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室内物品附图

 茶香飘万里 2013-05-27
:古代中国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罗汉床用于小睡,可以用来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于大睡,不能用来待客。

拔步床产生于明代晚期。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廊柱式拔步床,这是拔步床早期的形态,另一类是围廊式拔步床,这类是典型的拔步床。拔步床的独特之处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间“小木屋”,从外形看似把架子床放在一个封闭式的木制平台上(这种平台北京或称“地平”)平台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栏围,有的还在两边安上小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长廊,使床前形成一个回廊,虽小但人可进入,人跨步入回廊犹如跨入室内,回廊中间置一脚踏,长廊两侧可以安放桌、凳类小型家具,用以放置杂物。
   
架子床因床上有顶架而得名,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上端四面装横楣板,顶上有盖,俗名“承尘”。围栏常用小木块作榫拼接成各式几何图案,也有的在正面床沿
上多安两根立柱,两边各装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的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吧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间夹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两边和后面以及上架横楣也用同样手法做成。床屉分两层,用棕绳和藤皮编织而成,下为棕屉,上层为藤席,棕屉起保护藤席和辅助藤席承重的作用。藤席统编为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图案。牙板之上,采用高束腰的做法,用矮柱分为数格,中间镶安绦环板,浮雕鸟兽,花卉等纹饰,而且每块与每块之间无一相同,足见做工之精。这种架子床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四道大便里沿起槽打眼,把屉面四边的棕绳的绳头用竹契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因有弹性,使用起来比较舒适,在中国南方各地,直到现在还很受欢迎。北方因气候条件的关系,喜欢用厚而柔软的铺垫,床屉的做法大多是木板加藤

罗汉床,弥勒榻一般体形较大,又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类型。有束腰且牙条中部较宽,曲线弧度较大的,俗称“罗汉肚皮”,故又称“罗汉床”。罗汉床一直是备受欢迎的实用家具。
 

美人榻,汉族卧具。古时供妇女小憩用的榻。又称“贵妃榻”,制作精致,形态优美。放名。面较窄小,可坐可卧,制作精致,形态优美。古代专供妇女日间小憩。 榻在古代原指单人床,而“美人榻”一般放在书斋或亭榭间,供人小憩之用,它的舒适小巧,古典华丽,直令人联想起“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场面,因而又称“贵妃椅”。以木板为面,夏天躺、坐都比较凉爽的被称为“凉床” 。一侧有枕,后有背板的为“美人榻”。
美人榻在制作上很讲究,后有围栏突出并由右向左阶梯式提高,其意为“步步高”,中间常镶以秀丽的云石,上面都会雕刻精美的吉祥如意图纹,两帝的围栏演变成扶手形,有的还制作成书卷枕形,为的是让女性午间做小憩用,榻面一般较狭小,可坐可躺,制作精致,形态优美。

围屏,可以折叠的屏风。一般有四、六、八、十二片单扇配置连成。因无屏座,放置时分折曲成锯齿形,故别名“折屏”。围屏屏扇屏芯装饰方法一般有素纸装、绢绫装和实芯装,又有书法、绘画、雕填、镶嵌等表现形式。 是明清时期常用的家具,一般应该是曲折V形放置!

插屏是凡屏扇与屏座可装可卸的座屏、砚屏等的统称。明代以前,屏风多趋于实用,被归为家具的一种,主要用于遮蔽和做临时隔断,大都是接地而设。插屏一般都是独扇,形体大小各异。大的约有3米高,多设在室内当门之处,根据房间和门户的大小,来确定其高度;小的则只有20厘米。插屏和多扇座屏的作用相差不多,主要是用来挡风和遮蔽,在室内,它又有装饰作用。这种插屏以双面心为佳,如果是以山水、风景为内容,则更美。由于山水、风景都具有由近及远、层次分明的特点,虽置于室内,却能起到开阔视野、消除疲劳的效果,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插屏的材质一般有:缂丝、竹雕、紫檀、青白玉、镶嵌瓷板、各种名贵木材等。

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特殊的扶手椅,这种椅子一般都施以云龙等繁缛的雕刻纹样,极度富丽豪华。其面板一般为长方形,束腰,四足为内翻马蹄,上连膨牙,下座托泥。主要陈设在宫廷、行宫、皇家园林之中,是皇帝和后妃们专用的椅子,也有一些王公大臣用,但是其花纹有所不同。宫廷中称其为“宝座”。它一般放在宫殿的中心或者显著的位置,但很少成对放置,大都是单独陈设。宝椅的造型、结构和罗汉床极为相似,只是形体不如罗汉床大。

玫瑰椅,这种扶手椅的后背与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后背低,靠窗台陈设使用时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别致。常见的式样是在靠背和扶手内部装券口牙条,与牙条端口相连的横枨下又安短柱或结子花。也有在靠背上作透雕,式样较多,别具一格。是明式家具常见的一种椅子式样。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见的形式,其特点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较细,故予人一种轻便灵巧的感觉。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种扶手与靠背平齐的扶手椅并加以改进而成的。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在明代时,将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
一般都采用紫檀、花梨与红木等高级木材打制,还有镶瓷、镶石、镶珐琅等工艺。
太师椅有书卷背搭脑,也有罗锅枨搭脑,但更多的是由榫卯攒斗的栲格搭脑。太师椅椅背一般分三段隔堂装饰,也有四段甚至五段隔堂的,三段最典型,也最协调。一般上段浅雕云纹、如意纹或花卉瓜果;中段是主要的装饰部位,人物、动物、山水景物,无所不雕;下段则镂刻如意纹、蝠纹、云纹,底部镂亮脚透空,使本来厚重、壮实的太师椅在视觉上有一线空灵。

交椅,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俗称“月牙扶手”,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其扶手两端饰以外撇云纹如意头,端庄凝重。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透射出清灵之气,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气。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由于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后逐渐演变成厅堂家具,而且是上场面的坐具,古书所说的那些英雄好汉论资排辈坐第几把第几把交椅,即出源于此。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官帽椅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所谓四出头,实质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型,而且多用一块整版制成。南官帽椅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椅背有使用一整版做成”S”形,也有采用边框镶板做法,雕有图案,美观大方。

杌凳,“杌”字的本义是“树无枝也”,故杌凳被用作无靠背坐具的名称。有方形和长方形的,一般形式可分别为无束腰直足式和有束腰马蹄足式两大类型。无束腰直足式杌凳,腿足多用圆材或外圆内方材,四足都取“侧脚”做法,故杌凳构件看面大多作混面,起圆线。有束腰马蹄足式杌凳多数用方材,由于凳面下起“束腰”,故足底做出兜转的“马蹄”式。这是明式家具的一种典型作法。

坐墩又名“绣墩”,由于它上面多覆盖一方丝绣织物而得名。 陶制和瓷制坐具。亦称“座墩”。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宋代有鼓形、覆盂形等式样。盛于明、清,明宣德窑产品式样丰富多彩,最为著名,万历坐墩名品亦多。明清坐墩有别,明代墩面隆起,清代系平面。一般在上下彭牙上也做两道弦纹和鼓钉,保留着蒙皮革,钉帽钉的形式。古时很早就用藤、竹等材料做坐墩,故木制坐墩常采用“开光”的做法来摹拟其构成式样。
案,是一种长方形的承具,与桌子的差别是因脚足位置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故称“案”而一般不称“桌”。条案也是各种长条形几案的总称。如书案、平头案,翘头案等。
是一种狭长的桌子,长一丈左右,宽一尺多,放陈设品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