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保健药茶

 hangxing_441 2012-06-10

  
  药茶,是指以饮茶方式饮用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单一或数种药物,以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养生及润肤美容的功效。下面介绍《脑系疾患防治类药茶》,供参考选用。

  枯草荷叶茶:夏枯草10克,荷叶12克(去蒂,或新鲜荷叶半张)。

  【功效】祛暑升清,清肝散结;①暑热夹湿、清阳不升之头目眩晕、头痛、目痛、羞明流泪,以及雷头风等。②风火上扰或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如高血压之类。③瘰疬、瘿瘤、乳痈。

  【制法】取上药3O~4O克研成粗末为一日量,放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0分钟后即可饮用。

  【宜忌】脾胃虚弱者慎用。

  【按语】《本草逢原》指出,夏枯草“辛能散结,苦能除热,而癥结瘿气散矣。夏季煎汤代茶,用以解暑甚妙。白毛者,性寒味苦,专清肝火。”散结、除热、解暑、清肝是夏枯草功效的概括。全草含三萜皂甙,实验发现,夏枯草煎液给狗灌胃,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它还有抗菌作用。荷叶功能升清降浊,解暑。由于夏枯草主降,荷叶主升,二味合用,则肝火得降,清阳能升,对于风火上扰,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目赤羞明等症,用之甚为合拍。

  龙胆菊槐茶:龙胆草1O克,菊花、槐花、绿茶各6克。

  【功效】泻肝火,清热,明目,凉血;①肝经实火导致的眩晕、头痛、目赤肿痛、耳鸣。或高血压病见有上述症状者。②湿热下注的小便涩痛、白浊、阴囊湿痒。

  【制法】上药按比例配方,研成粗末,瓷器贮存。每取3O克,放入保温瓶中,冲入沸水5OO毫升,闷泡半小时后去沉渣,即可饮用,1日3次服完。

  【宜忌】脾胃虚寒泄泻舌淡苔白者忌用。

  【按语】龙胆草味苦如胆汁,性大寒,专清肝胆有余之邪火,且能除下焦湿热。元代医学家张元素称“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一也,及湿热二也,膝下至足肿痛三也,寒热脚气四也。下行之功与防己同,酒浸则能上行外行”。龙胆草含龙胆苦甙、龙胆碱、龙胆糖,有健胃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龙胆碱能影响胃液分泌和运动机能,并有抗菌和降压作用。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主含芦丁,有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其水浸液注射于麻醉犬的静脉,结果显示能引起血压下降。再配伍清上焦热,疏风明目的菊花,以及清头目、除烦渴的绿茶,使寒凉药性得到强化。本方治头面五官实火诸证,疗效可靠。对下焦湿热所致之淋浊阴痒,药汁供内服;药渣可再加淡水适量供坐浴、外洗之用。

  罗布麻降压茶:罗布麻叶5OO克,茉莉花适量。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解郁;①高血压病所致眩晕、头痛、脑胀。②失眠、惊痫、抽搐,辨证属肝风内动或风热上扰者。③预防感冒。

  【制法】将已干燥的罗布麻叶加入茉莉花,同置于密闭的容器内,熏24小时,将茉莉花弃去,置调节成50~60℃低温的烘箱中烘5~1O分钟(烘去茉莉花带入的微量水分),分装于滤泡纸袋,每袋4.5克,放在干燥处密贮。每日1~2袋,用沸水冲泡1O分钟,不拘时间,代茶频饮。

  【按语】《陕西中草药》记载罗布麻“味淡涩,性凉,有小毒。”但经大白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证明罗布麻叶无毒。《中国药植物图鉴》谓本品“嫩叶蒸炒揉制后代茶,有清凉去火,防治头晕和强心的功用。”全草含新异美香甙,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据临床报导,服用罗布麻叶治疗高血压病,有效率达88%以上。服药时间长短,与疗效成正比,服药时间愈长,疗效愈高,连服半年以上者,有效率可达93.3%以上。至于罗布麻的疗效与病程长短无明显关系。其强心作用、性质和速度与毒毛旋花子甙相似。茉莉花能理气开郁,辟秽,和中。《本草正义》指出:“茉莉,今人多以和入茶茗,取其芳香,功用殆与玫瑰花、代代花相似。”又据《中药药理与应用》记载:罗布麻尚有利尿消肿作用,可用于各种水肿及防治感冒作用。还有人用罗布叶纸烟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镇咳、平喘、祛痰功效。

  罗布麻钩藤茶:罗布麻9O~18O克,钩藤9O~180克,红枣。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和中;①肝风内动或风热上扰的眩晕头痛。②惊痫抽搐。③高血压,失眠。④预防感冒。

  【制法】取罗布麻与钩藤研成粗末。每取2O克,加红枣1O枚(去核),置保温瓶中,冲入开水,闷泡1O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阳虚者慎用。

  【按语】钩藤之用,重在息风静火。正如《本草纲目》所说;“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它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柯南因碱、二氢柯捕因碱等多种生物碱。钩藤煎剂对麻醉犬、兔和实验性大鼠均有降压作用。其煎剂0.1克/公斤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明显的催眠作用。

  罗布麻钩藤茶与罗布麻降压茶功用和主治基本相同,但本方与息风静火作用的钩藤为伍,降压效果和改善症状比上方明显。

  黄精罗布麻茶:黄精9克,罗布麻4.5克。

  【功效】补中益气,滋阴,平肝息风;高血压、神经衰弱,见头昏失眠者。

  【制法】上二味按比例加大药量研成粗末。每取15~20克纱布包,放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O~2O分钟后,代茶饮。

  【宜忌】中寒泄泻,痰湿痞满者忌用。

  【按语】《名医别录》称黄精“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日华子本草》说它“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黄精的根状茎含菸酸、醌类成分、粘液质、淀粉和糖类。另有囊丝黄精根状茎含强心甙。实验表明:黄精醇制剂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同时血压亦有暂时性降低;黄精煎剂有明显降脂降糖作用,近代已被作为治疗冠心病优选药物之一。本品煎剂对实验性结核病的豚鼠,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其疗效与异菸肼接近。临床有报导,浸润型肺结核,包括溶解播散期患者,单独内服黄精浸膏2个月,疗效显著。用益气滋阴的黄精配合平肝熄风降压的罗布麻,对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常服有标本兼顾之效。

  葛根钩藤茶:生葛根15~18克,钩藤6~9克。

  【功效】升清生津,平肝息风;高血压伴有兴奋、烦躁、头痛、口渴、肩背拘急者。

  【制法】二味加大药量研成粗末。每取20~30克入纱布包,放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0~20分钟后,早晚分服。

  【宜忌】阳虚中寒者慎用。

  【按语】生葛根用以解肌、升阳、生津,煨熟则鼓舞胃气,治脾虚泄泻。《神农本草经》说它“主消渴”;《金匾要略》用葛根柔筋,治项背强急;《温病学》用于解肌退热。近代用治冠心病、高血压病和突发性耳聋、偏头痛等心脑血管性疾患。它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等。其药理作用有三:①葛根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②对小鼠、豚鼠离体肠管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③降低血糖;④有解热及雌激素样作用。临床报导,根据用葛根治疗外感病项背强痛的古代经验,试用葛根煎剂治疗高血压病的颈项强痛,同样取得了疗效。对高血压病的头痛、头晕、耳鸣及肢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但降压不明显。葛根酒浸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葛根能改善高血压病临床症状,再配合息风静火的钩藤,可发挥协同作用,加快症状消失。

  芹菜红枣茶:芹菜25O克,红枣1O枚。

  【功效】平肝,清热,祛风去湿;①早期高血压病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者。②高胆固醇血证。③乳糜尿,血淋。

  【制法】将芹菜切碎,加红枣(去核)一并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分钟后频饮,于1日内服完。

  【按语】芹菜有水芹、旱芹两种,功用相近,药用以旱芹为佳。性味辛凉,入肝、胃经,有平肝、清热、利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的眩晕、头痛、目赤及高胆固醇血证。现代研究发现,芹菜茎叶含芹菜甙(黄酮类)、佛手柑内酯、挥发油、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糖类等。药理实践证实,芹菜的粗提取物,对免、犬静脉注射有明显降压作用。再加补中益气、调营的红枣,与芹菜配伍,用以缓和芹菜的凉性,以免损伤脾胃。芹菜与红枣配伍后,治早期高血压,能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对稳定病情有很好的作用。本品无毒、副作用。鲜菜用沸水烫后,凉拌佐餐,具有同样效果。

  清上愈眩茶:甘菊花9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10克,车前草12克。

  【功效】滋肝益肾,息风明目;①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中,耳鸣失聪,舌红苔少,脉弦细,辨证为肝肾不足者。②目糊,视物不清,状若飞蚊者。

  【制法】上药低温烘干后研成粗末,瓷器贮存备用。眼时取粗末50克,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盖闷2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脾虚便塘者忌用。

  【按语】本方即上方把子菊花茶加山萸肉、车前草组成。山萸肉以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见长。《医学衷中参西录》称它“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山萸肉主含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维生素A,动物试验证实山茱萸有抗菌和利尿降压作用。山萸肉体外试验能杀死腹水癌细胞。对于因化学疗法及放射线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车前草有清热、明目、利水之功。《本草备要》说:“凡利水之剂多损于目,唯此能解肝与肠之热,湿热退而目清矣。”清上愈眩茶药虽四味,但构杞子与山萸肉相合,滋填肝肾功效将因两者的协同作用而加强。菊花与车前草配伍,前者息风明目,后者清热明目,两者相得益彰。

  杞子菊花茶:甘菊花1O克,枸杞子15克。拣净杂质,摘去残留的梗和蒂,瓷器贮存备用。

  【功效】益肝滋肾,息风明目;①肝肾不足,风阳上扰的下虚上实证,症见头晕目眩干涩,视物模糊,口干不多饮者。②白内障。

  【制法】按上方组成比例,放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0~15分钟,代茶频饮。

  【宜忌】脾虚便搪者忌用。

  【按语】菊花能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缪仲醇称菊花“独禀金精,专制肝本,故为祛风要药。”李时珍说它“能益肺肾二脏,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火降则热除,木平则风息。”这正是菊花的功效概括。它主含挥发油、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1:4的水浸剂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它的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使毛细血管有抗炎作用。枸杞子功能益肝肾,养阴血,添精明目,它主含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菸酸等,实验证明有抗脂肪肝及拟胆碱样作用。本方枸杞子重在养肝明目,菊花重在平肝明目,两者配合,有标本兼顾之妙用。

  野菊车前茶:野菊花15克,淡黄苓9克,车前子15克(包)。

  【功效】疏风,清热,泻火,明目;①湿热内炽,清阳被遏,症见头目眩晕,或头部如裹。②高血压病,症见目赤、口苦者。

  【制法】上三味按比例加大剂量研成粗末备用,每日取40克用纱布包装后,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30分钟后饮用,一日分3次服完。

  【宜忌】中寒泄泻,舌淡苔白者忌用。

  【按语】《山西中药志》谓野菊花有“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作用,“治诸风眩晕,头痛,目赤,肿毒。”它含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野菊花内脂、矢车菊甙、苦味素、侧柏酮等。动物实验证明有降压作用和抗病毒、抗菌作用。黄芩功效,重在泻实火,清湿热。野菊花与黄芩合用后,将因药性的相辅相成而使清解火热之功增强。本方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说,方中参以车前子,利水除热明目,使邪湿热下行而清阳得升,于是目赤消,眩晕停。

  决明蚕砂茶:炒决明子20克,炒蚕砂15克。

  【功效】清热,祛风,胜湿;①风湿或风湿热内蕴,清阳被遏而致头重头昏,如裹如蒙者。②眼眩赤烂(睑缘炎),症见胞睑边缘红赤溃烂,痒痛并作,可见睫毛脱落,甚至睑缘变形者。

  【制法】二味按比例加大剂量研成粗末。每日用40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5~2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脾虚便泻者忌用。

  【按语】蚕砂为昆虫蚕蛾的干燥粪便,以晚者为佳品,一般称为晚蚕砂。其祛风、胜湿之功兼优,临床常用之治风湿痹痛。用法:①蚕砂煎汤,加黄酒服;②用100克左右炒热,装袋内作局部热敷。本方用它配决明子,治头重昏及眼目赤烂,取其清风热、祛风湿之功效。蚕砂含有维生素A、B,蛋白质,及十一葵烯醇,十二葵烯醇,是风湿痹痛、头痛、头风药。《泉州本草》记载:治外感头痛,用蚕砂、白芷、大黄各9克,研细末,调葱汤外敷(太阳穴)颇具效验。

  天麻愈风茶:天麻10克,制半夏9克,川芎7克,车前子15克。

  【功效】息风,明目,燥湿化痰;①湿痰内遏,夹风上扰而致眩晕,景物晃动,呕吐之内耳眩晕症。②头痛如裹,肢体困重,小便不利,大便溏薄的风湿头痛。

  【制法】上药按比例加倍剂量共研成粗末。每次用4O~6O克纱布包,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后饮用,l日内饮完。

  【宜忌】阴虚火旺,五心烦热,舌红者忌用。

  【按语】天麻善治风病眩晕,《本草汇言》指出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主含香荚兰醇、香荚兰醛、维生素A类物质、甙、结晶性中性物质等。具有抗惊厥作用。如家兔静脉注射天麻水煎剂1克/公斤或香荚兰醛40毫克/公斤,都可以提高电击痉挛的阈值,有效地制止癫痫样发作,控制脑电图中痫样放电的发展。半夏则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治“头眩”的记载。《药性论》则称半夏有“消痰涎”作用。天麻与半夏配伍,一擅于息风,一长于祛痰,凡因风痰上旋而眩晕、头痛者,一般均以此二味为主药,说明其功效卓著。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70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李氏之论是正确的。方中再配合祛风活血的川穹,利水、祛痰、明目的车前子,将增强息风祛痰,制眩止痛之效用。

  野菊龙胆茶:野菊花15克,龙胆草3克,泽泻20克。

  【功效】泻肝火,清湿热,利水;①高血压病眩晕、头痛、目赤肿痛、口苦,辨证属肝胆实火者。②湿热下注致小便淋浊,阴痒,囊痈,便毒等证。

  【制法】上药按比例加大剂量,研成粗末,瓷器贮存。每日用4O~60克,放入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半小时去沉渣后饮用,l日分3次服完。

  【宜忌】中寒泄泻舌淡苔白者忌用。

  【按语】野菊龙胆茶与前方龙胆菊槐茶两方在功用、主治方面基本相似,但两者在药物组成上同中有异,本方龙胆草用量只及前方1/3弱,因而苦寒清降之力不足,加之有渗湿利水的泽泻,偏于引邪下行。前方龙胆菊槐茶因龙胆用量大,清泻肝胆实火之力强,配以清头目的槐花与绿茶,其治头面部疾患作用较强,是其所长,但苦寒易于伤中,是其不足。实际使用时,可根据证情选择之。

  决明菊花茶:炒决明子20克,杭菊花12克。

  【功效】清肝,息风,明目;①眩晕起于风热者。②高血压病。③风热赤眼,青盲,雀目。

  【制法】上药放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盖闷15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脾虚便泻者忌用。

  【按语】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眼科常以本品作明目用,故称决明。《神农本草经》记载:“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可见决明子治目疾由来已久。它含蒽甙类物质、水解生成葡萄糖及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酚蒽酮、决明子内酯等。它的水浸液对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降低血清胆寻醇和利尿作用。此外,还有抑菌、收缩子宫和缓泻作用。广州部队编写的《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用它“治肝炎,肝硬化腹水。”决明子与长于疏风明目的菊花配伍后,对头面部疾患、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均有显著疗效。

  槐菊决明茶:白菊花9克,槐花6克,草决明子9克。

  【功效】清肝,息风,明目,凉血;高血压伴眼底出血者。

  【制法】上三味按比例加大药量研成粗末备用。每取20~3O克纱布包,放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0~20分钟后饮用,一日2~3次饮完。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按语】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花蕾或花朵,《本草纲目》谓其“疗吐血、衄、崩中漏下。”《本草求真》说它“为凉血要药”。成分主含芸香甙,花蕾中含量多,开放后含量少。动物实验证明,芸香甙及甙元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的弹性。此外,它还有降压、抗炎、解痉、抗溃疡等作用。故槐花在中医临床多作凉血止血之用,如《普济本事方》治肠风下血的槐花散,《良朋汇集》治血崩的槐花散,以及《圣济总录》治吐血不止的槐香散,《奇效良方》治舌衄的槐花散等,均以槐花为首选药。本茶用它与清肝息风、明目的菊花、决明子配伍,则清上功效加强,更适用于高血压伴眼底出血者。

  桑菊茶:霜桑叶30克,黄菊花9克。

  【功效】疏风,清肝,明目;①高血压、头目眩晕。②风热感冒头晕头痛。

  【制法】二味晒干后备用。每日用20~40克,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0~2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中寒泄泻风寒感冒者忌用。

  【按语】《神农本草经》指出:桑叶能“除寒热,出汗”,《本草纲目》说桑叶“治劳热咳嗽,明目。”这说明它有发散上焦风热、清头目之功效。本品含胡萝卜素、腺嘌呤、胆碱、异皮甙、胡芦巴碱、麦角甾醇、维生素B1、糖、鞣质等。动物实验证明对大白鼠的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和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症,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另外,还有降低血压和利尿作用。本茶用疏风、清肝、明目的桑叶与平肝息风、明目的菊花配合,治风阳上扰的头晕目眩、头痛诸疾,有清利头目之效。对于风热外感,用本茶亦有疏散风热之功。

  桑菊银花茶:桑叶4克,菊花6克,银花8克。

  【功效】祛风,清肝,明目;①高血压病,头目晕眩。②外感风热发热、头晕、头痛。

  【制法】按上述用量,放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一般冲泡2次后,药渣即可弃掉另换(1天中可换2~3次),不能煎熬,以免破坏有效成分。

  【宜忌】风寒外感及脾胃虚寒证忌用。

  【按语】桑叶、菊花二药功用已如前述。银花以清热解毒见长,常用于湿病发热、热毒痢以及外科痈疡、肿毒等。制成凉茶,可预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银花含木犀草素、肌醇及皂甙、鞣质等,对伤寒杆菌、付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还有人报道,金银花液对甘油三酯有一定降低作用。尤以静注加口服用药效果好。临床观察其在降血脂的同时,尚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效应,这可与所含木犀草素的扩冠作用有关。

  本方治疗46例高血压患者,观察结果,服药茶3~7天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开始减轻,随之血压渐降至正常者共35例,其余病例服药10~30天后,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双桑降压茶: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克。

  【功效】祛风、清热、活血、明目;①高血压病,症见为晕目赤、视物昏糊。②外感或肝热头痛,目赤肿痛,周身酸痛。

  【制法】上三味药加大药量,研极细末。每日用20~40克,放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0~2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孕妇忌服。

  【按语】桑枝历来用作祛风湿,治痹痛,四肢拘挛等症。叶桔泉氏在《现代实用中药》中指出:“嫩枝及叶熬膏服,治高血压,手足麻木。”桑枝皮有显著降压作用。茺蔚子即益母草子。功在疏风清热、活血,临床多作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血瘀腹痛及目疾之用。它主含益母草宁,其水浸出液或醇——不浸出液,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均有降压作用,但持续时间较短。有临床报导,服食大量的充蔚子后可发生中毒。故常用量以10~15克为宜。本茶所选三药均有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如能常服此茶,自然获益匪浅。又据资料,用本方三味加水1000毫升,煎成6O0毫升,睡前泡脚30~4O分钟,洗完睡觉,同样有降压效果。

  参归桑叶茶:当归150克,党参120克,冬桑叶60克。

  【功效】补气养血,清凉润燥;因气血亏虚而致头目眩晕,伴见面色白,口唇、指甲少华泽,皮肤干糙,心悸少寐,神疲乏力,须发稀落者。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日取3O~4O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3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者慎用。

  【按语】党参的功用似人参而力薄,适用于脾肺气虚而未深重者。它含皂甙、菊糖、蔗糖、葡萄糖及微量生物碱等。其药理作用有三:①对血细胞的影响:党参根的醇、水浸膏口服或皮下注射,可使正常兔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略有增加,此时白细胞则有减少倾向。但对因化学疗法及放射线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②使血糖升高。③有降压作用。本方配以当归能补血润燥;桑叶能清凉补血(见《本草经疏》)、疏风明目。又据近代研究,桑叶具有抗菌作用和降血糖作用——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在人体内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古方桑麻丸(桑叶、黑芝麻)用治头眩目花、须发早白、津枯便秘、皮肤干糙不润,桑叶的清凉补血之功于此可见。

  玉兰花茶:玉兰花蕾3~6克,或鲜叶12~18克。

  【功效】利九窍,去头风,治鼻病;①头风、头痛呈间歇反复发作,每于情绪紧张、工作劳累后发生或伴有血压升高,如高血压、血管痉挛性头痛。②鼻渊,症见突塞、流浓涕、头痛。

  【制法】上药置保温杯中,冲入开水,盖闷5~1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孕妇忌服。

  【按语】玉兰花为中药材辛夷的又一品种,二者性味功用相同。其挥发油中含柠檬醛、丁香油酚、l,8-枝叶素。性味辛温,能祛风通窍,历代用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痈。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它有降压和兴奋子宫作用,故能治痛经不孕。

  本品煎泡后气味香烈,头痛伴鼻塞者,可在服药茶前以口鼻吸入其蒸汽,可迅速缓解鼻塞。

  向日葵茶:鲜向日葵果盘30~60克,水煎,1日2次分服。

  【功效】平肝,祛风,情湿热,消滞气;①高血压头痛、眩晕。②胃痛,腹痛。③妇女经期下腹痛。

  【制法】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宜用鲜向日葵果盘,一日量为30 ~60克,切碎,放保温瓶中,冲泡代茶。如治胃痛、腹痛及痛经时,可先将果盘晒干,研成粗末,每日用2O~3O克,放保温瓶中,盖闷10~2O分钟后去渣,早晚分服。

  【按语】向日葵又名朝阳花,它的果盘、花瓣、茎叶、茎髓均可作药用。本茶所用果盘,俗称向日葵饼。《福建民间草药》说它“甘、温,无毒,”有“利小便,清湿热,通窍,逐风,滑胎催产”的作用。向日葵果盘的乙醇浸出液对麻醉猫静脉注射,有显著的降低血压作用,其降压原理可能与扩张血管有关。临床试用葵花果盘糖浆(每100毫升含葵花盘干粉45克),每日服3次,每次20毫升,观察二、三期高血压病人10例,经2月后4例显效,4例改善,2例三期患者无效。但其中1例症状亦有改善。有效病例均于一周内血压开始

  下降。未见副作用及肝功能变化。

  用向日葵茎连白髓3O克,水煎,早晚分服,可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妇女白带等证。

  留羹茶:大荸荠10枚,海蜇皮30克。

  【功效】清热化痰;①高血压。②慢性咳嗽,吐浓痰。

  【制法】大荸荠洗净,海蜇皮用水浸一宿,漂去盐分,按上述剂量,放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后代茶饮,一日3次服完。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按语】本方原名雪羹汤,是清代王孟英氏所制,载《绛雪园古方选注》,由甘寒的荸荠与咸寒的海蜇二味组成。《名医别录》认为荸荠“主消渴,痹热,热中,益气。”《本草再新》说它能“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荸荠主含一种不耐热的抗菌成分——荸荠英,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产气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荸荠与海蜇配伍应用,则因二味均有清热化痰作用而加强了清痰热的功效。据《中药大辞典》的临床报道:雪羹汤治疗各期高血压,疗效满意及进步者达82.6%,可长期服用而无毒性及副作用,对早期患者更为适合。

  秦艽丹参茶:秦艽6克,丹参1O克。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血;①中风,手足不利,舌蹇者。②风湿痹痛,筋骨拘挛。③骨蒸潮热。

  【制法】上药放大1O倍剂量,研为粗末。每取2O~3O克,置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闷置1O~2O分钟,代茶频饮。

  【宜忌】类中风、肝火、痰热证患者慎用。

  【按语】秦艽功擅祛风湿,舒筋脉。《神农本草经》记载秦艽的功效是:“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本草纲目》说它能“治胃热,虚劳发热。”秦艽根含生物碱:秦艽碱甲、秦艽碱乙、秦艽碱丙、糖类及挥发油,有抗炎、中枢神经镇静、抗菌等作用,对循环系统及血糖亦有影响。丹参有活血化瘀、安神宁心的功效。用丹参治风病,其意图在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尤在径云:“无形之邪必附有形,水、血、痰、食皆其邪薮。”丹参与秦艽合用治疗风病,其中秦艽治无形之风,丹参治有形之血,可谓恰到好处。本方主要用中风后遗症,在卒中风时,肝风、痰热证明显者,不宜单独使用。若于本方中加勾藤、竹沥、龙胆草、生石决明、玄参等药组方,可收清肝息风、豁痰通络之效。

  地龙茶:鲜地龙10条。

  【功效】清热,平肝,止喘,通络;①高热狂躁,惊风抽搐。②中风半身不遂。③喘息。④关节疼痛。

  【制法】将地龙捣烂、化水,加适量糖水后饮用。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弱者忌用。

  【按语】《本草纲目》指出:“蚯蚓大寒,故能大解诸热疾。下行,故能行湿病而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日华子本草》说它能“治中风并辅疾。”近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蚯蚓“有解热、利尿、舒展支气管作用,可治气喘等病。”(《科学的民间药草》)本品主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有降压作用,如用广地龙酊剂、干粉混悬液、热浸液、煎剂等对麻醉犬、大鼠、猫及慢性肾性高血压大白鼠均表现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它还有解热作用、镇静和抗惊厥作用。从广地龙中提得一种含氮的有效成分,对白鼠和家兔肺灌注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桔抗组织胺及毛果全香碱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早年日本报道蚯蚓毒素及蚯蚓解毒碱均有毒性。用相当于人剂量的45O~72O倍广地龙注射液注射于小白鼠、豚鼠尾静脉或腹腔,均无死亡。从笔者临床多次应用过程中,也未见有任何副作用发生。

  健神茶:五加皮、五味子各6克,白糖适量。

  【功效】强壮筋骨,益气,固精;①神经衰弱,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②虚劳羸瘦, 腰腿酸疼。③咳喘,自汗,盗汗,遗精。

  【制法】上药按比例加量,研成粗末备用。每取15~ZO克,加白糖15克,放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O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咳嗽初起、内有实热者忌用。

  【按语】五加皮一般用于风湿疾患,如关节、腰腿酸痛。《神农本草经》称它能“益气疗躄。”《名医别录》谓:五加皮治“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的功效。五加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榈酸、亚麻酸以及维生素A、B1。刺五加的根含多种糖甙,具有较人参更好的“适应原”作作用。其作用特点是:①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因素的抵抗能力。②调节病理过程,使其趋于正常化。③毒性低,对正常生理功能干扰小。无梗五加则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五味子性味酸温,具有敛肺、滋肾、生津、血汗、涩精的功效。五味子主含柠檬醛。它对健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所进行的反射性反应有兴奋与强壮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是近代治疗神经衰弱的常用药物。

  安神茶:龙齿9克,石菖蒲3克。

  【功效】宁心安神,镇惊,开窍;①心神不安,失眠,心民②惊痫,癫狂。

  【制法】上药加大剂量,共研粗末。每取2O克,纱布包装,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O~3O分钟后,代茶频饮。失眠患者可在睡前半小时冲泡顿服。

  【宜忌】感冒发热者忌用。

  【按语】《神农本草经》称龙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又说石菖蒲有“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的功效。《重庆堂随笔》指出菖蒲是“舒心气,畅心神,恰心情,益心志,妙药也。”龙齿与石菖蒲两味同作茶剂,乃清宫秘方,载于《慈清光绪医方选议》。在原医案中指出:“常无因自觉发笑”,“语言自不知觉”,此乃神志疾病,因而用龙齿以镇惊安神,复入石菖蒲开窍安神。两药合用,则心得宁而神自静。龙齿主含碳酸钙、磷酸钙;石菖蒲主含细辛醚,均具有镇静作用。

  安神代茶饮:茯神(研),枣仁(炒、研)各10克,朱砂末1克。

  【功效】宁心安神,定惊;①心气不足所致的虚烦不眠。②惊悸怔忡,健忘。

  【制法】将茯神、枣仁加大1O倍量,研成粗末。每次取4O~6O克,加朱砂末1克纱布包,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O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失眠者可在入睡前半小时冲泡顿服。

  【宜忌】有痰热郁火者忌用。

  【按语】《本草纲目》指出:“《神农本草经》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这说明茯神在心病(神志疾病)领域中应用广泛。《药品化义》引戴人论茯神时说:“如心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仍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茯神治心病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动物实验,证明茯神具有镇静作用。安神代茶饮以茯神配伍有宁心安神、

  治疗虚烦不眠功效的酸枣仁,临床效果尤佳。

  关于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其副作用久已被发现,如《本经逢源》所说,“丹砂入火,则烈毒能杀人”,使用时应以小量,且不能久服,以防发生汞中毒。

  安睡茶:灯心草6克。

  【功效】清心降火,利尿通淋;①失眠,心烦或夜不合眼者。②小儿心烦夜啼。③小便不利。

  【制法】上药置保温杯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后,代茶频饮。失眠者于睡前1小时,再用10克(剪碎)冲泡顿服。

  【宜忌】下焦虚寒小便不禁者慎用。

  【按语】灯心草性寒,凭借清心降火之功,使心火不亢,神志安宁,因而它适用于水亏火旺的失眠及小儿夜啼。《药品化义》说:灯心治“淋闭水肿、小便不利、暑热便浊、小儿夜啼,皆清热之功也。世疑清淡之物,以为力薄而忽略之,不知轻可去实……”此说甚是。本品无任何异味,可代茶用,有一定治疗作用。如用于肾炎水肿可加鲜车前草3O克,鲜地胆草30克,水煎服。治膀胱炎、尿道炎,可加鲜车前草6O克,薏苡仁、海金沙各30克,水煎服。

  舒郁安神茶:甘松7O克,九节菖蒲90克,朱砂染茯神1O0克。

  【功效】理气,开窍,豁痰,安神;头昏神疲。

  【制法】上三味共研粗末,每取30克,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2剂。

  【宜忌】气虚血热者忌用。

  【按语】甘松功在疏气止痛,理脾开胃。所以《本草汇言》说:“甘松,理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以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又说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现代实用中药》说它“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本品含有马兜铃稀、甘松酮等多种成分,具有镇静安定、抗心律不齐以及缓解肺及胃肠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用甘松配伍开窍豁痰、理气的菖蒲和宁心安神的硃衣茯神,可因三味药均具有镇静功效而加强协同作用。

  灯心竹叶茶:灯心草5克,鲜竹叶3O克。

  【功效】清心,降火,除烦,利尿;虚烦不眠证,起于心阴不足;或热病耗伤心阴而致心烦口渴,夜寐不宁者。

  【制法】上药放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盖闷15~2O分钟后,代茶频饮。睡前1小时,再按原量冲泡顿服。

  【宜忌】小便不禁者慎用。

  【按语】竹叶功效,重在清心凉肺,正如《药品化义》所说:“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又取气清入肺.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不能。”至于临床应用,《本草正》记述较为具体:“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竹叶用鲜品则清心除烦力强。配合清心降火的灯心草,起协同作用。“轻可去实”之法则对病后体虚患者,尤具特殊意义。

  鲜花生叶茶:鲜花生枝叶4O克。

  【功效】镇静安神;①神经衰弱所致的头痛、头昏、多梦、失眠。②高血压病,心烦易怒,失眠者。

  【制法】用鲜品洗净掠干备用。每日取4O克(干叶3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半量,酌加冰糖调味后,早晚两次分饮。一般用药4~7天。

  【按语】花生的地上枝叶部分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已确证的有:戊烯醇-3、己醇、芳樟醇、α-松油醇、牛儿醇。它有良好的镇静安神和降压作用。有报道,花生叶浸膏试用于4O例高血压患者,一般在3~7天内能使血压从16o~17O/110~1OOmmHg降至正常范围,自觉症状亦有所改善,无副作用。但血压超过2OO/11OmmHg者则不易见效。其降压机制尚未明了,估计与镇静作用有关。

  莲子心茶: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心除烦;心火内炽所致的烦躁不眠,兼见手足心热,口渴咽干,口舌糜烂等证。

  【制法】上二味药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0~15分钟后,代茶频饮。每早晚各1次。

  【宜忌】脾虚便溏者慎用。

  【按语】莲子心味苦性寒,主入心经,《本草纲目》称它有“清心去热”的功效,适用于因心火内炽而起的烦躁不眠者。再配合“入凉剂则泻邪热”的生甘草共泻心火,如此则相辅相成,其效益彰。又据现代药理研究,莲子心有降压作用,其非结晶生物碱Nn-9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此生物碱降压机理主要是释放组织胺,使外周血管扩张,其次与神经因素也有关。甘草主含甘草甜素,有报告甘草甜素对正常人的脂质代谢无影响,但大部分高血压病人在服甘草甜素后,血清胆甾醇下降,血压也相应降低,并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综合以上药理,本茶方对高血压病人出现上述症状者,用之尤为适宜。

  酸枣仁茶:酸枣仁15~3O克,加白糖研和。

  【功效】宁心安神,补肝,敛汗;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口渴,如神经衰弱。

  【制法】每日晚餐后取枣仁末15~3O克,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5~2O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用。

  【按语】后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已用酸枣仁治“虚烦不得眠”。《本草拾遗》对它的运用原则是:“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中药大辞典》认为:“生枣仁与炒枣仁的镇静作用并无区别,”“但生枣仁作用较弱,久炒油枯则失效,其有效成分可能与油有关。”临床以枣仁广泛用于失眠,其功效有三:①宁心安神;②补肝,使能藏血以养心;③补脾。如朱震亨所云:“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宜用此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五脏安和,睡卧自宁。”归脾汤中用酸枣仁治心脾两伤疾患,当不外乎宁心补脾的意图。它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质,两种甾醇等。动物实验证明,酸枣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表现镇静及嗜眠,无论白天或黑夜,正常状态或咖啡因引起的兴奋状态,酸枣仁均表现上述作用。此外,本品还有镇痛、抗惊厥和降温等作用。

  灵芝茶:灵芝草3克。

  【功效】补虚,安神,止咳平喘;①神经衰弱,失眠,精神不振。②高血压。③虚劳,咳嗽,气喘。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置保温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O~2O分钟后,代茶不拘时频饮。每日2剂。

  【按语】古代把灵芝草分为紫芝、赤芝、青芝、黄芝、白芝、黑芝等六种,但据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前两种。古今医家,一致认为灵芝草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作用,如《神农本草经》说它能“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本草纲目》用它“疗虚劳”。灵芝中的紫芝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等。赤芝含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等。动物实验,灵芝草对小白鼠有镇静、镇痛及降血糖作用;可使家兔血压缓慢、持久下降,对离体蛙心及戊巴比妥钠抑制的心脏标本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还有保护小鼠肝脏的作用,并能降低谷-丙转氨酶。灵芝草对豚鼠的实验性喘息有平喘作用。对小白鼠实验性咳嗽有镇咳和祛痰作用。近年来常用本品制剂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急性高原不适应症、急慢性肝炎、克山病、脑发育不良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首乌茶:何首乌(蒸制)15克。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祛风;①高血压病、高血脂症。②肝肾阴虚,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男子遗精,妇女崩漏、带下。

  【制法】将制首乌研成粗末,置保温杯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O~20分钟后,代茶频饮。一日一剂。

  【宜忌】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慎用。

  【按语】何首乌为民间熟知的滋补良药,《药品化义》说它能“益肝,敛血,滋阴。”临床将其制熟后作健筋骨,乌须发之药。何首乌含蒽酿衍生物,以大黄酚、大黄素为最多。此外尚含淀粉、粗脂肪、卵磷脂素。生用有促进肠管运动作用。通过家兔实验,本品有降血脂和降血糖的作用,对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有减轻作用。其所含卵磷脂为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脊髓的主要成分,同时为红细胞及其它细胞膜的重要原料,并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发育。以上药理,为何首乌能抗衰老、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和神经衰弱提供依据。

  柏子仁茶:柏子仁5OO克。

  【功效】养心安神,益智,润肠;①血虚心悸,失眠,盗汗。②老人及产后肠燥便秘。

  【制法】上药除去残留的外壳和种皮后研碎,瓷器贮存。如治心悸、失眠证可炒香;肠燥便秘者宜生用。每日早晚各取15~2O克,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5分钟,随意饮用。如治肠燥便秘,可在入睡时顿服。

  【宜忌】大便溏泻着忌用。

  【按语】《本草纲目》谓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透心肾,益脾胃,功能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宜乎滋养之剂用之。”由于心主神明,肾司二便,柏子仁养心,所以安神益智,滋肾所以润肠通便。本品含脂肪油及少量挥发油、皂甙。故肠滑作泻者、痰多胃弱者及暑湿作泻者,均不宜服。

  桑椹茶:桑椹9~15克。

  【功效】补肝,息风,益肾,滋液;①神经衰弱,贫血。②脚膝痛,肢体麻痹,中风后半身不遂,大便干结。③消渴,须发早白。

  【制法】桑椹取半熟品,用水洗净,拣去杂质,摘除长柄,晒干,瓷器贮藏。每日早晚各取9~15克,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适量,1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脾胃虚寒泄泻着忌用。

  【按语】《本草经疏》说:“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随息居饮食谱》说它能“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本品含糖、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B2和胡萝卜素。1OO%桑椹煎液有中度激发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豆麦茶:黑豆、浮小麦、莲子各15克,黑枣10枚。

  【功效】益肾阴,清心火,补脾胃;肾阴不足,心火上炎,心肾不交所致失眠证,伴有烦热、咽干、健忘、腰膝酸软等症者。

  【制法】将黑豆、浮小麦、莲子三味加倍剂量,研成粗末。每日取5O克布包,大枣1O枚(去核),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O分钟后,代茶频饮。临睡前1小时,可再取5O克冲泡顿服。

  【宜忌】脾虚腹胀便泻者慎用。

  【按语】黑豆通常称黑大豆,主入肾经,滋补肾阴,是其专长。浮小麦入心经,功在清心。《现代实用中药》说它有“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的功效,临床常用以止自汗盗汗。莲子补中养神,益气清心。《和剂局方》用清心莲子饮治心火上炎,肾阴不足的口舌干燥,遗精淋浊等证。本方用莲子治失眠,也是取其清心之效。如心火过亢,则莲子宜带心用,以加强清心之功。关于黑枣,《药性》说:“今人于温牌健胃,则用红枣;滋阴养胃,则用黑枣。黑枣粘性多而温性少。”豆麦茶内用黑枣,实具有滋肾阴、补脾胃的双重意义。

  白木耳茶:白木耳3克。

  【功效】滋阴,润肺,益胃,养营;①高血压,血管硬化,眼底出血。②虚劳咳嗽,痰中带血。③虚热口渴。

  【制法】将白木耳淘净,拣去杂质,晒干,冷藏或贮藏于阴凉干燥处。服时取3克,清水浸泡一夜,盛瓷碗中,于饭锅上蒸1~2小时,然后置保温杯中,加白糖3克,冲入沸水,盖闷1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阳虚及风寒咳嗽者忌用。

  【按语】白木耳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它寄生于朽腐的树木上,为名贵滋补品。其味甘淡而性凉,功擅滋阴润肺,临床常用以治肺痿、虚劳因肺热肺燥而致干咳少痰,痰中夹血者。《食物中药与便方》指出:“白木耳为珍贵滋养品,适用于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症。”本品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等。另据报导,白木耳还含有甘露醇、多缩戊糖、麦角甾醇、海藻糖。

  甘麦大枣茶:甘草6克,淮小麦3O克,大枣10枚。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①脏躁证(癔症),症见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数欠伸,烦躁不安,舌红少苔,脉细而数者。②神经衰弱见失眠心悸,多汗,舌正红或偏红,脉细而数者。

  【制法】甘草和淮小麦二味研成粗末,每日用3O~50克,加大枣12枚(去核),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0~15分钟后不拘时饮用。最后可将大枣嚼服。如治失眠,可在临睡前1小时饮用。

  【宜忌】脘腹胀满属实者忌用。失眠者服此茶不宜同股浓茶或咖啡之类有兴奋作用的饮料。服本茶期间,禁用大戟、芫花、甘遂。

  【按语】《金匮要略》原方为汤剂,治“妇人脏躁”,现改为药茶,更为方便。临床实践本方不仅适用于妇女,男性患者用之同样有效。方中甘草有补虚益脾、清热、缓急等功效。李东坦称之能“补脾胃之不足…… 缓正气,养心血。”汪菴说:“甘草入和剂则补益……入润剂则养阴血”。本品主含甘草甜素以及多种黄酮成分,具有肾广腺皮质激素作用,及解毒、镇咳、镇痛、抗惊厥等作用。淮小麦甘凉养胃气,润泽益心神,有凉心润燥之功。大枣主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粘液质、维生素(A、B2、C)等。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实验表明,有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的功效。三味配伍后,其养心益脾,滋补阴血之力,将因协同作用而加强。对于脏阴不足的脏躁证及心脾两伤的失眠患者,如能较长时期饮用,其疗效并不逊于汤药,且服用方便,口味醇正,为此类慢性疾患的调理佳品。

  啤酒花茶:啤酒花3克。

  【功效】健胃消食,抗痨,安神,利尿;①神经衰弱、失眠,食欲减退。②肺结核初起,下午有低热,食欲不振。

  【制法】将啤酒花采集后晒干或烘干,瓷器贮藏。每次用3~12克,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0分钟后,代茶频饮。

  【按语】啤酒花原名忽布,又名香蛇麻、野酒花,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它的雌花果穗有香蛇麻腺体,具特殊芳香,为制造啤酒的重要原料。啤酒花味苦性平,能健胃、安神、止咳化痰。国外民间常用它治薏病、不安、失眠。其提取液对中枢神经系统小量镇静、中量催眠、大量麻痹。据药化分析,啤酒花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月桂油烯、香蛇麻萜和酒花酮(葎草酮)、异葎草酸等结晶性苦味质、鞣质、葡萄糖等。它的有效成分蛇麻酮、葎草酮具有抑制多种固紫染色阳性细菌的生长,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国内多用其乙醇浸膏(称三合素或酒花素)治疗麻风、结核、菌痢等,取得一定疗效。国外曾以酿啤酒的残渣(含啤酒花、酵母麦芽等)制成制剂,称为“Edwil”治疗多种结核病150例,取得一定效果,能使患者症状改善,体重增加,胸透阴影消失,痰苗转阴(《中药药理与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