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氨基糖苷类:卫生部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品,比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这些治疗衣原体、军团菌、支原体的特效药,往往会对儿童肝脏造成较大的损伤,如果用药剂量大或用药时间长,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引起死亡。3.氯霉素类:儿童使用后,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甚至引起儿童肝功能严重衰竭。4.奎诺酮类:氟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已有实验数据表明,这类药物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信息时报记者 李莉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说明书,仁和“优卡丹”、康芝“金立爽”、“好娃娃”等儿童感冒用药均面临被修改说明书和使用范围缩小的窘境。而国家食药监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多种,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广东省中医医院儿科专家袁美凤教授直言:“一方面是儿童药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对儿童用药存在误区,给小儿用‘缩小版’成人药,这将给儿童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 专供药品少 “儿童减半”成协定处方
国家食药监局在近日召开的“儿童用药安全座谈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我国3500多种药物制剂品种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几种,尚不足2%。儿童用药品种不足成人用药品种的5%;一般综合性大医院的儿科用药也低于5%,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三分之二死于用药不当,在中国,据2006年参加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儿童医院报告数据显示,儿童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达到12.9%,其中新生儿是24.4%。 据分析,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体内代谢有其特殊性,很多药品不适用。但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认为,都是治病用的药,小孩减量使用就可以了;在儿童医院,“根据儿童常见病,比如腹泻、感冒、发烧等,挑选一些疗效确切、安全且应用多年的药物进行组合治疗,进行剂量折算后给儿童使用,这是医院最常见的‘协定处方’。”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表示。 “儿童减半”也常常出现在普通药品说明中的字样。但这“并不科学,超范围用药问题也很突出,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孙忠实说。调查显示,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聋哑学校学生,70%是由于儿童时期用药使用不当造成的。“因此,妈妈们在选药时尽量选择专门给儿童吃的药,比如降火药可选择三公仔小儿七星茶等儿童专属药物。”袁教授建议。 成本高利润低 儿童药市场亟待政策发力 “一方面儿童药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评价难、受试者缺乏;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儿童药的利润却并不高,成为儿童药少的主因。”业内专家表示,对于高风险的儿童药临床试验,目前国内也没有能够分担企业风险的保险险种或基金,出了问题,只能由企业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更需要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药监部门等诸多部门通力合作。如增加儿童药科研经费的投入,在审评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以及在定价机制、招标采购、税收制度、审评审批、医保制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等等。”上述专家说。“一旦政策环境得到优化,百亿元级的市场空白自然会燃起企业沉睡已久的研发和生产热情。”一位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但他同时指出,使用成人药代替儿童药的国内传统用药观念,使得成人药品挤占了儿童用药市场。 另据悉,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鼓励罕见病用药和儿童适宜剂型研发,加强受试者保护,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社会参与度和风险管理水平。有消息称,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加紧开展对儿童药物注册申请加快审评、为儿童药物设立药品市场独占期等政策的研究。同时也在积极配合药品定价和招标采购等部门研究制定相应支持和引导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研发生产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 |
|
来自: 東泰山人 > 《生活学\育儿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