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回

 五成 2012-06-03

第一回

作者:湘平

 

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第一回,多半发生在人生的早期。

如今上了这个该知天命的台阶,生活的路似乎就该有板有眼,驾轻就熟地走了。

然而,人的生命中常常有许多自己难以掌控的因素,时有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有的就成为了人生的转折点。

你也因而发现,人生旅途中,你真正能够把握的唯有自身,自己的生活姿态,哪怕面临不测,疾病和死亡。

你也因此懂得,不可将生命耗费在对过去的缅怀,哀伤或遗憾里。珍惜生命,就是要用尚存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而,就有了许多发生在今天的第一回

一.背包天下游

背包独行欧洲,要算是我这辈子为自己所做的第一个豪放的壮举。(见湘平:《背包万里行》)

在别人眼里,我也算是个走南闯北的人。三十多年前,走出插队的乡村,走出故乡的小城,为求学工作辗转于上海武汉北京;二十多年前,又远离故国故土,为所谓的学业事业,在澳洲和北美间走了一个来回。

可是,走得再远,我也基本上只是在火车飞机上沿着轨道航线窄窄地走了几遭。这几十年的往返之间,除了偶尔花费过半天一天的时间到附近的苏州杭州周庄看过一眼,除了后来陪母亲游过三峡走过凤凰,自己在国内还几乎没有真正旅游过。沿途的长沙郑州石家庄没有停顿过,附近的南京天津北戴河也不曾去过。好几个老外同事朋友同我聊起中国游,告诉我他们去过成都去过西安去过敦煌,我只能羞羞答答地小声感叹一声,哇,你们比我还中国。

出国之后的这些年,因为有家有小有中有老,好几次去日本去欧洲去加拿大开会,人在江湖,却总是牵肠挂肚,开完会归心似箭地往回赶。那年在静冈开学术会议,为了清晨赶飞机,在东京火车站附近住了一宿旅馆,而不曾入东京看一看;另一次往返日内瓦在巴黎转机,原本已预定好旅馆,计划进巴黎看看卢浮宫圣母院,最终也未能实施。

2009
年之秋,我以一种下地狱的决心,决定对自己特赦一回。我给自己三周时间,抛开一切生活中的烦恼和无奈,打起背包游走欧洲,选择的城市是伦敦巴黎马德里。决心一下,就快刀斩乱麻,于是告假机票旅行安排,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一个月之后即成行。。

在外的那三周,除了每周给家里发一个伊妹儿报平安,我和原先生活的世界没有了关联。我没有手机,不上英特,当然也没有CD,更也不和欧洲当地的熟人朋友联系。虽然事先得知,有一个熟知的CND网友从美国去,与我同时停留马德里,我也决定不联系。那些日子里,我想让自己与昨天隔断,只活在今天

二十多天里,我每天身着牛仔裤风雨衣,脚蹬旅游鞋,一早出门,十几个小时漫游在莱茵河塞纳河畔,穿行于大街小巷旅游景点之间,晚上回到背包旅店歇息。(不好意思透露一点,那天天封闭在旅游鞋里的双脚臭不可闻,每晚必用肥皂去臭)。

每天扑面而来的只是新的风光新的人群新的知识,这个世界清新浪漫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生活,向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二.远足露营(Hiking

比起西草地上的巾帼须眉,特别是于珈妹子,我这第一次的越野露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2008年入伙算起,我已经是当地越野俱乐部的老兵了,以平均每月参加一次活动计,总共也有不下三四十次吧。我去的大多数活动,是周末单日行走(Daywalks)。我们十来个人一起驱车约一个小时,到达几十里外的一个国家公园,在有小径或无路的丛林中爬涉五六个小时,十到二十公里不等,当天返回。此外,我最喜欢的一种是在两到三天的周末或长周末,周五下班就驱车出发,要么大伙儿一起住在租凭的乡间小屋里,要么在车到之处安营扎寨,然后每日背着当天的饮水午餐(三五公斤)出行越野。所到之处多半是知名的国家公园(比如南山,澳洲第一山的雪山),或者人烟罕至景色迷人的边远海滩,或者沿着高高的悬崖构成的海岸线行走,格外赏心悦目。这种一切由组织安排,不用自己操心的假日最为愉悦。

当我的朋友琳达邀请我参加这次真正的Hiking时,兴奋之外,我心里还是很有几分紧张。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人要背着所有两三天的衣食住行,包括帐篷睡袋锅碗瓢盆行走。虽然每天只走十公里左右,这对我还是第一次。

参照琳达给我列的单子,我准备了自己的行装。新买的小巧轻便的单人帐篷,充气睡垫,和一个保暖的大睡袋都必不可少。外加一套保暖睡衣和线帽,一套里外换洗衣服袜子,一双凉鞋既可涉水又能在营地闲穿。一天的饮水两到三升(五小瓶,第二天接山泉喝),所有食品包括一小包早餐麦片,两个熟鸡蛋,两个鱼罐头,一小包熏肉片,一包方便面,一罐拌虾米紫菜的日式米饭,和一小包饼干夹乳酪,供作一份早餐两份午餐和一份晚餐。袖珍的气炉和烧杯是琳达借给我的。为了限制重量,牛奶水果果汁等全免了,代之以奶粉干果果脯。就这样紧缩,背包的分量也达到将近十五公斤(也难怪,一个空背包就达三公斤)。原则上,每人的背包应该不超过自己体重的百分之二十,可我这样小个子的人就不得不达到体重的百分之三十。背包达我半人高,要将这样高这样重的包背上肩,也得使点技巧加把劲。

我很清楚,参加越野,只要上了路,就必须咬紧牙关跟上趟走到底。每人都身背大包,你不能指望得到同伴太多帮助。你既不能太慢拉同伴的后腿;也不能半途打退堂鼓走回头路;更不可能待在某处等车来接。所到之处车是开不进去的,紧急情况下,比如发生事故伤残,只能呼救直升机。

因此,为了这第一次的背包越野行动,我苦心训练准备了几周。为了磨练我的肩膀腰背,我在湖畔的小径练习负重行走。好多回身背十多公斤快走三五公里,直到不再心脏狂跳如牛喘息为止。这样,心里总算有了几分底气。

现在,我整装待发。琳达将来接我上路。前面等待我们的是爬涉,露营,篝火,还有山野里的无垠苍穹,闪烁星空。。。(另文详叙)

三.学游泳

我一直羞于告诉当地的朋友,我不会游泳,因为这里的人似乎从娘胎里出来就会游泳,或者说,都是先学会游泳,再学会走路。

在北京那些年,也总有朋友问,你生在江河纵横,烈日炎炎的江南,怎么不会游泳?

说不清楚,自己小时候是由于体弱多病,还是因为没有父亲带领,反正从没有下水学过游泳。长大后自己尝试过几次,不但没有学会,还有过一两次惊险的经历,反而变得有些怕水。

原以为这辈子就甘于做这样的旱鸭子了。偶尔去游泳馆,也只是去泡泡澡吧,蒸蒸桑拿,绝不好意思下到泳池。有时冷不防被朋友拉下去,扑腾几下,再划拉两下,不知像落汤鸡,还是落水狗。

那天从泳池边走过,正赶上少儿班上课。只见一队队蹒跚学步的小童,套着裤衩光着胖乎乎身子的小男孩,和身着艳丽泳衣的天使般的小女孩,正摇摇摆摆憨态可掬地迈向水边,一个个噗通噗通地往水里跳。

另一个池子里,一对年轻父母各自手托一个几个月的婴儿,像投水球一般往水里投去。看来像双胞胎的一对婴儿,身着橙黄色带黑道的小泳衣,随水波翻滚浮沉,像一对飞翔的小蜜蜂。

不知自己是童心复萌,还是母性勃发,反正这样的场景,让我喜爱得不舍离去。我突然心生一念,为什么我不能现在学游泳?像娃娃们一样开始,就算对自己童年的补偿,也未必不是好事。

说干就干,这就去看看有没有成人班。一打听,果然有,我立即填表交费。两天后的星期五下午六点开始,每周一课,一共十五课。

从此,每周五一到下午五点,无论工作多忙,我都煞有介事地告退,象利剑一样冲向停车场,一路飞驰到体育馆,还不忘往嘴里填充几块高能巧克力。

我们这个小班有学员三人,除我之外,还有两个年轻人,欧洲女子Lenna和亚洲面孔的Peter,年龄都在二十多岁,看来是新移民。教练Kate是一个年约三十的壮实女子。
望望周围,我这样的奶奶级学员(相对池子里那些娃娃们),还真没找着伴。

因为是初级班,教练教我们最基本的动作,水中憋气,仰浮水面,和自由泳的手臂和双腿的分解动作。就拿水上仰浮来说,看别人做得那么轻巧,自己却像是肚子里灌了铅,就是浮不起来。有时刚刚有那么点儿漂浮的意思,别人带来的一点小浪花,就让我翻了船,还嗆了水。

自由泳似乎是这里最流行的一种泳式。Kate的示范动作简明干练,双腿持续上下打水,两臂轮番伸展前行,每两三次手臂运动之后,头侧出水面换气。可怜我天生小脑发育不全,运动协调能力低下,专注做单一动作时我还做得有模有样,一旦手脚呼吸配合,就显得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而且,我肺活量极低,每扑腾几下,就气喘如牛,还连连呛水。有时换气不适,或憋气过长,还大脑缺氧产生头痛。

但我绝对是个笨鸟先飞的好学生。这次我得来真格的,若再学不会游泳,此生就没戏了。我不但每课必到,课后还要会继续苦练至少一小时。事实上,这段时间,除了上班吃饭睡觉,我每天待在水里的时间比在岸上多。每天下班后我就直奔游泳池,名曰培养感情,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我的俱乐部会员条件。

碰上朋友丽薇来游泳,我又拜她为师。她因势利导,教我将最初在水里手脚乱扒的狼狈动作,改良成蛙泳。苦练一些日子后,我也能跳出那么一小段(后来教练大为惊奇,她只教我自由泳,我却对蛙泳无师自通!我当然没有将我的秘密告诉她)。

那些日子一连几天都碰到几个中国留学生,两个男孩在教一个女孩学游泳。那女孩娇娇嗔嗔,男孩们装模作样。见我练习,女孩就问,阿姨您都会游啦?我怎么学不会呢?我说,得上课,得苦练呀。漂亮女孩跟男孩来怎么学得会?我向她眨眨眼,做个鬼脸。哦,难怪阿姨您当年也没学会,对吧?这丫头,居然能反唇相讥,令我啼笑皆非。

我一头扎入水里,双手向前伸展,双腿上下拍击,然后侧头猛换一口气,以自由式奋力向前游去。几口气换下来,不畅,有些憋不住了。于是改作蛙式,上下翻腾,几番挣扎,终于到达彼岸。多远?二十五米。

四.琴缘?

那架Yamaha钢琴摆在我家客厅有十四五年了,除了经常擦擦灰,我从来没有动过琴键。儿女离家后,这寂寞的钢琴就成了摆设,或者说鸡肋一块。

这些天,我打开琴盖,抚摸着白玉般的琴键,忽然心生一念。小时候,慢说抚摸,我连钢琴都没有见过。现在,有琴空放着,为什么不利用呢?也许,今生还有机会与钢琴结一段缘。

我准备这次回国,就去买一些乐谱入门知识。在拜师之前,自己先认认那些弯弯绕绕的豆芽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