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学校应更多强调其是“大学”

 资源整合与导航 2012-06-19
高职学校应更多强调其是“大学”
2012-06-18

  高职学校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属性,这是公认的事实。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在高职教育界,更多强调了后者而忽视了前者。特别是在教育部内部管理系统中,把高职学校的管理从高等教育司归口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管理以后,好像在无意中强调了这一点。

 

  当然,教育部的领导在多个场合重申,划归到不同司局管理,只会强调而不会削弱高职学校“高等教育”的属性。其实,这是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

 

  当高职教育在进入规模发展,寻求质量跨越的今天,人们重新审视高职学校的“高等教育”的属性,即强调其是“大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当高职学校过多强调职业教育属性时,其弊端是办学者会简单理解为把学生培养成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体即可,会简单地把“以就业为导向”贯彻到学校的各个教学和管理环节中。并且,现实中,有部分高职学校就是这么做的。

 

  其实,社会需要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出色的一技之长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这样的学生不仅能掌握技能,还能追求技能的创新与技能文化的传承,这样的学生才会生活得“更有尊严”,培养这样的学生的高职学校才有其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然而,何为大学?并且,社会一直在呼吁“让大学回归教育的本质”,又如何回归?本刊今天所编发本报记者专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对大学的定义:大学,究其本质,是为了知识的传承和创造,知识的传承是培养人,知识的创造是科学研究。大学的本质要求创造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浓厚、求实的学术氛围,以及强有力的支撑服务体系。

 

  这些工作做好了,师生们才能专心致志地互相砥砺,心无旁骛地切磋琢磨,师长以育人创新为乐,学子以求知成才为业。

 

  这是“他山之石”,高职学校可以当成追求的目标。


 

作者: 梁国胜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12年06月1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