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热极火焰山&西域江南葡萄沟&坎儿井

 *Blacksmith* 2012-06-11
 
 
   
   中国热极火焰山

      取经路过火焰山

      交河故城的苍凉,让人们感知世态的残酷;维族古村的风情,让人们震撼人类的执着。我们在思索中来到火焰山。

      火焰山,山色赤褐,砂岩裸露,在烈日照耀下山体灼灼发光;滚滚炽热气流缓缓上升,如万道烈焰熊熊燃烧,“火焰山”由此而来。火焰山古称赤石山,维吾尔语称为“克孜勒塔格”,意思红山。唐代诗人岑参经过火焰山,曾写下“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诗句;明代旅行家陈诚就诗描述“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末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这就是火焰山。 

      当地人把火焰山叫“红山”,是相传天山深处有条恶龙,专吃童男童女,人们惶恐不安。当地的最高首领决心为民除害,屠除恶龙,于是派一位名叫哈拉和卓的勇士去降伏恶龙。经过激战,哈拉和卓挥剑力劈恶龙,制服了恶龙。恶龙受伤后沿山盘旋,山脉被龙血染尽,维吾尔人因此把这山叫做“红山”。

      吴承恩《西游记》的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描述夸张,但四季皆热寸草不生的特征,与火焰山状况完全吻合。吴承恩是否亲临过火焰山呢?

      吐鲁番是全国最热的地方,火焰山是吐鲁番最最热的地方——号称“中国热极”。荒山秃岭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夏季最高气温达47.8℃以上。盛夏烈日当头,地气蒸腾烟云缭绕,山地金黄赤地炎炎。火焰山东西走向98公里,南北走向9公里。均高500米左右,最高峰832米。火焰山地表寸草不生,但在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处,所形成的沟壑和峡谷却浓荫蔽日田园如画,著名的葡萄沟、吐峪沟、桃儿沟、木头沟、胜金口峡谷就在这里。在这些沟谷中,溪涧萦回,瓜果飘香,花木葱茏,景色迷人,一派火洲中国热极中的“花果坞”和“桃花源”。

中国热极火焰山

中国第一温度

取经路上

火焰山博物馆

中国热极火焰山

取经路过火焰山

火焰山胜金口全景

     吐鲁番的火焰山

 火焰山下葡萄沟

丰收歌舞

      葡萄沟有名气,源于葡萄沟的地理环境,源于葡萄沟的丰物葡萄,源于“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美曲……

      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沟谷地之一,南北走向7公里,宽处2公里。就是这14平方公里的沟谷,生息着维吾尔、回、汉民族。沟外火焰山炎炎赤地,沟内天山水穿谷而过。空气湿润清新,气象凉爽宜人。树木繁茂,葡萄满布。站在沟谷里举头望火山,低头见绿地——好一幅西域江南景象!

      11月的葡萄沟,虽没见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人们欢乐地采摘葡萄、晾制葡萄的繁忙场景,可阿娜尔罕们丰收后的喜悦,溢于言表。他们忙碌着下架葡萄树,修剪葡萄枝,打理葡萄树入土过冬。期盼来年葡萄枝繁叶茂、累累葡萄,又是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我们来到阿娜尔罕家中,主人用热情的新疆歌舞和葡萄干、哈密瓜招待着我们……阿娜尔罕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葡萄沟有400多公顷葡萄园,有无核白、马奶子、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品种。果形各异,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有的碧绿若翡翠。年产各种葡萄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

      主人告诉我们,吃鲜葡萄还是葡萄干要连皮带子一起吃,这是科学的吃法;当年的葡萄干发出的是“扑扑”声,陈年的葡萄干是“叮铛”音;马奶子葡萄干适于老人,玫瑰红葡萄干适于女同胞,喀什哈尔葡萄干适于男生……

      老绵羊深情地迎接着来自四方的宾朋,忠诚地守护着财富葡萄树,尽情地欢唱着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美啊美!

老绵羊深情地迎接着来自四方的宾朋

葡萄沟

葡萄园

阿娜尔罕们忙碌着下架葡萄树,修剪葡萄枝,打理葡萄树入土过冬

歌舞迎宾朋

美啊美!

      中国“火洲”吐鲁番

涓涓坎儿水

     新疆风力电基地

      坎儿井在新疆吐鲁番,吐鲁番离乌鲁木齐180公里。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三大伟大工程。

      从新疆乌鲁木齐到吐鲁番,高速国道坦荡,没有什么雪山,风景平淡犹如平原游走。一路的“大风车”有规则地分布在戈壁滩上。大风车转动着人们的创造和自觉,转动着新疆的发展与潜能。

      吐鲁番,中国“火洲”,是新疆连接内陆、中亚地区及新疆南北疆的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讲吐鲁番是中国“火洲”是说吐鲁番干燥少雨,日充足,全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年积温5300℃以上,无霜期达270天。吐鲁番的光热条件和独特气候,让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被誉为“葡萄和瓜果之乡”。

      吐鲁番,过去和现在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它的路很有意思,来去的道路不合道,会车道路相距5-60米。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吐鲁番的风强度很大,车辆同道交汇在强风来的时候,风的力量足以将行使的车辆吹走或掀翻。来来往往的车辆来去穿梭,就像高速上复线高铁上奔驶,不失是一道风景。

      在新疆坎儿井有1600多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实际上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坎儿井不是内陆的井,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有关。向雪峰竖井愈深间距愈长,30至70米不等;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愈短,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以及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竖井最深的在90米左右。3-20公里的坎儿井年灌溉3至500亩。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涓涓雪峰的血液就这样从高山到地下再到地面不息地流淌,不息地养育。

      这是创造!

      历史的记载是这样。在汉代的关中盛行挖掘地下窖井技术,称“井渠法”。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井渠法”取水方法传授到这里,经各族人民辛勤探索,发展为适合新疆自然地理条件的坎儿井。清末遭贬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他的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史料还记载,坎儿井得到高度的发展在清朝时期。“火洲”的吐鲁番地区,气候极其干燥,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的潜流网络,在吐鲁番盆地广泛采用,四通八达,缔造了新疆戈壁上的绿洲。    

      坎儿井的清泉,从雪山引来,竖的是井,走的是渠,浇灌滋润着吐鲁番大地,把个“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把个葡萄、瓜果、棉花、油料驰名中外。我们来到坎儿井,临渠惜饮一口坎儿水,荡气回肠。伟大的工程,智慧的民众 !

吐鲁番到了

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大门

坎儿井明渠

坎儿井明渠

坎儿井竖井

坎儿井竖井   

  人类自觉创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