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初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出现的以农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在全国已经不是凤毛麟角,已经形成了一支强的大生力军。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运行比较规范,活动比较经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已经超过了15万个,加入的农户成员达到2363万户,遍布种植、畜牧、水产各业。形成了“办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帮农民”的发展景象。成功合作社的经验最可贵的是利用了现代管理资源,使精明能干的管理者的智慧变成社员的群体行动,通过“共享智慧”提高了每一户农民社员的管理能力,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合作社的生产能力。本期,将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步骤、程序和注意事项介绍给广大农民朋友,以供参考。
Q: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有哪些工作呢?
A:在专业合作社的筹备阶段,主要工作要由发起人来做。因此创办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发起人,发起人负责专业合作杜成立前的策划、组织、协调、宣传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等工作,对专业合作社能否成功创建至关重要。发起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业法人,一般为1至3人。
Q:发起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A: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思想素质较好。
2.自身综合素质较高,组织能力较强,为人正派,处事公道。
3.从事的业务活动在本行业或本地区内有较大的影响力,一般为从事同类或相关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专业大户(或综合生产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技术能手、基层供销社职工、村支“两委”干部及其他社会能人。
4.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热爱合作事业,愿意为合作社而工作。供销社在专业合作社的筹备阶段,可以先对选择的发起人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培训,有利于专业合作社的创办。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发起人大多数是农村的产销大户、能人,其次是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职工、政府经济技术等涉农部门、公司或企业等。
Q:社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要建立专业合作社,如何更好地为社员服务?
A:由于人们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不同, 首先是要认真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了解农民现在最需要什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等情况。二是要深入分析研究。要分析研究合作社拟定的生产经营项目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对农民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实惠。三是要细心准备合作社知识,发展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怎样发展和经营管理合作社,以及各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等知识。
Q: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么?
A:可行性分析论证是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性工作,它是必须进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发起人要对本地区、本行业农民群众及其经济组织对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程度与合作需求状况、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专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市场前景与发展形势、竞争能力与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然后确定组建何种类别、性质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两大类别: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经济协会;专业合作社又分两种性质:一是负有限责任性质的公司型专业合作社,二是负无限责任性质的合伙企业型专业合作社)和所要组建的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活动和经营范围。
Q:怎样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动员大会?
A:一是要选定好动员大会地点,一般选择在主要经营项目的示范处。二要确保参会人数,要尽可能地将同类生产经营的个人或团体邀请到会。三要选好主报告人,一般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演讲口才,并熟悉有关情况。四是要争取当地党委的支持,我国特色的合作社,党委政府是第一推动力,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参加。同时,还要准备一些有关的技术书籍、宣传资料等,确保宣传动员大会的成功。
Q: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如何召开成立大会?
A:社(会)员人数和入社(会)股金(会费)达到章程(合伙协议)规定的数额,完备了组建的各项条件后,由发起人筹备小组组长主持召开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大会,宣布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成立大会也是第一次成员大会。成立大会主要议程有六项:
1.听取筹备小组报告本合作经济组织筹备工作情况。
2.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并选举产生与任命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及监事会主席、监事等(规模较大的实行日常事务经理负责制的专业合作社,还应设立和选举产生并任命或聘任经理);有限责任公司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对外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称董事长、董事、经理;对内设立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称理事长、理事。
3.讨论和通过并修改完善本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
4.讨论和通过本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5.讨论和通过本合作经济组织年度工作计划。
6.讨论和通过本合作经济组织其他有关事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