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库尔勒:“古楼兰”崛起“新梨城”

 文山书院 2012-06-17

文化强市百城行(54)

库尔勒:“古楼兰”崛起“新梨城”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7日   04 版)
孔雀河畔风帆广场
城市风光
文化地标
东归塔

    ■库尔勒市委书记薛斌: 把库尔勒建设成为全州文化产业中心,打造群众文体活动高地。

    主持人语

    库尔勒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座既古老而又年轻的新型城市。楼兰文化、丝绸之路、罗布泊文化承载了历史赋予它的无穷恩惠,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的欣欣向荣凸显了库尔勒文化建设的繁荣。楼兰、胡杨、蒙古族卫拉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及麦西来甫等文化,相互融合并且包容现代文化,形成了库尔勒文化的脉搏。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专栏走进新疆库尔勒。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近年来,库尔勒市城市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库尔勒更美了,但今后更应努力建设风格化、人性化的城,从细微处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是今年初,十多位离退休老干部写给库尔勒市委、市政府的一封信。这封信反映了广大库尔勒市民对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希望与信心。

    最近,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库尔勒市委、市政府正在以历史和现代文化为纽带,团结引领各族群众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的南疆“新梨城”。

    文明环境共同创造

    库尔勒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座两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走在库尔勒市的大街上,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位市民见果皮纸屑扔在路上,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默默地捡起地上的东西,走向垃圾箱;公交车站或者火车站里,没有人专门组织,大家都能自觉有序地排队进站。傍晚,一些市民在美丽的孔雀河里惬意地游泳;岸边,人们或散步,或闲坐攀谈,或锻炼身体……

    有谁想到,30年前,库尔勒别说有这样美丽的景色,就是想保住青山绿水都非常困难。当时曾有专家预测,如果不大规模植树造林,30年后,库尔勒将成为第二个楼兰古城,淹没在沙海之中…… 

    为改善生态环境,库尔勒市于1997年吹响了“绿色长征”进军号。炸山平壑、背土上山,向戈壁荒山宣战,50亩的荒山披上了绿色,初战告捷。1998年之后,植树造林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库尔勒市先后举行了总计十届、数万人参加的春季植树造林动员大会,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和造林实践,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已成为库尔勒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据介绍,自1997年在库鲁克山栽下第一棵树苗开始,共有100多万人次上山栽树,90%以上的树木成活,寸草不生的库鲁克山已有6.48万亩完全披上了绿色。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几乎所有单位及市民都加入到了“护绿认养”行列中。 

    2008年的环保测量数据显示,库尔勒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6天。饱受风沙之苦的库尔勒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绿洲!

    有了绿洲便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便有了对美的追求。库尔勒,这座由各族人民自己建设的城市,因为美丽,更加受到各族人民的关爱与呵护。

    2009年新年,许多库尔勒市民站在孔雀河边看天鹅。繁华的都市里,一座长桥横跨孔雀河南北两岸,桥下是雍容华贵的天鹅,桥上是文明观赏的市民——在塞外边城的冬日里,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今年70岁的热合曼·尼亚孜老人,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将这幅画面定格。

    美丽的孔雀河,让库尔勒灵性十足。如今,穿城而过的10公里河岸,成为各族人民休闲的好去处。随着投资近4亿元的孔雀河风景旅游带一期工程建成,初步形成了文化底蕴、梨城风貌与观光旅游有机统一的滨河景观带。到了冬天,孔雀河就成为白天鹅的天堂。为了留住白天鹅,库尔勒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文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为它们创造安宁的生活天地。

    与此同时,库尔勒地区的另一条河——白鹭河一期景观旅游带工程也已完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水”和“绿”做足文章,形成了水网纵横、绿水环绕、鸟语花香的亲水人居环境。

    库塔干渠渠改河后形成的杜鹃河,也让两岸居民过上了亲水的悠闲生活。曾经的戈壁荒滩上,而今河水潺潺,鸟鹭翩翩。

    先进文化引领发展

    与30年前相比,库尔勒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3.5倍。城市建设的发展,让库尔勒完成了从小城到都市的转变。如今,库尔勒市已形成内接南北疆、外连全国各地的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等几十项殊荣,是这座南疆最大城市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的标志。

    “库尔勒”是维吾尔语“眺望”的意思。自古以来,库尔勒就是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目前,库尔勒市周边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点14处,二级文物保护点40处,纳入国家文物档案的文物古迹有240处。驰名中外的香梨,更使库尔勒获得“梨城”的美誉。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共有23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30%。为了积极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用先进文化引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库尔勒唱响了“古楼兰、新梨城”的城市定位。而今,百日文化广场活动、百场文化进基层、乡村百日文体竞赛、周末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在孔雀河两岸年年举办;而在市博物馆、文化馆和街头小公园里,群众自发举办的书画展、藏品展、美术展等,几乎天天都有。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参与下,香梨文化、楼兰文化、丝路文化、东归文化、胡杨文化、石油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越来越响。 

    重视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已成当今库尔勒城市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新疆首家“农民工流动书屋”在库尔勒市泰隆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工地成立,库尔勒泰隆建筑总公司369项目部负责人王兵说:“我们和库尔勒市总工会联合成立了职工流动书屋,现在有书籍5000册,职工们学到了专业知识。”农民工李祥军说:“流动书屋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常委、库尉党委书记、库尔勒市委书记薛斌表示,库尔勒市要通过“灿烂辉煌”、“希望之光”、“沙漠之魂”、“胜利之歌”等城市雕塑,充分展现楼兰、军旅、东归、戈壁、香梨、石油等多种历史和现代文化。今后,库尔勒市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魅力库尔勒”新名片,实现由“把公园建在城市中”向“把城市建在花园中”的迈进。

    (本报记者 王 瑟)

    专家点评

    著名学者 易中天:

    库尔勒,这是一座西部名城,它符合人们关于西部所有的想象。雪山、沙漠、湖泊、草原环绕,孔雀河穿城而过。但又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它是西域风情与当代风尚的完美结合。

    数字链接

    ■库尔勒市拥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5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18.2万册;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0%,农村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工程的全面开通。

    ■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自治区级项目2个,自治州级项目14个,市级项目26个;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个,州级代表性传承人14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6个。

    文化旅游亮点

    ■孔雀河风景旅游带——天鹅岛:全长约10公里的孔雀河,风光秀丽,全国唯一一座有天鹅过冬的城市。

    ■博斯腾湖旅游区: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

    ■铁门关:西汉张骞衔命出使西域曾路经铁门关,“天下最后一关”。

    ■罗布人村寨:是罗布人最后的生活之地,有着仅存的罗布人群体,是中国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

    专栏编辑 杨 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