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学校之外的新选择

 海韵风清 2012-06-08

传统学校之外的新选择

 
      最近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媒体的传播,一名叫张乔峰的北大毕业生将自己在家教子的相关经验公之于众,并决定开设“北京龙之园——美式家庭学校”,将招生名额限定为4名。


      张乔峰介绍,自己毕业于北大,本来有着年薪30万起步的工作,但去年儿子初上小学的经历,让他毅然决然地回归家里,让儿子在家上学。去年9月,该是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他为儿子安排了自家附近的某小学寄宿班。可在儿子入学3~4周后,每次回家就一副蔫头耷脑的样子,与入学前判若两人。同时学校还总有无尽的事情要求家长配合。在了解到学校不管早晚、中午的冷热变化,都必须按照规定穿着“规定”的衣服,不得自行增减;每天下午6点以后,住宿班的学生就被“圈养”在宿舍里等诸多情况之后,在去年的9月23日,张乔峰果断地向校方递交了退学的申请。“我像把儿子从监狱里‘捞’出来一样,心里无比轻松。那一刻,我决定自己亲自教儿子读书!”


      不知道您看了这则新闻会怎么想,不过近两年来,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选择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不上传统的学校,因为他们受不了传统学校的那种教学模式和要求,以及评价体系。据说,现在的昌平回龙观地区,已经成为所谓的“新教育”的集散地,有各种各样的新式教育系统在此生根、发芽。至于结果呢,还需要一些时间。


      这些新教育,多数是依从蒙特梭利、华德福的教育理念而行,当然也有本土化的一些改变,但是原创不多,有少数例外,就是个体的私塾类型的,他们的体系更多源自自己的设计,很多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不过,还是有一些共性,比如,几乎不会有家庭作业,玩的时间更多,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评价体系发生了截然的变化……


      其实,我也是研究过一些小学的教材,近几年改变还是比较多的。抛开政治的因素不谈,里面的内容还是不错,至少说,如果孩子们能够真正的掌握与拓展,问题不大。但是,为什么在应试教育领域,尸横遍野呢?在我看来,完全不是教材的问题,也不是教学大纲的问题,而是执行起来的评价体系。


      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要参与学习,你总不会认为让他们天天坐着发呆或者疯跑比学习更好一些吧。学习没有错,让孩子多学一些,都没有错,错在评价体系。学习是一个过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学习,而不是让孩子学到知识,并用背诵,变态和扭曲的方式去考验他们。正是这种变态的评价体系,导致孩子们被排队,被分为好孩子和差生,从此给孩子贴上标签。如果在学校这么做还算情有可原,一个老师管理那么多孩子,要求老师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关爱孩子心灵的成长的确是高估了他们。但是,最大的变化是家长的变化。用宋老师的话来讲,就是当孩子上学之后,所有的父母都变成了家长。家长是什么东西?家长就是帮助学校监督孩子,剥夺孩子的自由空间和天性,用应试评价体系来控制他们,让他们变成一个毫无思想,不能有自己选择的人。正式因为父母发生了变化,被学校和老师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水平所绑架,变成了监工,孩子就没有喘气的空间,在学校遇到问题,回到家等待他们的是更加严厉和变本加厉的跟进,孩子的心灵失去了依靠,不再相信自己还有别的道路可走,也不再相信和知道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是什么,从此,孩子就毁掉了。


      有很多家长不明事理,以为孩子在这种管教模式下学习知识掌握得越来越多。或许知识掌握的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是越来越扭曲,他们从渴望小学生活变成害怕去学校,他们从渴望学习变得厌恶学习。


      与此同时,最需要发展的能力却被知识的增长所掩盖,变成微不足道的东西。比如,管理自己的能力,接纳自己认同自己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探索世界万物的能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去完成生活中必要的工作的能力,统统被放弃了。而这些能力,真的需要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来构建,在成年之后才会让他们勇于面对,接受挑战。而真正所谓的知识,真的已经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完成,是可以短时间掌握的东西,是永远都不会晚的东西。


      正是这些问题,让很多家长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们如饥似渴的寻找这样的学校,和大家一起讨论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是,很遗憾的是,真的几乎没有合适的学校可以满足他们的一切。所以,他们就把眼光放到国外的体系,并自己合力去做,引进到中国来,在实践中实践,形成了一股股不容小视的新教育群体。


      但是,还是不会让大多数人满意。要知道,每一个家长心里的期望是不一样的,往往这样的家长,对于事情的完美程度要求更高。在学校生活中,有了自由却容易失去规则,有了探索却不容易系统的掌握,最大的问题是,你可以选择一个世外桃源班的学习圣地,但是学习之后你还是会回来,回到这个万恶的的应试环境与大家一起去角逐。这几乎成了他们的心病,也是让他们永远难以抚平的内心不安。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所学校,虽然教应试的课程,但是评价体系却非常人性化?有没有一所学校,用新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去完成应试教育的大纲,同时还能给孩子更多更高的华丽平台去展示自己的价值呢?


      有,但是很少见。因为这需要一个既获得了体制内教育系统的支持,还需要一个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高端平台。既要满足家长对孩子知识学习和积累的要求,又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完成必要的能力构建。这,需要资源,需要勇气和平台去实现。


      据我近两年的一些了解所知,由著名的歌唱家和舞蹈家朱明瑛女士创建的北京国际艺术与科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虽然它现在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她的教育理念和方向早已确定,就是要做一所培养自立自强,学有所长,不以应试为唯一评价体系的学校。不追求高的升学率,只追求更高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这里是未来传媒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孩子们可以去国外交流演出,在国内主流电视媒体演出,同时,也会培养大批的未来文化产业领军人物……


      如果对现在的应试教学的学校生活不满,希望孩子在一个相对宽松与自由的环境中顺势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各种才能,可以选择这样的学校。这,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因为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取决于努力,而是取决于正确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