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己造的酸酒自己喝

 昵称10105546 2012-06-06
鲁迅为人的真挚,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写在枙坟枛的后面》)其自我批评的精神,肝胆照人,发人深省。
1924年11月13日夜,鲁迅写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一文,记述了当天早晨杨树达来访的经过。鲁迅厌恶这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用了疯子来做武器”的青年学生。事隔几天,有几位学生“极诚实地”告诉鲁迅,说13日来访的杨树达确系神经错乱。鲁迅立即改变了态度,并且“希望他从速回复健康”。又写信给孙伏园,批评自己“太易于猜疑,太易于愤怒”,要求《语丝》第三期增刊两版,予以辩证。最后,鲁迅感慨地说:“由我造出来的酸酒,当然应该由我自己来喝干。”
 有的人发觉自己的文章与事实不符,但不敢公开承认,想方设法以隐其错,甚至来个“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口咬死对方是个“假疯子”,料他难以翻身;反正酸酒既已造出,泼出去就行了。鲁迅不是这样,他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自己造出来的酸酒自己喝,不但两篇文章照样刊出,而且一并收入了《集外集》。
其实何止这一篇文章。鲁迅的《集外集》,都是他早期的作品,内容不成熟甚至谬误的,文字难懂甚至晦涩的,一律保存历史的真实,毫不隐蔽,“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在他看来,这些“幼稚”的作品,犹如儿童时代“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虽然惹人发笑,但自有婴年的天真,绝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鲁迅一生做人的真挚和诚恳,由此可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鲁迅的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