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城传统名吃:八批果子

 昵称1022423 2012-06-19
聊城传统名吃:八批果子



  聊城传统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种油炸的小食品,因炸制成的果子分成八条,两端相连,为椭圆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在制作时,面为配以矾、碱、盐的混合面团,炸制时用油量较大。经热油烹炸的面团各批都因气泡而膨胀,颜色金黄,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且可久放,是美味早点食品。不过真的挺好吃的,是油条不能及的。

  八批果子-由来

  有人说八批果子的属地是聊城,也有人说认为是济南风味小吃,总之是跑不出山东地界的。果子其实就是油条,八批果子,说白点儿就是8根一起炸出来的油条,两端相连,形成椭圆形,因为可以分成八批而得名。


  油条为什么又称为果子,又是何时称为果子的,无从考证,不过过去北方大多数地区都把油条称为果子。即便是现在,仍有些地方没有改口,天津卫的煎饼果子即为一例。在山东的一些地区,果子还有另外一个意思——点心。油条由南方传来,兴许最初是以点心的身份出现的,后来才固定成为一种早餐食品。仔细想想,早餐食品原本就与点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至今日,早餐的花样名目繁多,仍有很多席位留给了点心。


  不过也有这样一说,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老百姓对秦桧恨之入骨,有开饭铺的店主用面团捏成秦桧夫妇的人形,背对背粘在一起,放在油锅内炸,称之为“油炸桧”,以解心头之恨。这一食品很快风行开来,一直流传至今。“油炸桧”后来讹称为“油炸鬼”,又转音为“油炸果”,最后便简化为果子了。


  民国初年,济南经营八批果子比较有名的商号有“义祥兴号”、“徐盛堂号”;上世纪80年代,大明湖饭店、青山居饭店制作的八批果子质量较好,不失传统风味,听说那时大明湖东门历黄路市场曾有一位老者,专卖八批果子,顾客络绎不绝。可惜这些店、这些人如今已无处寻觅,八批果子也日渐简化为四批、两批,甚至独根儿,唯留余香在人们发黄的记忆中,萦萦不绝……

  八批果子-制作方法

  加工面的时候,要先把白矾、碱面、精盐研细,溶于清水,再用这样的水和面,成团后每隔5分钟还要再揉一遍,要揉匀、揉透,揉上三次,还要再饧上3个小时,这制面的功夫才到。


  饧好的面切下一块,揉成1厘米左右厚的长条,当当当几下,就变成了均匀的小块,4小块面重叠在一起,中间用刀切透,两手捏两端,抻长下热油锅。下锅后要及时用长筷子将面块挑开,形成八批的椭圆形。这时里面的白矾、盐、碱要进行反应,分解出二氧化碳,在面团里产生气泡,油条就在这不知不觉中膨胀了。油条入锅先是沉底,很快就浮了上来,等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是胖胖鼓鼓的样子,还会在油面上翻个儿。等到油条炸至呈深黄色就可以出锅了。


  虽然都是果子,可是八批果子因为炸的时间长、用油多,所以口感是一般的油条没法比的。过去吃八批果子,有“套”着和“泡”着吃之分。套着吃就是将烧饼豁开个口儿,夹上果子,用手一捏,边喝粥,边吃套果子,果子刚出锅,酥脆喷香,入口而化,再喝上口热乎粥,吃起来不干巴。泡果子则另有一番风味,酥脆的果子泡到粥里,由脆变韧,香味不减,再就上小咸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