,雕一道弦纹,在弦纹的中间,又雕出一圈象征固定鼓皮的鼓钉,鼓钉纹自然鼓隐起,毫无刀斧凿刻之感,绣墩的腔壁有五个海棠形开光透孔,在墩壁上满饰如意形卷云纹,装饰丰富,变化多样,五个开光之间又各用绳纹系一个海棠形璧子。此墩造型简洁明快,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每一部位都做得相当精致,可谓精工细做,不落俗套,称其为清宫家具珍品并不为过。
                        紫檀有束腰管脚枨方凳38.100.22.208/W(n*~#K+D(S/S
38.100.22.208!R-o,n,Q*x)V!P

此凳面径39厘米,高46厘米,凳面光素,外沿平直,凳面之下又做出一个双混面线脚,使凳面看上去呈重台状。凳面之下的束腰则雕饰仿古铜器的蕉叶纹,束腰之下则为托腮,腿间透雕如意纹牙子。四条腿子亦起双混面,足端雕成回纹马蹄足,下以管脚枨相连。此凳做工精致,雕饰花纹取材于三代青铜器,显得古朴高雅。六月联盟8@#A:J.k2`,|)f
6u0g"E;u7D
                            紫檀嵌玉小宝座六月联盟*关闭注册9X.f/p%h,~6]/C3e'@+o*C

座面横66厘米,宽43厘米,座高41.5厘米,通高83厘米。宝座以紫檀木制成,五屏式靠背,搭脑做成卷书式,靠背板自中心最高处向两侧扶手依次降低,背板中心起阳线,开长方形回纹开光,开光正中嵌玉雕团寿五,座面攒边,打槽嵌装硬紫檀板心,座面下束腰甚高,高束腰内雕刻仿古铜器蕉叶纹,因清中期考据仿古之风盛行,故这种蕉叶纹饰有清代家具中时有体现,在清宫珍藏的陶瓷器皿中也常能见到此种蕉叶纹图案。宝座座面之下为?膛肚牙子,腿足部做成鼓腿彭牙状,兜转显著,足端雕成内翻云纹足,下踩托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