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之后勤物流 / 王馨语2010-04-12 05:59 | 阅读(1552) | 标签: 媒介学, 后勤, 物流, logistic, 媒体, 工业革命, 信息, 全球化, 世界化, 商品, 生产 |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钱钟书说任何东西到了中国都会变味。两百年来中国一直在学在用外来的东西,也算学出了点东西,学出了今天的经济大国。但是这个经济大国问题重重,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原因就是学艺不精,急功近利没有学明白,也就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应用和创造自己的东西了。
一个人跟朋友借一辆自行车,拿过来就骑,没来得及朋友告诉他这个车坐会掉下来,结果自然会被爆菊。
这世界上的事原本没有那么复杂,不了解情况就会把它想的复杂。做应用的时候应该多种多样,而做研究的时候或者思考的时候应该找出多种多样中最根本的东西。要知道西方任何理论,任何发明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如果回头到历史中去找,都能找到所谓真正的源头,梳理出发展史,找出在应用中的不同情况,也就是案例。好比我之前写的“身体,性,自行车”(http://www./article.php?id=9d218438323feef3),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用,但是当大家比较一下今天欧洲的自行车文化和今天中国的自行车文化的时候,就知道区别了。今天我再举一例,以媒介学的角度谈谈在中文中被成为后勤和物流的东西。我现在还没动笔,但是已经估计到了这篇文会比较长,真诚地希望大家耐心读完。
---正文--- 后勤这个词来自于英文Logistic,法文是Logistique,长的很像,再看一个英文词Logic,法文Logique,我们发现Logistic和Logic是同根的,到了中文这两个词分别叫后勤和逻辑。在英语和法语里,这两个词是十分十分亲近的,而到了中文,它们远了好多,我们唯独可以理解为“做好后勤工作需要很有逻辑”,或者“后勤学是很有逻辑的学科”,但是不管怎么理解,这两个词在中文中还是没有在英语法语中亲近。好多问题也都从这里而来。
Logistic,英语和法语的词源是一样的,是希腊语διοικητικ? μ?ριμνα,用拉丁字母表示就是logistikon。什么意思呢?亚里斯多德将这个词定义为:人脑处理和组织琐碎事物的能力,与 epistemonikon相对,后者是处理原理定律的能力(属于科学范畴)。也就是说最初,“后勤”这个词表示的是人脑内部的活动,跟今天我们所说的后勤不是一个意思。Logistic这个词的发展经历了抽象--物化--再抽象三个阶段。下面我们说说后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上面我们说的人脑内部的活动,除此之外,抽象的活动还有信息的传递。比如基督教,如何将各种琐碎的分散的教义,思想组织起来向外传播出去,这是脑对脑的抽象活动。
Logistic 这个词第一次被物化是在19世纪,被用到了军事中。拿破仑手下著名的将军和军事家安东莞·亨利·约米尼说:”战争艺术分为五个部分:战略,战术,logistic,工程和细节。“我们中文中说的后勤,也就是军事中的含义。实际上军事后勤从人类开始打仗开始就有,只不过Logistic这个词被军事采用是这个时候。然而Logistic这个词真正地被物化并广泛应用则来自于工业革命。生产集中了,那么就需要让能源,原材料,半成品和工人源源不断地流入这个中心。全球化,世界化又带来了反向流动,因为全球化和世界化带来了跨国公司,它们的产品向全世界销售,这个反向流动就是让产品从这个生产中心流到消费者手里。
全球化和世界化同时又带来了Logistic这个词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再次抽象。今天的商业后勤或者物流已经不再是人工的了,而是通过计算机,通过计算来实现,一个物流公司下面挂着运输公司,仓库等,而物流公司要作的就是组织和计划,有的时候需要模拟,观察数据。整个物流公司的信息系统就像当年智者的大脑一样运转。除物流公司外,所有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负责将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心,经过处理后帮助公司做经营决策,这个过程也是抽象的。
除了这三个阶段外,还有一个领域始终保持着logistic的原意,那就是在代数里。另外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Logician和Logistician这两个词的区别。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西方,logistic这个词的发展以及它所涉及到的领域的发展都是很有逻辑的。而中文中的后勤和物流都无法反映这种逻辑,几乎连完整的意义都无法反映。因为logistic中,不只有后勤,还有前勤;不只有物流,还有信息流。当掌握了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的时候,我们就会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而将概念割裂,或者增加或者减少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毕竟我们是在学人家。举个例子:
从抽象--物化--再抽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Logistic这个词含义在应用中的回归,在第一个阶段中,也就是单独的人脑中,Logistic的发令者,处理者和受益者都是同一个个体。而在物化了的Logistic中,发令者是生产企业,处理者是物流公司,受益者是消费者。如果Logistic的含义回归,那么在经济生产中,Logistic 的发令者,处理者和受益者也应该逐渐统一。事实上也真的就是这样。比如当我们想要订购一台苹果电脑的时候,我们到苹果的网站,在上面勾画机器配置,这个时候我们发出了生产指令;当我们选择配送方式的时候,我们发出了处理指令;而当我们收到了产品的时候,本身我们就是受益者,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到苹果网站上对产品和配送做评价,可以拨打热线电话,不满意的时候可以找售后服务部门做各种处理。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买车也一样,几乎所有的电子购物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为什么有这种回归,很简单,对于处理琐碎的事物,只有自己的脑子最适合处理自己脑子里琐碎的事物,而在商业中,只有消费者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需求。
我说过这篇文章会很长,为了支持我这个观点,我就再引申扩展一下好了。有了计算机的强大能力,搞物流的人可以追求一个终极目标了,也就是零库存和及时制度(Just In Time)。在物流中,积压和断货都是可怕的,直接反映在成本中。在古代的军事中,粮这个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军队带的粮太多会影响军队进度,造成负担,还会引来对方来抢或者来烧,带的粮太少有可能断粮,所以一般都是多带一点,然后重兵防守,零库存在技术上无法实现。在今天的商业世界中,技术能力已经很高了,追求这种极限的目标还是有可能的,起码可以越来越完善。这是物化的Logistic中的内容。我们看看抽象的,就会发现更多个“原来如此”。物化的零库存和及时制度(Just In Time)同样也影响了前后两种抽象。前者是人脑内部,我们可以理解为学习。对于知识的学习,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概念,叫“Just in time Open Learning“,这跟以往以积累为基础的学习不同,是在需要使用某个知识的那一刻学会它。学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学校,一种是自学。学校比较死板,但是系统;自学比较自由,但是琐碎。其实在教育中Logistic也有从物化到抽象的趋势,跟商业中一样,让发令者,处理者和受益在都逐渐趋向于学习者(而不是老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对于后面的抽象,也就是信息时代的信息流,Just In Time也是被追求的目标,因为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信息的储存也需要成本,如果让信息在需要的时候到来是未来商业竞争,国家竞争的关键。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媒介学核心理论对Logistic的看法。 对于Logistic的第一个抽象阶段,我们可以放到意识形态中去,这里不讨论,对于第二个物化阶段,上面已经谈了很多,下面只谈谈媒介学对第三个抽象阶段的研究。当我们说到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产品的生产。然而除了生产的工业化外,信息也被工业化了,而且信息的工业化的产生并不晚于生产的工业化。具体的说,信息工业化中随着时间和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有:书籍,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那么对于信息处理领域,媒介学分三个层次来考虑Logistic:实物的Logistic(书籍,报纸,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新媒体内容),使用的Logistic和符号的Logistic。分别说一下:
实物的Logistic:传统媒体中发令者和处理者是作者,出版社,编辑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受众是受益者,而新媒体的发展又体现了Logistic将三者统一的趋势,比如,受众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一个关键词,这是发令;在搜索结果中做选择是处理;最后消费信息。整个过程会被记录,比如一个关键词的搜索次数会引发相关媒体向这个关键词提供更多的信息产品。也不只是新媒体,传统媒体也在不同程度地向这种统一发展,受众并不总是被动的,他们对某个节目的收看本身就是发出指令,这个指令通过收视率反映给电视台,电视台就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节目了。电视台同时还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成分,比如手机短信,不管是电视台还是观众,把手机短信这样一个活动仅仅当作赚钱的手段是不对的。
使用的Logistic:这指的是信息消费者面对信息的行为方式,将所有消费者集合就成了社会面对信息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把这种Logistic理解为 Knowledge Management,面对信息,我们是录下电视节目,是剪下报纸上的文章,是拷贝一篇博客,买个书架放书?这些都是使用行为。分类,索引,储存作为个人来讲是需要技巧的。而上升到一个社会,就发展成了图书馆学,档案学等。因为搞图书馆不仅仅是盖一个大房子,放满书籍就可以了的,这也是一个十分需要技巧的 Logistic。
符号的Logistic:这是媒介学考虑的三种Logistic中最贴近媒介学核心的。我们也可以把符号理解为格式。比如一本书的格式,印到纸上还是做成电子书,用什么样的行文格式最能有效地把信息传递给读者。符号的Logistic是独立于前两个Logistic的,并且符号的Logistic也作用与前两个Logistic,因为不管是实物的Logistic还是使用的Logistic都需要格式,记者的专业语言就是一种格式,一个图书馆的建设也需要按一定的格式。几乎格式是无处不在的,营销者的格式叫Story telling;官员的格式是官话(官员们逆潮流而动,拒绝发令者,处理者和受益者统一为百姓,因此官话假的很,也遭人厌恶)等。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发展,符号的Logistic也在趋向发令者,处理者和受益者的统一。
结论: 关于Logistic的内容我上面谈了很多了,就不对它下什么结论了,只就我开篇说的那几句话来总结。看完本文后,不管大家时候信服其中的观点,起码大家都会同意我说“后勤”,“物流”这两个中文词砍掉了Logistic三分之二的内涵。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我们还是要继续学习别人的东西,那么我们要从根上学,学好学透,而不是急功近利,一知半解的就出山。这也让我联想到了近来广电总局禁止媒体使用外语和缩写的决定,推广汉语的使用是对的,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也是对的,但是问题是,东西本来就是外国的东西,或者拿来学或者拿来用,却要在这个上面做汉语的文章,看了Logistic这个例子,谁还相信一个外国的词被中文一叫,7 魄还能剩几个?中国不仅是把外来的东西变味,自己的东西也会串味。该对外推广汉语的汉办不知道在干什么,该对内推广汉语的教育部连传统汉语都教不好,该保持汉语纯洁性的文化部在研究亚克西更广泛的应用,哦,人家部都屁事不干,你一个局来就能干出什么大事了?俗话说:一个局要是站到了部的前面,结果肯定很” 局部“(哦,不是俗话,是我说的)。总之,不管是谁提的这个议,谁下的这个决定,级别多高,官有多大,不管他是博士还是院士,我只想对他说两个字:蠢材!
====================================
王馨语私人博客:http:///wangxinyu/
王馨语语言教学博客:http:///wxylanguage/
王馨语1510文章分类:http://www./article.php?id=00025484f84138b3
==================================== 文章相关图片(0) 幻灯式播放相关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