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旅游看碉楼

 桔子州头 2012-06-05
自力村与方氏灯楼

Click to enlarge      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 25 公里 ,坐落在潭江支流镇海西岸的冲积平原,由安和里、合安里和永安里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该村有村户82户,占地面积83224平方米。其中安和里19户,占地面积17,550平方米,合安里50户,占地面积56730平方米,永安里13户,占地面积8944平方米。


      目前村内常住人口为63户,179人,侨居海外的华侨有248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大部分的农户为侨户,有亲戚住在海外,侨汇是该村家庭生活中重要的经济来源。村民的生活方式简单,诚实,端庄,乐观,豁达,古朴。



自力村碉楼全景

      自力村的繁衍生息,与该村所在地区的水域系统有重要的联系。该系统确保村子免受洪灾的袭击,同时确保村民们能够方便的取用水。镇海河横跨村前,池塘、荷塘散落在稻田中,到处可见。村民在这些池塘中养鱼,放养鸭鹅。夏季和秋季,这些池塘开满纯白的和火焰红的莲花,是自力村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四周良田万顷,一望无际,颜色四季幻变,与农耕相映成趣,优美如画。


      自力村自然环境优美,房屋规格一致,占地面积并不多。蓝砖,瓦片屋顶,大多采用传统三间两廊的设计。自力村最突出的特点是碉楼与庐(西式的别墅,当地人把它们称为"庐")并立。


      踏着田间小道,穿过绿树修竹直入村内,呈现在眼前的是9座碉楼6座庐,建筑精美,保存完好,分别是龙胜楼、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楼、球安居庐、居安楼、耀光别墅、养闲别墅、叶生居庐、官生居庐、澜生居庐、湛庐。


      自力村的建筑,包括低矮的传统民居,和高耸的碉楼和庐,都遵循着互相尊重的原则。它们布局和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稻田,池塘,河流和草地中,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就是自力村和谐生活的源泉。


秋收.耕牛



云幻楼

云幻楼 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是当地一位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方文娴先生亲自回乡主持建筑的居楼,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5层18.88米,用地面积1548平方米,建筑面积342.86平方米,有独立的小院,台基高,楼前台地的护栏以绿釉宝瓶为栏柱,正门的立柱采用巴洛克式样。


      碉楼的整体造型比较简约,中下部用来居住的楼层,每层都粉刷着装饰图案,加上西式的窗楣,给素雅的楼体带来一些变化。楼内陈设还是传统的乡村家居生活氛围,还保存着方文娴和他的妻儿们使用过的部分生产和生活用具。


      方文娴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华侨,他将第5层安排成自己和孙子们读书学习的地方。正中凉亭的拱券和亭顶上巴洛克风格的山花,表现了这位马来西亚华侨对西方文化的喜爱,但中国文化在他心目中仍然占有极重的位置。楼门上"只谈风月"的横批和对联所展示的依然是他的传统的文人态度和立场:


只谈风月
云龙风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莫酬只赢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
幻影昙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此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此对联表达了他青年时代爱国爱乡的豪情壮志,以及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铭石楼


自力村铭石楼一楼的客厅


铭石楼 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是旅居美国芝加哥的华侨方润文先生回乡所建的居楼。楼高七层22.61米,是用钢筋混凝土所建,带庭院,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8.64平方米(其中主楼561.25平方米,副楼67.39平方米)。走进院子门口,右手边是副楼,是当时用来放农具,和给佣人用的厨房和饭厅。左手边是主楼,建在高高的地基上,坐西北朝东南。


      最上面的楼层设有祖先神龛,神龛是漆金木雕做的,上面刻有中国传统象征物,有代表吉祥的动物,如龙,凤,麒麟和喜鹊;有代表长寿的动物,如鹤,鹿,大象;有代表刻苦精神的植物,如梅花,兰花,竹,和菊花;和传统的学术生活的图案,包括古筝,下棋,阅读,欣赏绘画。这些反映了楼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铭石楼比云幻楼更宽敞更高。中部和下部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建筑风格,上部比较复杂,带华丽的装饰。第五层设有走廊,廊柱是罗马爱奥尼亚风格的,在四角伸出来的是半封闭式的炮塔。第六层是带巴洛克风格装饰的露台,露台的中心有一个六角形的中国式凉亭,绿色琉璃瓦亭顶与西式廊柱的结合,是中西合璧的又一杰作。


      铭石楼的不少家具和用具都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包括日常生活、经商业务中使用的用品,它们使生活更加舒适方便。主人离去后,这些东西都被保存了下来,包括从海外寄回来的信件,书籍,海外报刊和杂志,家庭文件,土地契约,村规手册,学生日记,账簿,收到的票据,和老照片,等等。这些物品反映了当时的乡村生活和文化,是今天我们学习华侨文化的宝贵资源。铭石楼可被称为"华侨生活的博物馆"。


      自力村碉楼众多,它们基本都是同一时期兴建的,基本出于相同的原因,它们建设的概念相似,只是所带的装饰不同。




方氏灯楼 建于自力村南边的山顶上,距离自力村1.5公里。由自力村和附近其他方姓氏族村集资所建,建于民国九年(1920)。由于建在山顶上,方氏灯楼的视野非常辽阔,可以为距离最遥远的方姓村提供报警。每个村派出人员组成自卫队,轮流值班,在灯楼上面看守。他们监控着整个方姓村落地区的人员进出情况。灯楼所在的山坡被用作方氏村落的墓地,之所以不被迁移,是因为俗语说,"生人畏惧死人"。此外,村民们相信死去的祖先会保佑村中的和平和安全。


      该楼面朝东北,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五层(18.92米),占地20.2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77平方米,是典型的更楼。下面三层有狭小的窗子,安装着粗壮的铁栅。第四层为柱廊结构,四面悬挑,第五层是一个圆顶亭阁。整座楼有一种高贵、经典之美,仿佛是从玉石中雕刻出来似的,远远望去,它与四周的风景构成了一道优雅的景观。


      灯楼上配置着由方氏村落的海外华侨购买的枪支,发电机,探照灯,和警报器。一旦有土匪进来,顶楼上的探照灯将打开,照射到土匪以及他们入侵的方向。报警器一响,村民们就集合在一起,合力把土匪赶走或迫使他们投降。
方氏灯楼历史上为古宅乡的方氏民众防备北面马冈一带的土匪袭击起到了积极的预警防卫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