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力解决杭州河道运输和饮水难题(东坡故事五十六)

 江山携手 2012-06-04

全力解决杭州河道运输和饮水难题(东坡故事五十六)  

2008-10-04 23:17:43|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杭州虽然有"人间天堂"之美誉,但因临海而常被海水涨潮倒灌,造成河道泥沙堵塞和饮水污染。故在未认真整治之前,杭州的河道运输和饮水问题已相当严重,直接影响了杭州商贸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所以疏通盐桥与茅山两条河道己成了当务之急。苏东坡了解这两条河是沟通大运河和钱塘江的要道,还能把内河航运和海运联成一体,对以商贸为主的杭州而言相当重要,故下定决心进行整治。

       苏东坡于元佑四年七月到杭州,当年十月便开始整治,直到第二年四月才完成这一疏通河道的大工程。这个大工程的确费了苏东坡许多心血,到现场踏勘和请教内行达数百次之多。早在钱王时期曾在岸边建有一道防海水倒灌的海堤,但因年久失修,已失去功能。杭州有两条运河穿过城区,到城北相连,其中穿过闹市区的为盐桥河,也是人们取水用的主要河道。另一条运河名茅山,流经人口不多的地区。苏东坡首先组织人力物力,用半年时间清除了两河淤泥沙石,使水深达八尺。同时为将海水引入沿途人口稀少的茅山运河,以保证盐桥河能清澈和少泥沙,特在钱塘江建立了水闸。涨潮关闸阻隔海水,退潮再开闸。由于河水先经过茅山运河的沉淀,流到盐桥运河的水已几乎没泥沙了。同时苏东坡还在余杭门外安排挖了一条小河与西湖相通,不仅维持了盐桥运河的水位,又因西湖多为地下水而提高了盐桥河的水质。因此不仅减少了疏通盐桥运河的常年费用,也免除了百姓们出工义务疏河的负担。运河的疏通给杭州人带来了实惠,所以深受各界人士的赞颂,正如苏东坡在<<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中所云:杭州百姓"见今公私舟船通利,父老皆言自三十年已来。开河未有若此深快者也!"

        杭州之饮水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要让百姓和军营士兵饮上干净的水,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西湖的山泉引入城内。当时杭州城的供水系统是在各城区分设有六个大井(蓄水池),输送的净水都是通过用大竹筒连成的管道流入,但竹制的管道时间长了易损坏。苏东坡第一次在杭州任通判时,就曾参与维修输水竹管道,今已事隔十八年,可见管道损坏之严重了!加之供水河道的河床不断升高,以及海水倒灌,人们饮用的水已变得浑浊和似盐水了。若想喝到干净的水,就得用钱买湖水,一斗水一文钱,可大多数杭州人是承受不起的。

       为了长久之计,苏东坡在引入西湖山泉水之前,决定先将竹筒换成士陶管,并加石板防护。但这一工程造价昂贵,为节省开支,苏东坡将原来的分支重复的管道线路加以改动,用一条线路贯穿六个大井,大大缩短了管道长度。作为浙西地区的军事统领,苏东坡又派一千士兵参加修建北郊两个新的大井,又解决了军营的用水困难。这一饮水大工程的完成,大多数的杭州人都可喝到西湖的山泉清水了。但是在完成疏通河道、百姓用水两大工程后,苏东坡并没有安下心来,逐渐缩小和到处长满葑草的西湖,又成了他整治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