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餐的故事(一)

 山东王新亮 2012-06-16

【随记随想】2012.06.16

昨天下午上班前,孔科说:明天早晨5:30之前到,去地里干活,来得最晚的请早餐。那咱就说说早餐,我们几个有集体早餐的习惯。我们早餐的地点比较固定,早餐的内容比较单一。

早些时候,我和老铁习惯去晏南小区西门内那个早餐摊。一人一碗豆腐脑、两个烧饼。每人2块钱。今天我请,明天他请,就这么轮着来。老板娘身高中等,体型偏瘦,面目和善。她最大的特点两个:一是嘴甜,称呼热情而得体。哥哥、婶子、姨、妹妹、大爷、小儿,可亲热啦。让人听得熨帖。二是记性超好。只要你去过一次,她就能记住你吃什么。一早我俩从沁湖边走两圈过去,谁请客谁就喊:两碗豆腐脑、四个烧饼。她就问:还是一碗辣的?烧饼自己拿。汤、脑儿不够再加。再后来,我那一坐,就自动端上一碗辣的,一碗不辣的。两袋烧饼,一袋两个。他公公经常在那帮忙,收收碗筷,擦擦桌子,拿拿烧饼、鸡蛋。他对象也帮着浇汤、收钱,毛手毛脚的。我们改吃羊汤后,模糊地记得好像还欠她一顿饭钱。找过几次,他们好像不干啦。有次遇见她的公公,说挪到东边南北路上去啦。隔几天再去,又没见到。欠她一顿饭钱,多少钱?更模糊啦。

后来,在晏南小区西门北边的对过,开了一家饭店,叫义和春。开始的时候有早餐,羊汤烧饼。老铁、孔科我们三人早晨经常去湖上徒步。从倪伦桥传过来,喝羊汤、吃火烧,还基本是AA制。轮着来。

那时候羊汤3块,烧饼5毛。12块钱就能解决仨人早餐。有一次我给老板娘一张20的,老板娘说:“不找啦,下次再吃一顿。”我们喝羊汤有两个习惯:一是多加草(香菜、葱花);二是,另加一碗汤。老板娘的喊声很悠扬:加汤......。以后去其他羊汤馆也学她的样子喊:加汤......

过了一段时间,义和春的生意好啦,单间生意越来越红火。早餐就不再做啦。我们只好另寻他地。

可能是喝惯羊汤啦,我们又寻到老地税局楼下的单县羊汤,那老板娘脸上几乎没有笑容,随便加汤,限量加草。有一次我加香菜,那师傅超乎我:你当饭吃啊。老铁、张总、孔科也都先傻眼后窃笑。

东宋村委会对过也有一家羊汤馆,老板身高最多17,体重最少180。剃了个秃头。老板娘目光坚定站在吧台后,收完35块钱,接着喊:55块的羊杂,20个火烧。孔科、正北、老铁、张总每人3个,我和科委每人4个。这里草多,随便加,一挤着嗓子喊:加汤......,就有人提个大壶过来,加满。然后自己再加草,加调料。

依然还是轮流坐庄。

羊汤烧饼真的是比较普遍的早餐。县城有,乡镇也有。年后科委买了变速车后,我们骑行县城周边,在祝阿镇政府驻地的回味香饭店吃过几次早餐,每人一碗羊汤,四个包子,合计14元。吃过几次。这里草只有香菜,就那么一点点,带着罐子盖样帽子的回民老板给捏一捏儿撒上。羊肉包子是他的特色。另一个特点就是脏,桌子粘手,地面粘鞋,玻璃不磨砂胜似磨砂。

随着羊汤的涨价,人员的增多。请顿早餐的压力也逐渐加大。一次经过西市场过街楼,发现北头路西,有一家豆腐脑店。大饼3元1斤,豆腐脑1元,豆浆免费。这家是晏城街的老豆腐脑啦,原来在医药大楼西边楼下。因为道路改造,可能那大棚不让搭啦,就搬到了这里。豆腐脑就是喝那汤味儿,口味不错。科委、老铁习惯加汤,正北和我就弄一碗。免费豆浆,每人一碗基本都能喝上。近期我们一直喝着。

从豆腐脑到羊汤,再从羊汤到豆腐脑。我们的早餐走过了一个循环往复。你说这是简单的回归吗?今天早晨正和老铁施肥到最后几棵点种的菜蔬,老尹来电:走不回来啦,在湖南边。我赶紧驱车前往,然后检查输液。于是错过了一顿早餐。他们吃的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